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09月至2011年06月期间,我诊所诊治的6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给予PPI三联疗法)和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益胃汤),每组各32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87.5%)相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96.9%),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都有不同程度地改善。在嗳气、纳差、胃痛症状改善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症状改善比较明显,P<0.05。两组患者都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明显提高其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PPI三联疗法;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图分类号】R24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450-01
西医PPI三联疗法(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慢性胃炎具有公认的疗效,但停药后患者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不适,有的患者甚至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增加了治疗的难度[1]。本研究中,2010年09月至2011年06月期间,我诊所诊治的6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现将结果汇报如下,以供臨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09月至2011年06月期间,我诊所诊治的6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2例。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并结合相关辅助检查,符合WHO相关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3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42.8~56.3岁;32例治疗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41.5~55.7岁。在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方面,两组患者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PPI三联疗法(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0g+克拉霉素0.5g)治疗,每天2次,疗程为一周。
1.2.2治疗组:三联疗法基础上,加服益胃汤。益胃汤配方如下:白芍(24g)、蒲公英(15g)、丹参(15g)、党参(15g)、乌贼骨(15g)、柴胡(10g)、枳实(10g)、玄胡索(10g)、白及(20g)、黄连(6g)、制半夏(10g)、陈皮(10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周。
1.3检测指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所用实验数据,使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 P<0.05 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与对照组(87.5%)相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6.9%)明显升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
治愈(n)
显效(n)
好转(n)
无效(n)
总有效率(%)
对照组(n=32)
10
10
8
4
87.5
治疗组(n=32)
17
11
3
1
96.9*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症状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都有不同程度地改善。在嗳气、纳差、胃痛症状改善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症状改善比较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2.
2.3两组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黏膜炎症和胃腺体萎缩为主要的临床表现,胃黏膜反复出现炎症改变,胃腺体萎缩减少,黏膜层特异性再生。有报道称[3],80%左右的慢性胃炎患者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有关,而且病情严重程度与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程度成正相关。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中医“胃脘痛”、“胃痞”、“嘈杂”等的范畴。临床辨证分为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气虚血瘀型、胃阴不足型、脾胃虚弱型等多种类型[4]。在中医学上,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变部位多集中在中焦脾胃,受到不同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导致脾气不升,胃气不降,中焦气滞形成,制约脾胃升降功能,出现脾胃不和的临床症状。脾虚不运,易生痰湿,出现脾胃湿热的症状。中阳不振,气血运行不畅而瘀,瘀阻于胃络,则胃粘膜萎缩。慢性萎缩性胃炎一般病程较长,故基本病因病机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故对本病宜标本同治。
表2两组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组别
嗳气
纳差
胃痛
腹胀
对照组(n=32)
62.8
80.2
67.5
72.7
治疗组(n=32)
78.4*
92.8*
82.8*
74.2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已被证实,西药三联疗法(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主要是作用于H-K-ATP酶,使其失去活性[5]。本研究中,除了三联疗法外,还加服益胃汤,主要用于胃络痛、呕吐、痞满等证。益胃汤中,柴胡透邪升阳、疏理肝气;枳实下气破结;;蒲公英清热燥湿;丹参活血通络止痛;乌贼骨制酸止痛;白芍解痉止痛;党参补脾益气生津。现代药理学研究也已证实,党参具有抑菌功能,蒲公英能够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使胃粘膜的充血水肿症状得到改善,丹参可以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
本研究中,与对照组(87.5%)相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96.9%),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都有不同程度地改善。在嗳气、纳差、胃痛症状改善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症状改善比较明显,P<0.05。两组患者都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总而言之,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明显提高其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任雨芳,王继洪,任立波,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0例疗效观察。浙江中医杂志,2011,1:29-29.
[2] 王丽双。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疗效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37-38.
[3] 朱红梅。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126例疗效观察。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17:2728-2729.
[4] 许辅德,温添生。中西医结合治疗萎缩性胃炎150例疗效观察。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8):67-68.
