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nder McQueen离世:骷髅丝巾成永诀

来源 :淑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yao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可能没有听说过Alexander McQueen,但一定听说过,或是见过由他设计的一件非常流行的单品——骷髅头图案丝巾。在如今“不疯魔,不成活”、“今日进,明日退”的残酷时尚界中,McQueen无疑是朵奇葩。他靠着头脑中源源不绝的创意和大胆乖张的型格,走在潮流最前端。鲜红欲滴的“香肠嘴”妆容、非洲蟒纹连身裙和长颈鹿角的发型等听起来颇荒诞的构思,在McQueen手中均能化腐朽为神奇,幻化为他的得意之作。难怪评论家对他一贯有英伦时尚圈中的“坏小子”和“鬼才”之称。
  然而就在人们翘首期待他在201 0年2月中旬的伦敦时装周,以及3月巴黎时装周再度惊艳T台时,却意外地得知了他自杀的消息。
  
  引起品牌地震
  
  在生前最后一次接受采访时,McQueen曾这样说:“我已经到了不惑之年,如果我死了,希望我的时装屋能够继续存在。”不料竟一语成谶。
  在McQueen自杀的消息传出一天后,时尚界就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没有了这位灵感缪斯,McQueen的公司是否能继续生存?”
  时装设计师猝然离世的先例很多,当Gianni Vers8ce遭遇迈阿密海滩枪击时,他的妹妹Denatella临危受命,将品牌撑了下去。但这次不一样,McQueen的设计个性十足,使很多业内人士对他的公司能否继续生存颇感忧虑。英国时装编辑Jessica Brown就对McQueen的前景并不看好:“这是个非常具有个性的品牌,因此几乎不可能将设计师和品牌脱离开来。McQueen那些令人瞠目结舌的时装秀不是人人都能做出来的,此外由于他是从裁缝入行,裁剪功夫也是出类拔萃的,很难找到能与之匹敌的继任者。”
  但也有人对McQueen之死对时尚行业造成的影响尚持乐观态度。伦敦Sanford C.Bernstein公司的分析师Luca Solca表示,虽然很难说清为什么一些品牌在创始人离去之后仍蓬勃发展,而另一些则走向衰亡,但如果能为品牌找到符合其核心“DNA”的新人,也不啻为一个更新和发展的机会。McQueen于2000年将公司51%股权售予Gucci之后,虽然他的作品大胆创新,在时尚界享有盛誉。但在商业上始终叫好不叫座,盈利状况一直不佳。在Gucci的不断逼迫下,他终于在2003年推出了个人品牌首支香水--Kingdom,但也是直到2007年才开始扭亏为盈。此外,McQueen专卖店数量很少,平时倚赖批发多于零售,随着金融海啸卷起,百货商店都减少了订单,令其销量再度受挫。能否有人在这一关键时刻,为McQueen品牌输入新鲜血液,成为了这个品牌幸存的关键。
  目前McQueen品牌的控股方是法国时尚零售业巨头PPR巴黎春天。但其总裁Francois-Henri Pinault拒绝就品牌何去何从发表评论,只是盛赞McQueen的“天才”,并称其为“当代最伟大的设计师之一。”
  
