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纵火犯的世界

来源 :幸福·悦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aeeett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浪冲天,劈啪作响,狂野闪烁——熊熊燃烧的火焰令人着迷,然而玩火的乐趣何时变为了一种疯狂的嗜好?研究者们试图解释纵火犯的动机。
  纵火案频发
  每天,案犯都和他的狗一起在巴符州施瓦本格明德小镇上散步,仔细观察田地、房子和仓库,然后回到他位于志愿消防队设备房斜对面的家中。晚上他再次在街道上潜行,点燃一切他觉得易燃的东西——干草堆、垃圾桶、柴薪,火焰冲得老高,照亮夜空。
  4月的一个夜晚,他锁定离他的房子直线距离100米处的一座无人居住的农舍,火光照亮了他的客厅。灭火工作持续了数小时,周围的居民被疏散。“这个男人的目标越来越大,当地人陷入恐慌。”消防队指挥官爱德华·瓦穆斯勒说。附近的一个木材企业也遭了秧,火灾后工作人员运走了成堆的瓦砾废墟。
  后来,尽管知道屋里可能有人——可以看到亮着灯,案犯仍然朝房子纵火了,屋里的两个男人及时撤离到了安全区域,为此警方派出100名救援人员,开着直升机,带着热成像摄像机。“简直太疯狂了。”瓦穆斯勒说。
  几周前,他们捕获了这个男人,37岁的他因11起纵火案和2起损害财物案待审拘留。
  在德国,这类诉讼正变得越来越普遍。据联邦刑事犯罪统计数据,去年约发生了2万起纵火案,导致9人死亡。2013年案件数量相差不大,遇难者人数翻倍。
  地方报纸每周都会刊登包含“纵火恶魔”、“纵火女巫”、“危险的纵火犯”等关键词的报道。今年7月底,警方在石荷州塞格贝格县逮捕了一名25岁的消防员,他在过去两年犯下了无数纵火案。7月中旬,黑森州比伯斯海姆镇的一名纵火犯炸毁了一个储气罐。与此同时,在汉堡附近的阿伦斯堡市,两个年轻男人坐上法庭,因为他们点燃了几十个干草堆。志愿消防队的4个年轻男人对他们进行了煽动,支付给他们报酬,并打算之后自己灭掉火。
  “连环纵火案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在德国仍未得到有效控制。”曼海姆火灾研究专家和犯罪学专家弗兰克·施托尔特说,“因此对调查人员来说,全面掌握关于作案者特征和动机的知识,非常重要。”
  纵火动机
  儿童就很喜欢玩火,青少年喜欢燃起篝火,成人则在壁炉中点燃火焰。传统的复活节火焰每年都能吸引无数游客,火焰越雄伟,派对就越狂野。
  然而,这种兴奋何时演变成了对纵火的病态迷恋?在媒体报道中,只要有人引发了火灾,就马上会用到“纵火”这个词,而法医和法官们在使用这个词时要小心得多。毕竟他们必须判断,被告在引起火灾时是否理智,是否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对于专家而言,纵火癖是精神病法医学中最难研究的领域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将纵火癖定义为“没有可以理解的动机”的纵火行为,作案者的行为“常常伴随着纵火过程中不断增长的内心激动和纵火之后的强烈兴奋”。有些专家称之为“一时冲动下的精神错乱”或“对火焰的本能喜悦”。
  然而研究表明,只有极少数的纵火犯是因为喜欢玩火而犯案的。动机也可能是报复、排解失意情绪、渴望出名,或是诈骗保险、掩盖犯罪行为等犯罪目的,或是如同最近频发的难民营纵火案一样,出于仇视外国人的情绪。多种动机和病症常常交织在一起,加大了判断的难度。
  斯图加特精神病科医生莱茵玛尔·杜·博伊斯专注研究纵火犯的精神世界,去年他为4起纵火案出具了医学鉴定。博伊斯说,很多案犯都深受自卑情结和伤心痛苦折磨,一次人生危机、和女友关系破裂、家庭矛盾、一次没有通过的考试等等,都足以将他们的危机转变为灾难。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被捕的犯人很享受犯案后朋友和家人突然向他们投来的关注目光。
  不久前发生的一起案件引发了巨大轰动,博伊斯作为专家参与了调查。在斯图加特附近的弗里肯豪森,一个20岁的年轻人先是将一座花园棚舍烧成了灰烬,然后闯入德国红十字会偷取了一辆救护车,在夜间疾驰,闪着蓝光,响着警铃,但是没有驾照。然后他回到红十字会,把汽油倒在沙发上,朝上面扔了一根点燃的香烟,造成了高达25万欧元的财物损失。
  在案发前几个月,这个男人就表现出了明显的心理问题。他和一个伙伴一起开车行驶在当地街道上,用气动武器向停放着的汽车和一辆公交班车发射钢珠。
  那之前,这个年轻人的沮丧不断累积:失业,家庭矛盾,加入青年消防队的申请被拒。在庭前,他说感觉自己被孤立了。“我和这个年轻人进行了深入交谈,告诉他不可能再成为一名消防员了,”博伊斯说,“他很快自己在小腿处纹上了‘消防队’这个词。”博伊斯建议法院让这名囚犯进入一家精神病院,法院接受了这一建议。
  美国精神病学家们为如同这个年轻人一样的被告创造了一个专门的概念——“火迷(firebuff)”,它描述的是对火和消防相关的事物过度热衷的案犯。他们常常在消防站点闲荡,有的是被志愿消防队拒绝的应聘者,有的甚至本身就是消防队的一员。
