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众多舆情生态中,大学生网络舆情是一种需要特别关注的类型。分析大学生网络监管及引导机制基本原则及有效措施,对于高校正确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国家大背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网络舆情监管与引导机制构建需要遵循的四个原则,分析了其保障措施并提出了有效措施。
关键词: 网络舆情 基本原则 有效措施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于2019年2月发布了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8.29亿,普及率达到59.6%。网民以中青年群体为主。10-39岁上网人群占整体网民的67.8%,其中20-39岁年龄段的网民比例最高,达到26.8%,在校大学生占据相当比例。报告中还指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络新闻的网民使用规模达到6.75亿,网民使用比例达到81.4%。网络在人民生活中广泛使用,影响及改变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及行为方式。网络媒介提升了网络信息的传播速度,继而引发的网络舆情对社会的安全稳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大学生思想教育问题一直是国家教育重中之重。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对大学生参与社会事项提供了便捷渠道。同时,由于网络具有的虚拟性、混杂性,多元性,辨析能力较弱的大学生极易产生思想问题,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网络信息引发的网络舆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同时也为校园网络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分析大学生网络舆情监管与引导的原则及有效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网络舆情监管与引导机制构建的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原则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舆情监管工作首先要在掌握大学生思想状况和心理活动的基础上,遵循大学生网络舆情产生途径及传播规律,充分考虑大学生群体心理特征及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参与网络活动的正当权利,对学生关注参与网络舆情活动进行正确引导,满足学生合理的利益诉求。
2.坚持实事求是,保持客观性
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即为大学生了解社会时事热点、参与社会事项提供了窗口,又带来巨大隐患。网络信息具有隐蔽性,社会各种思潮吸引着极具热情的当代大学生,向她们推送着良莠不齐的各种信息。思想不成熟的大学生有时不顾信息真伪,肆意转载、评论,有形或无意中成为网络不良信息的助推者和散播者。高校要引导学生抱着怀疑的态度,理性的去甄别网络信息,勇做虚假信息的终结者,传播具有正能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我做起,净化网络舆论环境。
3.注重方法,坚持疏导与灌输相结合
高校大学生舆论监管,要谨慎采用合理的方式方法,杜绝封堵的传统手段,在科学的理论及方法的支撑下,将疏导与灌输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思想上自然的理解并接受。尤其是牵涉社会热点事件或与学生有切身利益事件时,高校一定要尊重和理解大学生的合理诉求,在此基础上加以正确引导。
4.采取多重手段,线上线下教育相结合
高校在应对大学生舆论监管工作时,高校层面要将网络法治教育等知识普及到思政课堂及日常服务工作之中,提高大学生防范意识,规范大学生进行正当的网络行为。除了继续坚持开展传统的道德教育工作之外,学校可以在学生关注度较高的网络平台上推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息,扩大正能量的影响力。同时,发挥社团等学生参与度较高的组织的积极作用,利用丰富多彩线下活动对学生展开正面教育。
二、大学生网络舆情监管与引导机制构建的保障
1.打造一支网络舆情监管人员队伍
在信息量呈现爆炸趋势的网络环境下,高校有必要打造一只思想素养高,专业技术精湛的网络舆情工作队伍,增强网络舆情监管工作的实效及效率。工作队伍中既要有学生管理工作经验丰富的辅导员,又要有心理学、新闻传播相关专业背景的舆情评论员。定期开展培训及讨论会,及时了解大学生网络舆情状况,掌握学生最新思想动态并向学校主管部门反应,使其及早预判可能发生的网络舆情,制定相应对应措施。
2.完善的网络舆情监测平台
引进先进的网络监控系统,对舆情信息进行采集、分析、预警,重大情况能产生自动报警信息。帮助高校及时掌握大学生网络舆情最新状况。
三、大学生网络舆情监管与引导的有效措施
1.做好高校新闻宣传工作
新闻宣传工作是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窗口,是加强大学生思想建设的重要阵地。高校新闻宣传应掌握网络舆情引导的主动权。借助校园广播、校园网络平台、校报等宣传渠道,传播优质信息,旗帜鲜明的宣扬健康文化,塑造正能量的文化氛围。应对突发事件时,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解读,引导正确的的舆论导向。
2.增设学生心理咨询平台及法律援助中心
高校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平台发布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普及心理健康常识。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开展多种渠道的心理辅导活动,及时发现大学生心理问题个体,帮助其解开心结,引导其用健康心态观察社会问题,将突发事件舆情中,容易受到波及的个体挽救于萌芽之中。同时,建立法律援助中心,为学生提供申诉渠道及咨询服务。
3.高校设立舆情应对部门,及时处理突然事件的网络舆情工作
高校针对大学生网络舆情,应成立舆情部门,安排专职人员,结合校园网络工作,对网络舆情信息进行收集、反馈、预判、发布、善后等工作。碰到突发性网络舆情事件可以及时有效的进行应对处理。
4.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
校园网络是学生感知外界信息的窗口,同时也是我们搞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采取合理的方式加强校园网络管理,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首先,规范校园网络管理规章制度,制定校园网络舆情管理办法,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其次,引进先进技术,对校园网络中出现的涉及暴力、反动、虚假等不良网络舆情进行屏蔽,净化校园网络环境。再次,组建专项队伍,负责收集、分析、反馈网络舆情,消灭可引发网络问题的隐患。最后,加强高校之间的舆情信息管理合作,相互沟通,相互借鑒。
参考文献:
【1】骆红平.高校网络舆情特征与管理[J].长江丛刊,2019
