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理新课程已实施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做为一名地理教师,我已逐渐认识实施新课程使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有了质的改变,在教育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鼓励他们积极探究,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从而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但在新课程实施中也出现了一些误区,表面看似积极贯彻新课程,实际上并未实施新课程所要求的教育理念。本文结合作者在地理新课程实施中的探索和反思,对地理课程资源、课堂教学理解中的误区进行了浅显的探讨。
关键词:课程资源;课堂教学;误区
高中课程改革正在进行,深刻地影响着课堂教学,为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必须正视目前地理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不必矫枉过正,应正确处理好以下关系:
一、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关系
在课改中,地理教学倡导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并不是全盘否认接受性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更不能把接受性学习与注入式教学、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划上等号。其实,在一定意义上,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理念、原则和学习方式,它应该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现在把它作为一种课程形态,是为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充分展开提供相对独立、有计划的学习机会。在地理教学中采用发现学习模式时,选题一定要明确恰当,教师的引导和点拨要准确,师生活动要做到有的放矢,收得及时,达到引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和自主思维活动的统一。同时,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需要有一定的条件,而不是每堂课都能采用的。如高中地理必修3第一章“问题探究:根据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分析新加坡的发展方向”,学生对于他的背景资料了解太少,很难得出现实结论。只能通过老师的介绍,了解他的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难以开展探究,只能被动接受学习。而高中地理必修3第三章“问题探究:该修大坝还是拆大坝?”,通过课文中的案例:美国田纳西河的综合利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分析此类问题的方法,因此,再安排探究埃及阿斯旺坝的得失,继而再探究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安排,学生兴趣,能把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的点燃。
二、能力与知识的关系
知识是新课标三维目标中的第一层次,最基础性的目标,它是提高能力、丰富情感、形成主动积极态度的基础。在地理教学中,如果教师不能从本质上理解“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盲目地夸大“能力”的功能,就将使地理教学引入歧途。基础教育如果过早提从“知识中心”转称到“能力中心”,从“学会知识”转移到“学会学习”,这样就有可能导致教师由于强调提倡培养学生的能力而放弃了学生知识的学习。为此,我们不能因知识更新快,就不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相反,越是知识更新快,越要有广博的知识视野,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知识素养,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三、启发教学与满堂灌的关系
新课程实施中,非常注重启发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要从把问题抛给学生要求学生回答,转向让学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去看、去说、去做、去想。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只发挥点拨作用。把传授变为导学,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然而不少教师把提问变成简单化、庸俗化,追求“应声如雷”、“举手如林”这样一种虚假的活跃,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是用提问的方式“灌”,直到让学生认同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答案。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地互动起来,这样的教学效果根本不理想。如何改变这一局面呢?我认为关键是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主动参与发言,特别是提出不同的见解。比如,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建立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学生的参与是不是主动、积极,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学生的交流的状态、思维状态如何,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的思考。其实教师的提问的关键在于思考性,并对全班学生有吸引力。提问不等于启发教育,不是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提问是不能达到启发学生、调动思维积极性之目的。
四、现代媒体与板书的关系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广泛采用现有的地理录像、幻灯、电脑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使地理教学手段富于变化性。采用直观教学,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共鸣,使学生的学习始终保持在积极、自觉、主动的良好状态。但不少教师的课存在“现代媒体替代教师、电脑替代人脑,片面追求形式化的课堂教师”现象。一节课教师不是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而是执行课件程序的过程,教师期望学生按课件的设想去从事学习活动、回答问题,教师的任务就是努力引导学生,直到得出预定结果。我们知道,师生交往中情感的交流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电脑是无能为力的。如果纯粹只用电脑,就会带来文化生态危机。因为,有许多知识需要融会贯通,综合运用,不是靠用电脑就能解决的。本人在听一节校际公开课时,一位开课的教师为了追求教学手段,整节课一直点击鼠标,黑板上却没写一个字,教室里黑黑的,让听课的教师很难受,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当然,这节课也就没能得到多好的评价。实际上,一节好的地理课,一定是有好的板书设计,能把整节课的主干知识演义一遍,让学生记住精华,图片,练习,动画等可以请电脑帮忙,使现代媒体与板书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陈澄,樊杰.《地理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仇奔波.《总结经验、更新观念、把握机遇、再铸辉煌》、《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2年第7期.
