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氮合酶和微血管生成与胃癌发展的关系

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9506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微血管形成、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原发性胃癌组织、癌周组织及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iNOS的表达,同时检测微血管密度(MVD),以抗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并分析其与肿瘤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50例胃癌组织中iNOS阳性表达率为70.0%,MVD均值为22.0±9.8,显著高于癌周组织(16.2%,6.1±3.4)和正常胃组织(15.0%,5.5±2.6;P<0.01).按TNM分期,Ⅳ期胃癌组织iNOS阳性表达率为93.8%,MVD为42.3±3.7,两者显著高于Ⅰ、Ⅱ、Ⅲ期,差异有显著性(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iNOS的阳性表达率为84.6%,MVD均值为27.4±6.5;无淋巴结转移组iNOS阳性表达率为54.2%,MVD均值为15.3±4.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iNOS阳性表达组及高MVD值(≥22.0)组的3年生存率均显著低于iNOS阴性表达组及低MVD值(<22.0)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iNOS高阳性表达,随着iNOS阳性表达的增强,MVD值也增加,两者呈正相关.iNOS的表达及MVD与胃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密切关系.iNOS的表达及MVD值可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自体头皮与脱细胞异体真皮复合移植方法修复儿童巨大色素痣的效果.方法 采用自体刃厚头皮与脱细胞异体真皮复合移植的方法修复儿童巨大色素痣,并以自体薄中厚皮片移植方法作对照,观察移植皮片成活率、创面愈合时间及瘢痕增生状况.结果 供皮区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为(5.31±1.45)d,对照组为(11.63±1.69)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瘢痕评分为1.62±0.38,对
期刊
目的 探讨急性时相反应、凝血,纤溶系统与慢性荨麻疹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53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及25例健康人血清白介素6(IL一6)、淀粉样A物质(SAA)水平,同时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浆D一二聚体水平,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慢性荨麻疹患者按症状严重程度分为3级(3组),分析各检测项目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各检测项目与慢性荨麻疹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慢性荨麻疹患
期刊
目的 探讨丹皮酚对体外培养人黑素瘤A375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CCK8法检测0.5,1,2,4,8 mmol/L丹皮酚作用24,48和72 h后A375细胞增殖水平.用0、1.25、2.5和5 mmol/L浓度丹皮酚作用24 h后,以Annexin-V/PI法观察A375细胞凋亡的变化、分别测定caspase 3,caspase 8和caspase 9的活性,并以Western
目的 探讨外用青鹏软膏维持治疗对局限性湿疹复发情况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 197例局限性湿疹患者,外用卤米松乳膏治疗.临床痊愈的患者随机分两组,分别外用青鹏软膏(青鹏组)或维生素E乳膏(润肤霜组)维持治疗,共2周.停药后观察8周,记录复发情况.结果 137例患者进入维持治疗,青鹏组69例,润肤霜组68例.停药8周后,青鹏组复发率19.7%,润肤霜组37.3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6
瘢痕是组织创伤修复和愈合过程的产物,过度的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统称为病理性瘢痕,影响正常组织的修复[1].目前仍无明确有效的防治方法.我们采用Er:YAG激光联合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获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选择80例患者,均为增生性瘢痕患者,来自我科日常门诊.入选标准:①瘢痕形成1个月至3年不等;②瘢痕高出皮肤2~6 mm;③3个月内未经其他药物、手术、激光
期刊
小肠疾病常无特殊临床症状,且目前又缺乏有效检查方法.常规胃肠钡餐检查,由于肠腔相互重叠,使小肠疾病检出率低;小肠钡灌能使检出率提高,但它在肠外病变上检出率很低;CT只能证明肠壁和腔外结构改变;小肠镜检查只能到达空肠上段,且操作困难,也有局限性,很难常规开展[1]。
期刊
患者男,55岁.临床表现为四肢、躯干紧张性大疱,组织学表现为表皮下水疱,真皮浅层有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浸润,初步诊断为大疱性类天疱疮(BP).在血清学分析中,发现该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与盐裂皮肤真皮侧结合,且酶联免疫吸附法未检测到BP180、BP230、Ⅶ型胶原抗体,从而排除了大疱性类天疱疮、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诊断.通过免疫印迹、免疫沉淀检测,发现该患者血清存在与真皮侧200 000蛋白结
目的 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对皮肤恶性黑素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人单核细胞株U937,采用佛波酯诱导48 h后,分为3组,M(p)组(继续用佛波酯诱导48 h)、M1组(用25 mg/L LPS诱导48 h)、M2组(用15 μg/L IL-4诱导48 h).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巨噬细胞上清中IL-12p70和IL-10表达水平.建立巨噬细胞与恶性黑素瘤A375细胞体外
例1男,38岁,因右侧颈部皮下线状物3d于2013年10月就诊.数天前患者家属发现其右侧颈部皮下线团状物,无明显的瘙痒、疼痛.无外伤史,但既往常习惯用手拔去颈部胡须.皮肤科检查:右侧颈部近下颌缘处一条略突起的线状物,与右侧下颌缘走行一致,长约7 ~8cm,宽不足1 mm.大部分线状物呈黑色,表面皮肤正常,可见皮下黑色物似毛发.皮损靠近外侧一端外观似突起的卷曲线团,绷紧皮肤后变平(图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