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境策略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zong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学生对课程缺乏兴趣。其原因之一就是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如何创设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唤醒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长期以来,几乎所有的心理学研究都指出一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影响他们有效学习的重要变量。而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题,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情境策略”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那么怎样用“情境策略”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呢?可有如下几种操作:
  一、运用新颖信息,造成耳目一新的惊异感
  高尔基说:“惊奇是了解的开端和引向认识的途径。”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他的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中,曾提出一个适当新颖的原则,他认为呈现给学生的材料和主体过去的经验既要有一定的联系又要有足够的新颖,能产生不协调和冲突,这样才能引起好奇心,激发认知兴趣,启迪思维。语文教学中适当提供与教材紧密联系的新奇有趣的材料,会收到出乎意料的效果。
   如一位姓崔的青年教师执教《囚绿记》一文。
   上课伊始,她便笑容可掬地对同学们说:“我是小崔,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崔永元。今天‘实话实说’要在我们班录制一期节目,现在我问大家两个问题,要求大家‘实话实说’。”
   她的话刚一讲完,下面的学生有的窃窃地笑,有的半信半疑,但所有的同学都興趣倍增,急切地盼望老师提问。
   随即,大屏幕上显示出了第一个问题:你看见特别喜欢的东西有什么想法?
   生:据为己有。
   师:很好,请坐下。但老师要强调的一点是,你一定要通过正常的渠道才能“据为己有”。同学们说对不对?
   生(齐答):对。
   师:老师也同意这种观点,在书店里,看见喜欢的书想买回来;在商场里,看见漂亮的衣服想穿在自己身上……
   大屏幕上显示出了第二个问题:大千世界,异彩纷呈,赤橙黄绿蓝靛紫,每一种颜色象征的意义不同。同学们,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
   生:我喜欢蓝色,因为它是蓝天、大海的颜色,象征着广阔无边、浩瀚无际。人就应该有大海一样博大的胸怀。
   生:我喜欢红色,因为它是火的颜色,象征着热情奔放,同时也是祖国国旗的颜色。
   生:我喜欢绿色,因为小草、树木都是绿色的,它象征着青春,象征着生命。
   师:好,几位同学的回答都很精彩,每一种颜色都有它象征的意义,正如闻一多先生所写:“绿给了我发展筑红给了我热情筑黄给了我忠火筑蓝教我以高尚筑粉红赐我以悲哀……”
   师:老师也喜欢绿色。你看这些绿色多么诱人呀!(大屏幕上同时出现了四幅以绿为主的图片)绿色象征着希望、环保、自然、和谐、纯净,生命之美在绿色中诞生,生命之力在绿色中张扬。
   师:有一位叫陆蠡的现代散文家也喜欢绿色,并且看见绿色的东西也像我们大家一样想“据为己有”。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他写的文章《囚绿记》。
   这位教师的导入富有激情,独具匠心,利用学生们都熟悉的“实话实说”栏目及自己也姓崔这两点来导入,新颖别致,极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再者,两个问题的设计也非常巧妙。这两个问题看似随意,实际上是和课文的内容紧密相连的(文中作者看到绿色的长春藤时也要把它“囚禁”起来,“装饰自己的房间”),为随后的课堂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制造问题情境,引起追本求源的好奇心
  黑格尔说:“凡事追本求源,这是思维的一个普遍要求,一个特性。”在语文教学中,如果精心创设问题,使学生进入问题情境,使他们感到困惑,这就会掀起他们探索的愿望。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只需稍加点拨,就会有水到渠成的结果。
  在《最后一课》的教学结尾时,我对学生们说道:“有人认为小弗郎士的可贵在于命运大转折的时刻,终于明白了学习是与侵略者作斗争的武器。而有的人却认为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等到做了亡国奴这一天,才明白这些道理有什么用啊!”学生听了都深有感触,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对“爱国”这一概念有了新的认识。
  三、创设悬念情境,激发欲罢不能的探究欲
  “悬念”是一种认知的张力,具有很强的激发作用。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告诉教师:“不要讲完”,其实就是希望在学生头脑里埋下一根“导火线”,让头脑处于猎取的状态,不断探求,不断追寻,不断发现。在语文教学,在导入环节中适当地制造悬念,适度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而这个问题的思考,又会涉及到课文的学习,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文章。
  在教学《藤野先生》时,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1937年11月17日,在日本一个偏僻的乡村诊所里,来了两个不速之客——两位中国记者。他们递给一位苍老的医生一份报纸,报纸头版头条刊登了“鲁迅先生逝世”的内容。老人抬眼看时,两眼发直,拼命摇头、不敢相信而后潸然泪下。你们知道这个老人是谁吗?他为何有这种反应?这样一来,学生的热情一下子高涨了,急不可待要进入课文的学习。
  四、推动学生卷入,调动自主参与的积极性
  新课程的实施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因此应尽力推动学生自发“卷入”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来。心理学研究指出,只有设法使他们“卷入”任务之中,才能到达激励内在动机的目的。
