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其善问,授之以渔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dbj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质疑善问,能调动学生读书、思索、答问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质疑善问,能发现学生不懂或不太懂的知识,以便教师教学有的放矢,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质疑 敢问 愿问 能问 善问
  在课堂上,不乏这样的情景:老师站在讲台上频频发问,然后指名回答。久而久之,这种“做学答”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形成了思维的惰性,教师不自觉地把学生变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导致学生没有养成质疑发问的习惯。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善问,能调动学生读书、思索、答问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质疑善问,能发现学生不懂或不太懂的知识,以便教师教学有的放矢,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其有疑;有疑者,须教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显而易见,教会学生质疑善问,是“授之以渔”。那么,教师在教学中怎样“教其有疑”,变习惯的“做学答”为真正的“做学问”,从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一、营造质疑的氛围,让学生敢问
  课堂上,教师必须放下架子,态度和蔼,语气亲切,充分尊重学生,和学生建立真正平等和谐的朋友关系。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意见,不懂就问,敢于对老师质疑,对同学质疑,对教材质疑。营造民主、宽松、师生平等、师生合作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敢问,这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前提。
  二、培养质疑的兴趣,让学生愿问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即使肤浅甚至错误,也不要轻易否定抑或不屑,要肯定其积极动脑的一面;如果问得深刻有价值,就要给予充分肯定、鼓励和表扬。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小组展开讨论,让质疑者有成就感,让所有同学获得新知;有争议的问题,组织同学开辩论会。这样就能激发学生质疑的浓厚兴趣,使之愿意质疑。
  三、给予质疑的时间,让学生能问
  目前语文教学中的一大流弊仍是一个“牵”字,老师精心设计出一个又一个环节和问题,按自己的思路,牵着学生的鼻子亦步亦趋。老师问个不休,学生忙于应答,根本没有质疑发问的机会。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老师首先必须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度,安排充分的时间,让他们细细地读书,静静地思考,发现问题;安排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提出问题。要改革教学方法,把质疑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首先,要求在预习时提出“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有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引导学生认真预习课文,真正动脑筋发现问题。其次,在上课过程中,鼓励学生对老师的讲解,对同学的发言提出疑问,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从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最后,在讲读分析课文后,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再质疑,把还没有得到解决的疑惑提出来以得到及时解决。
  四、教给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善问
  (一)示范引导,教会学生质疑。
  学生乐于思考,敢于质疑固然可喜,但刚开始时,学生的提问质量往往不高,不可能一针见血,这时不要急于求成,可让学生从模仿、提出小问题入手。如《白蝴蝶之恋》一文中描写受伤的白蝴蝶纤细的特点,这样写道:“那白茸茸的像透明的薄纱似的翅膀……几只像丝一样细的脚。”教师先问:“像透明的薄纱似的”有什么表达作用?学生联系语境就明确了是为了突出蝴蝶纤细的特点,表达作者队受伤蝴蝶的怜悯之情。然后教师请学生模仿老师的问法提问,学生不难提出“像丝一样细的”有什么表达作用等问题。这样,通过模仿提问,学生尝到了提问的乐趣,增强了自信心,从而增大了提问的胆量。
  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及培养,不仅有赖于知识和能力的基础,而且依赖于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可利用巧设问题激疑、创设认识冲突质疑、创设操作实践激疑等方法。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新奇别致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质疑兴趣,以趣生疑。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如教学《死海不死》一文时,先让学生观察人们在死海中不借助游泳圈却能自由自在浮于水面的幻灯片,然后问: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疑问?学生一下子就会打开话题:为什么人不会被淹死?死海的海水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死海是怎样形成的?通过这样有效的激发,学生自己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帮助下解决问题,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乐于提问题。
  (二)指明方向,教给质疑方法。
  学生存在一个是否善于思考、善于质疑的问题。从何疑起?怎样疑?教师要教给学生多方面的、行之有效的质疑方法。
  1.从课题上质疑。教材中许多课文的课题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对文章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如教《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出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质疑:看课题,你有哪些疑问?“一问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提问:到底谁是最可爱的人呢?为什么称他们为最可爱的人?题目改为“我们的自愿军战士”行吗?这些问题直触中心,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了铺垫,引导学生积极地阅读课文并思考寻找答案。
