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课堂提问 培养创新思维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holar1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提问是一门师生进行教学双边活动的重要形式,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教学理论与实践,论述了如何运用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课堂提问 创新思维
  
  在举国重视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外语教学越来越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关健是有效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而课堂提问是师生进行教学双边活动的重要形式,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环节。在英语课堂上,通过恰当巧妙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可以获得教与学的反馈信息,可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英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重视课堂提问,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促进其创新思维的发展。
  
  一.创新思维的内涵及特征
  
  所谓创新思维方式就是以超常规乃至反常规的眼界、视角、方法去观察、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问题方案、程序或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技术、经验等,以获取创造性的思维成果,从而实现人的主体创造能力的思维方式。对创新思维方式这一界定,表明其新颖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观察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角度、方法的“新”,即运用超常规乃至反常规的眼界、视角和方法。第二,解决问题方案的“新”,即提出与众不同的方案、程序或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技术和经验。第三,思维成果的“新”,即获取创造性的思维新成果。
  创新思维具有求异性、潜在性、敏锐性、创造性、灵感性和新颖性等六大特点。
  
  二.创新思维在教学中的作用
  
  1.有利于知识的传递和接受
  任何知识都是创新思维的产物,是智慧的结晶,具有智力与创新的价值。我们强调创新,并不是说基础知识不重要,其实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精神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各门基础知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基础。基础知识就好像盖楼需要一砖一瓦,基础越扎实,人的可塑性就越强,创新才有根基。而一味传授知识,忽略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出来的学生就是千篇一律的,像工厂统一生产制造的零件,没有丝毫的新意。二者紧密结合在一起,在课堂上既能准确地传授基础知识,又重视学生个性的张扬,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出的学生才是出色的。
  2.有利于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
  思维是智力与能力的核心成分。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其它心理现象一样,必须通过外界的具体活动来展现。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便是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在丰富他们知识的同时,发展和提高其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等。
  3.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创新思维对我们培养人,培养人才,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非常重要。我们现在由于受旧的教育制度的影响,有相当多的老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还习惯于依靠“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式的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创新性还是不够,启发性还是不够。教师在教学中仅仅起了一个现成信息的负载者和传送者的作用,而学生则仅仅起了一个接受器和记忆器的作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又怎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怎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呢?创新思维的不够,导致高素质人才、创新性人才的缺乏。所以这给我们国家的教育,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育人要在创新思维,创造力发挥方面下工夫。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样需要一个有利于创新的心理环境、只有实现多种心理特征的良好组合,才能使创新思维表现出巨大的智力价值,从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三.重视课堂提问,培养创新思维
  
