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贫困乡镇变形记

来源 :绿色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mingmingg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4岁的林亚公过去这一年在乡里见到的人,比过去几十年加起来还要多。
  “这里一穷二白、山高路远,谁愿意来?”林亚公所在的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曾是海南最贫困的乡镇之一。曾经,年轻人在外不敢说自己是王下人,许多老人甚至一辈子也没走出过深山。
  然而从去年“五一”假期至今,这座毗邻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偏远黎寨,却累计涌入游客约10万人,一跃成为海南省人气最旺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之一。
  蜕变何以发生?在王下人看来,答案就藏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下简称“两山”)这句话里。
  重新认识“家底”
  抛弃传统生产生活方式,
  发展乡村旅游成最佳切入点
  地处霸王岭腹地的王下乡,曾是海南最贫困的乡镇之一。
  穷到什么程度?“一直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不少村民还穿着树皮衣,采松脂做火把照明。”家住王下乡大炎村的林亚公还记得,为了填饱肚子,村里家家户户都会上山打猎,砍树种山兰稻,但吃不饱的情况仍时有发生。
  这种吃穿用度几乎全仰赖大山供给的生产生活方式,给当地生态带来的影响很快显现。到2006年,王下乡森林覆盖率仅55%。
  靠山吃山,越吃越穷,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双“失守”,让王下人痛定思痛,开始谋求新出路。
  2007年,王下乡在全省率先实行生态补偿机制,同时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通过山林防护网格化管理,逐步踩住生态破坏的“刹车”。
  这一年,林亚公领到396元的生态补偿金,约占王下乡年人均收入的三分之一。“不光是生态补偿,政府还通过技术引进和资金扶持等办法,动员我们发展橡胶、槟榔、沉香、花梨这些特色产业。”林亚公说,自从生活有了保障,乡亲们开始丢弃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全民守林、全民护林也渐渐成了一种自觉行动。
  2018年底,王下乡获评全国第二批、全省唯一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到2019年底,王下乡实现全乡脱贫,当地森林覆盖率也提高至98%。
  “生态与经济双双‘增值’,这让我们更加意识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可转化、可并存、可促进。”在海南省林业局(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时任昌江县委书记的黄金城看来,既然路子选对了,就不光要坚持走下去,还要把路越走越宽。
  要拓宽“两山”的转化通道,王下乡就需要重新认识自身的“家底”。“过去,我们局限于对王下乡土地的平面化开发利用,这里的青山、绿水、清新空气,以及村庄的历史文化底蕴等资源,几乎都处于闲置状态。”王下乡党委书记杨荣辉认为,王下乡作为一个包含生产、生活、生态的复合空间,客观上具备旅游、休闲、教育、养生等服务功能,各种资源应该被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开发。
  而发展横跨一二三产业、兼顾生产生活和生态的乡村旅游,无疑是最佳切入点。
  基于这一思路,王下乡以建设“中国第一黎乡”为目标,将平面规划向立体空间规划全面延伸,打通村与村之间的地域界限,打破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壁垒,将全乡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进行一体化布局,绘制出一幅乡村振兴的“立体蓝图”——“黎花里”文旅小镇。
  如何脱颖而出
  黎族文化是核心吸引力,
  但黎族风情并非王下乡独有
  打造文旅小镇并不是一件新鲜事。历经资本浪潮后,不少地区的文旅小镇早已呈疲软同质之势。而王下人一开始也不无担忧:这里山高路远,真能吸引来游客?
