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模拟联合国会议亲历记

来源 :海外求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_com_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篇
  
  近日我随学校组队来到蒙特利尔(Montreal)参加由McGill大学主办的模拟联合国(Model United Nations,简称MUN)会议。MUN是针对青年人的一个国际性组织,它模仿联合国制定政策的过程,让学生们扮演各国外交家的角色,在会议中进行辩论和投票,旨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不光锻炼自己各方面的才能,更能深入了解联合国和政坛时事对未来的影响。
  MUN起源于北美。1943年,前第一夫人Eleanor Roosevelt创办了美利坚联合国协会(United Nations Association of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此后,MUN作为其下的一个青年教育项目,开始在美洲盛行起来。现在,美洲、欧洲的许多高中和大学都设有MUN分支, 每年选出学生代表学校参加各地的会议(MUN conference)。 会议往往非常正式,设在当地一流的大学或酒店里,而且严格按章程(rules of procedure)进行。值得一提的是,大学级别的大型会议中,往往云集了不下数十所学校,但从策划,准备到组织,拉赞助,全是由学生一手操办,教授只是名誉顾问,或是在会议中充当荣誉嘉宾(guest speaker)。更多信息可以在这个网站找到:http://www.unausa.org/index.asp。另外,北京最近也召开了一次全国大学性的模拟联合国会议,其详情可以在以下网站找到:http://campus.sohu.com/74/35/blank214623574.shtml。
  
  准备篇
  
  我所在的学校的MUN社团是今年才成立的,力量很单薄,但社团的干部们(executives)却很有热情。主席是意大利女孩Manuela,今年夏天就要回欧洲了,所以很想在走之前经历一次北美的MUN会议。副主席Ali是个伊朗裔的男孩,人很聪明,就是脾气躁了些。外联部长(VP communication)Ann是个在老挝出生,加拿大长大的女孩,人很小巧秀气,其实很坚毅有主见。她本来是学热门的商业的,去了MUN 会议后觉得自己实在很喜欢政治,于是转到政治系去了。社团白手起家,从无到有,硬是组织起了一帮人来参加此次的MUN会议。而他们的种种努力中,最让我佩服的是他们筹款(fundraising)的过程。
  想去另一个城市开会, 除了自己掏腰包,学校的资助也是至关重要的。Ali和Ann首先申请了学校文化事务部(Cultural Affair Office)的资助, 可是因为MUN 会议还不算是和文化紧密相连的活动,所以申请很快就被拒了。 Ali又去和教管理课的教授谈起此次MUN 会议,希望可以借助他的熟人或关系筹到一些资助,结果教授虽然很和蔼,却很直率地告诉他自己帮不上忙,而且这样的活动要想拉到赞助是不太可能的。Ali仍不灰心,又去参加了一个校友见面会,想“拉拉关系”,在和校友谈话的过程中积极“推销”这次MUN 会议,寻找赞助的可能性。无奈认为MUN 会议有意义的人不少, 真正有意支持的却没有, Ali又碰了个软钉子。这时我们都有些灰心了,但Ali还在左右奔忙着,四处寻找新的机会。听说学生事务处(Student Affair Council)可以向学生活动提供资助,Ali毫不犹豫地就申请了。结果这次最为惨烈。Ali不光精心准备了申请材料,还在学生事务处的例会上进行演讲游说,可是被拒绝也就算了,后来我们才知道,学生事务处的人(其实也全是学生管理)私下讽刺我们去参加MUN会议“只是为了给自己的简历上加点好看的东西”而已,根本不值得资助。
  Ann一看,觉得求人不如求自己,决定在圣诞节卖卡以筹到一些资金,或者等到情人节卖花。她的行动力很强,第二天就从很远的一个批发商那里买来几扎卡,准备先在学生宿舍推销。那天晚上她喜孜孜地告诉我,她的室友已经买了两张了。可惜好景不长,第二天她见我时就又是愁容满面了。原来她在另一家宿舍花了45分钟,还是没卖出一张卡。雪上加霜的是,此时社团的其他成员都以考试、工作的理由退出了卖卡的队伍。筹款的计划就这样又一次夭折了。
  所谓山穷水尽时,柳暗花明处。正在我们极度灰心的时候,学生会(Student Union)的社团部长(club officer)Jon像天使一样出现了。他是政治系的学长,希望以后进入政坛,自然也就知道MUN会议的意义。他是仅有的几个支持我们的上级中最坚持的一个。后来Ali告诉我,我们从学生会拿到的1000元的资助,全是靠Jon在学生会内部会议上据理力争来的。其实我们去不去得了这次MUN会议,和Jon一点关系也没有,他自己也并不参加。他之所以花了这么大的力气,完全是从自己的职责上为学生群体的利益考虑的。相形之下,有些人身居要职却还尸位素餐,就更显出Jon的难能可贵了。此后情况峰回路转,几天后Ann也报喜说她联系的一家Wal-Mart也答应支持我们200元。这次情节跌宕起伏的筹款,终于以喜剧告终。
  在经历这一切后,我真心钦佩这些外国同龄人的勇气和韧性。在明确目标之后,只要有成功可能性的方案,他们都毫不犹豫地去尝试,也不在乎别人会不会觉得可笑,或者成功的可能性是不是很低。总之,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北美的“try”的精神,那种源自并延伸于西方探险文化的精神。诚然,这样的行事方式不免有些鲁莽,比起”三思而后行“,也许是浪费了一些时间,但他们想干就去试,哪怕失败了,也没有遗憾,谁又能说,北美那么多创新的产品,科技不是这样来的呢?
  在韧性方面,在遭到种种冷遇后,他们还能毫不气馁地去寻找新的可能。教授当面拒绝,学生事务处的冷言冷语,他们都能泰然处之,和朋友聊聊,发发牢骚后就可以调整心态,继续前进。较之国内的某些同龄人,他们的确更有热忱,更独立,更有闯劲,“面子”观念没有那么强。当然,我不是说国外的学生就都很优秀,在加拿大我也接触过很多心理素质差,EQ不高的人,平均教育水平高并不保证每个个体都是高素质的。但我们既然来留学,目的就不是说比较谁更好,而是学习别人的优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会议篇
  
