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N区西东块R号注入站多段塞交替注入试验是在注聚含水回升阶段首次对125m小井距实施高低分子量交替注聚的矿场试验,初步总结了交替注入试验的效果和认识,主要对交替注入后不同油层动态变化规律、驱油效果以及过程中调整方法做了总结评价。试验结果对油田聚驱开发调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交替注入 效果 研究及评价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2-0106-01
萨中开发区一类油层聚合物驱自1996年投入工业化应用以来,经历了从低分、高分到超高分及从普通浓度到高浓度的研究推广过程,使得提高采收率的幅度不断增加。但从注聚过程中油层的动用状况看,纵向上渗透率差异较大的单井以及油层性质相对较差的层,它们的动用状况不理想。近几年,相关研究单位对交替注入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交替注入可以提高油层采收率,同时也可以节约聚合物干粉。按照聚驱“520”工作目标和“四最”要求,我们选取N区西东块R号注入站作为试验区,通过开展不同分子量不同浓度的交替注入试验,探索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及节约干粉的新途径,对进一步挖掘聚合物驱增油潜能、提高油田经济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交替注入室内试验研究取得的认识
(1)单一段塞与交替周期段塞聚合物驱效果存在差异。实验用六根并联岩心,开展多种聚合物溶液体系和多种段塞交替组合下物理模拟。图1为低分1500mg/L单一段塞分流率曲线,图2为低分2000mg/L-1000mg/L交替段塞分流率曲线。由图1、2可知,注聚后单一段塞剖面反转明显,而交替段塞剖面呈高低震荡性变化。单一段塞含水下降幅度小,含水回升快,而交替段塞含水下降幅度大,含水回升期呈现多次见效特征。
(2)交替周期段塞尺寸对聚合物驱效果影响。实验表明,段塞0.2PV交替周期不易发生剖面返转现象,其它段塞出现剖面返转现象相对较早。段塞0.2PV交替方案在聚驱阶段达到了较低含水率,并且保持在低点时间较长,说明交替周期段塞大小为0.2PV时,可延长聚驱受效时间,提高采收率高。
(3)交替注入方式和順序对聚合物驱效果影响。实验表明,先高分、高浓低含水期长,出现多次见效提高采收率值最高。
2、交替注入试验区情况简介
(1)交替注入试验区基本概况。试验区位于N区西东块聚合物驱,采用125米五点法面积井网,试验目的层葡I1-4油层。试验区共有油水井109口,其中注入井49口,采出井60口。试验区面积1.87km2,平均单井射开砂岩厚度16.1m,有效厚度11.2m,平均渗透率0.638μm2,地质储量406.62×104t,孔隙体积763.84×104m3。该试验区2009年1月投入高浓度聚合物驱。首先用3500万超高分子量的高浓度前置段塞注入,2010年1月转入2500万分子量高浓度聚合物驱。2011年4月开始实施高低分子量交替注入试验,试验前综合含水达85.31%,平均注入浓度2099mg/L,聚合物用量795mg/L.PV,处于含水回升阶段。
(2)交替注入试验方案实施情况。本次高低分子量交替注聚试验从2011年4月17日开始,第一周期历时6个月,目前正在实施第三周期。为了确保此次试验的顺利平稳进行,在严格执行方案的前提下,根据室内实验研究结果结合现场注入压力和采出井含水变化,在试验期间对注入参数和交替注入段塞进行了调整。其中,高、低分子量三个周期注入参数都进行了调整,注入浓度呈周期变化。针对部分含水回升快的井组,在第二周期注低分子量阶段调整了注入段塞,段塞由0.049PV调整为0.027PV。截止目前试验第三周期上半周期结束,低分子阶段累注干粉1749.5t,高分子阶段累注干粉915.7t,与不交替注入对比节约聚合物成本18%。
