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鹏:我爱那杆红缨枪

来源 :优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cky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请不要用‘作家’这个词来‘表扬’我。如果你执意要用‘作家’来表扬我,那我只能反表扬你全家都是作家。
  什么是文学?首先是人学。你连人都不懂,怎么文学?
  
  “我喜欢的女人,应该有那样一种感觉,善良,特别地干净,是从外表一直能看到内心的干净……或许有些革命浪漫主义的情怀,不过,她应该是一杆红缨枪……红缨枪!”
  
  李承鹏坐在他的母校,四川师范学院闻嘤苑的长椅上。趁着黄昏光线尚好,摄影师端着复古相机,不停游走在他的正面和侧面。前一刻还谈笑风生的李承鹏,在相机前微微有些正襟危坐,目光渐渐僵硬起来。
  “你理想中的女性是什么样的?”我抛出问题,想舒缓下这骤然而来的尴尬。先前在关于作品的关于人生的关于理想主义的问题里游刃有余的李承鹏,睁着大眼定定地愣了一下,然后就有了开始那段“红缨枪”的阐述。那一刻他的目光在镜头外,脸部的线条柔和松弛下来,摄影师按下快门,成就当天最好的一组照片。
  我很好奇,为什么要把访问的地方选在校园里这样一个僻静的角落,他眉毛一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留学生公寓!这里条件好,从前念书的时候我们都没资格住,还不让随便进。这餐厅,是学校里最好的也是最贵的,那时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跟喜欢的女孩到这里一起吃上一顿。”
  
  去他的惯用标签
  
  “李承鹏,1968年出生于新疆哈密市,8岁时随父母迁回四川成都。1990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四川一家体委机关报。1996年也就是14年前因为批评假球黑哨,被党委书记勒令停职反省,成为是中国第一个因批评假球黑哨被停职反省的记者。在此后的近20年中,多次被有关部门‘封杀’。”
  这是网络上对李承鹏最言简意赅的简介。但即便是在这样简单的文字里,也有一种剑拔弩张的危险气息。7次的“被封杀”,“封杀”二字已经成为李承鹏身上最显眼也最容易被人揪来说事儿的标签。从最初的彷徨忐忑,到其间的敏感尖锐,再到如今的豁达,李承鹏所经历的远比外人看见的多。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有人放弃,有人坚挺,有人妥协,李承鹏选择的方式是戏谑。他一直是这样,言语里有极强的感染力,吸引着你听下去,往往一个微小的细节被他讲到精彩淋漓,回过头来,才惊觉其中字句有多少“语不惊人死不休”之处。这既是他的天性使然,我想也是一层保护色调——惯常的戏谑,更高明的嘲讽,在将情绪和氛围调动到最高的时候,他所推崇的真实就能被更多的人听见。
  
  我就是一个说书的
  
  李承鹏开始写书并不是短期内的事情,从之前大量的评球文稿,到出书说球,再到“李可乐系列”,以及最近天价签约某图书公司,让坊间对他的“作家”身份不容置疑。可是当事人却似乎不怎么待见这个称谓。
  “我05年就被取消了做记者的资格。恩……‘作家’名声都那样了,请不要用‘作家’这个词来‘表扬’我。如果你执意要用‘作家’来表扬我,那我只能反表扬你全家都是作家。包括今天有人给我念我的百度词条,好像上面说什么‘超人气意见领袖’,我说这是个病句,应该是‘超气人’——有些人看着我就生气,气人得很。有人说我是什么‘提意见的领袖’,不是,我相信我自己是特别的善意和阳光的。我去年被中国黑社会追杀,每天换一个房间,用别人身份开房的时候,作家们在做什么?在咖啡厅里面坐着,互相发奖:‘你,作家,是后现代魔幻主义!’‘不不不,你是新城市解构主义!’‘你代表了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写法。’——他们的所有革命都是在咖啡厅完成的。他们害怕我进文艺圈,四处打电话,‘要小心李承鹏啊,要控制他啊!给我们圈子抹黑。’他们不缺爱,缺钙,即便咬我我也不痛。谁说我要进你们这个圈?‘我们足球圈,我们文学圈,我们艺术圈’——他们觉得这个圈很珍贵,其实这是个圈套。我压根就没想过要当‘作家’。”
  在场的人听得津津有味,暗自心里却无不惊讶于他毫不藏着掖着的直接,“每出一本小说,那些所谓的“大家”就开会,这人太没文化,没品位了,写得这么通俗还是写作吗?是文学吗?我们认为,写作是要艰深地阅读,是要破解我们大脑里那块坚冰。——脑子里进水就不容易了,还要进冰啊?谁告诉你小说就不能通俗!”
  说到这里,李承鹏自己把自己给逗乐了,全然没有外界所传的那么易怒那么“难搞”。整个过程中,丢出的问题他游刃有余,也直言不讳。或者是因为今天的他已然没有过去“刚出道”时那么稚嫩、敏感,他说头两次“被封杀”时,心情还很迷茫,很“忐忑”(他故意用了一个流行语)。现在我们看到,他依旧直接、尖锐,虽然其中有一种“常在河边走”的从容和习惯,但那连珠炮似的、有力量的戏谑,让你觉得站在你面前的是一位有血有肉的战士,带着武器和决心:你对我好,我百倍回报你;你挑衅我打压我,那么我就要跳起来,KO你!
  “我就想当个说书人,只不过是把故事用文字记录下来。每一个故事,我都会想出20多种可能性,然后一条一条来删除。我是学中文出身的,我真心喜欢文学,但是你不停地说,文学啊,你那灿烂的阳光穿透我激荡的灵魂……我就只能说你确实是个屁了。什么是文学?首先是人学。你连人都不懂,怎么文学?”
  
