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委员会的仪表板

来源 :董事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y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美国“婴儿潮”期间出生的董事往往比他们的前辈们更具有信息头脑,总是希望随手便能获取支持其关键决策的深入数据。因此,“仪表板”(dashboard)越来越成为美国董事会里的流行词。所谓仪表板,是指将多个仪表、图表、报表等内容整合在一个页面上进行显示的商业智能工具。虽然真正起作用的仪表板并不多,但它在薪酬委员会那里却大有作为。
  通常,薪酬委员会会依赖一组非常有限的数据,聚焦这家公司相对于类似公司支付了多少薪水、相对于类似公司表现如何等一小部分数据。这些有限的数据对考察董事会的广泛监督责任、战略驱动式薪酬、确定商业模式的重要性而言,提供的是一个非常狭窄的视角。
  过时的提问范式
  我们不妨设想一个完整的薪酬委员会,其成员思考的问题通常可归纳为这么一些:
  ● 行业排名前几位的总成本水平如何?
  ● 工资总额、年度奖励、长期奖励是怎样的?
  ● 总营收、净利润、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之间的比例关系如何?
  ● 各个部分如何变化,财务和股市表现怎样?
  ● 为股东创造的价值中,经营层分享了多大比例?
  ● 应如何有效地进行股东资源的激励管理?
  ● 我们的付出是否获得了相应回报:我们在领导力上的回报是什么?在人力资本上的回报又是什么?
  ● 我们能否向董事会和股东证明,在行政薪酬和股东价值之间存在直接的量化关系?
  ● 我们能否向董事会、股东证明,行政薪酬与我们的目标、使命、战略存在直接的、量化的联系?
  其实在这个信息化时代,董事会不应费尽心思去回答以上任何问题。这些答案只需要非常简明地在“仪表板”上得以清晰、有效地呈现就够了。其中,知道公司CEO、高管们的待遇相对于行业其他公司是怎样的,不可或缺。但更为重要的是,需要了解支付的行政管理薪酬总额以及整个薪酬计划是如何与商业模式、战略相匹配的,它们在公司赚取利润、产生价值的过程中各自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有限而有效的考查
  在董事会这个更广泛的层面,也有类似的“有限考察”的争议。对大多数薪酬委员会而言,他们对CEO及其直接下属薪酬的权威会受到限制。这在很多方面,都是恰当的。因为评估表现、确定薪酬,这都是高级行政人员实施管理的工作。薪酬委员会是否应该对公司人力资源的整体有效性负有一定责任?难道委员会不更应该提出这类问题:
  ● 整个人力资源的年费用是多少?
  ● 人力资源费用是否适应于我们的商业模式?
  ● 这一人力资源的规模、类型、质量如何?
  ● 我们的培训水平、技术水平、年龄分布如何?
  ● 在过去1-3年中这些因素如何变化?
  ● 员工素质如何又好又快地得到提升?
  ● 我们是在新聘、留住,还是在流失合适的员工?
  ● 对于他们的发展,我们投入了多少?
  ● 人力资源投入的回报又是多少呢?
  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给委员会以及整个董事会提供了一个更为深刻、更为宽泛的视角,从而带来了更有意义的洞察和治理。
  无限投入与探索
  这确实需要董事会成员的很多投入和努力。这也要求管理层提供更完善的数据。当然,如果在过去近15年间,整个企业在人力资源系统上有所投资,那么这些数据应该是唾手可得的。
  问题的关键在于,董事会成员不必将自己局限于公司的“30000英尺”之内,因为还有更广泛的数据能被用以进行定期评估,以迅速提供更有价值的洞见。鉴于如此之多规模不同、属性复杂的公司,每位董事会成员都有责任去深入挖掘这些真相,并始终用自己婴儿般的好奇去努力探索。
其他文献
在现有规制框架和资本市场环境下,如何立足自身实际、务实创新,有个性、可持续地充分发挥独董作用,提升董事会的效用,成为摆在上市公司面前的一道重大考题。在上市公司协会倡导、推进的上市公司独董最佳实践征集过程中,不少法人治理规范高效、尤其是独董履职机制个性化创新的优秀企业让人印象深刻,更有不少敢于坚守底线、善于谋断行权的独立董事集中涌现,这给上市公司提供了一次难得的互学互鉴、激励提升的机会。在第九届中国
期刊
在中国绿色金融之路上,兴业银行一度给世人一个孤独拓荒者的背影。2006年,兴业银行联合国际金融公司推出国内首个环境金融产品——能效融资,首开中国绿色金融之先河。2008年宣布采纳赤道原则,建立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体系,打造全方位绿色银行。经过七年多的发展,绿色金融已成为兴业银行差异化经营最具特色的一个业务领域,诸多理念、制度、产品已与国际先进同业同步。  为了探寻兴业银行绿色金融事业的成长逻辑,记者
期刊
