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激活语文课堂

来源 :祖国·建设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h66226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素质教育的大潮中,语文教学理念不断更新,学生、家长和社会对語文课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中语文课堂为什么越来越呆板?学生为什么对语文失去兴趣与信心?作为一个多年从事高中语文教育的工作者,我认为,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激活高中语文课堂,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的理想途径。
  关键词情境意义 激发兴趣 和谐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产生使人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者带来疲劳。”所谓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也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的这段话,在肯定启发作用的情况下,尤其强调了启发前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重要性,所以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提高中学学科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
  今天,在素质教育的大潮中,语文教学理念不断更新,学生、家长和社会对语文课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中语文课堂为什么越来越呆板?学生为什么对语文失去兴趣与信心?作为一个多年从事高中语文教育的工作者,我认为,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激活高中语文课堂,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的理想途径。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思想、观念、信仰一旦插上情境的翅膀,喻理和情境一旦合成美妙的气氛就能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学习驱动力。”可见创设情境多么重要。下面谈谈我的理解与实践。
  一、创设情境教学的意义
  1、激发联想,体现新课程理念
  国家最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体验性学习。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基于此,《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强调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 规律 ;鼓励学生对教科书进行自我解读与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
  但是过去在语文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情境的创设(有时是难以创设),以至于出现上《祝福》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之类课文而学生笑语不绝的尴尬局面。当然,尴尬的绝不止于此。现在,我们有了新“课标”,有了多媒体,有了发达的 电子 技术,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这种面貌了。
  2、激发兴趣,陶冶性情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参与、自觉投入,主动积极地探索语文的奥妙。情境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如何从愿意学习转变为善于学习,可以引领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情境中去体验、领悟和把握。学生可以用感受补充甚至替代语言,把信息的传递和接受变成一种享受,从而引起审美愉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乐学、我会学。学生融入教学情境中,身临其境,吸收知识,开启智慧,陶冶性情,思维活跃,悟性增强,能较好地感悟语言规律和理解文章意蕴,这对于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潜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增强语文教学效果有着无可估量的作用。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把课教活了。”这“活”字在一定程度上是指课堂上他们为学生创设的那种令人痴迷的情境,令学生学而不厌、留连忘返的气氛,以及使学生随着课文内容的波澜而产生的如泣如诉的感情流动。
  二、教学具体实施中,创设课堂情境教学的方法
  (一)运用媒体,创设情境
  电教媒体能使语文课堂由单一的耳闻为主的接受方式变为以视听等多种感官的共同协作,能调动学生多种感观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吸收更多的信息。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拨动学生的心弦,荡起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
  如:教学《荷塘月色》时,通过多媒体课件,用吻合文本的画面,展示一个素雅、朦胧、静美的意境,表现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使学生更能感受朱自清散文独特的艺术氛围和艺术魅力。
  如教学《滕王阁序》,学生预习全文后,会感到文字很生疏,不能感受其美,这时播放著名表演艺术家孙道临在滕王阁录制的现场配乐朗诵,再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看到滕王阁的壮丽景色,从视觉、听觉上引起审美的兴奋,获得审美的愉悦,学生会产生很大的兴趣去体悟、背诵。
  在学习《胡同文化》时,课前运用多媒体展示北京胡同的图片,播放歌曲《胡同》,让学生在京韵实足的乐曲中感受京味文化的魅力,迅速进入学习的状态。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学生们为胡同文化的衰落而惋惜,此时教师简要介绍今日北京日新月异的变化,展示北京发展情况的图片,播放《北京在前进》,让学生对今日北京有了更深刻的印象,真正认识到时代在发展,胡同文化的衰落是历史的必然。
  我在教学过程当中引入音乐、画面甚至电影片段,目的就是要用这些艺术手段来刺激学生的感官,使他们以最佳的情绪有意识地去设身处地地展开想象,去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字里行间的信息和意蕴。所以,课堂情境的创设,最根本的目的是激发学生思维的热情、引发学生创造的活力。如果学生能够在音乐或者画面营造的氛围当中,将感情倾注于审美对象,那么作品本身具有的情感美和艺术美,都能完美地展现在他们的面前。在我的语文课堂中,音乐是最特殊的语言。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在课堂上渗入音乐,能发掘学生兴奋点,促使其思维活跃,激发无限的想像力,以理解课文、体味意境。
  (1)乐曲伴读。白居易的长诗《琵琶行》的背诵,学生叫苦连连。于是我尝试着在分析诗歌的同时配以古琵琶曲《西江月》,顿时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跟着吟唱音乐配制的诗句,两节课下来,学生们兴趣十足,诗歌的大致内容已刻进脑子。再如学习李白的《将进酒》,我特意给学生播放了张耀宇演唱的《将进酒》一曲。过后很多学生都学着唱这首歌,甚至模仿李白喝醉了的样子唱和。   (2)配曲结课。优秀的结课不仅能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的作用,而且还能延伸课堂教学内容,达到“课已尽而趣无穷、思未尽”的效果。音乐结课可以达到这一目的。学习《我为什么而活着》一文时,随着课的深入,学生们逐渐被罗素的思维深深吸引。临近下课,我播放了陈百强的《一生何求》,课文与音乐、文情与乐境水乳交融,下课铃响起,学生们还在沉思之中,教室里一片寂静。教学效果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二)对话表演,创设情境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大多数教师教得枯燥、学生学得辛苦的内容。怎样让文言文教学活起来?读是很重要的一环。让学生读出水平,读出兴趣,读出能力,需要教师认真策划。我在教学《鸿门宴》《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等文言文时,指导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对话表演,充分调动了学生读的兴趣、学的热情,效果很好。
  如:我在教学《烛之武退秦师》时,首先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四名同学分别扮演佚之狐、郑伯、烛之武、秦王),然后要求这四名同学在准确把握人物语言、人物性格的基础上,进行对话表演,通过对白、动作,使教育教学内容更加现实化、形象化。让同学们临其境,闻其声,睹其貌,见其行。还文言课堂以生机,还学生以活力。
  (三)讲述故事,创设情境
  以讲述故事创设教学情境,是常用的方法。课前讲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既可以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起到铺垫的作用。
  如:在教学《孔雀东南飞》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主题,我在课前播放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优美的乐曲声中讲述梁山伯与祝英臺的故事。由此引入《孔雀东南飞》的教学。由于课前的故事开启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家充满了热情,学得很主动,对主题的理解也很透彻。
  又如:在学习《标点符号的用法》时,为使学生进一步领会标点符号的重要性,我讲述巧改《清明》一诗的故事:唐代诗人杜牧的七言律诗《清明》,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有人把标点一改,变成了一首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还有人就《清明》一诗,不增减一字,只加标点,变成了电影的一个镜头,时间、地点、场景、对话皆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样一个简短的故事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了标点符号的魔力。课堂上的学习也就格外的认真。