  摘自《黄河金三角时报》
其他文献
每当看到知乎上类似“你身边是否潜伏着一枚传说中的吃货”之类的问题,我第一时间就会想起蔡要要同学。  一个人漂泊在异乡,她会给自己做一份最家常的香肠煲仔饭,把妈妈寄来的香肠切得薄薄的,搁在米饭上一起蒸。这份简易版的香肠煲仔饭混合着饭香、肉香和自制香肠独特的柴火气息,吃进嘴里,满口都是家的味道,顿时慰藉了思乡之愁。  失恋的时候,她整晚都睡不着,索性半夜爬起来,一个人趿拉着拖鞋去楼下吃牛肉面。牛肉是用
期刊
山中人不信有鱼大如木,海上人不信有木大如鱼。  【译文】住在山区的人,不相信竟有鱼会像树一样大;生活在海上的人,不相信竟有树会像鱼一样大。  【赏析】正如夏虫不可与语冰雪一样,由于生活环境、认识条件的局限,生活在深山老林的山民不相信鱼竟会有参天大树那样大;生活在海边的渔民也不相信树竟会有势可吞舟的海鲸那样大。比喻人的认识受生括条件的限制,也说明客观存在的事物不能因未被某些人所认识而否定其存在,告诫
期刊
我曾经在日本札幌医科大学整容外科当了十年的医生。我当医生的时候,曾经看到很多生、很多死,也看到很多解剖,从中也体会到人生的快乐和悲哀。于是我就开始研究和创作关于人的作品。  当癌症患者在深夜开始发作时,我注意到当时唯一能够拯救病人的就是爱。你想,当一个人在病中挣扎时,有一个爱着他的人在旁边握着他的手,握着他因不安而颤抖的手,这就是对病人最大的安慰。因此我觉得能够给人最大安慰的就是爱。因此,我的作品
期刊
年前在美国上过一个课程,老师让我们所有人一天半不吃东西,然后饥肠辘辘、身无分文地上街去找吃的,只准跟别人说“我饿了”,不能多说半个字。我是无法忍受饥饿的,这个练习真要命。  我一个人在熟悉的圣塔莫尼卡镇海滩晃来晃去,经过了几家常去的、最喜欢的餐厅,可是我口袋里一毛钱都没有。最后饿得受不了,我终于开始行动。  我看到一个穿着打扮都不错、三十多岁的男人,点了一个好大的披萨(我最讨厌的食物,不过乞丐就不
期刊
“卷福”归来了,1月4号,英剧《神探夏洛克》的首部大电影降临大银幕。  6年前的7月25日晚上9点,《神探夏洛克》第一季在BBC开播,20分钟之后,福尔摩斯饰演者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简称“本尼”)的名字就成了推特上的热词。此后一周,小报开始用头条来报道他的私生活,剧里的同款大衣脱销。第二年,本尼在《时代周刊》的全球影响力人物榜上力压Lady Gaga,排第七。  定角时,BBC曾拒绝由康伯巴奇饰
期刊
那是一个下完雨的清晨,空气中带着甜甜的味道。一名少女突然从转角处跳了出来,她的脸上带着温暖的光芒,有那么一刻,刀老爹以为她是一个坠落凡间的精灵。  “这里可以打长途电话吗?”少女小心翼翼地问道。  刀老爹取下老花镜,轻轻地擦着镜片,“可是可以,不过……”还没等刀老爹把话说完,少女就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硬币,“我有钱。”她笑盈盈地将仅有的一元钱硬币放在桌子上,“我可以打了吗?”  刀老爹笑了笑,“傻孩子
期刊
年轻人的“困惑”与“恐慌”  我无法测知。眼下社会、媒体、网络的种种讯息和说法实在太多,年轻人不免困惑;恐慌呢,应该是谋一饭碗、混一前途越来越难吧。  50后当年的焦虑不是升学和饭碗,而是去哪个省份的农村、干哪家工厂的工种。去是非得去的,苦是一定苦的,恐慌也没用,全认了。部分60后与我们命运相似,部分70后的际遇和80后相似,50后的青春期堵在非常时期,不好跟今天比。  以上算进步还是倒退呢?难说
期刊
作为世界顶级学府,英国牛津大学一直保持着非常严苛的录取标准。近日,牛津大学公布了其在面试环节中对各个专业的申请者提出的问题,引得英国媒体纷纷报道,并直呼题目实在出得古怪。  经管学  面试官问申请经管类专业的学生:“你认为银行家是否真值得拥有那么高的收入?政府是否应该限制他们的收入?”牛津大学对设计这个问题的解读是:一个好的面试者应该想,为什么银行家要比其他行业的从业者赚得更多,他们比后者更有技能
期刊
突然生出一个很奇怪的念头:抱抱曾经的自己。  如果可以,我想回到7岁时的那个夏日。  我不想说天气有多热,连经常跟在我屁股后面蹦来跳去的虎子都趴在地上不停地吐着舌头,任我怎么拉怎么扯,就是装作赖皮般一动不动。7岁的我拎着镰刀,跟着母亲去收麦子。  母亲的胳膊一划拉,就揽住了几行麦子,一镰刀下去,都放倒了,脚一挑,就是一堆,割得很快。我只割两行,也只能一行一行、一小把一小把地割。  很快,我就被母亲
期刊
诗歌已经淡出大众的生活很久了。每当我们听到当今诗坛又出了什么爆炸性的新闻,往往都是负面新闻。最近作家冯唐翻译泰戈尔的《飞鸟集》,以其荷尔蒙激情迸射的独特风格完全改变了泰戈尔原来的诗风,引起了许多诗歌爱好者的愤怒和嘲笑。让我们不禁感叹:最近诗歌界的事情,实在出得太频繁了一点。  2015年7月3日,湖南耒阳市文联主席熊艾春因为网友讽刺其诗歌写得烂,冲到耒阳社区网站,将其工作电脑扫到地上砸毁,并留字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