  “当然可以。”省影视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林青说,自2017年底首次到访王下乡,她便对这处偏远黎乡持续保持探究的热情,几乎每个月都要在海口与王下乡之间往返好几趟。在她看来,纯正的黎族文化就是王下乡最吸引人的地方。
  可黎家风情并非独有,王下乡如何从海南众多黎族地区脱颖而出?“我们决定将这件专业事交给专业人去做。”杨荣辉认为,黎族文化是王下乡发展旅游产业的核心吸引力,让身为文化创意工作者的林青参与其中再合适不过。
  由旁观者变身总策划师,打造具有品牌辨识度的乡村旅游主题IP——“黎花里”,就是林青给出的对策。
  “‘黎’即黎族文化,‘花’寓意美好,同时也借指木棉花这一昌江独特的旅游文化标识。”在她看来,这一主题IP,通过新的语境与表达方式,不仅让传统文化披上年轻的“外衣”,更提炼出了让游客一见就能记住的文化符号。
  王下乡“黎花里”文旅小镇一期项目,以“一步一里一风情,一草一木黎家情”为主线,将三派村、洪水村和浪论村3个分散的村庄串联,打造出立体式、多维度的旅游体——“黎花三里”,并在保留黎乡的本色、本味、本真前提下,培育乡村旅游新场景。
  比如,拥有海南保存最完整的船形屋群落之一的洪水村,在村民整体生态搬迁后,常年无人居住的茅草屋一度破旧倒塌。在该村进行旅游化改造的过程中,这些茅草屋得以修复,升级成为现代化的特色主题民宿,更增设了多媒体声光电沉浸式体验。
  “一到晚上,闪烁的激光灯就会在稻田里、茅草屋顶上投射出萤火虫、黎族图腾等,比城里的夜景灯光秀还要好看。”来自海口的游客谢杰,正是被“黎花里”这个名字所吸引。
  當他驱车3个多小时来到王下乡时,发现“黎花里”不只是一个符号,而是代表一次又一次的全新体验,“我到三派村逛了七彩梯田、‘诗画书’咖啡驿站、黎花集市,去洪水村感受了黎族金字形茅草屋的传统建造技艺,浪论村的阿嫂们更是个个能歌善舞。”
  谢杰的感受,在林青的意料之中,“从一开始,我们就希望将‘黎花里’这一无形的IP进行场景化呈现,赋予游客直观、感性和沉浸式体验。”
  而围绕黎族元素进行的文化创意开发,则将“黎花里”包装得更为新潮。“目前,我们已开发出抱枕、帽子、笔记本、布袋等一系列精巧且实用的文创单品,受到不少游客的欢迎。”在林青看来,文创以一种年轻化的叙事方式,让黎族文化“潮”起来,无疑满足了游客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消费需求。   实际上,在这一旅游化改造过程中,王下乡只投入了3000余万元的财政资金,用于拓宽进山公路、补齐“五网”短板等。
  但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很快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海南客栈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一批优质文旅企业循声而来,累计投资2000余万元,打造出浪悦黎奢主题民宿、黎山麓驿站、山兰酒作坊、黎家生态餐厅、浪悦咖啡驿站等文旅项目。
  去年“五一”假期,王下乡“黎花里”文旅小镇正式对游客开放。至今,该乡旅游收入已超600万元。
  “我们摒弃过去由政府大包大揽、直接拨款的传统做法,把市场、社会能办的事交给市场和社会。”杨荣辉认为,王下乡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建设、专业化运营”模式,让政府、专家、企业找到各自的角色定位,合力搭好乡村旅游这座“戏台”。
  故事远未结束
  王下乡可以盘活的存量资源,
  远不止黎族文化
  “戏台”搭好了,登台唱戏的主角非村民莫属。
  去年“五一”假期前夕,三派村村民吉亚红在自家门口办起了王下乡第一家农家乐。虽然连块像样的招牌都没有,但农家乐门前的茅草凉棚里布置得有模有样,吉亚红摆上了牛皮凳、黎锦、藤编等黎族特色老物件。
  “游客来吃饭,吃的都是我们这里的家常菜。”原本还担心游客吃不惯的吉亚红,最忙时一天竟接待了16桌客人。这让他顺势而为,继续开起民宿、卖起特产。
  截至目前,吉亚红一家靠这碗“旅游饭”,实现纯收入24万元,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致富创业典范。
  见有甜头可尝,家住浪论村的刘桂芳也开了一家农家乐,不仅如此,她还拉着村里妇女组建了一支文艺队,为游客表演黎族歌舞。
  “歌舞是我们自编自导自演的,歌词也是有感而发自己创作的。”刘桂芳说,过去她们唱歌跳舞,是为了自娱自乐,如今她们表演一场就能挣上千元,这让大伙热情高涨——从开农家乐、办民宿、卖特产、表演歌舞,到在村里的民宿、餐厅务工就业……王下人以各種形式自发参与到“吃住游购娱”的旅游服务产业链中,村民成为当地发展乡村旅游的主体力量。
  从去年“五一”假期至今,王下乡已有14户村民发展农家乐和民宿,实现户均增收8万元,32户村民通过销售牛皮凳、黎锦、蜂蜜等特色产品,户均增收1.6万元。
  村民们的“钱袋子”鼓起来了,集体资产的创收也提上日程。王下乡统筹整合浪论村的24.6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洪水村的船型屋等文化资产,入股企业,打造特色民宿和黎族船型屋遗址文化园等项目,让闲置的村集体资产也跟着“活”起来。
  一拨拨游客朝山里涌来,王下人的苦日子变甜了,但王下乡又好像一切都没变。
  “我们拒绝大拆大建、推倒重来,整个旅游化改造过程甚至只有不到半年时间。”杨荣辉说,这一切得益于“两就两化”和“三护五变”的工作思路,即坚持就地取景、就地取材,注重村民生活旅游化、村民生活场景景区化,以及保护好各村的原生态环境、原生态文化、原生态民风民俗,实现乡村变舞台、村民变服务员、百姓变演员、田园变市集、特产变文创产品。
  在杨荣辉看来,打造乡村旅游主题IP离不开对本地文化内涵的挖掘,而只有保护好村庄原有格局、肌理与风貌,王下乡的文化故事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事实上,王下乡可以盘活利用的存量资源,远不止黎族文化和黎家生活场景。
  “我们还拥有雨林风光和考古文化,包括十里画廊、皇帝洞等景点。我们不仅要将资源转化为资产,还要进行高效转化,让当地的生态‘高颜值’和经济‘高产出’相得益彰。”昌江县委书记陈儒茂表示。
  眼下,随着“黎花里”文旅小镇一期项目实现稳定运营,王下乡正加快推进“黎花里”文旅小镇二期、三期工程建设,期望通过分阶段、分步骤规划,建成黎乡田园观光区、黎族文化体验区、河谷秘境体验区、热带雨林民宿区,让当地生产、生活、生态在一体化布局下真正实现“三生融合”。
其他文献