  终于一切安排好,我们一行11人踏上去蒙特利尔的灰狗巴士。在酒店安排停当,大家就一起去参加开幕式。开幕式在Sheraton酒店最大的礼堂举行,足有1000多人参加。开幕式的气势虽大,却很简短,不外乎是惯常的欢迎词,国歌,授旗礼。初来乍到的,人人都穿着职业套装正襟危坐,让我乍看过去还以为是在一个商业洽谈会上。在这正式套装的海洋里,十几个身着军队制服,身材笔挺,气质昂扬的与会者显得格外出众。我后来查阅学校名单时被吓了一跳,原来他们的来头不小——竟是西点军校和美国海军学校派来的。这次会议所侧重的是国际政治和外交等偏文的才能,想来美国的军校之所以支持学生参与,也是基于注重综合素质,期望学生能文武双馨的良苦用心。
  第二天会议正式开始,我们同一个学校的人也被分到不同的委员会(committee),开始讨论。这里先简单介绍一下会议的过程。由于人数众多,主办方先要划分委员会,像这样的大型会议一般都有20个左右的主题各异的委员会,如人权维护委员会,难民安置委员会等。而在每个委员会中,组委会事前准备好议题,在会前就email告知与会者。比如,在我所在的商业和道德委员会(Committee of Business and Ethics)中,我们的话题就有科技鸿沟(Digital Divide),腐败(Corruption and Bribery)等。每个代表在会前就要作研究,在正式的会议上,代表们先投票决定讨论哪个话题,定下后,就开始陈述立场,寻找盟国,制定解决方案(Resolution Paper),最后投票确定哪个提案可以被通过。整个会议长达三天。
  我的委员会定下的话题是“科技鸿沟”,主要谈的是科技在各国的水平的差距对各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与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人数多,每位发言者每次只有45秒的陈述时间,发言很快热烈起来,常常是一位的话音刚落,好几国的代表就已经高举名卡要求发言了。当然每个国家都希望技术进步,经济发展,但各国的利益不同,观点也就大相径庭。美英的代表希望发展中国家多提供机会,放低门槛,弱势的国家则指责强国只顾利用他国资源为自己积聚财富,而不肯考虑帮弱国建立基础设施,导致科技差距进一步扩大。如此唇枪舌剑,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会议期间休会了几次,方便大家寻找盟国支持自己的方案。于是就可以看见“各国”代表在会场内外奔走游说,会场中不时响起告示:“非洲国家代表请到会场前方讨论xx提案”,“起草xx提案的代表请到会场外商议提案细节”,云云。有的代表甚至连午餐的一小时也不放过,匆匆买个三明治,一杯咖啡,就聚在手提旁讨论起提案来了。那种认真的劲头,仿佛是真的在制定重大的国家政策一样。
  经过两天的会议,最后一天就是大家陈述提案和投票的时候了。这时大家都比较轻松,因为大局在前几天的努力中已定,现在只是形式上的确定了。投票的结果也不出乎意料,强国参与的提案却不免曲高和寡,而亚非拉国家的提案都获得了通过。只可惜,理想和现实常常是有差距的。
  值得一提的一个细节是,会议的章程相当复杂完备,在会议前就早早备好,email给所有与会者,而每个与会者对会议的章程也极为尊重。会议中只要有争议出现只要主席搬出条例,说明规定,争议就自动平息下去,大家也都自觉按条例行事。早就知道北美是“法制社会”,这次会议也算是一叶知秋了。说到这里我想提一下我的另一段类似的经历。在大学里,学生社团的成立条件很宽松,但每个社团都一定要有自己的宪法(constitution)。近日我参加我所在的社团的例会时,主席突然说:“我们今天首先要投票决定Katherine还能否担任财务部长(VP Finance)”。大家听了都一愣:Katherine不是干得很好嘛?原来按社团的宪法,任何一位干部缺席三次社团活动后就要被除名或再选举一次。Katherine前三次的社团活动都因为与上课时间冲突而请了假,其实这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也都批准了的。尽管如此,主席仍坚持按宪法行事,象征性地再选Katherine成为我们的财务部长。坦率地说,此举虽稍嫌迂腐,却也着实表现了他们从小就被培养的强烈的“依法办事”的意识。
  
