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妈妈体检结果说她心脏房颤,需要进一步检查。回到家她问我什么是房颤,严重不严重,我本来顺口就想回答来着,因为我觉得房颤这个词很熟悉,但就在我想说的时候突然发觉,虽然总听到有人说房颤房颤的,可一说到具体的,我真是搞不懂啊!
湖南读者
7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达10%
本刊记者:放下来信,我也开始琢磨起来,的确,房颤这个词真的听起来好熟悉,但是对于它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也是一知半解的。
孙宏涛: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它不是独立的疾病,大多数房颤的发生都伴有其他类型的心脏病,临床上称为病理性房颤;少数6%—15%的房颤没有基础的心脏疾病,称为特发性房颤或者孤立性房颤,这种病人往往年龄较轻,多数小于50岁。房颤按持续时间可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通常阵发性房颤指能在7天内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者,一般持续时间小于48小时;持续性房颤指持续7天以上,需药物或电击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者;永久性房颤指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或在转复后24小时内复发者。
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且不规则,当心房“颤”个不停时,心房因“过于激动”而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房颤总的发病率为0.4%—0.7%,我国大约有1000万房颤病人。房颤的发病与年龄有关,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显著增加,65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病率为5%,75岁以上人群中房颤发生率可高达10%。
本刊记者:您刚刚几次提到“激动”,那如果平时我们在情绪激动时,没病的人也会引发房颤吗?
孙宏涛:当然,房颤的发生和很多因素有关。你说的这种情况可能是诱发阵发性房颤,它可见于正常人,通常在情绪激动、手术后、运动或急性酒精中毒时发生。但临床上最常见的还是瓣膜性心脏病,在心脏增大的基础上,很多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均伴有房颤。另外,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甲亢、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酗酒、长期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糖尿病等可诱发房颤。
5个偏瘫患者就有1个因房颤引起
本刊记者:从字面分析,心房颤动,那它发病时一定是心跳得很快了?
孙宏涛:是的,发生房颤时,患者会感觉心跳快,没有规律,出现胸闷、胸部不适、心悸、乏力甚至晕倒,患者往往主诉“心口像揣了个兔子一样乱跳”,心电图检查可以发现心律不齐,心跳强弱不一。但是也会有部分病人没有症状,这是房颤容易漏诊的原因之一。
本刊记者:我们常在电视里看到患者在急救时突然房颤了,然后就是电击除颤,看起来非常凶险。房颤真的那么可怕吗?
孙宏涛:房颤对人体更大的危害是血栓形成。大家知道,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房颤时,心房处于持续颤动状态,失去了收缩功能,这时,流动在心房里的血液的流速会很缓慢,在左心耳里的血液甚至停滞不前,“死水一潭”,这样时间久了,就会在心耳(左心房)里形成血栓,新形成的血栓很松脆,一旦脱落,血栓会沿着动脉血管,到达身体各处,血栓堵在大脑,就会造成脑中风,偏瘫,堵到了肢体,就会造成肢体栓塞。偏瘫一旦发生,对患者、家庭及社会都是巨大的悲剧,有数据提示,每5个偏瘫患者中就有一位是因房颤引起的。更要命的是,目前,全社会对房颤的这种危害认识还不够,临床上这样的悲剧比比皆是,当你看到年纪轻轻的患者因为房颤而要在轮椅上度过残生时,作为心血管医生,更多的是自责。
心跳不正常要尽早看医生
孙宏涛:房颤最可怕的是其并发症,因此房颤治疗目的包括:(1)恢复窦性心律:是房颤治疗的最佳结果。只有恢复窦性心律(正常心律),才能达到完全治疗房颤的目的;所以对于任何房颤病人均应该尝试恢复窦性心律的治疗方法。(2)控制快速心室率:对于不能恢复窦性心律的房颤病人,可以应用药物减慢较快的心室率。(3)防止血栓形成和中风:在房颤时如果不能恢复窦性心律,可以应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和中风的发生。
理想状态下,应将患者的心室率控制在80次/分,但很多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本身会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要将心室率控制得过低意味着患者需要服用更多的药物,反而适得其反。因此,对于房颤的药物治疗,在药物的种类、剂量等方面,一定要听从医生的建议,不能自己盲目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除药物治疗外,射频消融技术为部分房颤患者提供了治疗新选择。对于发作频繁的阵发性房颤或有症状的持续性房颤患者,药物治疗无效或不愿服用药物的房颤患者,不能耐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或用药后出现严重副作用的这些患者,常犯病及影响到生活质量的可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射频消融通过射频能量,毁损特定心肌组织,达到隔离肺静脉,“堵死”异位“乱窜”的心电的作用,从而使肺静脉电流不再四处泛滥引起房颤。这种手术的成功率大概在70%左右。
本刊记者:房颤也可以预防吗?平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孙宏涛:房颤和其他疾病一样,防重于治。早发现,早治疗,预防并发症,这永远是防治房颤的准则。对于感觉有不舒服,“心脏乱跳”的患者,往往做一个简单的心电图就能确诊。一般而言,保持劳逸结合,控制好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可预防20%的房颤发生。
临床上也会出现漏检的房颤患者,他们往往是没有任何症状的,这类房颤患者没有明显的不舒服,但其发生血栓导致中风的比例却更高,“不知不觉”就倒下了,这样的悲剧一定要尽量减少和避免。感觉到自己的心跳不正常,即使没有不舒服,也要去看医生,早发现,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华法林或者阿司匹林抗凝,预防血栓形成。
本刊记者:当你面对“心动”的人时,“小鹿乱撞”可能很正常。但是如果你无缘无故总是“心跳加快”、“心乱如麻”,那就应该排除一下是否是因疾病所致了。谢谢孙博士,我们下期再见了!