3、交替注入现场应用效果分析
(1)交替注入后注入压力呈周期性变化,整体压力下降,注入能力提高。注入规律表现为:不同段塞阶段压力变化存在差异,在注低分子量阶段压力下降大,高分子量阶段压力趋于平稳,整体呈周期性波动。试验区视吸水指数上升幅度从9.7%到25.8%,提高了试验区注入能力。
(2)交替注入后,薄差层动用程度明显提高。不同段塞不同有效厚度吸水剖面对比可知,随着高低分子量的交替注入,高、低分子量段塞动用呈周期变化,低分子量阶段动用程度高于高分子量阶段。从渗透率小于100×10-3μm2试验前后吸水剖面资料可知,吸水厚度比例增加5~53个百分点,薄差层动用程度明显提高。A井,交替注入试验前后对比,增加了吸水层数和吸水比例。
(3)交替注入几个周期后不同渗透率油层井组含水回升速度明显减缓。交替注入几个周期后,不同油层井组整体减缓了含水回升速度。其中渗透率0.5-0.7um2井组交替注入一年前后对比,月含水回升速度由1.01个百分点下降到0.45个百分点,下降0.55个百分點,明显减缓了含水回升速度。根据主体渗透率分布调整段塞大小后,渗透率大于0.5um2井组在第三、四段塞含水趋于平稳,到第五段塞含水出现下降趋势。可见,段塞优化可有效控制含水回升速度。
(4)交替注入后,阶段累计增油量和提高采收率呈上翘趋势。试验区交替注入后驱油效果好,单位有效厚度累增油呈上翘趋势,相同聚用量下累增油最高达到901t/m。随着试验区不同段塞交替注入方案的优化,聚驱阶段采收率不断增加,目前阶段提高采收率10.9%,预计试验结束提高采收率达到12.1%,比计划高0.7个百分点。
4、结论
(1)一类油层实施高低分子量交替注入后,薄差层的动用状况得到了改善。注聚含水回升期实施高低分子量交替注入对控制含水上升、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效果明显。
(2)方案实施过程中,根据动态变化特征结合油层主体渗透率分布情况调整段塞大小是必要的。
(3)高低分子量交替注入可有效节约聚合物成本。
参考文献
[1] 杨付林.高浓度、大段塞聚合物驱油效果研究.石油与天然气化工[J],2003,32(5):298-301.
[关键词]交替注入 效果 研究及评价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2-0106-01
萨中开发区一类油层聚合物驱自1996年投入工业化应用以来,经历了从低分、高分到超高分及从普通浓度到高浓度的研究推广过程,使得提高采收率的幅度不断增加。但从注聚过程中油层的动用状况看,纵向上渗透率差异较大的单井以及油层性质相对较差的层,它们的动用状况不理想。近几年,相关研究单位对交替注入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交替注入可以提高油层采收率,同时也可以节约聚合物干粉。按照聚驱“520”工作目标和“四最”要求,我们选取N区西东块R号注入站作为试验区,通过开展不同分子量不同浓度的交替注入试验,探索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及节约干粉的新途径,对进一步挖掘聚合物驱增油潜能、提高油田经济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交替注入室内试验研究取得的认识
(1)单一段塞与交替周期段塞聚合物驱效果存在差异。实验用六根并联岩心,开展多种聚合物溶液体系和多种段塞交替组合下物理模拟。图1为低分1500mg/L单一段塞分流率曲线,图2为低分2000mg/L-1000mg/L交替段塞分流率曲线。由图1、2可知,注聚后单一段塞剖面反转明显,而交替段塞剖面呈高低震荡性变化。单一段塞含水下降幅度小,含水回升快,而交替段塞含水下降幅度大,含水回升期呈现多次见效特征。
