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靡古代的行酒令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yy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投壶作为我国古代一种极度盛行的博弈游戏,反映出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礼乐精神。文章对投壶的起源、规则以及历史发展做出初步分析,期望能唤起大众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
  关键词:投壶;规则;变迁;礼乐精神
  在我国古代,投壶是一种既登大雅之堂又入巷陌百姓家的传统游戏,也被称作射壶。顾名思义,投壶就是要把壶矢投到壶中去。古人又把壶矢叫做“筹”,实际就是由箭杆改制来的,因为投壶渊源于上古的射礼。
  西周礼制规定,天子朝会群臣时要进行“大射”之礼,比如诸侯在拜见天子时需要行燕射礼仪,而诸侯之间见面时需要行宾射礼仪,士大夫聚集时需要行乡射礼仪。可以说,在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中,所有的宴会都离不开射箭礼仪。后来或因庭院不够宽阔而不足以放置箭靶,或者一些宾客不会射箭,也可以采用投股的方式来代替弯弓,以娱乐方式招待宾客。东周时期投壶已经逐渐替代了射礼,“举席问器以寄射礼焉”。
  1 投壶规则
  据《礼记·投壶》及其他文献的记载,结合在河南出土的东汉投壶实像考察,我们发现古代投壶过程中需要遵循规则:在室内或者庭院中放置一个比较大且广口、颈部细长的壶,宾主按规定的距离(一般是箭矢长度的两倍半),在壶的四周围跪坐之后,大家轮流将拓木和棘木做成的矢扔到壶口中。壶的长度是以扶来计算的,通常一扶相当于四寸(约13.3厘米),但在不同的地方可能会采用不同长度的矢。为了不使投的箭跃出,壶内用小豆(赤豆)等物填充。双方如果有一人按照规则将壶矢投入了壶中,那就是投中了一筹,这时候仲裁要相应地为这个人立一算,一个回合结束,得算多的就是胜者,这时候胜者可以罚对方饮酒。实际上粮食在古代很贵重,酒很珍贵,说是罚酒,其实更多是承载着劝慰和补偿的意味。投壶的方法虽然很简单,但是礼节却极为复杂,投壶之前要由“主人奉矢”,还要致词,投者再三辞谢后,方由司射进壶,乐师奏乐,投者投壶。在河南南阳汉画馆中珍藏着一块刻有投壶场景的东汉画像石,印证了投壶规则的设定。
  2 投壶的历史发展
  2.1 春秋战国时期
  投壶活动大约在春秋时已经出现,当时投壶的礼仪很多,相比射箭礼仪的繁琐,投壶与射箭礼仪在形式化方面几乎一致,可以说是射礼的另一种反映。古代《投壶仪节》这本书中明确记载,标准的投壶环节在投的过程中除了主人、宾客二人之外,还需要多人进行参与,大家分工合作,包括司正、贊者、司射。在投壶之前主人需要拿着投壶所用的矢热情招待客人进行投壶,首先由司放对壶位置进行度量,放置好壶之后,由司射宣布本次投壶的规则,随后会奏乐。奏乐一般需要奏五遍,第一遍是序曲,第二遍完了之后需要击鼓,之后再开始发矢,到乐曲进行第五遍时,会停止乐曲和鼓声,投壶者需要全部投完手中的四只矢。投壶的距离为二矢半,每位宾客投入一矢则可以作为一算。在五到九尺(约166.6~300厘米)的距离范围内进行投矢是比较简单的,不同的人在投壶中盛算器是不同的。例如,大夫所用的是兕中,是用木头雕刻伏卧的野牛;而士用的是鹿中,由木头雕刻的伏鹿,中有八个圆孔算差于孔中。宾客和主人投中一箭之后,司射便抽出一算插入中中,投完八个矢之后司射为获得算较多的人奖励一马,三马既立,则作为一局胜利。如果此次比赛为平局,则惟均,完成胜负评定之后再进行罚酒。可见当时投壶可以被称为是投壶礼仪,是对射礼从形式到伦理思想的继承,其思想也能够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地位尊卑的伦理法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战国时期,民间也逐渐开始流行投壶,而且游戏方式逐渐增加,礼仪也逐渐简化,男女都可以参加,这种投壶活动具有一定的娱乐性。
  2.2 两汉阶段
