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岁红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fandh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戏是打出来的。小四妮儿就是这样走向舞台,叫响袁店河上下的。戏随河走,她的戏名儿到了南阳,到了老河口,到了武汉三镇。
  会说话就会唱戏词,会走路就会踩台步。人们说,小四妮儿天生就是唱戏的料。三岁的那个晚上,母亲抱她去看戏,别的小孩子早拱在母亲的怀里睡了。可小四妮儿直勾勾地盯着舞台看,眼不错珠儿。第二天一早,在院子里咿咿呀呀地,被奶奶拧了耳朵,啐了她一口,“下贱!”母亲不敢来劝,泪汪汪抱住哇哇大哭的她。
  小四妮儿还是没有记性,依然唱。只要在袁店河春会上看过的戏,都会唱,甚至于满场“串”:一会儿扮小姐,一会儿扮丫环,一会儿扮将军,一会儿扮老院公……就在袁店河的河滩上,她陪着洗衣的母亲如此表达时,被戏班子的班主发现了。班主本坐在柳树下,正默戏。那个中午,班主很高兴,坚决要将她招进戏班。条件很优厚,不要学费,管吃管住,五年后管保她成为一角儿。名角儿!
  可是,奶奶不答应。戏子的名声很不好听。在县上教书的爹也不能做主。母亲就只好抱住她默默地流眼泪。
  又一天,戏班子走了,小四妮儿也“丢”了。母亲对奶奶说,就在袁店河边洗衣裳,一转眼,就不知道她跑哪里去了,还以为她先回家了。奶奶什么也没有说,只是黑了脸,把吸得发红的铜烟袋锅子按在了母亲的额头上,咬着牙,按了好大一会儿。母亲直直地跪着,不敢动。这是祖上的规矩,也叫家法。母亲不说话,也不能流泪,只好在心里高叫着,“小四妮儿,你可要给妈争气,争口气呀!”
  小四妮儿是躲在戏班子的衣帽箱里被抬上船的,顺着袁店河走了,赵河,唐河,汉水,长江……一路上学戏,唱念做打,起五更打黄昏,班主说戏,师傅说戏,记不住就打,演不准也打。打到八岁,第一次上场,演哪吒,眼法,手法,步法,唱法,一亮相,就是好;一开嗓,更是好!满堂彩。
  八岁红,小四妮儿就有了这个艺名儿。
  不过,八岁红的心里头,永远记住自己是袁店河的小四妮儿。十岁那年的春会上,再回到袁店河的小四妮儿,一走台,一张嘴,往台下一轮眼,就看准了一个大妈的目光,而那人也正盯住她!小四妮儿一板一眼地把那场戏唱完,掌声雷动中,回了后台,那人也挤进来了,“我的小四妮儿!”
  “妈!”
  春会结束,小四妮儿在麦地里向奶奶的坟头磕了三个响头,给陪同的爹妈也磕了头,又上了船。走时,给爹妈留下一百个袁大头,银色很纯。
  再后来,爹妈总能收到小四妮儿寄回来的银票,嘱咐他们过好日子的同时,将袁店河上的桥修一下,将赶集的路修一下……又一年的春会后,按照小四妮儿说的,爹从县上回来了,在袁店河边办了一所女校,只招女生,不收学费。
  有两年,小四妮儿的信回来得少了,“日本人占了汉口,爹妈,你们在家照顾好自己……”
  爹妈心就更小了,他们看辗转到手的《河南民报》,有“八岁红义演,千万人募捐”的消息。还配有照片,很模糊。这些报纸,爹妈小心地保存着,不敢让别人看。
  再几年,戏班子回来了,班主已经去世。小四妮儿就是班主,戏班子更名“八岁红”。在老屋的那张床上,母亲和小四妮儿搂得很紧,“小妮儿,听妈的话,你也不小了,找个好人家,就在咱袁店河,嫁了吧?”
  小四妮儿把母亲搂得紧紧的,头摇得狠狠的,“妈,这个事儿,别说了……”
  这年春会,“八岁红”戏班在袁店河唱得惊天动地,并且在春會结束,别的戏班离开后,戏班子又唱了三天大戏。走时,将所有的戏金留下,要袁镇长将袁店河老寨墙好好地修一下,防匪患。那时候,红枪会,黑枪会,就在罗汉山、丰山上,都是土匪。
  新中国成立了,小四妮儿成为省团的名角。她回袁店河的日子少了。不过,这年袁店河传统春会,她带了省团回来,唱《朝阳沟》《人欢马叫》《小二黑结婚》。这些戏还进京演出过,毛主席、周总理都叫过好。袁店河的人们很骄傲。
  爹妈过世后,姐姐们各有各的家。小四妮儿回来得就少了。
  大饥荒那一年,袁店河接到了从郑州运来的五万斤红薯干,平均一人两斤。带队的人说,崔团长叫送来的。
  姐姐们一个个老去后,小四妮儿回来得就更少了。
  小四妮儿也老了。去世前,她立了个遗嘱,“土葬,将我埋到袁店河,陪着爹妈,尽尽孝”。
  那时已经开始实行火葬,并且强制。她的要求被报到了主管文化的省领导那里,一番研究后,决定:特许,下不为例。
  可是,袁店河不接纳,特别是她的族人。理由是,小四妮儿唱过戏;再者,她是个老姑娘,活到八十四,一辈子没有结婚。在袁店河,老姑娘不能入祖坟;更何况,她还唱了一辈子戏!
