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评价体制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wen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笔者从规范办学行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文件出台后出现的与文件精神不协调的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思考,认为导致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的重要原因在于教育评价体制没有根本改革,尤其是高考、中考试卷一卷一分定终生的观念存在,提出了将素质教育措施真正落到实处的一些想法。
  【关键词】 改革评价 素质教育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一教育重要目标提出已很久很久,为实现这一目标,从国家到地方政府,高考、中考人才选拔制度模式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调整。作为经济发达大省,也是教育强省的江苏省教育改革率先走在了全国的前面。在教育部山东现场会之后,江苏、湖南等省在今年暑期放假之前相继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全面提高素质教育,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实施意见,集中治理一些地方和学校办学行为不够规范,违规补课多、考试多、作业多,学生睡眠少,课业负担重等问题,以建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学秩序,确保素质教育水平的明显提升。
  规范文件一出,立即引起学校、社会、家长、老师、学生等各方面的反应,这是一件大好事。如果我们落实到位,它的出发点和效果将是一致的,典型的有:今年暑期两个问题得到了至少是表面上的解决:一是江苏全省中小学暑期不再有学生集体在校补课;二是今年江苏的高考、中考成绩除考生本人知道外,一律不准对外宣传。看似文件精神得到了贯彻落实,但作为政策的制定者,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是否了解到学生、家长、老师、学校的真实想法?在过去的一个暑期生活中,笔者从所见所闻中深深思考着规范办学行为之后,所引发的相关问题,以及它的症结根源所在,这也是对我们教育的一些深刻反思。
  
  一、关于各校高考、中考成绩不公开的问题
  
  这一点对于降温高考、中考,淡化成绩是对的,想法是好的,但笔者认为老百姓在选择学校时需要有一个比较,这就要求有知道教学成绩质量的权力,不论何时改革,如何改革,这都是必要的。当教育主管部门不以官方的态势公布各校高考、中考成绩时,老百姓的选择只能是雾里看花,一头雾水,听任各学校自己的说法了。不给对外宣传,但不少学校在自己校内高中、初中招生过程中都在向家长做宣传自己如何如何,而此时的家长不知真伪,那么这是否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大多数学校、教师、家长、学生都认为,应该由教育主管部门统一发布消息,公布成绩,让群众知晓,但要严格限制查处舆论宣传、媒体炒作报道。再者作为考评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方面,高考、中考比重占多少,这完全由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决定。家长选择优质学校资源是没有错的,教育的均衡发展是需要教育督导、需要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薄弱学校进行改造和提升来实现,作为家长和学生如果对每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都不清楚,他如何去选择?让百姓明明白白交费,踏踏实实上学,这是一种责任,也是对教学质量一般的学校的一种督促和压力,是实现所有学校都成为优质学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最终达到无择校,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就近入学的一个举措,所以对高考、中考成绩不公布,笔者认为有必要值得再做细致些工作,而不是简单一句话。
  
  二、节假日不准补课,不上晚自习的规定更需要我们从长思考,落实好措施最重要,否则它将带来两个严重的不平衡
  
  1.城乡学生的不平衡
  由节假日不补课,学生在家自主学习,但是城乡教育教学资源的严重不均衡对学生是不公平的。城区的高等院校、图书馆、新华书店、博物馆、网络等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广阔天地,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更是丰富多彩。而广大农村是不具备这些资源的,学生们除了几本教材什么都没有。其次,城区学生居住相对集中,交通条件便利,居住不同社区的学生走到一起组成学习小组,探讨交流问题方便得多,而农村学生居住相对分散,有的在一个村子上同一年级,在同一学校的也不一定有第二个,如何实现互助交流?第三,城区学生走进老师,返校查阅资料都很方便,师生网络交流等,这些学习平台在农村都是很难实现的;第四,农民大量务工在外,假期学生在家要么是一个人,或者是和爷爷奶奶在一起,原本亲情教育就较缺乏的农村孩子,现在的节假日回到家更是孤独无助,凡此种种,所带来的也是一种教育的不公平、竞争的不公正,因为最终评价是一张试卷、一道分数线。
  2.贫富差距造成教育的严重不平衡
  这个假期,学校没有组织补课,但很少有学生在家,家长纷纷送孩子去老师家补课,去社会办学机构补习,一时间各种暑期补习班广告充斥大街小巷,成为今年暑期的红火场面。学生每天忙碌于补课之中,有的在几个老师那儿补,每天补上2门学科左右,补课家教的费用相对于以往学校组织是高昂的。以前学校组织集体补课,一个暑假最多的补40天,高中9门学科也不过收费150元左右,艺术专业补课不超过200元(在我们这个全省中等水平的城市)。但眼下的家教、社会办学机构的补课是每门课每一个半小时50元左右,仅一门课程一个暑期下来补一个月就是近500元,而艺术专业更是达到1200元左右(上、下午两次上课)。可以想象,一个高中学生9门课,仅补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几门课,就需要多少钱,高额的补课支出对经济较困难的家庭是很难承受的。而想想那些农民工父母,每月打工最多近千元、城市低保家庭、双下岗、孤残家庭等弱势群体如果连生计都难以维持,如何另请家教给孩子补课?这种贫富不均所造成的差距在这个暑假非常明显,有很多家长对我们说出心中的苦处,希望学校能集体补补课,但这是不可能的。面对这种现象,家长、学校、学生都显得无奈,然而它所产生的后果除了是教育差距之外,更有因这种不公平的教育机会在学生这一未成年人群体的心理上留下可能有阴影的一面,这不能不令我们去深度思考。
  
