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二语习得研究中一个重要且有争议的问题。本文通过回顾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的相关理论研究,介绍了支持者和反对者的不同观点并进行总结分析,并对“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是否存在”这一问题进行论述。
【关键词】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
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 是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二语习得研究中一个重要且长期争论不休的焦点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回顾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的相关理论研究,介绍支持者和反对者的不同观点并进行总结分析,最终对“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是否存在”这一问题进行论述。
一、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简介
所谓关键期,是指在人生发展的某个特定阶段,人可以在没有外部干预的条件下,轻松、快速地学习一门语言。最早提出这个观点的是著名神经外科医生Penfield和Roberts ,他们发现成人的左脑受损会引起严重的失语,只可能恢复原有的部分语言能力;而10岁以下儿童的左脑受损,失语可迅速恢复到正常状态。根据这些发现以及大脑语言区的分布,他们得出结论:大约在9或10岁,人在语言能力上的偏侧优势(lateralization)已经形成,并固定在大脑的左侧,使得成年人左脑偏侧优势而导致此区受损后无法完全恢复原有的语言能力,而 10岁以下的儿童因为还没经历语言优势左侧化,所以他们大脑的左半球语言区如果遇到意外受损,该语言区会从左脑转移到右脑。这个转折期正是儿童学习语言的理想期的重要标志。
关键期假说主要是针对第一语言习得提出的,但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也同样引起了语言学家的极大兴趣,并提出了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该假说认为,第二语言习得同母语习得一样,也存在一个关键期,错过了该时期,学习者便很难达到接近本族语者的熟练水平。然而,最近30多年以来,学者对这个问题的争论一直持续不断,关于关键期存在与否的争论更是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争议的焦点。
二、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相关争议
回顾半个多世纪以来有关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的相关研究,对于关键期存在与否,大致存在三种立场。
第一种,二语习得存在关键期,只有语音方面的存在。Scovel认为,由于神经和生物的原因,12岁之前,只要条件具备,任何人都可以学会任何一种语言并且能达到母语者的水平;但是,12岁之后,即使具备最好的条件,语言学习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尽管在其他方面可以达到母语者的水平,一定程度的外国口音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了。
第二种,二语习得在语音、语法等方面都存在关键期。在语音习得方面,Long总结了许多人的研究,得出下述结论:如在6岁前开始学习第二语言,口语中一般没有外来口音;而12岁以后开始学习,一般都有外来口音;6-12岁之间开始学习,有的有,有的则没有。在语法习得方面,Johnson和Newpor以第二语言学习年龄为3—39岁的朝鲜语母语者为被试,发现在青春期(17岁)前语法合理性判断的成绩与到达年龄相关显著,在青春期之后,成绩低且不稳定,与到达年龄无关。
第三种,二语习得不存在关键期。White和Genese调查了89名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高水平学习者。研究者首先对调查对象进行了深入的面试,然后从每人的录音材料中随意截取一段,交由两名英语为母语者进行独立判断。结果表明,不论是准确性还是反应时间,“接近母语者”都和“母语者”没有显著的差别,在两项测试上都是如此。White等人因此认为至少在他们调查的领域当中,不存在关键期。 Birdsong和Molis等以12岁后开始学习第二语言的双语者和目标语的母语者为被试,他们发现,5%-31%的双语者被试的成绩达到了与目标语母语者一样的水平,表明在青春期之后开始学习第二语言的个体仍有可能在句法方面达到与目标语母语一样的水平。