  2.从课文的重点、难点、关键句处质疑。对课文重点、难点句段质疑,既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又有助于教师围绕这一线索进行教学。如教《行道树》一课时,引导学生找到关键句:“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问学生:“同学们读懂这个句子了吗?有哪些疑问?”学生提出了问题:神圣的事业是什么事业?为什么说这种事业是神圣的?怎样理解“也唯有这种痛苦把深沉给予我们”?教师趁机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解决,学生学懂了全文,真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从课文遣词造句的妙处质疑。引导学生在自读课文时,找出文中精彩的语句或感受最深的地方,从中寻找问题。如《心中的鹰》文中有一句:“(鹰)品字形斜过蓝天。”启发学生质疑:你一般会怎样写这句话?学生联系自己的写作实际,提出为什么用“斜”不用“飞”?老师指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解答这一疑问,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形象性,既训练了学生的语感,又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从矛盾之处质疑。有些课文中有看似矛盾之处,这正是作者匠心独具所在。引导学生读书时将前后联系起来,找出矛盾的地方,从此处质疑,从而悟出道理,提高认识。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文章开头有一句:“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让学生找出表达矛盾之处,学生很快看出:为什么“似乎”和“确凿”连用呢?既然只有“野草”,怎么会是“乐园”呢?这样质疑,学生的求知欲望大增,就顺藤摸瓜,共同分享了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乐趣。
  5.从写作手法上质疑。课文是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引导学生质疑写作手法,找出课文的写法和自己作文的写法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风筝》一课,看到题目让学生谈谈:如果你写这文章,将会怎样开头?重点写什么?然后学生初读课文后就会通过比较质疑,课文开头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风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课题是文章线索,这样就掌握了一种含蓄、新颖的拟定标题的方法。
  6.从标点符号处质疑。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不一样,它能帮助我们识别句子,辨明语气,理解课文内容,可以引导学生从标点处质疑。
  总之,教会学生质疑善问,使学生自觉置身于问题的广阔天地,变一贯的“做学答”为真正的“做学问”,是语文教学中“授之以渔”的明智之举,不仅可以轻松打开学生紧锁的思维闸门,让学生学会思考,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听、说、读、思、写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增强语文学习的信心,从而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其他文献
《两位数乘两位数》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从教材体系分析,学生在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之后,学习两位数乘两位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中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对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研究是一个永恒的课题。说到“有效”,我们往往会想到有效的情境、有效的提问、有效的合作、有效的操作、有效的练习……但真正要做好其中的某一个方面,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那么,该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细细品味,我想有效的课堂应该是一个真实、智慧、生动的过程,有效的课堂就是要读懂学生、读懂教材。 
《理论月刊》1988年第4期刊载《在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的新形势下要继续发扬雷锋同志的革命精神》(作者刘精松),指出:大力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使我们
目的:研究妇产科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治疗措施及效果.方法:2018年2月-2019年7月本院妇产科接诊的慢性盆腔炎病患92例,利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均分2组.研究组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照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目的:探究临床治疗恶性肿瘤使用奈达铂的效果.方法:选择研究2017.05-2019.05本院收治的7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化疗结合奈达铂治疗)与对照组(化疗治疗).分析两组治
西红花多甙是中药西红花中的主要有效成分,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具有抗肿瘤、抗炎免疫、清除氧自由基、保肝利胆、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氧扩散、降血脂、抗肾病、兴奋子宫等作用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视察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思想意识有着重大影响,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关系
肖酉玲  1981年11月出生,副研究館员,毕业于星海音乐学院,舞蹈编导专业。现任深圳市宝安区福海街道党建服务中心副主任,广东省舞蹈家协会会员,深圳市舞蹈家协会理事,宝安区舞蹈家协会主席等。曾荣获深圳市五一劳动奖章、五一巾帼奖章、五一巾帼标兵、宝安区十大优秀青年、国家艺术基金舞蹈舞剧编导类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等荣誉称号。  肖惠霞  1983年11月生,副研究馆员,毕业于星海音乐学院,音乐舞蹈专业。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