  珍爱生命,远离微博
  
  李承鹏讨厌微博。
  这让我惊讶。关注的他明明是个“刷屏王”,何来讨厌?
  “我承认微博的概念非常好,我也是微博中的弄潮儿。但是我讨厌它。
  第一,讨厌它让我成了‘微博控’。就好像成都人吃瓜子,俗称‘鬼扯手’——明明吃多了,嘴巴都吃出泡来了,说不吃了不吃了,偏偏过一会又拿起来吃,忍不住啊!微博也是,我对手机研究不透彻,人家送我苹果我也转送人了,高级货,不会玩儿——所以不能随时随地发微博,而是一定要坐在电脑面前,还得网速极快屏幕极大的那种,每天12个小时蹲点候着,像一剂毒药,有时候信息量太大人太多,还把人搞混了,闹出笑话,太累了。
  第二,讨厌它太细碎。明明一段话,由于144个字限制和卖弄玄虚,硬要分成几段来说,别人看到第三段就看不下去了,因为你是祥林嫂!
  第三,讨厌拉帮结派。每个人都有一个微妙的想法,不断地转发,我关不关注你,我圈不圈你,都要被人问起。它就是个社交网络,很多时候由于公开,就附上了功利性。在家的时候我不想说话,但是微博让我觉得好像我又回到社会中去了,不停地看、问、说。但是,它确实是自由,确实开放,确实能讲真话。”
  面对这样开放的媒介平台,诸如网络,诸如微博,其间的虚假和伪新闻,李承鹏也有自己判定的方法,“不要担心虚假。这种担心一直都在。互联网首先是一种精神,它有自我调节的功能。你看真正微博留下来的,转发最多的是什么。我私下做过一个统计,那些被人转发最多的段子,是对真对善对美的推崇——对生活真谛的感悟,被拐卖儿童的随手拍,还有慈善公益性质的消息——真正留下来的是爱。不要怕,每个人都把自己搞得特别正确,那就太不正确了。”
  所以最后李承鹏得出的结论是:珍惜微博,爱惜生命,二者并行不悖。
  