三、关键期假说相关争议分析
上述的有关研究中,认可第二语言习得存在关键期存在的研究,大多并不能直接证明关键期存在,其实验结果只能证明第二语言习得与年龄存在密切的联系,并根据第二语言习得与年龄的联系猜想关键期的存在,没有提供科学而充实的论证。而反对第二语言习得存在关键期存在的研究,大多通过实验中的特殊数据推翻关键期假说。但即使是反对关键期假说的研究,也并不否认第二语言习得与年龄存在密切的联系。
第二语言习得中存在两个概念:“终极状态”(ultimate attainment)和“年龄效应”(age effect)。终极状态是目的语学习达到的最高水平,也称“最后状态”(end state;final state)、“上限”(upper limit)等。年龄效应指年龄对语言学习的影响。这里的年龄指的是到达年龄,也称“习得年龄”(age of acquisition),即学习者到达目的语国家或社区时的年龄。通过对关键期假说争议的研究,本文在这里可以提出一种新的观点:第二语言习得存在年龄效应,但在并不存在关键期。
对于年龄效应,Hakuta等人做出了如下解释1:由于最终语言水平因开始学习的年龄不同而衰退,那么与语言有关的一般认知机制也可能在效率或效果方面衰退,这样才能部分地解释语言水平的变化。终生认知研究表明,年龄大的学习者比年龄小的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回忆相同的词对;年龄大的学习者行为也更加谨慎,如不能确定是否正确,就不可能冒险;年龄大的学习者建立长时记忆的编码也需要更长的时间,需要更多次尝试才能学会词表。所有这些能力都是学习和使用语言所必需的,所以其衰退对学习新语言的能力产生不利影响。然而,这些功能衰退是一个持续的渐进过程。没有任何人提出记忆和认知有关键期。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两点结论:一、语言学习中年龄效应确实存在。一般而言,随着年龄的增加,语言学习能力逐渐降低;从终极状态的角度来看,儿童是更好的语言学习者。二、一定数量的研究表明,学习能力的降低是连续的,并没有一个突然下降的时点;到达年龄大于15岁的晚学者,其终极状态也有可能达到母语者的水平。这样就把第二语言关键期假说的相关研究与争议统一在了一起。
参考文献:
[1]赵飞、邹为诚.2008.外语学习年龄问题的传记性研究———成功外语学习者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现代外语(3):317-327.
[2]姜孟、邓小燕、欧平娅.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五十年之争[J].当代外语研究.2010年9月第9期
【关键词】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
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 是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二语习得研究中一个重要且长期争论不休的焦点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回顾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的相关理论研究,介绍支持者和反对者的不同观点并进行总结分析,最终对“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是否存在”这一问题进行论述。
一、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简介
所谓关键期,是指在人生发展的某个特定阶段,人可以在没有外部干预的条件下,轻松、快速地学习一门语言。最早提出这个观点的是著名神经外科医生Penfield和Roberts ,他们发现成人的左脑受损会引起严重的失语,只可能恢复原有的部分语言能力;而10岁以下儿童的左脑受损,失语可迅速恢复到正常状态。根据这些发现以及大脑语言区的分布,他们得出结论:大约在9或10岁,人在语言能力上的偏侧优势(lateralization)已经形成,并固定在大脑的左侧,使得成年人左脑偏侧优势而导致此区受损后无法完全恢复原有的语言能力,而 10岁以下的儿童因为还没经历语言优势左侧化,所以他们大脑的左半球语言区如果遇到意外受损,该语言区会从左脑转移到右脑。这个转折期正是儿童学习语言的理想期的重要标志。
关键期假说主要是针对第一语言习得提出的,但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也同样引起了语言学家的极大兴趣,并提出了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该假说认为,第二语言习得同母语习得一样,也存在一个关键期,错过了该时期,学习者便很难达到接近本族语者的熟练水平。然而,最近30多年以来,学者对这个问题的争论一直持续不断,关于关键期存在与否的争论更是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争议的焦点。