  三、出现与规定如此背离的现象症结在于将高考或中考成绩作为评价学校、教师、学生的重要指标未彻底改变
  
  我国人口众多,教育总体水平偏低,人们教育观念落后,教育结构、教育规模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不能完全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其次,近年来社会就业压力很大,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一分之差,天壤之别不是感觉而是现实。希望能上一个好大学好专业的想法也对孩子加重压力。然而高考、中考一张试卷订终生的评价方式未彻底打破,是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由于全社会诚信机制的缺失,所以尽管高考、中考改革加强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指标要求,但是谁认可?有多大分量?每年的高考、中考分数线依然成为唯一的标尺,如果连考生的民族、出生都能造假,连高考录取通知书都能冒领的话,那么由中小学给出的学生在校三年综合素质认定又怎能让高校录取时去加大权重指标。
  在万人过独木桥的今天,在人们还未认识到技能教育比高文凭更重要时,一张高考、中考试卷以及一道分数线是泾渭分明最好的选择,客观公正,尽管它不尽合理。如此背景下,加班加点、题海战术、补课家教开小灶不是很正常吗?靠延长绝对劳动时间来提高成绩分数,增加竞争力也就不难理解。你不补有人补,我不补他在补,家长、学生就是这么想的,谁都耽误不起。要全面提高素质教育,以上所列的种种现象就不能回避,它导致家长的想法与我们决策者不一定一致,而引导是很难的,要全社会出力,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教育主管部门可以不以高考、中考指标考评学校、老师,但高考、中考的成绩分数却直接考核着学生能否上大学,上好大学、上好专业。众多家长学生中无一不是如此想法,所以学校不补,我们自己找人补,再穷再困难也要补,除非放弃上大学,放弃上好学校想法,但这可能吗?尤其在今天。
  社会现状与国情在许多方面要求我们不能主观想象,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文件精神从着眼一个民族的未来着想,从孩子的身心健康直接出发着想,是万众瞩目、盼望已久的事情,为什么在规定出台之后,会出现如此令我们啼笑皆非的问题,这需要教育管理者深刻反思,也是全社会值得反思的问题。何时人们观念转变?何时我们的孩子能真正享有阳光快乐的节假日生活?何时书包能真正减轻下来、近视的学生能少一些?这恐怕需要有一个综合系统的工程去建设。
  