  汉代自汉武帝就开始独尊儒术,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投壶继续在各个阶层中流行,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礼仪的形式,同时投壶也开始向技巧性方面发展。由于汉武帝本身是喜欢投壶的,不仅经常参与一些投壶的比赛,还张罗一些高手在宫中时常进行投壶比赛。根据《西京杂记》中记载,汉武帝时期有一个人叫郭舍人喜欢投壶,可以不用棘而用竹来代替矢,在壶中放有豆子,投中之后需要从壶中返回,接在手中之后再次进行投入,一投一接,连续百次不会间断,这种则被称为是骁。这种骁改用竹子为材料,能够增加箭杆弹性,同时还可以除去壶中的豆子,使其能够投入壶中,立刻被反弹回来,游戏者能够将其接在手中,再投入壶中,连续不断。这种投壶游戏更具有挑战性。唐代杜甫在诗中写到的投壶郭舍人就是出自这个典故。《东观汉记》中也记载了东汉大将祭遵将雅哥和投壶结合在一起,这成为了东汉时期大部分儒士的生活现状。
  2.3 魏晋南北朝阶段
  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种投壶游戏更加广为流传,而且在方法和技巧上相比之前有了进步,对酒设乐、雅歌投壶已经成为很多人比较热爱的项目。从三国邯郸淳创作的《投壶赋》中,我们可以发现能够连续投壶和连续抓箭的骁已经成为投壶技艺。而汉代时期,只有专业人员才能够掌握这种技艺。贺徽在文中写道:“又尝为小障,置壶其外,隔障投之,无所失也。”除了隔屏投壶的方式之外,也可以闭着眼睛进行投壶。例如,《晋阳秋》中说王胡很善于投壶,而且可以闭着眼睛,投壶手较熟练,这种技巧也是当时比较高超的。此外,在一些妇女中也有善于投壶者,《太平御览》一文中就有记载。除此之外,在这一时期,投壶还受到道教影响,成为了道教的重要文化组成。有历史材料表明,投壶已经成为当时求道求仙的重要内容。例如,《弹棋诗》中提到了“投壶生电影,六博值仙人”。葛洪在《神仙传》中也提到“玉女投壶天为笑”。在很多历史资料中,投壶不仅是人们日常的游乐活动,也已经成为一些道教仙人经常开展的活动,被认为是仙人的生活象征。这种情况也反应了当时投壶已经进入了仙界领域,投壶人仙化的程度加深。
  2.4 唐、宋、元阶段
  在唐、宋、元阶段,尤其是宋代熙宁五年(1072),司马光编著的《投壶新格》中对投壶的游戏规则进行了修改,主要是在计算以及投壶技巧方面,对技术要领进行了进一步的介绍。《投壶新格》结合技艺来宣扬中庸思想,其规则也可以反映当时投壶已经提升到了一定的境界,利用投壶来维护古代封建的礼仪、反对变法。因此,修改之后的投壶规则比较符合当时贵族士大夫的想法,但同时也将一些政治思想很牵强地附在投壶的技术上,一些评价词,如“颠倒反复”“侥幸之胜”等,使投壶在计分方式上受到了限制,故在这一阶段中投壶技艺在发展上受到了阻碍。
  2.5 明、清至民国阶段
  明代和清代士大夫虽然也是从封建礼仪制度出发推崇《投壶新格》,然而在整体形式上并没有完全接受司马光的主张,仍然以增加难度、提出创新作为原则,进一步体现当时投壶的娱乐性特点。《投壶新格》等一些旧书提出了十种投壶形式,并配有绘图和相关的说明。而明代编著的《投壶奏矢》中配图甚至高达130多幅,还有明末期间所创作的《投壶读史》中有140种投壶方法,说明这一阶段投壶游戏仍然在继续发展。此外,壶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四耳壶,可以转动的四耳壶进一步增加了投壶难度。而在清早期,投壶在社会上仍然广为流传,在壶具上也有一定程度的创新,基于明代壶具的影响出现了双四耳壶具。
  到了清中后期,由于各个阶级矛盾不断突显,社会治安较差,人们很难保持平静的心态完成投壶游戏。另外,因西方列强的入侵,很多娱乐体育活动传回到国内,善于投壶游戏的人逐渐减少,甚至从社会上消失。
  民国时期投壶处于没落期。
  3 结语
  投壶作为礼乐序列中的一种游戏,贯穿在其程序和参与者心态中的是一种雍容揖让、立德正己的态度,这就是我们说的礼乐精神。孔夫子说:“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其争也君子。”投壶几经演变,流传了两千多年,一度极为兴盛。士大夫们认为它是一种雅致的娱乐活动,可以帮助人修养身心,具有积极的健身意义。但是,投壶是由一种礼仪逐渐转变而成的娱乐性游戏,始终存在较为繁琐的礼仪,并没有与原有的礼仪断开,进而使得投壶在流传上越来越窄。历史的年轮不断前行,如今投壶游戏已几乎消失泯灭,如何更好地保留我国传统文化习俗将成为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郑玄,孔颖达.礼记正义(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2]汝安,张越.“投壶”历史文化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8):34.
  [3]王建玲.投壶——古代寓教于乐的博戏[J].文博,2005(3):77.