  死因众说纷纭
  
  McQueen圈中好友众多,不少人对他亡故的消息难以置信,超横Kate Moss甚至停工一天,在家中伤心痛哭。
  McQueen的众多拥趸在悲伤之余,开始疯狂抢购他最抢手的作品——印有骷髅头图案的围巾。难道McQueen真的受到了自己作品中那些死亡颓废意味的影响,一时想不开寻短见?还是另有其他隐情?
  McQueen之死并非没有预兆。他去世前的一殴时间内,一直在经历情绪波动。2月1日,在他母亲去世前一天,他在网络日志上留下了这样的话:“从天堂到地狱,我又回来了,生命真是个有趣的东西。美可以来自最陌生的地方,甚至令人最厌恶的地方。”而外界最普遍的看法是,McQueen之死与其母亲Joyce紧密相关。2月2日,Joyce去世,McQueen原本打算在12日参加母亲葬礼,最终却选择随她而去。
  McQueen生于伦敦一个普通家庭,正是母亲对其不离不弃的支持,才使得他走到了今天。McQueen早期的服装作品充满争议性,包括取名为“包屁者” (Bumsters)的裤子,以及称做“高原强暴”(Highland Rape)的系列设计。而一向离经叛道的他,曾在获颁不列颠帝国司令勋章(CBE)时说,自己受勋的唯一理由,是为了让母亲一尝夙愿,亲眼看看白金汉宫什么样。2004年Joyce客串做《卫报》记者访问儿子时,曾经问他“最怕什么”,他坦言说:“最怕我比你早死。”当Joyce再问: “什么最令你自豪”时,他的回答也是自己的母亲。
  除了母亲的影响之外,还有一位女伯乐对McQueen影响巨大,她就是Isabella Blow--英国Tatler杂志的已故时装总监。在McQueen最窘迫的时候,Blow花5000英镑买下了他在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的毕业作品的整个系列,从此将其推入主流时尚圈。据英国心理医生SallyMogan回忆说,Blow2007年因不堪卵巢癌折磨,服用除草剂去世后,McQueen难以承受这个打击,曾花两天时间拜访她,寻求心理援助。就Mogan的了解,Blow是除母亲之外,McQueen最信任的人,也是除了母亲,唯一真正理解他,而不是在利用他的人。
  “Blow自杀的事实让McQueen深感困扰,实际上他是个非常内向的人,与人们眼中在时尚圈工作的他反差巨大,和很多天才一样,其实他想脚踏实地做个普通人,但周围的人们却不允许他‘正常’。”Mogan如是说,暗示Blow的自杀给McQueen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
  而曾经和McQueen举行过同性婚礼的前任伴侣、纪录片导演George Forsyth则呼吁,希望媒体停止渲染McQueen之死:“时尚圈其实是这个星球表面最孤独的一块地方,它是如此之肤浅,充满了派对动物和所谓的‘朋友’。McQueen深知这一点,因为很多人在对他举杯称颂时,却无法从一排服装中找出哪件是他的作品。”可能正是长期以来表面繁荣之后深深的孤独和不被理解,使得母亲的死成了压垮McQueen的最后一计重击,使他也选择了不归路。正如George Forsyth所说的:“他曾和超模出双入对,也曾滥用药物;他让女人们光鲜亮丽,自己成为了百万富豪。但可悲的是,谈论他时,人们只想到时尚,而忘了他也是个有血有肉的人。他是个好人,这才是我们真正的损失。”
其他文献
如果你有社交恐惧,或者时常对人情世故心生厌倦;如果你是十足的宅女(宅男),或者一有机会就喜欢独处;如果你受到经济不景气的牵连,压力之下只想找点轻松;或者面对生活的诸般琐事,你经常无法理出头绪,但却在某时某刻,某一方面,流露出耀眼的智慧,你便会觉得《生活大爆炸》(《The Big Bong Theory》)中的“怪人”离自己并没有多远,即使你和你的朋友并不是科学家。  满口都是艰深科学术语的四个科学
期刊