  四、严禁有尝家教、规范社会办学行为难度最大
  
  长期以来,我们对教师有偿家教早有明令的禁止规定,但是为何愈演愈烈,关键在于督查之难和社会家长的被动或主动需求。一个好教师,家长、学生人人喜欢,有人找。在自身境界还未达到更高尚之前,在教师经济收入较低的情况下,在社会还有因高考、中考的指挥棒而有家教的广泛需求时,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的背景下,有偿家教的存在不足为怪。再者,它的检查督促是很难的,只有靠教师自身的师德水准的提高而消失,但决非是靠硬性手段能为之。同时社会办学机构的办学行为有待整顿规范,必须有相关的政策配套才行。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得失,事关着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强大。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课业负担过重给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造成的严重危害,应充分认识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意见的意义所在。但我们出台每一个政策法规更应深入思考它可能带来的一些其他问题,特别是从今天的社会实际、现实出发,如何去落实、完善以及更好地解决由此带来的问题。笔者认为,对教育教学评价制度的彻底改革以转变人们的教育观、人才观、价值观、质量观至关重要,真正改变以一张试卷、一道分数线考定终生或社会等级截然分开的传统人才选拔格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努力培养出新一代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上思考仅是一孔之见,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责编 黄 晓)
其他文献
通过第一阶段的复习,同学们对高中阶段所学的历史知识有了更加明晰的了解和掌握,也有了在下一阶段复习中进一步加深理解的基础。由此进入第二阶段的专题复习就心里有底了。   怎样做好专题知识的复习呢?总结我的经验和部分学生的感受,我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并特别注意每一环节的落实。   首先是专题知识的梳理(这是现象的把握):所谓专题,就是用一个问题、一条线索把所学知识中的相关内容联系起来并寻找其发
学科渗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以学科为基础,破除学科壁垒,知识的交叉综合,涉及两门和两门以上学科的科研或教育活动。但当前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是以单一学科为中心,割裂了学科间、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难以实现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难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即历史思维能力。这一教学现状与新高考改革要求是背道而驰的。笔者在参加广西师大教育硕士学习期间,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对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认为学科渗透式
记得有位旅行家曾给旅行划分了几个阶段,或者说几个圈。第一圈是国内那些热门景点,一般都是跟旅行社出行的那种跟团游。第二圈为国内自由行,去一些人少景美的地方,但交通不很方便,吃住条件也相对不如那些热门景点。第三圈是出国游,基本都是跟旅行社出团行。第四圈是去的地方也是常人难以到达的地方,有探险性质,比如两极探险,亚马逊丛林探险,去伊拉克,阿富汗等战火不断的是非之地感受与众不同的刺激,有点不卓死就不会死的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推进和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渐渐地走进英语课堂,这无疑给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21世纪的钟声已经敲响,我们已进入了数字化信息时代。课堂教学由传统的“认知型、灌输型、封闭型、统一型”开始向“视、听、说”的教学模式转变,实现了英语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和谐高效、主动发展,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听、说、读、写综合训练得以加强,人文教育思想得到渗
一、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活动归类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活动”栏目按能力要求分为“思考”、“探究”和“实践”三种类型。《地理Ⅰ》、《地理Ⅱ》、《地理Ⅲ》三册必修教材共有“活动”193处,根据教学实践,可将活动分为以下类型,见表1。    二、教材活动设置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材中讨论类活动的安排为学生提供了互相交流的舞台,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评价、反馈、
埃及前总统胡斯尼·穆巴拉克6月2日在首都开罗一家法庭听取宣判,所获刑罚为终身监禁。法庭判处穆巴拉克终身监禁,理由是他没有采取行动阻止导致示威者丧生的致命暴力。另外,法庭裁定,鉴于追溯时效已过,对穆巴拉克父子的多项贪腐罪名指控不予追究。  埃及首都开罗等城市2日傍晚爆发大规模游行。当晚,数万名民众聚集在开罗市中心的解放广场,表达对法庭判决结果的不满,首轮总统选举中失利的总统候选人阿里和萨巴希也加入了
从近几年的高考作文来看,后话题作文取代命题作文或话题作文已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大趋势,要写好此类作文必须重视审题立意。我根据指导学生备考作文的实踐,谈点粗浅的体会。    一、认真审题,引导学生把握题旨    1.吃透材料,整体把握。后话题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依据,蕴含着文章的主旨,写作者必须把握住材料的中心,它是文章的灵魂。简单地说材料的主旨就是你要写的议论文的论点,你所写的记叙文的中心思想。
孙飘扬,1958年出生于江苏淮安金湖,1982年从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化学专业毕业。该校素有“药界黄埔”之誉,出了众多医药企业家:除了孙飘扬,还包括圣和药业董事长王勇、浙江医药董事长李春波等。  毕业后,孙飘扬被分配到恒瑞前身—连云港制药厂,当一名技术员。连云港这个地方依山傍水,是国内明星药企的成长地之一,比如恒瑞、豪森、康缘和正大天晴,都从这里崛起。  连云港制药厂创立于1970年,草创之初也就“几
《故都的秋》是现代文学大师郁达夫先生创作的艺术精品,格调高雅,感情细腻,意味隽永。对这篇佳作开展品读教学,也是帮助学生进入文章审美情境的不错选择。    一、品语言文字之佳    语言是承载文学情感和意蕴的基石,欣赏文学作品必须从感受语言开始。首先,《故都的秋》通过灵活运用艺术化了的口语句式,形成了舒缓有致的行文节奏,教师可以选择片段为例,指导学生对此进行深入领会。如文章开篇即点明题旨:“秋天,无
1.把智慧带入课堂  上好高中地理第一课。许多教师认为高中地理课时紧,任务重,尤其是必修1,所以在高中地理第一课就“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而笔者却从序言开始精心准备,上好高中地理第一课,用大量材料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可列举大量的事例介绍地理Geography每一个字母的含义:G-Great(伟大的,神奇),E-Earth(地球),O-Old(古老的),G-Grow(成长、壮大的),R-Real(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