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里开大会

来源 :百花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九八三年立春早。过罢年,地里就化冻了。
  正月初九,闲置几个月的打谷场上,又热闹开了。
  多年的规矩,也为图个好彩头,每年这天,茹冈生产队就开大会,很庄重。
  往年开会定“盘子”,要将这一年种庄稼的事儿,还有别的大事儿,凑到一块儿说道说道。这年的会要变样儿。
  早早到场的社员,仨一群、五一伙,在悄悄议论着、争执着什么。
  “咦,咋不见老‘木本队长’哩?”不知谁说了一声,弄得场上没声息,不少人皱起眉头,露出疑惑的眼神。
  大半晌了,队长梁满囤才拖着两条腿,慢吞吞朝这边走来。
  到場边老槐树下,他随手从干草垛上抓把草,垫在那块拴牛石上,一屁股坐下,抬眼扫视一圈,见大伙儿都眼巴巴地望着他。他咽口唾沫,定定神,想说话,但嘴巴张开了,嗓子却像堵了一团棉花,不知该咋开口。
  “今儿这是咋了?”他挥拳捶了捶胸膛,想出口气儿,却觉得胸口越发堵得慌。
  从二十多年前,任高级农业社社长起,他就稀罕领着大伙儿开会。别看他肚里墨水少,可往拴牛石前一站,就像戏里出将入相那角儿,精气神儿就来了,老理儿新词儿,一套套咕嘟咕嘟往外冒,农活儿铺派得也有章有法,他啥时候(尸从)过?
  他望着眼前熟悉的场景,零乱的思绪就像初冬的雾,弥漫开来。
  其实,他是不藏心眼儿的人。都当爷爷了,他还整天干整劳力的活儿,忙得脚不着地。就为这,队长这位子,像椿树胶一样粘住了他,想甩都甩不掉。每次选队长,他总满票当选,竟落个“木本队长”的绰号。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建队之初,队里没积蓄,三头老牛、一头瘸驴是全部家当。拴牛石前,他一跺脚,吼道:“活人能叫尿憋死?想吃饭的跟我走!”赶上冬闲,他带男劳力到矿上拉脚儿,发动女劳力做豆腐。来年春上,队里就买回三头壮牛,农具也置办俱全。
  他深知挨饿啥滋味,把种地看得金贵。“长溜沟、桥南崖、老荒坡、北大岗……”别看队里粮田瘠薄,可叫起这些地名,他却像慈父呼唤儿女般爱恋,“只要人不懒,瘦地也能变肥田。”那些年,队里开会,他三句话不离“吃饱饭”。
  夏秋时节,俩街仨胡同里,他敞开嗓门儿吆喝:“起床哎,下地嘞!起床哎,下地——”叫三遍,天未明。有人就纳闷儿:正是倒头就睡的年纪,咋比鸡打鸣还准时嘞?住在他隔壁的堂弟说:“俺哥屋里燃火绳哩!”那年,他参加公社“双先会”,公社奖了他一台半导体收音机,他却跟人换了个马蹄表。有人笑他拿肉换豆腐,他却像捡了大便宜:“嘿嘿,戏匣子不挡饥,还是这准时。”
  当队长多年,他就认一个理:庄稼人种地是本分,多打粮食是正道。那年正收麦,上面来了个社教组,带着记者找典型,要学那什么庄,搞田间地头赛诗会。他两眼瞪得像铃铛:“赛诗能当饭吃?焦麦炸豆,看谁敢误抢收!”顶得对方下不了台,他差点儿被叫去参加学习班。
  “以粮为纲”那些年,种什么、种多少,上面说了算。为让社员度春荒,他心里有个小九九。每年开春,他便偷偷安排在山边沟旁开荒,点种瓜菜,分给社员弥补口粮。那年夏,满坡的南瓜正拖秧,被人发现,当“资本主义尾巴”铲了,他没少挨批斗,郁闷得大病了一场。
  …………
  过去那一幕幕,就像过电影一样在眼前晃动。他越想感觉心里越憋屈:这多年,起早贪黑,春耕夏播,麦收秋收,哪曾闲过?也没见存下余粮。怨天尤地,还是怪人不出力?