  我走的是正路子
  
  从黑哨、打假,到拆迁,李承鹏的言语和文字里,永远不乏敏感词汇,看得人是又过瘾又有一丝提心吊胆。
  “我很奇怪的是别人会问我为什么写?这些是我熟悉的话题,四年来我一直走的是这个路子。只是从专栏转到了小说,只是我从一个小耍家变成一个老耍家,从小流氓变成一个老流氓。我知道一些故事好耍,一些生活有趣,我就把它们告诉大家。参加工作第一天就一直被领导欺负,我就很生气,我妈妈就说:‘娃娃,你不是受人的气,是受钱的气,只不过钱恰好在那个人的包包里。’我就把这句话写出来。当年的‘房疯’,还有‘股疯’,各路阿姨都去排队,我就说‘大家都有精神病,但大家精神都很好。’搭着帐篷去买房子,结果被城管抓了。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素材遍地都是,而不是像某位市长说的我在侮辱城管,请不要那么容易‘被侮辱’好吗?”
  新书《李可乐抗拆记》里面,有很多市井小人物:为了获得拆迁费而匆匆买房的李可乐,身上闪耀着文青的修养和善良;90后公交司机菜刀妹,高挑美貌,粗暴却又仗义,惹急了就拎刀砍人;还有诗人毕然,永远的理想主义;动物管理员石八斤,对付得了动物,却招架不了人——这些形象饱满、个性突出的角色,与李承鹏预想的读者群有着某种特定的联系。
  “我的书永远是给都市的小知识分子,上过大学,比民工多一些文凭,比专家少很多理论,比保姆挣的钱多一些,但他仍然是房奴。李可乐身上就有这样的特质:有一点小文化,有一点小勇敢,有一点小情调,有一点小善良,有一点小机智,但是怕是不得怕的,打起来是要跑的。这种典型的成都‘耍家’的形象,和那种坐在星巴克喝着咖啡享受‘午后碎镜般的阳光‘的我不一样,我只会写那种喝大碗茶的人——所以有人说我是野路子写作。我觉得,世界上本没有正路子,野路子的销量足够高之后,就成了正路子。所以其实,我现在已经是正路子了。难道你们把李承鹏灭了,中国文学就起来了吗?难道你们把郭德纲灭了,中国相声就起来了吗?”
  最后说到了大家的关注、好奇以及揣测,他停下正在签书的动作,认真地想了想,“总之,我希望不要成为热点,我希望我能够冷门一点,少一些关注。我向‘热点’说‘对不起’。”
  
  后记:
  我得承认,明明一篇访谈,像是写成了他的语录——李承鹏这人,太能说,太敢说了。
  刚刚采访完,他便匆匆离去,转头进了旁边的包间。在那里,他的老同学们,已经等候他多时了。满桌子都是他喜欢的菜,红酒已经开瓶,他不顾形象,伸手就拈了块腌鹅肝,还不忘回过头来给我推荐:“这是我当年的最爱啊,你也尝尝,味道太好了。”——他像是一个天生的成都人,爱吃爱喝爱玩儿;他又是一个隐身的战士,有无数朋友,有无数敌人,身后别着一把红缨枪。
  可千万别去招惹他,他会刺你一枪。
  
  
  @李承鹏 微博语录:
  ·抢盐,不能怪愚民,而该怪教育,我们一直是恐吓式的假想敌教育。假想敌太多,大家都没安全感,全民皆兵变成草木皆兵,只不过上次的敌人是绿豆、水污染,这次是盐。中国应交更多的朋友,而不是假想更多的敌人。你假想是不会伤害到敌人,只会让自己人更迷离。
  
  ·我不介意别人分享,但我介意别人把我家东西偷去给别人分享。我甚至不介意偷,但介意偷还打着自由搜索的旗号。谷歌时,你要求政府屏蔽不良信息,谷歌撤,你又要求自由搜索。你到底要偷还是要自由搜索?到底谈恋爱,还是免费嫖娼。
  