  英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重视课堂提问,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他们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避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一池死水,风平浪静,投去一石,碧波涟漪。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教师教学要温故知新,巧妙设疑,指导学生的创造思维活动。还要善于设疑,去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进而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波浪。
  1.课堂提问的现状
  目前、很多英语教师的课堂提问比较随意,想到什么问什么,爱问谁就问谁,缺乏针对性;提问的单向性,一般都是老师问学生答,缺乏互动性;而且提问大多数采用全部回答和展示型提问(display questions are those questions to which the teacher who asks it has already known the answers)的形式,缺乏发散性。展示型提问大都是信息再现性的,一般有明确的答案,因而又称为信息性问题。全部回答的形式确实可以加快教学节奏,节省时间,还可以避免冷场。例如,有的老师在课堂上频繁地使用像"Do you understand?或Are you clear?"这样的问题,学生的答案往往是简单的"Yes或者"No",表面上轰轰烈烈,但忽视了提问对象的个别差异性,不利于提问向深层展开;展示型提问,如:When was he born?或What did he do in his spare time?这样的提问形式只停留在对字、词、句的识记和对课文内答的浅层理解上,学生的参与也仅仅表现在形式上,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几乎不经过大脑思考、或者说没有智力活动的参与,这样的提问不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并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更谈不上培养其创新思维。因此,在学习中我们反对“死记硬背”,就是要突出知识的智力因素,掌握真才实学,学会过硬本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综合、探索联想,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
  2.优化课堂提问方式,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目前,不少教师的课堂教学走入了一个误区:为了避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便误认为提问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唯一手段,既不考虑提问的针对性,也不考虑提问的时机,更不考虑提问的方法,一堂课碎问碎答,一问到底,似乎非穷尽所有问题不可,表面上轰轰烈烈,实质上无重点、无主次,更谈不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课堂提问也要讲究艺术性。英语课堂提问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英语教师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师生进行双边活动的主要形式,是教学信息反馈的主要手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艺术性地设计提问,合理安排,要能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创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具有目的性、趣味性、启发性和探索性,还要面向全体学生。美国 Gillian Brow说:“教师的提问如果能引起全体学生的思考,这便是成功的提问。”教师的提问不应是随意的、即兴式的。授课前,应认真备课,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能力水平精心设计问题,注意所提问题具有典型性,要恰好切入到学生的有疑之处,让学生要有所思,问题的难易程度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切忌过难或过简。只有适当的提问,适当的坡度,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其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还要把握好时机。最佳的提问时机应是学生处于很想弄懂,但又无法弄懂,很想说出来但又无法说清的心理状态。
  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教学的特殊目的就是发展智力,培养聪明人。”课堂教学中的提问,除了交流师生思想外,还在于教师恰当而巧妙地提出各种问题,诱导学生作答,引爆其思维火花,培养其创造思维的能力。因此,提问的“恰当”、“巧妙”在课堂提问中的重要意义就不言而喻了。
  3.重视参阅型问题和非限答型问题的提问,培养创新思维
  参阅型问题(referential questions are those questions to which the teacher doesn't have answers)是指教师不知道学生会如何回答,而且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回答而设计的问题,也称为发散性提问。例如人教版初三Unit14 Lesson54“Shopping online”一文,可以这样发问:We usually buy things in a shop。Do you think it is possible for us to buy everything online ?此类问题要求学生经过思考,然后认真组织自己的思路,使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思想、进行交流,并且适时增强学生对自我的保护意识,把思想教有渗透到语言教学中去,使学生德、智共同发展。这样既体现了语言交流的特点,又给学生创造了实践语言能力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绝大部分教师对参阅型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仅仅把课堂题问作为检测学生理解能力的手段,没有注意通过提问帮助学生去理解作者的意图、去掌握语言的精华。还有些教师因担心这类问题会出现让人难堪的等待,或其它难以预料的情况(如拖堂、学生违反课堂纪律等)而不敢提出此类问题。
  其实,参阅型问题是教师提问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关健环节,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和把握语言知识。教师在课堂提问时不能过于集中对学生理解的检测而忽略了参阅型问题,从而忽略了他们的理解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应让学生了解与课文相关的信息并向学生发问课文中没有现成答案的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参与,然后积极、大胆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发表他们的意见。
  非限答型问题,如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period1中,我问了学生这样一个问题:What will you be like in twenty years? 又如在新目标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 3 Period1 中,我创设了以下几个问题:What should (not) teenagers be allowed to do? What rules do we have to keep if we want to be a good citizen? What do you think a good citizen should and should not be allowed to do?这样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需要联系有关的背景知识和已掌握的知识积极地进行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分析、推理,从而得出有关问题的多个答案。这种提问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兴趣,学生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学生在回答这类问题时,不仅有机会各抒己见,还可以在聆听不同答案的同时开阔视野,丰富词汇表达。
  4.诱发想象,开发和培养创新思维
  教师要提倡和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无中生有”、“异想天开”和“纵横驰骋”,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独创精神。想象力是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源泉,人类思维中无与伦比的想象力是使科学不断进入未知领域的原始动力。而观察力是激发学生创造思维活动的关健。教师要指导和鼓励学生伸展智慧的触角去观察和探索,去想象和创新。教师通过诱发学生已有的表象,使学生在头脑中构造出前所未有的新形象,培养和促进学生的发散式思维。具体做法有:
