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qq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09月至2011年06月期间,我诊所诊治的6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给予PPI三联疗法)和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益胃汤),每组各32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87.5%)相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96.9%),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都有不同程度地改善。在嗳气、纳差、胃痛症状改善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症状改善比较明显,P<0.05。两组患者都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明显提高其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PPI三联疗法;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图分类号】R24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450-01
  
  
  西医PPI三联疗法(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慢性胃炎具有公认的疗效,但停药后患者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不适,有的患者甚至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增加了治疗的难度[1]。本研究中,2010年09月至2011年06月期间,我诊所诊治的6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现将结果汇报如下,以供臨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09月至2011年06月期间,我诊所诊治的6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2例。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并结合相关辅助检查,符合WHO相关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3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42.8~56.3岁;32例治疗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41.5~55.7岁。在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方面,两组患者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PPI三联疗法(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0g+克拉霉素0.5g)治疗,每天2次,疗程为一周。
  1.2.2治疗组:三联疗法基础上,加服益胃汤。益胃汤配方如下:白芍(24g)、蒲公英(15g)、丹参(15g)、党参(15g)、乌贼骨(15g)、柴胡(10g)、枳实(10g)、玄胡索(10g)、白及(20g)、黄连(6g)、制半夏(10g)、陈皮(10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周。
  1.3检测指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所用实验数据,使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 P<0.05 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与对照组(87.5%)相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6.9%)明显升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
  治愈(n)
  显效(n)
  好转(n)
  无效(n)
  总有效率(%)
  对照组(n=32)
  10
  10
  8
  4
  87.5
  治疗组(n=32)
  17
  11
  3
  1
  96.9*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症状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都有不同程度地改善。在嗳气、纳差、胃痛症状改善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症状改善比较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2.
  2.3两组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黏膜炎症和胃腺体萎缩为主要的临床表现,胃黏膜反复出现炎症改变,胃腺体萎缩减少,黏膜层特异性再生。有报道称[3],80%左右的慢性胃炎患者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有关,而且病情严重程度与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程度成正相关。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中医“胃脘痛”、“胃痞”、“嘈杂”等的范畴。临床辨证分为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气虚血瘀型、胃阴不足型、脾胃虚弱型等多种类型[4]。在中医学上,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变部位多集中在中焦脾胃,受到不同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导致脾气不升,胃气不降,中焦气滞形成,制约脾胃升降功能,出现脾胃不和的临床症状。脾虚不运,易生痰湿,出现脾胃湿热的症状。中阳不振,气血运行不畅而瘀,瘀阻于胃络,则胃粘膜萎缩。慢性萎缩性胃炎一般病程较长,故基本病因病机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故对本病宜标本同治。
  表2两组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组别
  嗳气
  纳差
  胃痛
  腹胀
  对照组(n=32)
  62.8
  80.2
  67.5
  72.7
  治疗组(n=32)
  78.4*
  92.8*
  82.8*
  74.2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已被证实,西药三联疗法(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主要是作用于H-K-ATP酶,使其失去活性[5]。本研究中,除了三联疗法外,还加服益胃汤,主要用于胃络痛、呕吐、痞满等证。益胃汤中,柴胡透邪升阳、疏理肝气;枳实下气破结;;蒲公英清热燥湿;丹参活血通络止痛;乌贼骨制酸止痛;白芍解痉止痛;党参补脾益气生津。现代药理学研究也已证实,党参具有抑菌功能,蒲公英能够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使胃粘膜的充血水肿症状得到改善,丹参可以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
  本研究中,与对照组(87.5%)相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96.9%),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都有不同程度地改善。在嗳气、纳差、胃痛症状改善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症状改善比较明显,P<0.05。两组患者都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总而言之,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明显提高其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任雨芳,王继洪,任立波,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0例疗效观察。浙江中医杂志,2011,1:29-29.
  [2] 王丽双。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疗效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37-38.
  [3] 朱红梅。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126例疗效观察。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17:2728-2729.
