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探究兴趣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op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主要环节。在阅读教学中要通过营造民主氛围、设计精彩导入、借助电教媒体、挖掘课文“空白”、编演课本剧、抓住课文题目等方法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探究学习能力。
  关键词:教学情境;培养兴趣;探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8-0033-03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主要环节。教学实践表明,在阅读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就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就会自觉进入情境,开展探究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怎样创设教学情境呢?
  一、营造民主氛围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幸福,他们就会挣脱思维的桎梏,思路自由驰骋,思潮自然奔涌,乐于大胆表达,尽情展示自己的个性,思维处于极度活跃的状态。由此可见,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的前提。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问题是新旧知识连接的纽带,贯穿于学生探究学习的整个过程。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平等、民主、互助、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心情舒畅,他们就会打破习惯思维的定势,使思路豁然开朗,容易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从而满腔热情地投入课堂学习。如一位教师教学《凡卡》一课时,通过课件展示凡卡在鞋匠阿里阿希涅家当学徒的悲惨生活。看到此情景,学生陷入了沉思。这位教师把握好学生情感变化的瞬间,创设了问题情境;同学们对凡卡的学徒生活有了初步了解,你们有什么疑问?话音刚落,学生争先恐后说出自己渴望解决的疑问:凡卡为什么要等老板、老板娘和几个伙计到教堂做礼拜的机会偷偷给爷爷写信?学徒生活十分悲惨,凡卡常常挨打、挨骂、挨饿,他为什么不设法离开莫斯科?凡卡为什么常常回忆乡村的美景和与爷爷一起生活的快乐?凡卡满怀希望地寄出一封信,他的爷爷能收到吗?这位教师充分肯定了学生提出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共同解决学习疑难。在汇报交流中,学生畅所欲言地谈了自己的见解,精彩的发言赢得了阵阵掌声。
  在探究学习问题时,当学生提出的问题超出教师的预设,或者有些问题背离了课文的主题,教师应先肯定学生敢于提问的可贵精神,然后通过巧妙引导,把握好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使探究性教学继续深入。
  要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需要,重视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真诚地尊重每一位学生,共同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设计精彩导入
  在阅读课堂教学中,精彩的导入能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他们就会在老师的引领下自然走进文本的世界,自觉感知文本的内容,接受情感的熏陶,从而与文章的作者和人物产生思想共鸣。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导入语,借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求知欲望,让探究学习顺利开展。如一位教师教学《古诗三首》(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中国是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特别是在唐代,涌现出无数著名诗人——诗中有画的王维,浪漫飘逸的李白、沉郁顿挫的白居易……他们才华横溢,写出了脍炙人口的诗篇,读着这些作品,我们就能感受到诗中描述的情境,领悟诗人通过诗歌传达的情感……随着教师的叙述,诗人的形象呼之欲出,深深震撼着学生的心灵,激起他们探求诗人的奥秘、寻求理解诗人的欲望,为开展探究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又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一位教师这样导入:我们可爱的祖国地域广阔,江山如画,有峰峦雄伟的泰山,有水平如镜的西湖,还有孕育着中华文明的长江、黄河……桂林以山清水秀的风景闻名于世,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今天我们一同走进桂林,荡舟漓江,领略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这样简洁明快的导入语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产生了迫切阅读课文的欲望,根据学习需要展开探究。
  三、借助电教媒体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教学手段不断更新,电教媒体已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电教媒体图像逼真丰富,声情并茂,给学生以听觉和视觉的美好感受。电教媒体的恰当运用,为学生创设了较好的学习情境。在这样的情境里,学生的思维就会冲破束缚,突破时空界限,展开丰富的想象,不但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知识容量,还可使知识传授由抽象变得直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基础。如教学《赤壁之战》一课时,一位教师将《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大江奔涌东去的壮观场景、赤壁之战的壮阔场面通过课件展示出来,和雄浑激昂的朗读融为一体,激起学生去阅读课文的激情。教师创设的情境深深吸引了学生,他们快速进入文本,希望了解故事的内容,为探究学习做好铺垫。
  小学语文教材选编了许多名著名篇,这些佳作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借助电教媒体引导学生深入领悟其中的内容,不仅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而且受到审美教育,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起到积极作用。
  四、挖掘课文“空白”
  (一)课文中略写的内容
  语文教材里的文章,有些内容作者如蜻蜓点水,一笔带过,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教师要善于利用这样的“留白”,创设问题情境,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如一位教师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抓住了课文最后一句“当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创设情境:同学们,让我们侧耳倾听,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时说了些什么?这样的情境创设,为学生的探究学习和展开丰富想象创造了条件,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教学《窃读记》一课时,文中写到:“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这句话中用了“急忙、饿狼、贪婪”,针对这三个词语,一位教师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想据此提出什么问题?学生积极发问:“贪婪”是贬义词,用在这里恰当吗?为什么用“饿狼”打比方?作者为什么要“急忙”打开书?在这堂课里,学生的问题意识被教师创设的情境充分激活,探究学习层层深入。   (二)课文中省略的内容