其他文献
摘 要:2017年3月25日,俞建良先生发表于《美术报》的《倪元璐及其〈淇园清趣图〉考》 一文中,将《淇园清趣图》定为晚明倪元璐的传世佳作,俞先生对此作褒嘉赞扬,从章法、技法、款识等处进行考订、鉴赏,并称故宫博物院杨新先生曾为此作题签、盖审定印,言外之意,此作必为真迹。而仆以为俞先生所做出的考证甚为荒唐,《淇园清趣图》根本就是一副拙劣的伪作,文章将从章法、笔墨、款识处切入,并以相关文献为例证,对此
期刊
摘 要:文章通过对郝同燮墓志铭文内容的解读,针对墓主人幼时与其父在中秋夜对出的 “灯影乱穿朱紫巷、月光斜映鹭鸶桥”的对子里提及的皖城旧时风貌、习俗以及古地名,结合史料及常识,对朱紫巷、鹭鸶桥两处古地名的由来作出大胆猜想。  关键词:郝同燮;墓志铭;朱紫巷;鹭鸶桥  2007年,安庆市大观区十里乡凤凰村凤凰山出土一合清代墓志。该墓志青石质地,长约120厘米,宽约51厘米,厚约6厘米。现由安庆市博物馆
期刊
摘 要:张瑞图与董其昌、米万钟、邢侗并称“明末四家”,有“南张北董”之誉,对明末书法风格的变化具有深远影响。其典型代表作为草书,用笔方折,一意横撑,突破“二王”窠臼,继承创新,影响着晚明书法审美的变化。然因其依附阉党,身负污名,书法艺术被低估,是中国书法史上因人废书的典型代表。  关键词:张瑞图;草书;艺术评价  张瑞图草书《何景明清溪草堂诗》轴,丝质,纵222厘米,横49厘米,新乡市博物馆藏二级
期刊
摘 要:根据近几年景德镇地区元代窑址调查和发掘资料,结合新安号沉船打捞出水的元代景德镇窑卵白釉瓷,基本可以推断:元代景德镇地区民窑仿烧官样瓷器的时间应不晚于元英宗时期,又不会早于元仁宗延祐时期。文章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相关调查发掘资料,援引文献,拟对元代景德镇地区民窑仿烧官样瓷器的起始时间与其背后成因等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元代;官手工业;官样;仿烧  清蓝浦《景德镇陶录·景德镇历代窑考
期刊
摘 要:博山炉是两汉时期墓葬中众多陪葬品之一,其在两汉400年间发生了重要变化,至后世完全消失。作者以博山炉从生器到明器转变为切入点,由博山炉单一视角的变化,试窥探整个汉王朝丧葬制度的变化更迭。  关键词:博山炉;神仙思想;两汉  博山炉是中国古代先民精神信仰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是熏香时所使用的工具,随着古代中国焚香习惯而产生。远古先民在劳作过程中,发现一些草木具有独特的功效,
期刊
摘 要:小口尖底瓶是仰韶文化的代表性陶器。文章结合最新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分子生物考古报告与古文字学,在国际化视野下比较外国对于迦南、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等类似器形陶器的用途的研究,认为仰韶小口尖底瓶是先人酿造原始酒类饮料时所用的酿具与酒具,也是最初转运酒时常用的器具,而后衍生出了更多的使用方式,它们是中国原始酒文化与世界酒文化起源的见证者。小口尖底瓶最初的功用是酿酒,随着酒超自然色彩的加深,其逐渐成
期刊
摘 要:当前,博物馆的功能在不断拓展与延伸,特别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日益重视。文章从博物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职能入手,对行业博物馆的特点进行简要分析,提出行业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具备诸多优势。在此基础上,介绍分析了中国农业博物馆近年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以此为例探讨行业博物馆在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行业博物馆;非物质文
期刊
摘 要: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平凉市博物馆立足本土文化的研究和探索,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功能,以“寻根溯源·亮文化自信”为主题创新开展了一系列青少年教育活动,增强了青少年文化自信,增强了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自豪感,让活力满满的青少年成为接力大军,为建设绿色开放幸福美好新平凉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关键词:平凉市博物馆;地域文化;青少年教育  习近平总书
期刊
摘 要:革命纪念馆的核心使命之一便是对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历史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如何最大化地向社会传播信息,提供历史文化服务,需要有广泛到位的宣传工作作为支撑。文章结合渡江战役纪念馆的宣传工作实践,对革命纪念馆在新时期做好宣传工作的有效举措进行分析探讨。  關键词:革命纪念馆;宣传  革命纪念馆不仅仅是文化机构,更是公共机构。如何让社会公众认识纪念馆、使用纪念馆是很重要的课题。
期刊
摘 要:1934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在枫香溪召开了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会,又称“枫香溪会议”,做出了建立黔东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决策,成为红三军从挫折走向胜利的转折点。这一重要历史时段留下了宝贵的红色文化遗产资源。为有效做好相关保护工作,文章从完善档案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做好本体修缮三个方面提出枫香溪会议会址系列文物的保护策略,以期为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持久保护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枫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