  如教学鲁讯先生的《祝福》,教师可考虑提出这样的问题:课文中有哪些动词形象地凸现出祥林嫂的坎坷经历与悲惨遭遇?请大家找出并作简要分析;祥林嫂的婆婆要“嫁”她是关心她的个人生活吗?这种“嫁”实际上与“卖”差不多,大家再找找,课文中还有能反映祥林嫂的命运的动词吗?祥林嫂总是在失去丈夫之后就失去了家,这反映出一个什么问题?祥林嫂为什么要捐钱呢?她真的有罪吗?她捐的钱赎了罪吗?祥林嫂在鲁四老爷家最后的命运是怎样的呢?……通过创设如上系列“小步距”问题,情境富有激活性,积极引导学生谈看法、摆见解,给学生充分考虑的时间与遐想的空间,引导学生相互启发,寻求言之有理的见解。如上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会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学生通过自读质疑、小组讨论分析解疑等方式,真正实现读文—品文—赏文,充分发挥其学习自主性、积极性。(转下页)
其他文献
【摘要】 创造性思维其实是人的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在学习与实践活动中,为了达到一定 的目的与目标,而激发出来的一种主动的、独创的、富有新意的思维方式,是人在原有知识和原有经验、材料基础之上的一种具有合理性和突破性的思维,从而形成新的概念、新的成果或新的发明。创造性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是小学生积累知识、思维训练、全面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一环。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创造性思维 方法  
目的:研究肠胃清口服液抑制乏氧结肠癌细胞浸润、转移的效果,并对其调控机制进行初步地探讨,为中医扶正祛邪法治疗结直肠癌、防治结直肠癌浸润转移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1)用
【摘要】 《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语文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本文就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语文自主学习能力作粗浅的探讨。  【关键字】 新课标 语文教学 培养 自主学习 学习策略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
本文采用蒸馏分离法制备冶金产品溶液后,按实验方法测定Ru(Ⅲ)含量,并作标准加入回收实验,同时与标准值比较.结果表明:钌精矿和砂铂矿样品的钌(Ⅲ)含量(RSD)分别为0.1157(0.9
创新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同单元、不同课文有着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如果教师能根据教材的特点,设计出富有创意的教法进行教学,就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师创新精神的感染,逐步增强创造意识。我国的教学方法,七、八十年代是"满堂灌",九十年代又出现了"满堂问",发展到现在,教学法五花八门:讨论学习法、发现法、目标教学、愉快教学法……每一种新的教学
期刊
【摘要】 要想充分发挥集中识字的优势,为四、五、六年级读写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抓好集中识字为基础的三年级阅读教学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 加强 阅读 教学   一、注重基本功训练,打好阅读基础    1.加强词语训练    集中识字后的三年级学生,有较好的字词基础,课文里遇到的,多数是熟悉的词语,但这些词语,在具体 语文环境中该怎样深入地理解,应是三年级进行词语训练的重点。
体验教育是教育者按照预定的教育内容和目标,科学、有效地创设一种达到"身临其境"或"心临其境"的体验氛围,引导受教育者在这种环境氛围的影响下,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对教育情景进行体验,并且在体验中学会避免、战胜和转化消极的情感和错误的认识,发展、享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认识,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升华自我心灵的目的。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体验教学,就是教学利用语
期刊
李东垣升阳法是东垣创立脾胃内伤学说基础上形成的独特治法,是东垣以脾胃为中心的学术思想在治法层面的突出表现,从古到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各科。升阳法作为中医学术体系的重要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无论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还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都有着主要作用。  我在日常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利用教材的创造性因素,运用参与式教学注重学生动手、动脑引发讨论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训练,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培养了创新能力。  一、转变观念,大胆尝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我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了教师一言堂,学
期刊
语文学科是一个内涵及外延都极其广泛的学科,生活中,我们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语文,生活中语文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而事实上,我们的语文教学正在变得枯燥、单调、无趣,孩子们被困在狭隘的课堂教学的牢笼里,他们对语文的兴趣正逐步丧失。陶行知曾有过一个恰当的比喻,说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生活即教育",教育极其广阔自由,如一只鸟放在林子里面;"教育即生活"将教育和生活关在学校大门里,如同一只鸟关在笼子里。如何创造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