【2】卢萧.高校网络舆情的生态治理[J].中北大学学报,2018
【3】张昕晨.微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研判及应对[J].新闻传播,2018
关键词: 网络舆情 基本原则 有效措施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于2019年2月发布了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8.29亿,普及率达到59.6%。网民以中青年群体为主。10-39岁上网人群占整体网民的67.8%,其中20-39岁年龄段的网民比例最高,达到26.8%,在校大学生占据相当比例。报告中还指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络新闻的网民使用规模达到6.75亿,网民使用比例达到81.4%。网络在人民生活中广泛使用,影响及改变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及行为方式。网络媒介提升了网络信息的传播速度,继而引发的网络舆情对社会的安全稳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大学生思想教育问题一直是国家教育重中之重。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对大学生参与社会事项提供了便捷渠道。同时,由于网络具有的虚拟性、混杂性,多元性,辨析能力较弱的大学生极易产生思想问题,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网络信息引发的网络舆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同时也为校园网络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分析大学生网络舆情监管与引导的原则及有效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网络舆情监管与引导机制构建的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原则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舆情监管工作首先要在掌握大学生思想状况和心理活动的基础上,遵循大学生网络舆情产生途径及传播规律,充分考虑大学生群体心理特征及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参与网络活动的正当权利,对学生关注参与网络舆情活动进行正确引导,满足学生合理的利益诉求。
2.坚持实事求是,保持客观性
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即为大学生了解社会时事热点、参与社会事项提供了窗口,又带来巨大隐患。网络信息具有隐蔽性,社会各种思潮吸引着极具热情的当代大学生,向她们推送着良莠不齐的各种信息。思想不成熟的大学生有时不顾信息真伪,肆意转载、评论,有形或无意中成为网络不良信息的助推者和散播者。高校要引导学生抱着怀疑的态度,理性的去甄别网络信息,勇做虚假信息的终结者,传播具有正能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我做起,净化网络舆论环境。
3.注重方法,坚持疏导与灌输相结合
高校大学生舆论监管,要谨慎采用合理的方式方法,杜绝封堵的传统手段,在科学的理论及方法的支撑下,将疏导与灌输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思想上自然的理解并接受。尤其是牵涉社会热点事件或与学生有切身利益事件时,高校一定要尊重和理解大学生的合理诉求,在此基础上加以正确引导。
4.采取多重手段,线上线下教育相结合
高校在应对大学生舆论监管工作时,高校层面要将网络法治教育等知识普及到思政课堂及日常服务工作之中,提高大学生防范意识,规范大学生进行正当的网络行为。除了继续坚持开展传统的道德教育工作之外,学校可以在学生关注度较高的网络平台上推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息,扩大正能量的影响力。同时,发挥社团等学生参与度较高的组织的积极作用,利用丰富多彩线下活动对学生展开正面教育。
二、大学生网络舆情监管与引导机制构建的保障
1.打造一支网络舆情监管人员队伍
在信息量呈现爆炸趋势的网络环境下,高校有必要打造一只思想素养高,专业技术精湛的网络舆情工作队伍,增强网络舆情监管工作的实效及效率。工作队伍中既要有学生管理工作经验丰富的辅导员,又要有心理学、新闻传播相关专业背景的舆情评论员。定期开展培训及讨论会,及时了解大学生网络舆情状况,掌握学生最新思想动态并向学校主管部门反应,使其及早预判可能发生的网络舆情,制定相应对应措施。
2.完善的网络舆情监测平台
引进先进的网络监控系统,对舆情信息进行采集、分析、预警,重大情况能产生自动报警信息。帮助高校及时掌握大学生网络舆情最新状况。
三、大学生网络舆情监管与引导的有效措施
1.做好高校新闻宣传工作
新闻宣传工作是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窗口,是加强大学生思想建设的重要阵地。高校新闻宣传应掌握网络舆情引导的主动权。借助校园广播、校园网络平台、校报等宣传渠道,传播优质信息,旗帜鲜明的宣扬健康文化,塑造正能量的文化氛围。应对突发事件时,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解读,引导正确的的舆论导向。
2.增设学生心理咨询平台及法律援助中心
高校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平台发布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普及心理健康常识。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开展多种渠道的心理辅导活动,及时发现大学生心理问题个体,帮助其解开心结,引导其用健康心态观察社会问题,将突发事件舆情中,容易受到波及的个体挽救于萌芽之中。同时,建立法律援助中心,为学生提供申诉渠道及咨询服务。
3.高校设立舆情应对部门,及时处理突然事件的网络舆情工作
高校针对大学生网络舆情,应成立舆情部门,安排专职人员,结合校园网络工作,对网络舆情信息进行收集、反馈、预判、发布、善后等工作。碰到突发性网络舆情事件可以及时有效的进行应对处理。
4.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
校园网络是学生感知外界信息的窗口,同时也是我们搞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采取合理的方式加强校园网络管理,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首先,规范校园网络管理规章制度,制定校园网络舆情管理办法,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其次,引进先进技术,对校园网络中出现的涉及暴力、反动、虚假等不良网络舆情进行屏蔽,净化校园网络环境。再次,组建专项队伍,负责收集、分析、反馈网络舆情,消灭可引发网络问题的隐患。最后,加强高校之间的舆情信息管理合作,相互沟通,相互借鑒。
参考文献:
【1】骆红平.高校网络舆情特征与管理[J].长江丛刊,2019
【2】卢萧.高校网络舆情的生态治理[J].中北大学学报,2018
【3】张昕晨.微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研判及应对[J].新闻传播,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