以75份木薯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在田间自然低温条件下观察记载不同木薯种质茎叶受寒害程度及等级,并分析了木薯各农艺性状与寒害等级的相关性,以期为筛选出适宜北移区的耐寒性木薯种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经过自然低温天气后,木薯种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寒害症状。75份木薯种质寒害可分为5个等级,1~5级的品系数量分别为11、14、30、11和9个,其中SC205、GR4、NZ199等11份种质受寒害程度最低,表现出强耐寒性,而SC8、TG58、B716等9份种质受寒害程度最高,表现为低温敏感型。相关分析得出,木薯寒
在深刻理解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落实、农户资格权建构和宅基地使用权改造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明晰宅基地“三权分置”的逻辑思路与现实意义。以“用增量权利的中止,换取存量权利的完善”为指引,统筹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从落实农户宅基地资格权的相关要求、多维拓展宅基地使用权的实现机制和完善宅基地“三权分置”配套制度方面综合施策,探索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和实现农业农村长效发展的实践路径。
红色资源既是我国特有的民族文化资源,也是涵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资源.以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为例,探讨高校利用红色资源涵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现状,并提出利用红色资源涵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实现路径.
介绍了“十三五”时期江西省产业扶贫取得的成效,探索出一批典型产业扶贫模式和做法,但也存在乡村人才链与产业链联不上融不通、自生能力和内生动力不足、产业扶贫资金使用绩效整体不高、产业链条不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等突出难题.鉴于此,提出了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强化农业人才支撑、因地制宜“选准特色扶贫产业”、延伸产业链条、统筹推进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撬动社会资本健康有序参与产业扶贫、建立健全产业扶贫容错纠错机制等对策建议.
“双一流”战略下,继续推进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全面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已成为当今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分析高校本科生出国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不同的维度提出国际化的策略.推动本科生教育国际化,高校应加强顶层设计,探索运用“学校推动、学院主导、部门协同”的管理机制,多渠道拓展经费来源,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改善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
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十四五”期间我国林业草原保护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要求和重点任务。  《规划纲要》指出,“十四五”时期,林草事业发展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以全面推
期刊
近年来针对游戏化学习的研究一直被高度重视,在游戏化学习中分析学生行为的研究屡见不鲜,对学习者行为进行分析,可帮助学生、教师、家长了解和挖掘学生的行为模式、行为习惯等,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基于先前对游戏化学习的研究和综述,从学生参与的视角对游戏化学习的教学平台选择和游戏化学习行为的分析方法展开研究,提出对我国相关研究工作的启示和建议.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能力的重要保障.运用调查法及案例分析法对陇南师专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服务旅游行业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陇南校地合作背景下,“双师型”教师服务地方旅游业存在的问题有:机制不完善、“双师型”教师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专业教师缺乏、“双师型”教师服务地方的路径缺乏.剖析问题的同时,提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服务地方旅游行业的路径及“双师型”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思路与方法: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一批教学水平与专业技能齐发展的优秀专职教师、建立一支既有理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生产方式.对处于疫情之下的中学生思想道德表现加以充分关注,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完成的一项工作.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丰台实验学校初一、初二学生为例,围绕处于疫情之下的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思想道德状态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车往重庆城口县的神田草原开,一路盘旋而上,视野里全是屏风般整齐排列的山峰,难怪我们所在的乡叫北屏。北屏北屏,叫了这么久的名字,到了白云缭绕之中,才发现取得真好。  神田还在头顶上,在所有的屏风之上,城口的人说,那是群山举起的一个草原。3个月前,我去过一次,确实就是这么奇幻。  但是已是黄昏,今天到不了神田,我们的目标是半山上的安乐村,这是陪我上山的文友子民选的地方。他知道我非常看重晚上的灯诱,这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