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大埔小学 (514200)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教育界最富有创新精神的杰出教育家,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伟大先驱,现代孔夫子。他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的教育事业,他留给我们的是永远学之不完、取之不尽的教育思想和光辉理论。我学习了陶行知的先进事迹和先进思想,很有感触。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位学生”这时陶行知的人生格言。热爱学生是师德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从陶先生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对好教师的殷切期望。陶行知说:“大家愿把整个的心捧出来献给小孩子才能实现真正的改造。”他要求教育者“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真善美的活人。”是啊,教师心中如果没有对学生的爱,就不会有教学的激情。而如果只爱优秀的学生,则意味着爱的残缺。“爱”是一种美好的情感,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做到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许多实践证明:教育的奥秘在于如何热爱学生。
1 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陶行知先生非常重视平等性,这里讲到的“平等”就是指对待每一位学生,包括学生成绩优秀的、学习成绩一般的……,要做到一视同仁,不可有任何的偏见,不然的话,就很难与学生进行交流了,那教育就更谈不上。还有值得注意的是,教育教学与学生谈心一定不能摆出师长架子,不可厚此薄彼,而要一视同仁。要多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这样往往会发现,站的角度不同、了解的情况不同,认识问题的方法和出发点不同,就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因此,只有平等地对待学生,同学生交心结友,才能正真了解其内心世界,从而及时准确地教育和引导他(她)们。
2 用心去感化每一位学生
陶行知指出:“生活即教育”爱要生活中感受,生活又要在爱中感受。因此,要带着份心去面对。一般来说,学生的行为表现很能反映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了,因为他们还处在少年时期,不懂得掩饰自己的内心世界,所以这给我们教育教学一个很好了解学生的机会。要多观察学生的变化,了解学生的变化,及时有效地发现学生中的异常现象,用心去感化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意志品质。
记得在一次主题为“找别人的优点”的班会课上,当轮到一位叫李毅的学生时,大家都不说了,因为他在班里是中等生没有突出的表现,看到此情景,我问:“谁来说说李毅的优点?”没有人呼应,一段长时间的沉默。李毅的头低下了,不敢抬起头来。看到这现状,我打破了僵局:“李毅同学,很爱劳动,值日时从不偷懒;上课从不迟到;他关心集体,为他人着想;他学习虽然基础差,但从没有放弃学习……”当我说完之后,大家用赞许的眼光看着我,李毅的眼光尤其特殊,是激动、是感激、是承诺……。渐渐地我发现此后,我从几件小事里发现李毅性格中闪光的地方,并及时给与表扬,使他真善美的精神得以进一步激发和升华。他的勤奋与善良也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成绩突飞猛进。
实践使我懂得,用心去感化学生,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氛围。多给学生一点赏识与激励,说不定他明天的成功就蕴藏在你的赞美之中。
3 要理解学生的内心情感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我们要真心与孩子沟通,用爱心去理解孩子的心。如何才能做到理解学生呢?最好的办法就是要与学生交朋友,放下架子,教师应该是一个“播种阳光的人”,要用理解给孩子成长的希望。教师只有与学生交知心朋友,用真情去打动学生,学生才愿意向老师吐露心底秘密,尤其是学生在遇到失败、受到挫折时更希望有人去理解他,这时老师如果能及时地表示关切、理解,伸出热情之手,一定会获得学生对老师的感激,师生间的情感会更加贴近。
4 要尊重学生的个性
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尊重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侓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
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而好恶之而褒贬之,绝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把“差生”视为“朽木”。尊重、爱护和严格要求是分不开的。“严是爱,松是害”,这是教育的真理。尊重个性不是迁就学生的缺点,而是按照他个性发展的规律进行正确引导。即使是教师心目中的好学生,也要严格要求,不能因为喜欢就袒护他们,放松对他们的要求。“响鼓也要 重锤敲”,严格要求,积极引导,正是对他们的尊重和爱护。
