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影响的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aogao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基于通径分析理论,通过研究吉林省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为吉林省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996~2008年吉林省土地利用变化幅度较大,其中农田、草地面积分别减少42 248.8、43 934.2 hm2,建设用地、森林面积分别增加39 822.1、47 294.5 hm2;吉林省生态服务价值在1996~2008年呈现倒“S”的变化趋势,总值上增加了2.156亿元;森林在生态服务价值中起主导作用,农田、园地等用地类型的负向作用已经超过其正向作用。
  关键词 生态服务价值;通径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吉林省
  中图分类号S18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30-10743-04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KZCX2YWQ107);高校博士点基金项目(200801930003)。
  作者简介范晓锋(1990-),男,陕西渭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土地利用与管理。*通讯作者,教授,博士,从事土地利用与管理研究。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则是目前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1],生态服务价值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从生态系统得到的利益,主要包括向经济社会系统输入有用物质和能量、接受和转化来自经济社会系统的废弃物,以及直接向人类社会成员提供服务。近些年来随着吉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土地、生态环境面临的压力也与日俱增。关于吉林省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影响的研究,有助于吉林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
  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区概况吉林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中部,处于日本、俄罗斯、朝鲜、韩国、蒙古与中国东北部组成的东北亚几何中心地带。地理坐标为122°30′00″~125°30′00″E、44°20′00″~45°20′00″N,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呈现明显的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以中部大黑山为界,可分为东部山地和中西部平原两大地貌区。东部山地分为长白山中山低山区和低山丘陵区,中西部平原分为中部台地平原区和西部草甸、湖泊、湿地、沙地区,拥有自然保护区36个,占全国面积的12.26%,森林覆盖率为43.4%。2011年全省年平均气温5.1 ℃,年均降水量为497.4 mm,无霜期120~160 d[2]。吉林省地理位置见图1。
  1.2数据来源1996~2008年吉林省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及相关数据来源于吉林省土地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和《吉林统计年鉴》。根据研究内容将吉林省土地利用类型分为8类:农田、森林、园地、草地、建设用地、湿地、水体、荒漠。
  1.3研究方法
  1.3.1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是指区域内某土地利用类型在某变化时期的动态度或土地利用变化速率,能有效地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差异,因此很多学者将其列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指标之一,具体的模型为:
  式中,Ub、Ua分别代表研究期内期末和期初某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T为研究期时段长,当T的时间段为年时,K值就是研究区内某种土地利用类型年变化率[3]。
  1.3.2生态服务价值评价模型。在《人类全球环境的影响报告》首次提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同时列举了生态系统对人类的环境服务功能后[4],一直到1997年Costanza等在Nature上发表了一篇《世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自然资本》论文后[5],有关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才初步开展起来。谢高地等人在Costanza研究的基础上,经过专家咨询、修正等方法,制定了“中国不同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6]。该研究采用该价值表,并且套用Costanza等的计算模型,计算吉林省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
  式中,ESV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元),Ak为研究区内K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hm2),VCk是生态价值系数(元/hm2·年)。
  1.3.3通径分析模型。通径分析是用于分析多个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是回归分析的拓展,通过直接通径系数和间接通径系数反映某些自变量对因变量产生的影响和某些自变量通过其他自变量间接地对因变量产生影响。它是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优化,适用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变化影响的研究。
  2结果与分析
  2.1土地利用类型变化1996~2008年吉林省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见表2。由表2可知,从吉林省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来看,1996~2008年林地占总面积的比例最大为48.82%~49.07%,是研究区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其次是农田,所占比例为29.91%~30.14%;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虽有波动,但是变化趋势不明显。从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量来看,土地利用变化集中由农田和草地向森林和建设用地转移,农田和草地面积减少量分别为42 248.8和43 934.2 hm2,森林和建设用地面积分别增加47 294.5和39 822.1 hm2,其他土地利用类型波动不大;从土地利用动态度来看,建设用地的变化速度是最快的,年变化率为1.105 0%,其中2004~2008年建设用地的年变化率最大,动态度除森林、建设用地外都为负值,说明这几年内土地变化面积主要向建设用地转移;其次是草地,平均每年减少0.726 8%,变化最小的是荒漠(表2)。