湖南读者
7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达10%
本刊记者:放下来信,我也开始琢磨起来,的确,房颤这个词真的听起来好熟悉,但是对于它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也是一知半解的。
孙宏涛: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它不是独立的疾病,大多数房颤的发生都伴有其他类型的心脏病,临床上称为病理性房颤;少数6%—15%的房颤没有基础的心脏疾病,称为特发性房颤或者孤立性房颤,这种病人往往年龄较轻,多数小于50岁。房颤按持续时间可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通常阵发性房颤指能在7天内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者,一般持续时间小于48小时;持续性房颤指持续7天以上,需药物或电击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者;永久性房颤指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或在转复后24小时内复发者。
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且不规则,当心房“颤”个不停时,心房因“过于激动”而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房颤总的发病率为0.4%—0.7%,我国大约有1000万房颤病人。房颤的发病与年龄有关,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显著增加,65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病率为5%,75岁以上人群中房颤发生率可高达10%。
本刊记者:您刚刚几次提到“激动”,那如果平时我们在情绪激动时,没病的人也会引发房颤吗?
孙宏涛:当然,房颤的发生和很多因素有关。你说的这种情况可能是诱发阵发性房颤,它可见于正常人,通常在情绪激动、手术后、运动或急性酒精中毒时发生。但临床上最常见的还是瓣膜性心脏病,在心脏增大的基础上,很多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均伴有房颤。另外,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甲亢、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酗酒、长期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糖尿病等可诱发房颤。
5个偏瘫患者就有1个因房颤引起
本刊记者:从字面分析,心房颤动,那它发病时一定是心跳得很快了?
孙宏涛:是的,发生房颤时,患者会感觉心跳快,没有规律,出现胸闷、胸部不适、心悸、乏力甚至晕倒,患者往往主诉“心口像揣了个兔子一样乱跳”,心电图检查可以发现心律不齐,心跳强弱不一。但是也会有部分病人没有症状,这是房颤容易漏诊的原因之一。
本刊记者:我们常在电视里看到患者在急救时突然房颤了,然后就是电击除颤,看起来非常凶险。房颤真的那么可怕吗?
孙宏涛:房颤对人体更大的危害是血栓形成。大家知道,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房颤时,心房处于持续颤动状态,失去了收缩功能,这时,流动在心房里的血液的流速会很缓慢,在左心耳里的血液甚至停滞不前,“死水一潭”,这样时间久了,就会在心耳(左心房)里形成血栓,新形成的血栓很松脆,一旦脱落,血栓会沿着动脉血管,到达身体各处,血栓堵在大脑,就会造成脑中风,偏瘫,堵到了肢体,就会造成肢体栓塞。偏瘫一旦发生,对患者、家庭及社会都是巨大的悲剧,有数据提示,每5个偏瘫患者中就有一位是因房颤引起的。更要命的是,目前,全社会对房颤的这种危害认识还不够,临床上这样的悲剧比比皆是,当你看到年纪轻轻的患者因为房颤而要在轮椅上度过残生时,作为心血管医生,更多的是自责。
心跳不正常要尽早看医生
孙宏涛:房颤最可怕的是其并发症,因此房颤治疗目的包括:(1)恢复窦性心律:是房颤治疗的最佳结果。只有恢复窦性心律(正常心律),才能达到完全治疗房颤的目的;所以对于任何房颤病人均应该尝试恢复窦性心律的治疗方法。(2)控制快速心室率:对于不能恢复窦性心律的房颤病人,可以应用药物减慢较快的心室率。(3)防止血栓形成和中风:在房颤时如果不能恢复窦性心律,可以应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和中风的发生。
理想状态下,应将患者的心室率控制在80次/分,但很多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本身会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要将心室率控制得过低意味着患者需要服用更多的药物,反而适得其反。因此,对于房颤的药物治疗,在药物的种类、剂量等方面,一定要听从医生的建议,不能自己盲目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除药物治疗外,射频消融技术为部分房颤患者提供了治疗新选择。对于发作频繁的阵发性房颤或有症状的持续性房颤患者,药物治疗无效或不愿服用药物的房颤患者,不能耐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或用药后出现严重副作用的这些患者,常犯病及影响到生活质量的可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射频消融通过射频能量,毁损特定心肌组织,达到隔离肺静脉,“堵死”异位“乱窜”的心电的作用,从而使肺静脉电流不再四处泛滥引起房颤。这种手术的成功率大概在70%左右。
本刊记者:房颤也可以预防吗?平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孙宏涛:房颤和其他疾病一样,防重于治。早发现,早治疗,预防并发症,这永远是防治房颤的准则。对于感觉有不舒服,“心脏乱跳”的患者,往往做一个简单的心电图就能确诊。一般而言,保持劳逸结合,控制好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可预防20%的房颤发生。
临床上也会出现漏检的房颤患者,他们往往是没有任何症状的,这类房颤患者没有明显的不舒服,但其发生血栓导致中风的比例却更高,“不知不觉”就倒下了,这样的悲剧一定要尽量减少和避免。感觉到自己的心跳不正常,即使没有不舒服,也要去看医生,早发现,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华法林或者阿司匹林抗凝,预防血栓形成。
本刊记者:当你面对“心动”的人时,“小鹿乱撞”可能很正常。但是如果你无缘无故总是“心跳加快”、“心乱如麻”,那就应该排除一下是否是因疾病所致了。谢谢孙博士,我们下期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