  [4] 许辅德,温添生。中西医结合治疗萎缩性胃炎150例疗效观察。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8):67-68.
  [5] 曾耀明,祝梅君。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1周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比较。重庆医学,2007,36(13): 1317-1318.
  
其他文献
【摘要】  目前,我國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处于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职能有限,不能为医院的发展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和服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和整个医疗卫生队伍的素质建设。因此,应该通过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来构建和谐医院。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对策机制  Building a harmonious hospital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rese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指标、IL-1β、NF-κBp65变化,探讨上述指标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中的作用。方法:30只SPF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采用改良高脂餐法制备脂肪肝模型。应用光镜、透射电镜等技术观察大鼠肝脏组织形态学变化,应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指标、IL-1β、
期刊
【摘要】  针对现代医学教育重视“已病”,忽视“未病”,缺乏对患者人文关怀的现状,笔者根据中医“治未病”理念,以及对现代医学模式的探讨,提出了加强对保健知识、强调人文教育等多项改革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治未病;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R36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458-0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医学的认识也不断更新,由单纯
期刊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主要通过输血或血制品、血透析、肾移植、静脉注射毒品、母婴传播等传染引起的。目前全球范围内HCV感染率约3%,感染总人数超过2亿,我国约4000多万人感染HCV。HCV感染后,由于HCV的复杂度使得病毒的变异达20多种,抗原呈递DC细胞功能的失调,清除病毒的能力减弱,病毒血症持续6个月仍未清除者为慢性感染,50%-85%的急性感染者容易转为慢
期刊
以疾病为中心传统模式已被新的医学模式“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模式替代,保证病人用药的合理、安全、有效、经济是药学服务当前最主要的目的,药学服务的核心和关键是研究和指导合理用药。因而如何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是药学服务的关键与核心。如何在日常工作中向病人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指导患者安全合理的用药,是每一个从事药学工作者应该仔细思考的问题。  1用药指导的必要性  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采用药物治
期刊
【摘要】  探讨了现存的教育模式,以及现代中医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总结、回顾开展临床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的经验与体会,在中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妥善解决理论知识学习、临床能力提高、科研能力培养三者之间的关系及注重研究生中医理论和临床能力的培养等方面阐述了作者的观点。   【关键词】中医教育管理;研究生教育;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R4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
期刊
三伏灸,又称三伏贴,是天灸疗法中的一种,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疗法,也是冬病夏治最具代表性的方法。随着亚健康的增多及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未病先防,冬病夏治等保健理念越来越受欢迎,所谓冬病夏治就是冬天好发的疾病在三伏天进行治疗,从而达到增强抗病能力,预防和减少疾病在冬季发作的一种中医特色疗法,是中医“治病求本”的方法。  三伏灸的具体方法为每年的三伏天(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个庚日)时间,
期刊
当今医院中的药学工作模式早已由先前的“保证药品供给”转化成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新型服务模式,也就是从被动服务的模式转化成了主动服务的新型模式。这就给我们门诊窗口的所有药剂人员以及药师提出了比原先更高一步的严格要求,给药学服务注入了全新的内容,扩大了药品服务的内涵。而服药注意事项告知又是其调剂工作的关键所在。  服药注意事项告知是指药剂人员在药品调剂过程中,通過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将药品的用法、用量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探讨双黄连注射液的药理作用,总结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1月至2010年11月40例使用双黄连注射液治疗的患者,观察其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不良反应中以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最高,明显高于其它不良反应的发生率(X2=15.34,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药前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加强用药途中的巡视,及早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期刊
由于老年人生理改变为慢性退行性变化,各组织器官功能衰退,他们代谢药物的能力和对药物的反应与正常人明显不同。老年人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较差,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功能降低,使其易在体内蓄积,造成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提高。如何做到结合老年人的特点,使其用药更加安全、合理、有效,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1老年人用药方法  老年人一般患有脑血管、呼吸系统和骨关节等多种慢性疾病,在普遍存在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