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握质疑这把钥匙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想打造高效课堂,就必须具有“问题意识”。因为一节课是否有效,首先得看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学有所获,是否解决了自己不懂的问题,是否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陶冶了情操。朱熹曾经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以可以说只有紧握质疑这把钥匙,才能打开知识这扇大门。
   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安全、平等的课堂氛围,是学生敢于质疑的前提。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遇到“冷场”的情况。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学生怕说错了老师批评同学嘲笑;可能是习惯了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可能是压根儿就没有问题意识,懒得动脑筋探究质疑,也就是说根本没有问题可以问。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首先我们要更新观念,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学生的学才是第一重要的,教师要重新给自己定好位。同时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质疑氛围,要多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即使学生出错了,也要表彰其质疑精神,同时也客观地指出其错误所在。即使学生的问题幼稚可笑,也不要嘲笑讽刺,要想到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文化底蕴不同,对同一篇课文的理解也会千差万别。
   我一直反对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而有意在课堂上出错,让学生纠正的做法。因为这样做不够真诚,心底缺少对学生的尊重,其实并不是什么教育机智。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告诉学生要敢于质疑,老师、书本也有出错的时候。
   在学习《安塞腰鼓》时,一学生在黑板上抄写“迸溅”的解释:向四外喷射。我看后觉得“向四外喷射”很别扭,可能是学生笔误,将“四处”写成了“四外”。于是我在班上煞有介事地指了出来。结果那名学生不服气:“老师,参考书就是这样写的!”我说:“参考书就没有错误吗?来,我们都查查字典。”结果由于学生字典的版本不一样,有的解释为“四外”,有的解释为“四处”。于是我趁热打铁:“从这件事中,同学们应该明白一点:我们要敢于怀疑权威。你们看,字典也有各不相同的地方,更不用说老师也有犯错的时候了!”
   质疑要贯穿整个课堂始终,从课前预习到探讨交流再到小结反思,我们都要有问题意识。我一直不赞成在学生预习一篇课文时,教师首先布置几个诸如“文章主旨是什么?”“人物性格如何?”“写了一件什么事情”等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预习的做法。因为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结构不同,对一篇课文的“关注点”也就不会相同。如果先入为主,让学生带着固定问题去预习,就很难提出自己的问题了。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从而构建个性张扬、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预习之前,教师是可以指导的。比如让学生认识到质疑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质疑的角度、质疑的方法与策略等。针对一篇课文,教师是应该进行问题设计的,只是这些问题提出的时机应该放到后面探究讨论的环节,便于教师对课堂进行调控与引导。比如在上《猫》这篇课文时,有人就首先提出为什么“自此,我家永不养猫”的问题。学生的预习就变成了寻找这一问题答案的过程。的确,这一问题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可以找到作者对猫的情感变化轨迹,从而引出作者的自省精神。但是,这样就忽略了学生对这篇文章的个性化解读,学生就提不出诸如“写前两只猫的作用是什么?”“我们该如何对待宠物?”等有个性的问题了。事实上这篇散文的主题是什么也是众说纷纭的。其实,学生越是能提出千奇百怪的问题,就越是说明学生有独立思考的过程。而预习前就提出固定问题的做法,实际上还是不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只是想迅速完成教学任务罢了。
   在讨论探究展示环节,质疑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可以说是课堂教学的灵魂。这里的质疑,可以是思想的交锋,也可以是问题的解决。这里的质疑,不是教师提出的自己精心设计的问题,而是学生自我建构下的有疑而问;不是教师的“满堂问”,将学生由“知识的容器”变成“问题的容器”,而是师生合作,生生交流,共同探究,形成“争先恐后、尖锐交锋、幡然醒悟”的昭示生命成长进步的过程。
   总之,把质疑精神渗透到课堂的每一个环节,既看出一个教师的教育理念,也可以衡量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以“质疑”为主题的课堂是真正实现生命与生命对话的课堂。学生的质疑,是为了解决问题;教师的问题设计,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将学生带到知识的殿堂。因此,我们只有紧握“质疑”这把钥匙,才能切实打造高效的课堂。
  
   丁彩群,语文教师,现居湖北仙桃。本文编校:洪 鸣
其他文献
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正处于我国经济转型、社会转轨的特殊时期,社会转型因素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确定性,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
《蔚蓝的王国》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的代表作,轻轻吟诵这首文质隽美的散文诗,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美好青春生活的赞美,对爱情的歌颂以及对岁月易逝的感慨。如果再读细致些,还能体会到一位海外游子对祖国母亲的思念,一位有担当有责任的知识分子对未来美好社会的构建。根据初一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层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比较法,和学生一起向“王国”的更深处漫溯,进一步揣摩文學大师的精神世界。  一、形容词有
期刊
长期以来,语文老师普遍认为:阅读是吸收、积累、丰富内涵、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过程,写作是把从阅读中积累的写作素材、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外化的过程,因此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而笔者认为:阅读和写作就犹如一个硬币的两面,应该是互为基础、互为促进、相生相伴、相辅相成的关系。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引导和培养,有侧重的从写作的角度透析阅读文本,用“写”的活动贯穿阅读教学活动的始终,通过写作的引导实
期刊
【摘要】阐述了贫困大学生的定义,指出当前高校贫困生认定的依据和程序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贫困证明”的办理,按学生人数划分贫困指标,高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等问题,并提出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生源地和高校相结合,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认定机制。   【关键词】高校 贫困生认定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0(a)-0130-01      1 引言
烘云托月 形神兼备rn王新亮rn在《林黛玉进贾府》中,荣宁二府,主人仆人,各色人等,“总借黛玉一双俊眼传来”.但我们读后,印象较深的无非是宝、黛、风三人.这要归功于作者简洁
探究之一,《师说》:相关引用为何加“则”去“焉”?   苏教版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选了传统篇目韩愈的《师说》。在其文本第三段里有一处引用: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编者对此作注为:语出《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可以看出韩文的引用与原文有所不同,加了一个“则”,少了语助词“焉”。从标点符号运用的规范来说,直接引用的才要加上引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修辞”的学习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修辞教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语言运用、表达交流等多方面都用得到修辞,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对修辞使用的训练,将修辞教学做进一步的完善,提高修辞教学的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一、在课文教学中渗透修辞教学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现,大部分课文都会用到修辞,语文教师可以将修辞教学巧妙地与课堂教学相融合,让学生在学习字词
期刊
新时期的初中学生有一定的学识基础和个性特点,喜好分明,不能够“眼睛揉沙子”。对教师的教学更是如此,如果教师按照素质教育教学要求,教学语言表达准确且富有逻辑性、生动且不啰嗦、诙谐幽默且问题明晰、语言不多但有激励性,那么学生就会认真听课学习,学有所得,教学课堂也会优质高效。  一、教学语言表达准确且富有逻辑性  1.教师的教学必须用普通话。教师应按照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本,讲课时运用熟练流畅的普通话。
期刊
【摘要】 本文在分析管理类大学生当前素质基础上,针对管理类大学生培养目标设计了职业选择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职业选择方法流程,以期为管理类大学生提供管理素质测评和职业选择指导。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测评 职业选择   【中图分类号】C9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0(a)-0133-01      管理类大学生是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具备了丰富
本学期,我指导学生写一种游戏活动时设计了这样一堂课:猜一猜我把一个小猪造型的储钱罐藏在包装精美的纸盒里,引导学生分三步来猜:首先,让学生观察盒子的形状、大小,猜一猜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