(2)交替周期段塞尺寸对聚合物驱效果影响。实验表明,段塞0.2PV交替周期不易发生剖面返转现象,其它段塞出现剖面返转现象相对较早。段塞0.2PV交替方案在聚驱阶段达到了较低含水率,并且保持在低点时间较长,说明交替周期段塞大小为0.2PV时,可延长聚驱受效时间,提高采收率高。
(3)交替注入方式和順序对聚合物驱效果影响。实验表明,先高分、高浓低含水期长,出现多次见效提高采收率值最高。
2、交替注入试验区情况简介
(1)交替注入试验区基本概况。试验区位于N区西东块聚合物驱,采用125米五点法面积井网,试验目的层葡I1-4油层。试验区共有油水井109口,其中注入井49口,采出井60口。试验区面积1.87km2,平均单井射开砂岩厚度16.1m,有效厚度11.2m,平均渗透率0.638μm2,地质储量406.62×104t,孔隙体积763.84×104m3。该试验区2009年1月投入高浓度聚合物驱。首先用3500万超高分子量的高浓度前置段塞注入,2010年1月转入2500万分子量高浓度聚合物驱。2011年4月开始实施高低分子量交替注入试验,试验前综合含水达85.31%,平均注入浓度2099mg/L,聚合物用量795mg/L.PV,处于含水回升阶段。
(2)交替注入试验方案实施情况。本次高低分子量交替注聚试验从2011年4月17日开始,第一周期历时6个月,目前正在实施第三周期。为了确保此次试验的顺利平稳进行,在严格执行方案的前提下,根据室内实验研究结果结合现场注入压力和采出井含水变化,在试验期间对注入参数和交替注入段塞进行了调整。其中,高、低分子量三个周期注入参数都进行了调整,注入浓度呈周期变化。针对部分含水回升快的井组,在第二周期注低分子量阶段调整了注入段塞,段塞由0.049PV调整为0.027PV。截止目前试验第三周期上半周期结束,低分子阶段累注干粉1749.5t,高分子阶段累注干粉915.7t,与不交替注入对比节约聚合物成本18%。
3、交替注入现场应用效果分析
(1)交替注入后注入压力呈周期性变化,整体压力下降,注入能力提高。注入规律表现为:不同段塞阶段压力变化存在差异,在注低分子量阶段压力下降大,高分子量阶段压力趋于平稳,整体呈周期性波动。试验区视吸水指数上升幅度从9.7%到25.8%,提高了试验区注入能力。
(2)交替注入后,薄差层动用程度明显提高。不同段塞不同有效厚度吸水剖面对比可知,随着高低分子量的交替注入,高、低分子量段塞动用呈周期变化,低分子量阶段动用程度高于高分子量阶段。从渗透率小于100×10-3μm2试验前后吸水剖面资料可知,吸水厚度比例增加5~53个百分点,薄差层动用程度明显提高。A井,交替注入试验前后对比,增加了吸水层数和吸水比例。
(3)交替注入几个周期后不同渗透率油层井组含水回升速度明显减缓。交替注入几个周期后,不同油层井组整体减缓了含水回升速度。其中渗透率0.5-0.7um2井组交替注入一年前后对比,月含水回升速度由1.01个百分点下降到0.45个百分点,下降0.55个百分點,明显减缓了含水回升速度。根据主体渗透率分布调整段塞大小后,渗透率大于0.5um2井组在第三、四段塞含水趋于平稳,到第五段塞含水出现下降趋势。可见,段塞优化可有效控制含水回升速度。
(4)交替注入后,阶段累计增油量和提高采收率呈上翘趋势。试验区交替注入后驱油效果好,单位有效厚度累增油呈上翘趋势,相同聚用量下累增油最高达到901t/m。随着试验区不同段塞交替注入方案的优化,聚驱阶段采收率不断增加,目前阶段提高采收率10.9%,预计试验结束提高采收率达到12.1%,比计划高0.7个百分点。
4、结论
(1)一类油层实施高低分子量交替注入后,薄差层的动用状况得到了改善。注聚含水回升期实施高低分子量交替注入对控制含水上升、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效果明显。
(2)方案实施过程中,根据动态变化特征结合油层主体渗透率分布情况调整段塞大小是必要的。
(3)高低分子量交替注入可有效节约聚合物成本。
参考文献
[1] 杨付林.高浓度、大段塞聚合物驱油效果研究.石油与天然气化工[J],2003,32(5):298-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