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拣尽寒枝不肯栖”之缥缈一孤鸿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aiy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卜 算 子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元丰五年十二月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书画家,宋代诗、文、词在其手中大放异彩。其父苏洵,其弟苏辙,三人被人津津乐道为“一门词客三父子”。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作诗讽刺王安石新法(即“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为排遣内心郁闷,他曾泛舟赤壁,写下了著名的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除此之外,他的上首《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则更能体现出作者初次被贬的真实心境。
  元丰三年二月,苏轼被贬到黄州,至元丰五年十二月,已经有两年又十个月的光景。在此期间,作者虽然有过短暂的寄情山水的快乐,如前后《赤壁赋》所表现的超然物外、乐观旷达的心胸,但是那种被贬的痛苦却时时萦绕于作者眉间心头,即使在游玩中,这种痛苦也是挥之不去,如《念奴娇 赤壁怀古》以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结尾,有种悲情油然而生。作者发出的这种痛苦感慨不是偶然,而是积聚在心头的那不可拭去的痛苦再现。游赤壁虽然给了他暂时的忘却,但夜深人静之时,当面对自己真实内心时候,作者依然有着刻骨铭心的痛楚。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开篇写景起兴,用一“缺月”起兴,渲染整体低沉压抑的气氛。此时此刻,作者望月再也无心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此时作者眼中的月亮是“缺”的,是不圆满的,是有缺憾的,也说明了作者心中涌起的一种不可言说的遗憾与痛苦,用不圆满的月亮来表达再适合不过。本来这样的月亮够人伤心的了,而衬托它的背景却更添一层愁意。“疏桐”,此时梧桐叶已经凋零了一些,剩下了稀稀疏疏的几片,弯弯的月亮透过这稀稀疏疏的梧桐叶,若有若无。一个“挂”字,勾勒出月与梧桐的立体形态,给人以突显的感觉,如在眼前。这里用“缺月”、“疏桐”把作者的那种失意描写的有形有状,发人深思。
  “漏段人初静”,如果说前句写静景,这句无疑包含了动景的成分,同时也有了时间上的立体感。作者也从描写角度上进行了转移,前用视觉,而现在用的是听觉,听周围的一切都毫无声息了,“漏断”了,“人静”了,唯有月亮、梧桐和自己了。此时此刻,作者将要进行与自己灵魂的对话。前两句总起来形成了一个孤寂幽静的意境,为全词打下了低沉忧郁的感情基调。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点出此刻只有自己在这幽静的夜里,由景到人,转换自然。“幽人”,指自己,和那孤鸿掠去时缥缈的影子一样,于天地间独来独往。到此,联系作者的创作背景,可知,被贬到黄州,背井离乡,举目无亲,不由得想起自己悲凉的身世。苏轼此前于《西江月》写到:“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元丰三年八月(作者于元丰三年二月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黯然的“北望”望的是思念的家乡,还是君主的目光?都有,既牵挂日夜思念的家乡亲人,又盼望着君主能早一点明白自己的心意。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这里作者期待着别人理解自己的内心,理解自己的所作所为,却不可得。这种急切的期待心情犹如辛弃疾的《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这里一个“惊起”点明作者的戚戚心境,“有恨无人省”,指别人,包括君主,都不能理解自己的苦衷。即使有恨,也无人能理解,惟有自己知晓,自己品尝。
  结语“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从写景来说,加强气氛的渲染。一个“冷”字,足以表尽外部环境及作者的内心之境,被贬的寒意时时袭击心头,使人犹寂寞孤鸿,找不到可以栖息的地方,寻不着心中的一方安土。然而生性又乐观的苏轼并没有在这痛苦中消沉,一蹶不振,而是依然保存着自己心中的那块净土。他选择了遗世独立,他选择了高洁傲岸。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作者不愿屈从于现实,希望于是非之地保全自己高洁傲岸的品质。找不到心灵可以慰藉的时候,他宁愿独享这寂寞的寒冷。到这里作者那种低沉忧郁之感顿时被一种倔强不屈的坚毅所代替,令人心中凛然“惊起”。
  总之,《卜算子》以高超的环境描写,巧妙的表达方式,以托物言志的手法,借一只“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孤鸿表达自己孤标傲世,绝不向世俗屈服妥协的高洁情怀。本词意境悠远,立意高标,透露出逆境中一个坚强的灵魂,然细究,不可否認的是词中时时存在着一颗战战兢兢的心,如“惊起却回头”。这种被贬的痛苦心情和柳宗元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的心情当相似。但是苏轼却能超然于这种痛苦之上,孤高傲岸地选择了寒冷与寂寞。无论从哪个角度,本词都突显了一个被贬主人公的形象,他在痛苦中翘首以待,他又选择了这种高洁的孤独,他逆境中不屈的精神,深深打动着后人。他伟大的艺术手法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骚客。
  参考文献:
  [1]孔凡礼撰,苏轼年谱[M].中华书局,1998.