二、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相关争议
回顾半个多世纪以来有关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的相关研究,对于关键期存在与否,大致存在三种立场。
第一种,二语习得存在关键期,只有语音方面的存在。Scovel认为,由于神经和生物的原因,12岁之前,只要条件具备,任何人都可以学会任何一种语言并且能达到母语者的水平;但是,12岁之后,即使具备最好的条件,语言学习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尽管在其他方面可以达到母语者的水平,一定程度的外国口音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了。
第二种,二语习得在语音、语法等方面都存在关键期。在语音习得方面,Long总结了许多人的研究,得出下述结论:如在6岁前开始学习第二语言,口语中一般没有外来口音;而12岁以后开始学习,一般都有外来口音;6-12岁之间开始学习,有的有,有的则没有。在语法习得方面,Johnson和Newpor以第二语言学习年龄为3—39岁的朝鲜语母语者为被试,发现在青春期(17岁)前语法合理性判断的成绩与到达年龄相关显著,在青春期之后,成绩低且不稳定,与到达年龄无关。
第三种,二语习得不存在关键期。White和Genese调查了89名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高水平学习者。研究者首先对调查对象进行了深入的面试,然后从每人的录音材料中随意截取一段,交由两名英语为母语者进行独立判断。结果表明,不论是准确性还是反应时间,“接近母语者”都和“母语者”没有显著的差别,在两项测试上都是如此。White等人因此认为至少在他们调查的领域当中,不存在关键期。 Birdsong和Molis等以12岁后开始学习第二语言的双语者和目标语的母语者为被试,他们发现,5%-31%的双语者被试的成绩达到了与目标语母语者一样的水平,表明在青春期之后开始学习第二语言的个体仍有可能在句法方面达到与目标语母语一样的水平。
三、关键期假说相关争议分析
上述的有关研究中,认可第二语言习得存在关键期存在的研究,大多并不能直接证明关键期存在,其实验结果只能证明第二语言习得与年龄存在密切的联系,并根据第二语言习得与年龄的联系猜想关键期的存在,没有提供科学而充实的论证。而反对第二语言习得存在关键期存在的研究,大多通过实验中的特殊数据推翻关键期假说。但即使是反对关键期假说的研究,也并不否认第二语言习得与年龄存在密切的联系。
第二语言习得中存在两个概念:“终极状态”(ultimate attainment)和“年龄效应”(age effect)。终极状态是目的语学习达到的最高水平,也称“最后状态”(end state;final state)、“上限”(upper limit)等。年龄效应指年龄对语言学习的影响。这里的年龄指的是到达年龄,也称“习得年龄”(age of acquisition),即学习者到达目的语国家或社区时的年龄。通过对关键期假说争议的研究,本文在这里可以提出一种新的观点:第二语言习得存在年龄效应,但在并不存在关键期。
对于年龄效应,Hakuta等人做出了如下解释1:由于最终语言水平因开始学习的年龄不同而衰退,那么与语言有关的一般认知机制也可能在效率或效果方面衰退,这样才能部分地解释语言水平的变化。终生认知研究表明,年龄大的学习者比年龄小的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回忆相同的词对;年龄大的学习者行为也更加谨慎,如不能确定是否正确,就不可能冒险;年龄大的学习者建立长时记忆的编码也需要更长的时间,需要更多次尝试才能学会词表。所有这些能力都是学习和使用语言所必需的,所以其衰退对学习新语言的能力产生不利影响。然而,这些功能衰退是一个持续的渐进过程。没有任何人提出记忆和认知有关键期。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两点结论:一、语言学习中年龄效应确实存在。一般而言,随着年龄的增加,语言学习能力逐渐降低;从终极状态的角度来看,儿童是更好的语言学习者。二、一定数量的研究表明,学习能力的降低是连续的,并没有一个突然下降的时点;到达年龄大于15岁的晚学者,其终极状态也有可能达到母语者的水平。这样就把第二语言关键期假说的相关研究与争议统一在了一起。
参考文献:
[1]赵飞、邹为诚.2008.外语学习年龄问题的传记性研究———成功外语学习者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现代外语(3):317-327.
[2]姜孟、邓小燕、欧平娅.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五十年之争[J].当代外语研究.2010年9月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