  花絮篇
  
  为了省钱,我们没有住在会议召开的Sheraton,而是选择了距它不远的另一家酒店。四个人一个房,我与来自巴拿马、巴基斯坦和埃及的三个女孩同住。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位埃及的女孩,虽然在加拿大出生,而且已根本不会说阿拉伯语,却仍然笃信伊斯兰教。除了每天面朝北坐诵经文外(为此她要随身携带指南针),头上永远包着头巾,只有在全是女生的时候才揭开,因为按宗教,女子的头发不能被男子看到。结果那几天,每当有人敲门时,我们个个都得像如临大敌般盘问来者是谁,如果是男的,就一定要等她包好头巾后才能开门。虽然觉得不可思议,但想起看过Bjorn Bjerke的一本书上写过一句很有道理的话:“其他(的文化)是不应该被我们按照自己的标准来评判的。所有的文化都是不同的,人们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并不亚于他们语言上的差异。”(Others should not be judged by our own criteria and standards. All cultures are different and (people) think as different as they speak.)所以也觉得不管能不能理解,都应该对别人的生活方式表示尊重。
  会议进行时,每个人都表现得像是身经百战的外交家一样,其专业精神一点不亚于真的联合国代表。但毕竟还是年轻活跃的大学生们,在一些小细节上也会可爱地露出马脚来,暴露“真实身份”。比如,如果一个代表的言论引起了共鸣,会场会发出一片拍桌子的支持声,那感觉就像是BBS上的一篇好贴后跟了一串“顶”一样。最经典的是,第二天下午临近散会时,主席看大家都显得很疲倦了,有意加些兴奋剂,宣布说:“下面我们宣读本次会议中的精彩小纸条”(在会议中,为了方便各国代表商议决策,允许大家互传纸条。结果,有些纸条就被用于私人目的了)。这是巴基斯坦的代表写给以色列的:“你在发言时表现得很强悍,不过很性感。”余音未落,全场哗然,男生们有的鼓掌,有的起哄,有人甚至吹起了口哨。只苦了代表以色列的那个美国女孩,她在众目睽睽之下,尴尬得不知怎么办才好。此外,军校的男生也很抢手,主席宣读的另一张小纸条就是给他们的:“我喜欢你穿制服的样子,今晚可以和你约会吗?”无独有偶,我后来在网上读到在近日在北京召开的大学MUN会议上, 一北大男生竟当众向一位女生表白,不禁莞尔,看来青年人特有的活力是没有国界的。
  