  从表3和图2可以看出,吉林省生态服务价值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再减少的倒“S”形变化趋势,但整体上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从1996年的2 705.373亿到2008年的2 707.529亿元,增加2.156亿元,变化率为0.08%。吉林省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服务价值呈“三增四减”的变化特征,森林、水体、荒漠的生态服务价值呈增长趋势,各地类的平均变化率为0.514%、0.615%、0.455%,草地、农田、园地、湿地的生态服务价值呈减少趋势,各地类的平均变化率为-2.907%、-0.744%、-1.101%、-1.187%,主要原因是退耕还林、建设用地扩张、吉林西部地区沙化严重等。
其他文献
摘要 在罗平大水井烟叶基地单元采用定点采集的方法进行样品采集,采样等级为中橘三(C3F1)。对所取烟样的烟碱、总糖、还原糖、淀粉氮、钾、钙、镁、氯、多酚、石油醚提物等主要化学成分和单叶重、含梗率、叶面密度、填充值、平衡含水率等物理性质进行了全面系统分析。明确了基地烟叶主要化成分和物理指标情况,并与其他产区烟叶相关指标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对基地单元内所有村民小组的烟叶均进行了定点采集,为烟叶原料
期刊
摘要[目的] 利用糖基化改性提高鱿鱼肌原纤维蛋白的凝胶性。[方法]将葡萄糖、乳糖、壳聚糖、麦芽糖、果糖及淀粉分别与鱿鱼肌原纤维蛋白混合,经二段加热方式制备凝胶,筛选合适用糖后进一步研究加糖量、二段式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对鱿鱼肌原纤维蛋白凝胶性影响。[结果]在鱿鱼肌原纤维蛋白中添加糖有助于提高凝胶性,其中鱿鱼肌原纤维蛋白(以10 g湿重计)与2.0 g果糖和1.5 g淀粉混合,经50 ℃加热1 h和9
期刊
摘要[目的]为单粒精播快繁技术在花生良种快繁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吉花3号(多粒型)为研究材料,系统研究大田单粒精播节本增效高产栽培技术和大棚单粒精播高效快繁技术对花生植株性状、产量和繁殖系数的影响。[结果]两种单粒精播技术均可明显降低花生株高,增加单株结果数及饱果率,提高产量和繁殖系数,其中大棚单粒精播高效快繁技术的繁殖系数达到34.3,比常规双粒穴播提高84.5%。[结论]两种快繁技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TGA2在植物系统获得抗性中所起的作用,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PCR扩增获得拟南芥中TGA2基因全长CDS序列,克隆至pGADT7酵母表达载体,并转化至AH109酵母菌株中。[结果]重组质粒通过大肠杆菌转化获得了阳性克隆,经过菌落PCR及单、双酶切验证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将重组质粒又转化到AH109酵母菌中,并在相应筛选培养基上成功获得了转酵母菌成功的阳性克隆。[结论]为进一步
期刊
摘要[目的]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保健食品中叶酸含量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方法]建立了不确定度评价数学模型,对测定过程中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评估。[结果]合成了各变量的不确定度,最终得到测定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33.0±1.7)g/kg(K=2)。[结论]分析了产生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为有效地控制用该方法来测定叶酸的含量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不确定度;高效液相色谱法;保健食品;叶酸  中图
期刊
摘要[目的]驯化大字杜鹃(Rhododendron schlippenbachii Maxim.),使其适应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露地栽培,为园林应用提供新品种。[方法]引种大字杜鹃进行露地栽培试验,研究喷施生根粉、遮阴、覆盖松针土3种方法的影响。[结果]喷施ABT生根粉对大字杜鹃生长促进作用显著;在高温天气下,选择遮阴率为50%的遮阴网遮阴,或在土壤表面覆盖5 cm厚的松针土较均适宜大字杜鹃的生长。
期刊
摘要 以北京农学院为例,通过对都市型现代农业特色资源的特征、开放与共享的技术要求的描述,进而对都市型现代农业特色资源开放与共享建设的关键要素进行分析,提出都市型现代农业特色资源的用户需求中心、本体分类,以及都市型现代农业特色资源开放与共享平台构建的措施。  关键词 都市型现代农业;特色资源;特征;关键要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S18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30-106
期刊
摘要 以地质调查项目为依托,对淮河流域内4 000余组浅层地下水样品测试结果进行评价分析。评价依据为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技术要求和地下水质量标准。结果显示,淮河流域浅层地下水中As检出较多,超标严重,超标率9.76%,Hg、Cr6+检出率和超标率稍低。分析认为,Hg、As有原生成因,也有人为活动影响成因,Cr6+主要由人为活动造成。在评价研究基础上,针流域内农村居民饮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两种用途,提出
期刊
摘要 从现代农业要求出发,重新认识了农业清洁生产的内涵与作用,强调必须进行全过程、全系统清洁控制,从源头最大限度地减少甚至消除污染,总结分析了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在农业示范园区规划、沿淮采煤沉陷区生态清洁治理、农业废弃物沼气化利用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情况,探讨农业清洁生产理论、技术、方法和模式,在创新清洁生产技术、创造清洁产业模式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效。  关键词 农业;清洁生产;全程防控;
期刊
摘要[目的]对大蒜渣中的多酚物质进行提取研究,以提高大蒜的资源利用率。[方法] 以大蒜渣为材料,对其中的多酚类物质进行提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对溶剂浓度、提取温度、时间、料液比4个单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并采用酒石酸亚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总酚含量。[结果]试验表明,大蒜渣中多酚物质提取的适宜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 65%,温度 50 ℃,时间 70 min,料液比 1∶20 g/ml,该类大蒜渣多酚粗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