每个女人总有那么几件衣物、首饰,让自己百看不厌的,摆在眼前便赏心悦目的——在时尚顾问ELLEN CAREY这里,这样的好东西绝不能闲置,既然不能都穿在身上,那就摆在家里吧,看似漫不经心,却让整栋公寓流露出后现代的神采。  ELLEN cAREY的住处有两样东西最惹人眼,一个是餐桌,一个是衣架,依惯常的思维,这两样实在“不够搭”,但走进ELLEN CAREY的住宅,几乎每间起居室都少不了供主人待客的
期刊
现年65岁的安哈尔特是一名德国裔贵族,同时也是大名鼎鼎的莎莎·嘉宝的第九任丈夫。在近日举行的记者会上,他不仅宣布了自己参选下届加州州长的决定,同时还为竖立在日落大道上的电子竞选板揭了牌。竞选板上的安哈尔特穿着挂满荣誉勋章的军装外套,显得容光焕发、老当益壮。  虽然与施瓦辛格同为共和党人,但安哈尔特却与这位“终结者”的政见出入很大。他被形容为保守的共和党,支持同性恋婚姻和使用大麻合法化,同时倾向于对
期刊
她是个豪放不羁的艺术爱好者,曾常常混迹于摩托党、毒贩和嬉皮士当中,她是个不折不扣的职业女性,事业有成而性格独立,她是英国政治新贵的妻子,照顾着孩子们的生活起居……她就是英国保守党现任领袖、很可能成为下任英国首相的大卫·卡梅伦的夫人——萨曼莎卡梅伦。近日,49岁的她在一份刚刚出炉的“全球最佳着装女性”排行榜上,以自己时髦得体的着装品位,把一向被媒体奉为时尚范本和潮流风向标的法国第一夫人布吕尼甩在身后
期刊
谁是目前俄罗斯最火的博客写手?总统梅德韦杰夫显然已经过气,而叶利钦的小女儿塔季扬娜。尤马舍娃却正在走红。从去年底开博以来,塔季扬娜几乎每天都会更新她的博客,内容多为叶利钦执政期间的政界内幕,其文甚至还颠覆了普京的“硬汉形象”。这些撩人的“克里姆林宫秘闻”自然让俄国民众趋之若骛,但谁也不知道这其中是不是还“埋伏”着不为人知的政治野心。  塔季扬娜·尤马舍娃是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的小女儿,在父亲执政期间
期刊
电影让我不平凡    “一个喜欢的角色出现了,就像是爱情来临一样,让我想去拥抱它。”  江一燕被太多人说过像女学生,纯净如洗的气质如此突出,虽然这包裹了她丰富敏感的内心,也曾经限制了她的戏路。好在,她遇到了《南京!南京!》。  电影中妓女“小江”一举手、一回眸,让太多的人为这个被淹没在时间沙漏中的“平凡”女子感动流泪,江一燕也终于凭借这个角色“证明了自己”。从此,她不再刻意去“突破”,重新做回纯净
期刊
她曾是与叶继红、彭莉等人齐名的中国第一批职业model,风光无限之际却急流勇退,读书、经商、远离乱花渐欲迷人眼的T台,只为寻找一段更不平凡的人生。亚洲(澳门)国际公开大学MBA学位、近千万元的丰厚收入、常伴左右的甜蜜爱情,都没能阻挡她打造“新新人生”的步伐。她说:“女人绝不应该循规蹈矩、平平庸庸过此生,每一个阶段都该有从零开始的选择。”  一座独立的淡黄色二层小楼,顶端悬挂着巨大的PF标志,Pao
期刊
洛蕾塔·林恩,绝对是乡村音乐史上最闪耀的名字之一。从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洛蕾塔的歌曲数量一直都十分傲人,直到90年代以后才有略微减少。1972年,她被推举进入“纳什维尔歌曲作者国际名人堂”,同年她成为“乡村音乐协会年度最佳艺人奖”的首位女性得主,并与乡村音乐大师康威·特威蒂分享了最佳二重唱的奖项。1年后,洛蕾塔成为乡村音乐女歌手中的第一个百万富翁,而她的自传《矿工的女儿》也在1980年被拍摄
期刊
伍迪·艾伦的新片《怎样都行》(Whatever Works)即将于6月11日上映。这部伍迪艾伦上世纪70年代创作的黑色喜剧,终于要在今年夏天与影迷们见面。电影圈对此期待已久,将其视为“伍迪艾伦重返纽约的标志”,影评人和制作方都热烈欢迎艾伦回归纽约。在这部以老少恋为题材的电影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年仅22岁的女主角埃文蕾切尔伍德(Evan Rachel Wood)。    首度携手伍迪·艾伦   
期刊
古朴高级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