  随想篇
  
  MUN会议上精彩纷呈。我所写下的,按马可·波罗的话说:“不及我看到的一半。”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转眼我就已在回程的车上了。夜已深,同行的伙伴都睡了,只有我还在巴士轻轻的颠簸中静静地回想过去三天的点滴。
  回顾起来,这次会议简直就像是一部气势恢弘的电影,有导演,也有无数幕后的制作人员;有主演,也有无数的群众演员。100多个学校1400多名代表的参与,还有McGill大学的100多位组织的学生,各自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各司其职,确保自己负责的部分正常运转。我只是这个大型会议中的一个小分子,我们每个人自己的力量都是很微小的,但整个的加起来,却可以使一次大型会议成功举办。我想起拍《英雄》的纪录片《缘起》中有一个场景是,在片场的一扇普通的门前,所有的工作人员随意出入,其中有大导演,名影星,有摄影师,化妆师,也有普通的民工们。在这扇门前,他们都是这部电影的一部分,没有了地位的差别。他们中有的也许比其他人对这部电影的贡献更大,但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独自使这部杰作成为可能。只有集体的力量,才使得一个梦想成为可能。当时我对这个镜头还不很能理解,而如今置身于这次规模浩大的MUN会议后,才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含义。
  还有一点让我很受震动,也很受启发。其实,不管会议有多么正式,辩论有多么激烈,提案有多么精彩,从某种意义上说,整个会议不过是一场game, 一场规则相当复杂,参与面相当广泛的game。英文中的game,既有游戏的意思,也有比赛的含义,所以不像中文中的“游戏”那样有种玩世不恭的味道,而是包含了认真对待,一决高下的意味。这场game,本质上也许和小朋友们玩“过家家”没有区别。小朋友模仿爸爸妈妈做菜,做家务,走亲戚。在这里,主办学校模仿商界会议的承办方订酒店,拉赞助,联系学校,推销会议纪念品,以及主持各大小会议;参与的学校模仿各国代表为本国全力争取利益。谁都知道, 在这个会议上达成的任何协议都不会被付诸实现,但是大家还是一丝不苟地投入自己的角色,原因何在?因为大家在这样的game中学习, 在game中为未来的现实生活做好准备。小孩子在游戏中学会走路跑步,学会识字说话,学会各种技能,而在这会议中,大学生们学会的是交流,演讲,说服,合作,协调等等复杂的而又是在社会上必不可少的技能。McGill大学的一位教授就谈到,像谈判,辩论的方法,只看课本是很难有很深的体会的,而这次的会议却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使大家可以实践。诚然,这些能力并不是在一朝一夕间练成的,但有了这很多的机会, 象牙塔中的学生就可以积累经验,反复练习从而渐渐掌握技能。我觉得这才是这样的会议,以及种种game的意义之所在。
  推而广之,学生时代学的很多东西都可以视为game。经济课上教授讲到的各种经济模型,都是为了方便学习而简化过的,而教授也不断强调,现实要比书上复杂得多。的确,在课堂上,不是假设这个恒定就是那个忽略,但一接触到现实中的材料,就发现各种变量掺杂在一起,让人手足无措。 那既然学的也不实用,是不是说就不学了呢?当然不是。因为没有那些被简化的模型,我们就分不出诸多变量的主次,找不到其间的关系。同理,如果没有学生时代的各种被简化的game,人只是唐突地进入社会,在困难前就无法抓住问题的关键,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会吃很多原可以避免的苦头。