2012年,广东通宇通讯公司和湖南金大地公司均因内控混乱IPO上会被否,安阳钢铁掺假门、贤成矿业违规担保案均因内控不善而爆出丑闻,浩丰创源内控制度甚至严重违规……必须承认,我国上市公司整体内控水平仍然是非常低的。上证所也发出警示:内控信息的披露质量仍然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如冗余信息过多、内控缺陷标准不明、披露不足等问题,内控信息披露质量仍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  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质量低下、内控不
期刊
有关部门2012年4月对境内外同时上市的67家公司做了一份内控调查,报告显示,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有49家,占比高达73.1%。  像导入其他的管控工具一样,内控的导入也需要引进专业的人才和投入必要的成本。一项政策能否真正落实到位,关键是看其背后的利益驱动机制设置。但在很多上市公司看来,编制内控报告仅仅是一项应尽的义务。某上市公司老总直言,“内控规范对公司来说无非是根据上市要求,写写内控规范手册而已
期刊
无论身处哪个行业,大型企业颠覆性变革的挑战都不在于钱:大多数企业都有足够的预算,能帮助企业渡过转型期。问题往往在于思维定势以及公司如何权衡创新破坏——它可能导致公司的衰败甚至毁灭。  研究发现,公司越追求会计稳健性,创新就越少。因为开展创新之前需要提取准备金拨备未来的损失。会计稳健主义的原则是在损失发生前尽快识别风险,却延迟了对利润和机遇的认知,往往非得等到获取确切的收入保证才予以认可。此外,如果
期刊
“董事长要有自知之明,公司不是你的,目前的治理架构决定了不能你一个人说了算。”念完《董事会》此前关于一家上市公司董事长专访报道的导语,何福龙笑了,“这句话跟我不约而同嘛。只有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董事长才会说这种话。”  何福龙2000年起任职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带领这家外贸企业成功转型为年营收近500亿元、公司治理广受认可的优秀上市公司。谈及此间履职的最大感受,他一言以蔽之,“董
期刊
反映我国经济景气情况的重要指标——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今年七月份下降到了50.1%,离50%的荣枯临界点仅有0.1%的差距,而且这一指标已经连续4个月下降,表明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增长放缓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在不容乐观的经济形势下,很多企业做出了积极应对,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降低运营成本。但到底成效如何,还要看领导这个企业的企业家是否具有统领全局的顶层智慧。  整个社
期刊
7月,《董事会》杂志随环球市场集团(GMC)组织的中国记者团一行赴俄,深入走访俄罗斯商界,探究“中国制造”在俄罗斯的拓展之道。期间,在莫斯科莲花国际商品批发商城专访了莲花城管理团队。访谈中,记者深切感受到莲花商城是中国商品走向俄罗斯、走向世界的又一个窗口,期待从这里诞生更多的中国品牌。  由于欧债危机,中国外贸出口压力加大,急须开辟新型市场。俄罗斯和中国同属新型经济体国家,无论在地域优势还是在资源
期刊
外来投资者:狼还是羊?  缺透明、缺规范、缺互信的市场环境,再加上经济下行的催化剂,让当下不少中国企业在与外来投资者打交道的过程中,和而不同不易,矛盾丛生常有。雷士照明不过是个走到台前一个激烈的例子。  在企业家看来,外来投资者确实能解决燃眉之急,帮助企业实现融资目的;但相比一路坎坷走来、一下子难以完全规范的实业资本,外来投资者天生的机会主义倾向总让人心里难安。这似乎埋下彼此合作生隙的隐性基因,一
期刊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的一项报告预测,未来15年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10个国家都将是新兴经济体。这一预测反映了人们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的信心,这样的信心也许是有依据的,但不一定是真实的。就像英国著名的《经济学人》杂志所说的那样,中国经济并不像表面所看到的那样强大,它可能正在往一个错误的方向发展,甚至有些混乱。对此,市场中的微观主体——企业最有发言权。  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的高层管理者,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