  最终,小四妮儿被埋在了与爹妈一路之隔的一处荒地上,孤零零的。墓前有一碑:八岁红之墓。是她的徒弟们合伙立的。
  清明节,总有人来给八岁红上坟。
  现在,上坟的人越来越多。在她的石碑前,放她的戏,用录放机,用手机……
  选自《天池》2015.10
其他文献
古琴秘密  黄草山山高林密,易守难攻,山里的恶虎寨就是山贼雷一刀的地盘。雷一刀身高七尺,脸上都是一道道纠结的伤疤,特别是他那一双黄眼睛,射出的都是狼一般的凶光。  这天傍晚,雷一刀领着几百名手下,准备血洗郫县。可是他们刚摸进郫县的县城,就发现一乘官轿在几十名官兵的保护下,正急匆匆地行来。  光是官轿倒还罢了,旁边还有一辆马车,马车上载着一个硕大的黑箱子,看那拉车健马汗流浃背的样子,显然箱子里的东西
期刊
这天,一东北哥们儿和朋友说他们那里只有两种季节,朋友听完很纳闷。然后,就听东北哥們儿说:一种是冬季,另一种就是大约在冬季。  朋友顿时无语……  选自《民间传奇故事》
期刊
聚珍斋坐落在扬州古城一个不显眼的街道上,店面不大,却有着30多年的历史。掌柜高殿清今年40多岁,作为玉石珠宝商人,却没有一般商人的世俗之气,喜欢结交一些奇人异士,接济贫寒,在扬州城也是小有名气的大善人。  自从高殿清意外之中得到了一个祖母绿的帽正之后,生活之中似乎又平添了一些波澜。  这个奇异的帽正是好友弘一道士临终的所托之物,并且它的上面还贴着道士临终时歪歪扭扭画出来的一道符咒,显得神秘而诡异。
期刊
请君入瓮  泰波特生性自私善嫉。那天,他提早回家,亲眼撞见了妻子色娜和自己的生意合伙人克利福在床上亲热。克利福和色娜吓坏了,按照泰波特的性格,他们以为非得挨上一刀或一枪,看到泰波特脸色铁青,却并没有要杀他们的意思,才好不容易松了一口气。克利福抓起裤子溜之大吉,色娜躺在床上不敢动弹。最后,泰波特气咻咻地转身拉上房門走了,色娜才起床,慢慢地将衣服穿上。  让色娜意外的是,自从那次以后,泰波特绝口不提这
期刊
张大满在一个建筑工地打工,虽说工资不少,可架不住有个药罐子老娘天天吃药,这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他三十大几了,还没娶到老婆。  这一天,张大满领了薪水,收工后,他先去药店给娘买了几服中药,然后进了熟食店里,打算买点猪头肉,给娘补补身子。  “老板,麻烦给割三两猪头肉!”张大满对正在喝茶的老板说。  “最少一斤,三两还不够我动刀子费的力气!”熟食店老板斜了斜张大满说。  这么热的天,老娘一天吃不完还不坏
期刊
隆冬,寒风刺骨。三港口水面,结起了薄冰。一夜大雾,凌晨时雾更紧了。  两三条日本快艇突然从大雾中冒出来,吓得早起的人一大跳。一会儿,又有两三条快艇冒出来。端枪的日本兵一下子把三港口这边所有的路、船、人全都封锁起来。  有人过来报信,小学堂里的邓先生得知,汉奸告密,日本兵要偷袭正在对面虬村休整的游击队。  虬村是淀山湖里的一个独屿墩,上千亩田地,近百户人家,原本是湖里的一个活水口,江浙沪交界,游击队
期刊
江南琴溪镇上有两位郎中,一位姓吕,一位姓陆。吕郎中自视甚高,对陆郎中的医术一向不以为然。  这天,也住在琴溪镇上的马大柱忽然觉得自己的右臂很是酸痛,于是来到吕郎中的医馆就诊。  经过一番诊断,吕郎中取出一包银针。那包银针一共九根。吕郎中将它们一根接一根地扎在马大柱的右臂上。  半个时辰后,吕郎中取下银针,让马大柱明天再来。  马大柱却奇怪道:“不对呀!吕郎中,你的银针一共九根,应该在我的右臂留下九
期刊
随着清明节的临近,老徐的花圈寿衣店变得忙碌起来。今年,一种用金纸折的元宝特别受欢迎,但是得靠人工来折,而店里只有他一个人,他几乎天天都要忙到半夜。本想招个人帮忙,可就这点活儿,给钱少了人家不干,多了他又嫌亏 。  这天,他刚折了三箱元宝,中午就全卖光了。有一个客人除了要一套寿衣和大量的纸钱外,还要一箱元宝,可老徐实在拿不出来,结果人家什么都不要了,他心疼了半天。  傍晚的时候,店里来了一个10来岁
期刊
连续几个星期以来,物理老师程莫心中总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他总觉得暗地里有双眼睛在盯着自己。他只好不停地工作,聊以忘却自己做的亏心事。  他索性一次接了三个实验项目,带领着两个学生助手一起研究,他们分别是物理系的骏开和万里。早上程莫给物理系一班的学生上课,下午和两名学生一起在实验室做实验。  虽然程莫心不在焉,但是在两名助手的帮助下实验顺利完成。下午6点,他将实验数据录入电脑,准备晚上对数据进行整理。
期刊
闷子的大名,老街知道的人不多。提起歪嘴闷子,可是家喻户晓。  闷子从小是個老实疙瘩,三棍子打不出个屁来。据说有次闷子的父亲抱着他回姥姥家,个把钟头的路程,闷子一声不响。姥姥家住城西,一进门儿,老太太慌着掀开被头,先看到孩子一双脚丫。粗心的父亲居然将他大头朝下抱了一路,闷子都没吭气儿,把老太太心疼坏了。闷子8岁那年,家里与街上的地痞结了怨,一个风高月黑夜,地痞翻墙入院,当着闷子的面把他父母捅了。本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