  (四)巧设问题,创设情境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创设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思维的闸门,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
  教学《胡同文化》时,为使学生深刻理解胡同文化对北京市民的影响,并能用辩证的观点看待胡同文化,我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
  ⑴北京市民形成这种文化心态的原因。
  ⑵用现代的眼光审视胡同文化,你认为哪些应该发扬继承,哪些应该摒弃。
  ⑶面对胡同文化的衰败,作者的感情是复杂的,你从字里行间品读出了哪些感情,请结合课文进行分析。学生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探讨,学生的思考更深入,对胡同文化有了更全面而客观的认识。
  再如我在分析《项脊轩志》的写法时,设计了三道题:
  ⑴本文在题材的选择上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⑵本文最让你感动的事情是什么?为什么?
  ⑶生活中最细小的事往往也是最感人的,在家庭生活中有你感受最深的小事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那些平常被自己忽视的、不以为意的,或是认为理所当然的事一经说出,就不再是小事了,学生的思想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设计问题情境,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带活一堂课。
  总之,“创设情境,激发情意”的实质就是“以情激情”,就是营造一种有形的物质上的环境和无形的精神上的情意组成的情境交融的心理氛围,促使学生在情趣中学习,在愉悦中克服困难,在满怀热望中不断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韦志成《语文教学情景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周庆元《语文教学设计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其他文献
世界万物相连,高中数学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新知识的传授依赖于旧知识的掌握。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也是迁移现象产生的过程,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迁移现象产生的过程。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建立起迁移教育的观点,对于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的认知结构,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加速技能的形成,提高和发展数学概括能力都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基于此,笔者梳理了自己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希望得到同行的指正。  一、合理组织教学活动,
期刊
摘 要未成年人是国家的希望,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据权威资料统计,近年来我国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正呈上升趋势,未成年人犯罪成为继环境污染、贩毒吸毒后的第三大社会问题,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同样是检察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新《刑诉法》的颁布实施,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也对检察机关应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试从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入手,探讨如何对现有社会
期刊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外交往日益频繁,运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学习一门语言,应该是能将其作为工具用来交流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对学生的语言能力也有一定的级别要求,根据高中学生的交际需求和认知发展水平,高中英语教学应该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在人际交往中得体地使用英语的能力;用英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就给英语
期刊
摘 要例题教学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不但为学生提供解决数学问题的范例,揭示数学方法,规范思考过程,而且为其数学方法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基石。  关键词数学 例题 教学  例题教学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不但为学生提供解决数学问题的范例,揭示数学方法,规范思考过程,而且为其数学方法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基石。那么,如何进行初中数学的例题教学呢?  一、初中数学例题的作用和地位  例题在教材中所占
期刊
初中数学教学是一个很检验师生能力的舞台,教学效果好赖,有时不是教师单方面决定的,而应该是师生双方面能动性的结果,这其中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恰当使用教辅。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不仅体现在教学活动过程本身,还体现在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所需要学习材料的选择和组织上。也就是说。数学教学首先要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材料。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材料有效”主要是指课堂中提供的学习材料。通过师生
期刊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使学生获得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交互式集成信息。可以阅读教学内容,也可以从中听取与课堂教学相关联的声音信息,观看实验过程。它打破沉闷的学习气氛,改变了枯燥单一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形象的理解概念。激发了学习兴趣,主动及时地获取信息,集中精力,与教师形成互动。  关键词素质教学 新课改 多媒体 教学效果  新课程
期刊
摘 要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所谓的情境,是指某个场合的具体情况和景象,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手段和方式创设的一种适教和适学的情感氛围,从而为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完成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化学 情景教学 多样性  在当今素质教育下的课程改革和教材变革带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作为一名教师,如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面向
期刊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提倡自主学习,学生的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就应当是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应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世界,在探索中激起兴趣,培养学生健康活泼的个性,  创建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体会数学的使用价值及“做”数学的无穷乐趣。  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学会学习  1、创设富有趣味性
期刊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重视学生“活动”,用活动推动语文学习,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在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师生在课堂内外的活动中形成互动的关系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最显著的特征。在素质教育的大前提下,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理念大体符合实际,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语文是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学校语文虽与之不同,但借鉴社会语文学习的规律、要义,精心设计、组织“综合”与“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在活动中
期刊
数学作为重要的文化课之一,其承担的责任已经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尤其是随着新课改的展开,这种功能变得越来越突出。本文就是想通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过程的认知以及在课改下采取的对策等问题,使数学教学中新课改理念的渗透这个问题更加明晰。  数学教学;新课改;学生  新课程改革,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在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