  课文中有些句子用了省略号,有的省略了人物要说的话,有的省略了要列举的事物,有的省略了故事情节,有的省略了人物的想象……这些省略号,就是课文的“空白”。教师要善于抓住这样的“空白”,创设问题情境,稍加点拨,让学生发散思维,结合生活经验展开探究,把这些“空白”补写出来。如教学《天上偷来的火种》一课时,一位教师抓住第一自然段“很久很久以前,人间还没有火,人类的生活非常困苦。没有火烧烤食物,就只好吃生的东西;没有火来照明,就只好在那无边的黑暗中,熬过了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夜晚……”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没有火时人类生活的困苦,这位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先说后写,把省略的内容写出来。这样训练,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促使学生养成探究的学习习惯,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写作能力。
  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要抓住课文中的“空白”,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
  五、编演课本剧
  课本剧是根据课文内容改编成的剧本,剧情和人物较简单,学生容易理解和表演。学习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后,教师如果能创造教学情境,指导学生深入掌握课文内容,研究人物性格特点,然后把课文编成课本剧,再组织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把一个用文字叙述的完整故事在舞台上表演出来,学生心中就自然产生一种学习的需要,这种需要会发展成为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极大地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为了把故事表演得淋漓尽致,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吸引更多观众的注意力,他们就会反复研读原文,对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展开深入探究,希望准确把握。因此,编演课本剧缩小了教与学的心理差距,使教材的静态信息转化为学生心中的动态信息。如一位教师教学《两小儿辩日》一课时,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后,组织学生分别扮演两个小孩子和孔子,把这个故事演绎出来。学生表演时,模仿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惟妙惟肖,给听课教师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探究学习,学生不但明白文中陈述的自然现象,还体会到知识博大精深、学无止境的道理。教学《出色的老师》一课时,语言文字浅显易懂,教师也可指导学生把课文编成课本剧,通过表演让学生体会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
  学生表演课本剧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变革,教师转变了角色,把对知识问题的发现权、探索权交給学生,在表演中渐渐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在表演中自我探究,在探究中走向新知识的建构。
  六、抓住课文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的课文题目能提示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的能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分析课文题目入手,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探究解决问题,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如一位教师教学《詹天佑》一课时,他给学生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同学们,当你看到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踊跃举手提出问题:我想知道课文写了什么事?我想知道詹天佑做了什么事?我想知道作者写这篇课文想告诉我们什么?我想知道作者写这篇课文想表达什么思想?教师看到学生的求知欲旺盛,因势利导,便用激励的语气对学生说:同学们的提问精神让我感到欣慰,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课文吧!学生有了希望解决的问题,只见学生专心读书,深入思考,时而反复默读,时而独立思考,时而互相探究,学习气氛十分活跃。经过探究,这位教师组织学生交流了学习成果。在发言中,学生紧紧抓住课文内容并结合自己的体会解决了上述问题。当学生的回答不够成熟时,其余的学生抢着补充。在这堂课里,学生真正成了教学活动的主人,个性得到充分展示。
  因此,在阅读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主提问,自主学习,以学定教,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学习干劲倍增,探究学习不断深入,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有效的训练。
  创设教学情境,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里发现问题,大胆地提出问题,并通过多种形式探究解决问题。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探究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其他文献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加强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精心设计教案,创新教学方法,精心设计练习,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以创新意识引领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摘 要:数学教学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关注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创设条件和机会让学生主动学习。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通过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学习兴趣;鼓励小组交流,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主动发展;快乐成长  中图分类号
从新中国1949年成立到苏联1991年解体,中苏关系历经42年零86天。钱其琛外长曾把这段历史概括为"四个十年":十年友好、十年论战、十年对抗、十年对话。在中国驻苏联(俄罗斯)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对于安全、有效、经济用药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药学人员在药物的采购、保管等过程中把好药物的质量关。同时,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重症哮喘的效果。方法将28例重症哮喘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14例,分别静脉应用甲强龙40、80mg,均为8h注射1次,均治疗3~5d,观察2组临床疗效
<正> 流行性出血热病因感受瘟邪疫毒致病,进而酿生热毒、瘀毒、水毒,“三毒”几乎贯穿于病变的整个过程,发热、低血压休克期以热毒、瘀毒为主,少尿期以瘀毒、水毒为主,多尿、
<正> 我自1989~1991年3月,用自拟“清骨解毒汤”治疗四肢急慢性骨髓炎资料较完整5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5例中男4例,女1例;年龄20~30岁4例,49岁1例。其中
本文对1980~1989年确诊为Ⅱ度烧伤创面患者150例,用复方烫伤酊冰箱冷藏后外敷创面,获得良好效果,具有成膜快、结痂牢、简、便、廉等优点。
目的观察利巴韦林喷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26例手足口病患儿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56例,分别应用利巴韦林喷剂和抗病毒口服液,观察患儿退热时间、主动进食时
2011年8月12日,《婚姻法》再次进行司法解释,重点对婚姻前后的房产处理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每当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时,人们的婚恋观念就会有很大变化,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