对正在健康成长的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伟大的力量,有了这种的力量就能强烈地影响着学生,促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诚心诚意地接受教师的教诲。我会牢记陶行知先生的谆谆教诲,一如既往地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让“陶花”在校园里绚丽绽放。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教育界最富有创新精神的杰出教育家,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伟大先驱,现代孔夫子。他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的教育事业,他留给我们的是永远学之不完、取之不尽的教育思想和光辉理论。我学习了陶行知的先进事迹和先进思想,很有感触。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位学生”这时陶行知的人生格言。热爱学生是师德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从陶先生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对好教师的殷切期望。陶行知说:“大家愿把整个的心捧出来献给小孩子才能实现真正的改造。”他要求教育者“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真善美的活人。”是啊,教师心中如果没有对学生的爱,就不会有教学的激情。而如果只爱优秀的学生,则意味着爱的残缺。“爱”是一种美好的情感,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做到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许多实践证明:教育的奥秘在于如何热爱学生。
1 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陶行知先生非常重视平等性,这里讲到的“平等”就是指对待每一位学生,包括学生成绩优秀的、学习成绩一般的……,要做到一视同仁,不可有任何的偏见,不然的话,就很难与学生进行交流了,那教育就更谈不上。还有值得注意的是,教育教学与学生谈心一定不能摆出师长架子,不可厚此薄彼,而要一视同仁。要多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这样往往会发现,站的角度不同、了解的情况不同,认识问题的方法和出发点不同,就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因此,只有平等地对待学生,同学生交心结友,才能正真了解其内心世界,从而及时准确地教育和引导他(她)们。
2 用心去感化每一位学生
陶行知指出:“生活即教育”爱要生活中感受,生活又要在爱中感受。因此,要带着份心去面对。一般来说,学生的行为表现很能反映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了,因为他们还处在少年时期,不懂得掩饰自己的内心世界,所以这给我们教育教学一个很好了解学生的机会。要多观察学生的变化,了解学生的变化,及时有效地发现学生中的异常现象,用心去感化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意志品质。
记得在一次主题为“找别人的优点”的班会课上,当轮到一位叫李毅的学生时,大家都不说了,因为他在班里是中等生没有突出的表现,看到此情景,我问:“谁来说说李毅的优点?”没有人呼应,一段长时间的沉默。李毅的头低下了,不敢抬起头来。看到这现状,我打破了僵局:“李毅同学,很爱劳动,值日时从不偷懒;上课从不迟到;他关心集体,为他人着想;他学习虽然基础差,但从没有放弃学习……”当我说完之后,大家用赞许的眼光看着我,李毅的眼光尤其特殊,是激动、是感激、是承诺……。渐渐地我发现此后,我从几件小事里发现李毅性格中闪光的地方,并及时给与表扬,使他真善美的精神得以进一步激发和升华。他的勤奋与善良也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成绩突飞猛进。
实践使我懂得,用心去感化学生,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氛围。多给学生一点赏识与激励,说不定他明天的成功就蕴藏在你的赞美之中。
3 要理解学生的内心情感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我们要真心与孩子沟通,用爱心去理解孩子的心。如何才能做到理解学生呢?最好的办法就是要与学生交朋友,放下架子,教师应该是一个“播种阳光的人”,要用理解给孩子成长的希望。教师只有与学生交知心朋友,用真情去打动学生,学生才愿意向老师吐露心底秘密,尤其是学生在遇到失败、受到挫折时更希望有人去理解他,这时老师如果能及时地表示关切、理解,伸出热情之手,一定会获得学生对老师的感激,师生间的情感会更加贴近。
4 要尊重学生的个性
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尊重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侓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
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而好恶之而褒贬之,绝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把“差生”视为“朽木”。尊重、爱护和严格要求是分不开的。“严是爱,松是害”,这是教育的真理。尊重个性不是迁就学生的缺点,而是按照他个性发展的规律进行正确引导。即使是教师心目中的好学生,也要严格要求,不能因为喜欢就袒护他们,放松对他们的要求。“响鼓也要 重锤敲”,严格要求,积极引导,正是对他们的尊重和爱护。
对正在健康成长的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伟大的力量,有了这种的力量就能强烈地影响着学生,促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诚心诚意地接受教师的教诲。我会牢记陶行知先生的谆谆教诲,一如既往地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让“陶花”在校园里绚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