关键词:课程资源;课堂教学;误区
高中课程改革正在进行,深刻地影响着课堂教学,为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必须正视目前地理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不必矫枉过正,应正确处理好以下关系:
一、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关系
在课改中,地理教学倡导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并不是全盘否认接受性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更不能把接受性学习与注入式教学、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划上等号。其实,在一定意义上,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理念、原则和学习方式,它应该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现在把它作为一种课程形态,是为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充分展开提供相对独立、有计划的学习机会。在地理教学中采用发现学习模式时,选题一定要明确恰当,教师的引导和点拨要准确,师生活动要做到有的放矢,收得及时,达到引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和自主思维活动的统一。同时,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需要有一定的条件,而不是每堂课都能采用的。如高中地理必修3第一章“问题探究:根据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分析新加坡的发展方向”,学生对于他的背景资料了解太少,很难得出现实结论。只能通过老师的介绍,了解他的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难以开展探究,只能被动接受学习。而高中地理必修3第三章“问题探究:该修大坝还是拆大坝?”,通过课文中的案例:美国田纳西河的综合利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分析此类问题的方法,因此,再安排探究埃及阿斯旺坝的得失,继而再探究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安排,学生兴趣,能把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的点燃。
二、能力与知识的关系
知识是新课标三维目标中的第一层次,最基础性的目标,它是提高能力、丰富情感、形成主动积极态度的基础。在地理教学中,如果教师不能从本质上理解“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盲目地夸大“能力”的功能,就将使地理教学引入歧途。基础教育如果过早提从“知识中心”转称到“能力中心”,从“学会知识”转移到“学会学习”,这样就有可能导致教师由于强调提倡培养学生的能力而放弃了学生知识的学习。为此,我们不能因知识更新快,就不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相反,越是知识更新快,越要有广博的知识视野,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知识素养,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三、启发教学与满堂灌的关系
新课程实施中,非常注重启发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要从把问题抛给学生要求学生回答,转向让学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去看、去说、去做、去想。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只发挥点拨作用。把传授变为导学,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然而不少教师把提问变成简单化、庸俗化,追求“应声如雷”、“举手如林”这样一种虚假的活跃,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是用提问的方式“灌”,直到让学生认同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答案。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地互动起来,这样的教学效果根本不理想。如何改变这一局面呢?我认为关键是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主动参与发言,特别是提出不同的见解。比如,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建立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学生的参与是不是主动、积极,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学生的交流的状态、思维状态如何,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的思考。其实教师的提问的关键在于思考性,并对全班学生有吸引力。提问不等于启发教育,不是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提问是不能达到启发学生、调动思维积极性之目的。
四、现代媒体与板书的关系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广泛采用现有的地理录像、幻灯、电脑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使地理教学手段富于变化性。采用直观教学,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共鸣,使学生的学习始终保持在积极、自觉、主动的良好状态。但不少教师的课存在“现代媒体替代教师、电脑替代人脑,片面追求形式化的课堂教师”现象。一节课教师不是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而是执行课件程序的过程,教师期望学生按课件的设想去从事学习活动、回答问题,教师的任务就是努力引导学生,直到得出预定结果。我们知道,师生交往中情感的交流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电脑是无能为力的。如果纯粹只用电脑,就会带来文化生态危机。因为,有许多知识需要融会贯通,综合运用,不是靠用电脑就能解决的。本人在听一节校际公开课时,一位开课的教师为了追求教学手段,整节课一直点击鼠标,黑板上却没写一个字,教室里黑黑的,让听课的教师很难受,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当然,这节课也就没能得到多好的评价。实际上,一节好的地理课,一定是有好的板书设计,能把整节课的主干知识演义一遍,让学生记住精华,图片,练习,动画等可以请电脑帮忙,使现代媒体与板书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陈澄,樊杰.《地理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仇奔波.《总结经验、更新观念、把握机遇、再铸辉煌》、《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2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