  ①类比想象训练法
  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训练内容,诱导学生由一类事物想象出与之相似、相关的另一类事物;或诱导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向横向发散,向纵向深入,以发展他们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新颖性和深刻性。
  ②对比想象一训练法
  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营造出想象意境,让学生由一类事物想象出与之相对相反的另一类事物,并形成鲜明的对比;亦可采取“快节奏训练”法,加速学生的思维速度,使之通过对比想象,一下子抓到所需要的信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③辐射想象训练法
  教师可以利用某一事物作为触发点,让学生的思维向四面八方辐射,进入熟悉的生活与知识领域,挖掘他们思维的动态性、流畅性和变通性。
  5.在强化发散思维中开发和培养创新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导成分和核心,是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键。发散思维既无一定的方向,也没有一定的范围,不墨守成规,对所思考的问题敢于标新立异,大胆想象。
  教师可利用某种方法作为触发点,鼓励学生对现成结论不迷信、不盲从,而是从新的角度重新思考、分析问题,找出缺陷与不足;亦可采取“求异训练”法,即要求学生有意识地对熟悉的事物重新审视,独辟蹊径。
  教师可鼓励学生勇于打破常规,消除思维定势的影响,想别人之未想,求别人之未求,以培养他们思维的创新性、批判性和求异性。
  教师可鼓励学生的思维跳出点、线、面的限制,从过去、现在、未来、已知、未知、动态、静态等多方面展开发散,以开发其思维的立体性、周密性和条理性。
  6.在加强聚合思维中开发和培养创新思维
  教师精心设计和选择练习内容,通过精讲与巧练相结合,让学生从多向性的不同的角度思考之后,在所提出的众多假设中选择一个最佳方案,以锻炼其思维的决断性、深刻性和严密性。
  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巧妙地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马寅初 黄全岩《实用英语教学论》
  王道俊 王汉斓《教育学》
  王经伦《广东社会科学》
  (作者通联:425300湖南省道县第四中学)
其他文献
新课改要求老师教学必须改变过去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教师问学生答的被动教学方法,要指导学生勤动脑、细观察、多动手、靠自学来获取大量知识。改过去“知识单向传递”的“教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铭记叶老先生“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的教学主张,注重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认真分析教材,摆正教师导向地位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依据,语文课因其内容的特
期刊
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而教学概念则是反映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数学思维的材料,是构成整个数学体系的基础。切实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前提。数学概念是数学思维的中心环节,搞好概念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根据认识的规律,数学概念的形成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我在概念教学中,依赖学生的直觉形象和过
期刊
科学和系统的学期、单元、课时教学目标归根到底要靠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来落实。因此,我们不能只象征性地在传统教学套路的首尾添加“出示目标”和“达标检测”两个环节,就美其名曰“目标教学”,而从根本上忽略了目标教学指向明确、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学能力等精神实质,使课堂教学仍停滞在方法陈旧、随意性大、“满堂灌”的高耗低效状态。   因此,优化目标教学的课堂教学流程,使其既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又能充分发挥
期刊
【摘 要】2010年陕西省中考英语试题关注热点,注重双基,突出语篇,重视学生能力发展,对初中英语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通过2010年中考英语试题的浅析,对2011年中考备考复习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2010 试题浅析 2011备考建议    一.2010年中考英语试题整体评价  2010陕西省中考英语试题选材丰富,关注热点,注重双基,突出语篇,符合初中毕业生的实际水平,无论是试题
期刊
课堂中,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并善于用评价语言营造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以健康的心态、发展的眼光看自己,以自信、欣赏的眼光看世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贴切,要走进学生的心里。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评价走进孩子的心灵呢?   一.评价的生命化  现代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而言,是他们生命历程中的一段重要经历,是其人生中充满生命力意义的重要构成部分。知识的学习已不再仅仅拘于认
期刊
计算是小学数学中一项重要的基础知识,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的计算能力强弱与否,直接关系到他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效果,因此,使学生学好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至关重要。作为教师,我们如何改变多数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很弱的现状呢?下面谈谈个人浅显看法:    一 教学中,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的计算基础知识,这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    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往往出现这样或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爿方式。”该理念一经提出,课改后的一线教师便想方设法地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方式。经历了七个年头的改革,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理念中提到的“合作学习”方式对初中语文课堂的深远影响。其中有欣喜也有忧虑,现想借此文阐述一二。课改之初小组讨论俨然成了各类课堂上的“香饽饽”,几乎每节公开课、示范课上,教师们都要来上几回小组讨论,以此来标榜自己上的小是“传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再次突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强调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为使学生理解被爱,学会感恩与关爱,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感恩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一.感恩教育的内容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祖国之恩、老师之恩、社会之恩等。  1.自然之恩  大自然
期刊
布置课外作业是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关系很大,教师必须重视课外作业这一教学环节,并考虑其指导思想的取向问题。然而,目前教师仍将应试作为课外作业布置的唯一取向,课外作业都是为让学生适应中考的内容和形式而设计的,这就会产生与语文教学总目标不一致的结果,最终受影响的还是学生。当前,初中语文课外作业的内容、方式及训练量等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重应试训练,轻语言积累
期刊
疑惑:孩子们会缺什么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现在的父母更是劳心又劳力,吃、穿、用且不说,上最好的学校,择最优秀的家教,买最新的教辅资料……,忙前奔后,“乐”在其中,似乎孩子们不应该缺什么。  减负的口号一下,孩子们缺少的自由和时间又被重新拾起,诲人不倦的老师们依然不轻松,因为还有学生的创新、个性、心理孤独方面等问题等着他们去探索、开拓。  试问,孩子们所思所想所牵所挂,学校、社会、家庭正在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