  头年联产承包抓试点,他脾气倔得像犟驴:“花里胡哨乱支招儿,承包难道是妙药?”他照旧领着“大呼隆”干,结果搞承包的生产队,家家户户粮满仓。他那队,收成垫底落埋怨。
  “咦,地还是那地,人还是那人,咋一‘包’就灵?”他梗着脖子走西乡、串东村,几天下来,服了。
  一阵春风拂面,他顿觉脑子清亮多了,抬头看众人,清清嗓子道:“大伙儿莫担心,还是那句话,只要吃饱饭,咋干俺不拦,咱也搞承包!”顿时,场上就像炸开了锅。散了会,社员们欢呼雀跃朝前奔去。
  望着大伙远去的背影,守着空落落的场院,梁满囤心里猛然感到一阵失落,泪水不由得流了下来。
  [责任编辑 晨 飞]
其他文献
柳家分灶是在生产队解散的第三年。柳大柳二柳三柳四都有了媳妇,媳妇在家侍弄责任田,男人外出打工,钱越攒越多,小日子过得蛮滋润。  柳五在工地每天能挣两元钱,辛苦了四个多月,中秋节前揣钱回家,点出一百元给爹,撺掇他养羊。  柳五说:“我在山区打工可算开眼了,那些羊群大呀!比天上的云朵还稠,简直密不通风!”  那时一只小羊十元,柳爹不舍得零花一分,买了十只小羊。渐渐地,小羊长成了大羊。羊生羊,羊成群,柳
期刊
“撞姓”,指河洛一带的认干亲。  民间独生子女、体弱多病的小儿、数胎夭折后之新生儿或老年喜得之子,为求其健康成长,父母便为其认个干爹干娘。事实上,多数人面子薄,为避“攀龙附凤”的嫌疑,就听天由命——“撞姓”,即择一日早上出门,遇到的第一个人,不管男女老少,也不论黑白丑俊,婴儿的父亲都要跪下磕头,并恳请对方为小孩儿起名。遇到这种事情,对方也不能拒绝。一旦改姓换名,小孩儿便不再是自家孩子,即便命里带点
期刊
小宋加盟“全宅配”三年了。  在朋友的介绍下,我抽空去看小宋的加盟店。其实家里还有许多老家具老人们舍不得丢,新装修添不了几件家具。但是经不住朋友宣传鼓动,我还是决定去看一下。  全宅配是家居广场众多品牌店之一。一进门,眼睛顿时放亮光,空调真给力,够冷,店里有一股新鲜的现代气息扑面而来,各式各样的家具怎么看怎么舒服。  “这是欧式,这是美式,这是新中式,这是日式……”小宋如数家珍地介绍着,“赵哥,你
期刊
她说:“我们分手吧。”很认真的样子,没有一点儿开玩笑或留恋的表情。那时的阳光很舒服,中午两点多吧,一般情况他这时在午休,可那天她说有话要对他说,没想到大白天没有给他做梦的机会。  他还记得恋爱之初一起说的那句“执子之手,与之偕老”。她当时脸儿绯红,并不影响要表达的意思:不随便牵手,更不轻言放弃。没想到,这么阳光灿烂的日子,她来了一个不经意的转身。他不知该说什么,太突然,出人意料。  他把早已准备好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历史沿袭的角度出发,真实而详细地探索并论述了孝歌——这一独特的民间丧葬礼仪的表现形式、内容分类、进展流程、音乐演奏的具体情况,并追溯了它的历史渊源和沿袭演变过程,从而为我们继承“孝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翔实的依据和有效地帮助。  关键词:孝歌;传统音乐;丧礼习俗;礼祭仪式  在商洛城鄉,特别是在江淮移民后裔“下湖人”所居的广大山村,普遍流行着一种独特的丧礼习俗——唱孝歌。  孝歌
期刊
刘恩波,一级作家,著有《捕捉》《为了我们丰盈地生存》等作品集,曾经荣获辽宁文学奖、辽宁文艺评论奖、《中国诗人》优秀诗评家奖、《当代作家评论》年度优秀论文奖等多种奖项。  喜欢赫塔·米勒的说法,“每个词都知道某种魔圈”。我觉得写作中的女真,也时常在她的作品中带给我们“魔圈”的诱惑。即便是小小说,她也同样写得风生水起,不甘落于俗套,落于自己和别人的窠臼中。也就是说,她的小小说写作,已经形成了一种特殊的
期刊
月亮定然是属于夜空的水果,圆时枇杷弯时蕉。  而阴雨天月亮就不复存在了,寇晓清因此有点儿寂寥,心里空落落的。缺了明月光,像火车在黑暗的隧道里呼啸。  寇晓清一个人在街上,自己把自己安排在秋风秋雨里,果真像一个失恋的人。  爱情的结局时常不遂人愿,所以要撤出来,一个人呼吸,一个人微笑,一个人去看一场电影。  不用买连着座位的两张电影票。捏紧自己的票,借着暗淡的光,寻找自己票面上的座位。耐心地一格一格
期刊
漂泊者离开桑吉面馆,摸了摸口袋,里面还有几块硬币,那些圆圆的硬币在他不住的揉搓下已经变得温热。  扎西饭店在央金一路,据说是收留漂泊者的温柔之乡。  漂泊者在扎西饭店门口徘徊,久久未进去。  黑夜降临,城市的空气潮湿而凝重。车辆吼叫着,发疯般从他身边经过,来来往往的行人带着诡秘的笑容也从他身边经过。扎西饭店门楼上的霓虹灯闪烁着温暖的光芒,漂泊者感到一阵眩晕,顺势和跪在夜灯下的一位老人紧紧地挨在一起
期刊
天空飘着鹅毛大雪,雪花像翻滚的数不清的蝗虫一样。我挎着爸爸的胳膊,走进南丁格尔公园,踏着覆盖着曲径的厚雪。爸爸需要散心。爸爸不时抬头望望迷茫的雪雾。爸爸平时也不止一次地说过喜欢下雪天。没料到爸爸这么喜爱下雪。好在我们生活在中国的北方,大雪几乎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我们的大袄上很快覆盖了一层白雪。爸爸不让打伞。爸爸说打伞看雪景就没意思了。  突然,爸爸很兴奋,非要回医院见护士。爸爸脚下的厚雪,好像
期刊
军医大学医生李小稚,跳起来,转起来:“去武汉!去武汉!签名了!批准了!”  退掉回家的机票。海关大钟,缓缓地,一下一下地响着。小稚的头忽地大了。坏了!坏了!眼前是妈妈,头发花白的、面有皱纹的、走路有点儿跛的妈妈。  三天前,小稚欢天喜地地打电话给妈妈:“妈,这回给你个惊喜,今年我要嫁出去——哪个人?照片发给你过,就是,就是穿军装那个——你乐啥!质量合格,包你满意……”  可是,可是,就要登机去武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