[5] 曾耀明,祝梅君。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1周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比较。重庆医学,2007,36(13): 1317-131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09月至2011年06月期间,我诊所诊治的6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给予PPI三联疗法)和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益胃汤),每组各32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87.5%)相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96.9%),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都有不同程度地改善。在嗳气、纳差、胃痛症状改善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症状改善比较明显,P<0.05。两组患者都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明显提高其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PPI三联疗法;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图分类号】R24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450-01
西医PPI三联疗法(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慢性胃炎具有公认的疗效,但停药后患者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不适,有的患者甚至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增加了治疗的难度[1]。本研究中,2010年09月至2011年06月期间,我诊所诊治的6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现将结果汇报如下,以供臨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09月至2011年06月期间,我诊所诊治的6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2例。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并结合相关辅助检查,符合WHO相关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3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42.8~56.3岁;32例治疗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41.5~55.7岁。在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方面,两组患者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PPI三联疗法(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0g+克拉霉素0.5g)治疗,每天2次,疗程为一周。
1.2.2治疗组:三联疗法基础上,加服益胃汤。益胃汤配方如下:白芍(24g)、蒲公英(15g)、丹参(15g)、党参(15g)、乌贼骨(15g)、柴胡(10g)、枳实(10g)、玄胡索(10g)、白及(20g)、黄连(6g)、制半夏(10g)、陈皮(10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周。
1.3检测指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所用实验数据,使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 P<0.05 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与对照组(87.5%)相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6.9%)明显升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
治愈(n)
显效(n)
好转(n)
无效(n)
总有效率(%)
对照组(n=32)
10
10
8
4
87.5
治疗组(n=32)
17
11
3
1
96.9*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症状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都有不同程度地改善。在嗳气、纳差、胃痛症状改善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症状改善比较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2.
2.3两组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黏膜炎症和胃腺体萎缩为主要的临床表现,胃黏膜反复出现炎症改变,胃腺体萎缩减少,黏膜层特异性再生。有报道称[3],80%左右的慢性胃炎患者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有关,而且病情严重程度与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程度成正相关。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中医“胃脘痛”、“胃痞”、“嘈杂”等的范畴。临床辨证分为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气虚血瘀型、胃阴不足型、脾胃虚弱型等多种类型[4]。在中医学上,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变部位多集中在中焦脾胃,受到不同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导致脾气不升,胃气不降,中焦气滞形成,制约脾胃升降功能,出现脾胃不和的临床症状。脾虚不运,易生痰湿,出现脾胃湿热的症状。中阳不振,气血运行不畅而瘀,瘀阻于胃络,则胃粘膜萎缩。慢性萎缩性胃炎一般病程较长,故基本病因病机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故对本病宜标本同治。
表2两组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组别
嗳气
纳差
胃痛
腹胀
对照组(n=32)
62.8
80.2
67.5
72.7
治疗组(n=32)
78.4*
92.8*
82.8*
74.2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已被证实,西药三联疗法(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主要是作用于H-K-ATP酶,使其失去活性[5]。本研究中,除了三联疗法外,还加服益胃汤,主要用于胃络痛、呕吐、痞满等证。益胃汤中,柴胡透邪升阳、疏理肝气;枳实下气破结;;蒲公英清热燥湿;丹参活血通络止痛;乌贼骨制酸止痛;白芍解痉止痛;党参补脾益气生津。现代药理学研究也已证实,党参具有抑菌功能,蒲公英能够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使胃粘膜的充血水肿症状得到改善,丹参可以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
本研究中,与对照组(87.5%)相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96.9%),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都有不同程度地改善。在嗳气、纳差、胃痛症状改善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症状改善比较明显,P<0.05。两组患者都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总而言之,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明显提高其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任雨芳,王继洪,任立波,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0例疗效观察。浙江中医杂志,2011,1:29-29.
[2] 王丽双。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疗效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37-38.
[3] 朱红梅。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126例疗效观察。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17:2728-2729.
[4] 许辅德,温添生。中西医结合治疗萎缩性胃炎150例疗效观察。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8):67-68.
[5] 曾耀明,祝梅君。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1周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比较。重庆医学,2007,36(13): 1317-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