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育德”,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

来源 :学问·科教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xingde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怎样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这是每一个政治课教师都面临而且必须作答的问题。尤其是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社会上形形色色的理论、主义甚嚣尘上,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廉耻观、利益观五花八门,这些理念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学生的心灵,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产生影响,这就更要求我们每一个政治课教师必须作出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回答,这才无愧于政治课教师的光荣职责。依据美学原则、运用美育方法,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审美性,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值得我们关注。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审美性,是指教师自觉地运用美的尺度去指导教学活动,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蕴含着美和创造着美。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欣赏美、体验美,得到美的享受,具有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从而提高政治课的实效和吸引力,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让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审美性,这是教学艺术本身的要求。马克思指出,人类的实践活动应该遵循“物种的尺度”、“内在尺度”和“美的规律的尺度”,即“真”、“善”、“美”的尺度。人们的实践活动符合“真”、“善”、“美”的尺度,就实现了合规律性、合目的性与审美性的统一。这是人类世世代代所追求的“尽善尽美”的理想境界。思想政治课作为培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更应该追求“真”、“善”、“美”统一的价值目标。在教学中,只有“真”、“善”通过“美”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学才能更有效地体现“真”、达成“善”,实现合规律性、合目的性与审美性的统一。
  (二)如何使政治课教学具有审美性?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把握美的特性在教学中要渗透美的内容和方法,必须首先把握美的特性,并将这种特性变为教学艺术的特性。第一,形象性。美必须是人的意识可以直接感知的具体形象。具备生动、新颖、独特等特点,并且符合对称、比例、变幻、多样统一等规律,适应人的生理、心理要求,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它能影响人的情感、意志、记忆,给人以想象和启迪,引发人的喜悦和同情,得到精神上的享受。第二,情感性。美之动人,最重要的就是以情感人,动人心弦。社会美蕴含着历史创造者的感情。艺术美更体现了艺术家的心灵感受,倾注了他们的爱憎之情,具有特别强烈的情感力量,能激起人们的情感波澜。第三,创造性。美是人类对客观世界改造的结果,人类自告别动物界以后,就不断地进行着美的创造。任何美的劳动产品、社会现象、艺术作品都是人们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第四,愉悦性。美的社会价值,就在于可以使人休息、娱乐、陶冶人的性情,能给人以清新、向上、愉悦的感受,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的精神需要。
  2.精心筛选美的材料美的形态,大体来说,美可以划分为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自然美是指山水、田野、海洋、花草树木、日月星空之美。社会美是指社会领域中的美,它包括实践活动的美、劳动产品的美、社会风尚的美、生活环境的美等等,其核心是社会主体——人自身的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艺术美是一切艺术作品中所具有的美,它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进行再创造的产物,是社会生活的集中概括和形象性的反映。当今世界,美的事、美的人、美的文学作品浩如烟海、灿若繁星,真可谓美不胜收。与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有内在联系的美的材料,从古到今,从中到外,十分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诗词、绘画、寓言、文学艺术形象等等,都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宝贵的生活经验,能给人以智慧和美感,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够适当地挖掘利用,发挥其审美作用,可以使教学充满乐趣,更具说服力和吸引力。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3.营造课堂教学的审美氛围。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美的因素,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展现美的内容和形式,营造出课堂教学的审美氛围,让学生感到美的气息扑面而来,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课堂导入有新意、有气氛、有深度,不仅引起兴趣,而且留下悬念。课堂结束语不仅概括性强,而且有知识情感上的升华,能掀起教学活动的高潮,对学生有极大的启示和激励作用;整个教学过程目的明确,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开合有度,使学生领悟到教学的节奏美和结构美。富有独创性的板书、精美的教具(图片、录音、录像)、生动的语言、巧妙的启发式提问和质疑、少而精的论述和剖析、动静相宜的体态、轻重起伏速度相宜的语调等等,都成为学生的审美对象,给他们带来美的愉悦。概念的讲解,原理的论证,理论的运用,都刻意求新,不仅选用新材料、新观点、新信息,而且在方法上有新的形式、新的角度和新的设计,也可以让学生耳目一新,体验到美的存在。所有这些,都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认知潜质和审美潜质,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4.提高教师的审美意识。教学能否具有审美性,关键在教师。一方面,教师要把以美育德提高到教学原则的高度来认识,自觉地依照美的规律去指导教学活动,创造教学艺术,使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按照教学规律完成的有特定目的的活动,而且是立美、审美的过程。没有教师的审美意识和孜孜求美的精神,教学的审美性就无从谈起。另一方面,教师在学生眼中,既是教育者,又是被审美和评价的客体。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学生的视野和评审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只是一个按部就班完成教学操作任务的教书匠,而应以为人师表、具有人格魅力的审美形象深印在学生心中。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风尚;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分析判断、组织协调、自我调节等能力;具有行为美,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非权力因素教育和影响学生。
  总之,教师在内在气质和外表风度上,都应树立令学生心悦诚服的、可亲可敬的师表形象,从而产生美感。教师对自身人格形象的追求,对于确立教育的审美性至关重要。
其他文献
文章阐述了防辐射性要求的大体积混凝土屏蔽施工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满足了防辐射屏蔽要求。
科学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在于科学地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实质是隐藏于其后的主体之间的关系。由于传统发展观经历了长期的滥觞与蔓延过程以致根深
据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人民政府介绍,2009年12月20日,赤峰市松山区政府与河北建支铸造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建设年产6万吨铸件项目,总投资2.5亿元。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的中国政治形势及湘赣边界特殊条件构成了秋收起义发动及精神价值生成的环境,毛泽东同志是秋收起义精神价值主要创立者,秋收起义是中国革命道路的起点,在
【摘要】电子竞技与电子游戏有着很大的不同,电子竞技不是单纯地打游戏,更不是玩物丧志,它是一项体育运动,体现的是奥林匹克精神,培养的是团队意识。本文对电子竞技与电子游戏进行了辨析。  【关键词】电子竞技;电子游戏;辨析    前言:  2003年,电子竞技被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列为第99个体育项目。这标志着电子竞技作为正式的体育项目走上中国的大舞台;标志着电子竞技将在政府的领导下推广和传播。电子竞技运动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党内民主制度创新,初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党内民主制度体系,基本搭建了党内民主制度架构,在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延安时期党内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将智力定义为“解决问题和创造具有某种价值的文化产品的能力。”而智力最重要的品质是创造力。小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潜能是不可低估的。创新智能教学理论提倡“学生为主体,教为主导,疑为主轴,动为主线”的创新学习思想。学生学习需要创新,教师教学需要创新。教师要采用多种教育手段,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拓宽主动构建知识经验的能力空间,拓宽实现自我,展现自我的渠道。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如何
科技部国家“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重大科技专项“碘[^131I]美妥昔单抗注射液研究”课题,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成都华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艰苦的努力下,取得重大技
井冈山斗争时期形成的荣辱观,为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最终燎原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主要凝结在理想信念、民主平等、群众纪律和艰苦奋斗四个方面,对我们今天树立、实践
【摘要】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崭新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课程,要使学生亲身感到信息技术课是一门轻松易学的实用技术课程。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提出教师的教学语言的如何运用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教学;思考    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搜集信息意识及能力。当今世界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都是信息技术的具体体现。中、小学生要学习的信息技术即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