  [2][宋]苏轼撰,薛瑞生笺证,东坡词编年笺证[M].三秦出版社,1998.
其他文献
摘要:劳伦斯是20世纪一位杰出的小说家 ,而他的身份远远不仅于此,他还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以及文学评论家。在劳伦斯的文学作品中,他用了大胆的文字对性爱进行描述,这也使劳伦斯的作品在很多时候遭受到禁读的待遇。许多女权主义者对劳伦斯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描述充满敌意,她们认为劳伦斯十分憎恨女性,才对女性有过激的言论描写。但在伍尔芙与尼恩对劳伦斯的作品评价中,有着不同的见解,她们认为劳伦斯笔下的作品能赋予女性不一
摘要: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档案馆的建设虽然重要,但是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更加重要,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发掘档案信息资源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和信息化。本文对网路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进行了有效的分析,希望能够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的良好使用。  关键词:网络环境;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措施  目前,我国社会正在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并且对档
摘要:虹意象原型出自《圣经·创世纪》里。小说《虹》中,虹象征着完美的男女两性关系和五彩缤纷的理想世界,劳伦斯通过对三代人的艺术创造,以此唤起人们对完美两性关系和理想世界的信心与追求,时时启动着人们恢复生机与本性。  关键词:劳伦斯;小说;虹;意象;原型  D·H·劳伦斯(1885—1930)是英国二十世纪初期重要的作家。神秘主义,是人们谈论劳伦斯时经常使用的一个术语。他的象征的确晦涩、艰深,这其中
摘要:在一些学者讨论时,他们多是对对法律审判中“正义”的实施方和实施程序两个方面进行论证,认为中西法律的不同传统影响了现代法治文化。但对法的本位、属性、权力来源、设计理念等方面没能更深入地挖掘,并揭示文化渊源的差异。本文从“法”与“正义”这两个关键词,再看中西政法文化差异。  关键词:中西政法文化;法治  一、从“法”看中西法律观念  法,在中西文化传统中,都具有社会规约、政治效用的内涵,但在具体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文章阐述了基层畜牧兽医人员工作特点,在现代畜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探究基层畜牧兽医人员所应具备的素质,指明只有提升自身素养,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现代畜牧
摘要:尤金奥尼尔作为美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他的作品形式不仅影响了美国戏剧的发展,对世界范围内的现代戏剧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戏剧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因为他不仅继承了莎士比亚戏剧的表现方式,还将古希腊戏剧进行了继承和发扬。古希腊戏剧的一些特点在尤金奥尼尔的作品中常有出现,尤其是悲剧作品。  关键词:希腊悲剧;不可抗拒性;美狄亚  一、希腊悲剧的特点  古希腊悲剧的代表作家分别是索福克勒斯、埃斯库
摘要:随着微博的迅猛发展,逐渐形成了一种新兴的文化传播媒介。其中,微小说就是在微博这篇土壤中衍生出来的新的文学模式。它以短小精悍、布局精巧、凝练传神、针砭时弊等特点受到大众的喜爱和关注。微小说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让更多的人亲近文学,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这是传统文学所欠缺的优势。因此这一形式优点或许会对其今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力。本文主要从微小说的价值和发展前景进行分析。  关键词:微小说;特征;
摘要:美声唱法是一种源自于意大利的歌唱艺术,在“五四运动”时期从意大利传入中国。传统民族声乐则起源于中国,是中国典型民族文化艺术形式。在现代声乐艺术中美声与民族声乐都占据着重要位置,传统民族声乐为了提升艺术表现力,大胆的吸取了美声声乐优点,这使得传统民族音乐达到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加速了传统民族聲乐发展进程。美声唱法在我国推广过程中不断地与我国民族歌唱艺术相碰撞融合,进而对我国民族声乐造成一定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