  我总是觉得在国内,这样的game太少,无外乎就是什么歌舞比赛,理科竞赛,作文大赛,英文演讲而已。好像其他的爱好、技能就和升学没什么关系,于是也就登不得大雅之堂了。于是好学生只有一种定式,多样化的才能被扼杀在摇篮中了。其实,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都有自己的过人之处。教育应该为各种天赋提供发展的机会,让每个人在他喜欢,擅长的方面成为天才。韩寒有句话说得很经典,大意是,我们的教育培养的是全才。“全”者,人中之王也。但我们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成为王,也不是每个人都想成为王。所以,我们要把“王”去掉, 培养“人”才。
  总之,我认为我们应该支持更多的,更多元化的game在中国学生群体中出现, 为他们提供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同时,也希望国内的舆论能够对于非传统的事物体现更大的宽容,对个性的张扬能表示更大程度的鼓励。毕竟,蔡元培的“兼容并包”决不只限于北大,鲁迅的“拿来主义”也是没有过期日的。(作者为多伦多大学二年级学生)
其他文献
记者从英国驻华使馆获悉,英国大使馆签证处6月份发现了80余位申请人递交了虚假材料。  据了解,申请留学英国之所以出现这么多的虚假材料,很大原因是因为英国使馆签证处简化签证审理递签程序。留英申请人无需同签证官面谈,只需递交签证申请资料并在当天之内即可获知签证的结果。因此,许多留学申请人直接办理签证,在申请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就增加一些虚假材料。可是,这种程序简化必然带来对申请材料审核更为严格。  英
针对50FYM-50A—1000防腐液下泵由于设计缺陷导致故障率高、维修成本高,对其轴及轴承箱体进行了改进,经过近一年的现场使用,效果良好。
1混凝土外加剂的概述混凝土外加剂技术是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较快的一项混凝土新技术,是混凝土发展史上继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后的第三次飞跃。它可改善混凝土的性能且效果
根据分户供暖的要求,对分户采暖系统的热源、户内分户热计量、分室控制系统等进行介绍分析和比较。
从2003年6月起,申请赴法国留学签证的学子们又需要多过一道门槛——CELA的面试。习惯于应该教育的中国学生,在十多年寒窗生涯里虽然经历过各种大大小小考试的千锤百炼,但最为不
“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整合知识网络交汇”是高考命题“能力立意”的宗旨,而线性规划最值问题是交融性极强的素材。由于它的这种特殊地位,该类型题在2011年高考中出现的频率相当
自1968年起,曾经显赫一时的英国汽车工业只剩下英国利兰汽车公司一家本土企业。当1974年英国利兰汽车公司濒临破产时,为了挽救民族汽车工业,英国工党政府派出了以莱德为首的调查
<正> 食管破裂是指各种原因所引起的食管壁完全性破坏,穿透伤。如创伤性、气压性、炎症性病变等造成管壁穿孔或破裂本病发病急、病情危重、死亡率高、是威胁人类生命的急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