  ·既然孔子立在东广场,孙子就该立在西广场,南边立一庄子,老子地位崇高于是立于北,加起来就是“老庄孙子”。看,这多形象。
其他文献
目前巴黎人对美国运动服饰的青睐,还是显得有点古怪反常。  Hermes、Chloe、Dior、Lanvin……云集了昂贵时髦奢华名店的巴黎圣奥诺街正在迎来新的宾主。在近几年大举涌进的美国品牌中,现在又将添上Michael Kors的名字。    Michael Kors初登圣奥诺街    占地7000尺的Kors旗舰店算不上是真正超规模的购物广场;整间店面恰好相当于巴黎左岸声势浩大的Hermes新
期刊
陆琪,畅销书作家、编剧、独立摄影。曾在多家影视集团、广告集团任职;互联网早期创业者,2003年起出版小说四百万字,网络总点击过亿;动漫《虹猫蓝兔》编剧之一;CCTV6电影编剧;多家报纸杂志开有专栏。第一本职场书《潜伏在办公室》畅销至今,第二本《潜伏在办公室》与第一本销量均超过五十万册。    他不喜欢太吵闹的环境,不能去人太多的地方,因为“那会带来太多的信息,人心太容易被看透”。但是,他喜欢镁光灯
期刊
阳光丛林,  用肌肤去亲吻宽大的树叶,  抚摩阳光的热度,  在热辣比基尼的9畅快里,  挑动夏日的狂欢。    统筹:Dolly  摄影:Kevin Liu(臻尚视觉)  造型:Lisa  模特:张莫霏(IMG)    1  斑马纹比基尼上衣 Victoria's Secret  印花裤子 Moschino约RMB 3980    2  黄色比基尼上衣 Lacoste  卡其色短裙 NINE W
期刊
那一天,当满面春风的凯特挽着威廉的手臂出现在圣詹姆斯宫正式宣布婚讯之际,眼尖的媒体认出,她左手无名指佩戴的订婚戒指,正是近30年前戴安娜王妃订婚时戴的蓝宝石钻戒!实际上,一开始是威廉王子的弟弟、戴妃的次子哈里王子继承了这枚戒指。戴妃1997年车祸身亡后,当时分别只有15岁和12岁的王子兄弟来到戴妃故居肯辛顿宫,从母亲的遗物中各自挑选一件纪念品。哈里选择了这枚蓝宝石戒指,而威廉拿的是一只价值1.8万
期刊
害怕闲暇,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内心力量的退化,看来,“无所事事”也是一门需要修炼的功课。    我们总是梦寐以求一段闲暇时光。但是,当生活将无所事事的几小时交付于我们时,我们却又焦躁不安、手足无措,仿佛这是懒惰的品性在滋生。玛莎.贝克将要向我们展示,如何品味“无所事事”,并乐在其中。    观察报告显示,大多数人都拼了命想要摆脱“发疯的”、“超负荷”的生活,喘口气——但是,不是现在。闲暇本是让生活更有
期刊
要花时间让男人了解正确的保养流程、各式产品的用途、甚至各种成分、科技的功效……光想想就会头大,以下10招解决所有面子问题。    第1招 洁面不是护肤“男”题  对于不少男士们来说,唯一不得不接受的护肤理由也许就是“把脸洗干净”。只是夏天用来保湿控油的那款产品,到了冬天就该淘汰它了。    第2招 一瓶解决,保湿又酷又简洁  一瓶全能保湿乳液或男士醒肤面霜,就可省去那些乱七八糟的护肤步骤。不过,一
期刊
她风情万种,热烈扎眼,  从马德里来到这个叫做好莱坞的美国小镇,  带着浓艳的外表和危险的魅惑。  你可以说她是一个不受欢迎的外来者,  所有的男人都将目光停留在她身上,  留恋的、爱慕的、贪婪的;  所有女人也都将她视为敌人,  羡慕的、嫉妒的、仇视的。  她是佩内洛普·克鲁兹,  她的美丽是黑色的罂粟花,  能制造一切,也能摧毁一切。     Problem——美女的麻烦    在佩内洛普·克
期刊
自说自话:  我有很多的缺点,最致命的那个莫过于我的头发。它毫无生气,干枯,没有造型。说实话,我真不知道要怎么去打理它。有时我在街上看见那些拥有一头完美发型的女人就暗暗生气,为什么我就不行?有时候好心人也会建议我要不就把头发剪短,或者是弄些头饰做装饰,又或者是戴个假发。但老实说,我对这些人的建议很敏感,总觉得她们认定了我没有弄好自己头发的能力——这是否同时意味着我长得不好看、为人很失败?    心
期刊
给未来写信,也许你的最大期待是家人幸福平安。这不难猜测,在国内一知名论坛上曾有人发过一个帖子《我要回到1997年了,真是舍不得你们》,点击率近300万,回帖数超过3万个。站在今天,回望过去的10年,大多数网友都表达了一种悔不及的情绪,对家人、对生活、对学习。  也许这种情绪,可以借以观照10年后的我们。既有期待,何不出发?下个十年,已在路上。    写给未来的佛    佛你好,  于你而言,时间没
期刊
“三昧”本意屏绝杂念,令心神平静,人们曾依此理念修养生息;瓷器的纯净和清透与生俱来着安定的力量,在第一眼便让思绪沉静。做瓷的女人,内心专注而饱满,她们以此相信自己为真实的存在,也跳出身体观察世界。    来自天堂的美丽      逼真的体肤、闪烁的珠宝、精致无比的刺绣……有人把这称为玩偶界的高级定制,甚至花数万美元等上几年也要一睹芳颜。  Marina从小便钟情于人偶的制作,并坚信自己为此而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