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马太效应”谈化解城乡教育二元结构的时代诉求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d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马太效应”用来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被广泛用于经济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预防与避免“马太效应”在教育领域的出现意义重大。打破城乡教育的二元结构,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城乡教育公平势在必行。本文在参考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化解城乡教育二元结构的时代意义,城乡教育二元结构存在性条件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举措,以期为教育公平的更好实现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 “马太效应” 城乡教育二元结构 时代意义 存在性因素 化解途径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一词来源于《圣经·马太福音》:“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1968年美国当代社会学大师罗伯特·莫顿首先使用这一术语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后被广泛用于经济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预防与避免“马太效应”在城乡教育领域的出现意义重大。
  教育公平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影响我国教育公平推进的主要障碍是城乡教育二元结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了“加快缩小城乡差距”的发展任务。本文在参考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化解城乡教育二元结构的时代意义,城乡教育二元结构存在性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举措,以期为教育公平的更好实现尽绵薄之力。
  一、化解城乡二元教育的时代意义
  伯姆把人类思维分为:平实思维和共性思维两种。从共性思维的角度看,整个宇宙不是他者,而是彼此联系的一个整体[1]39。共性思维是我们看待教育问题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换句话说化解城乡教育二元结构是社会主义建设全局在当代的最高呼声。在国际经济日趋激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谐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城乡教育二元结构的化解是时代的诉求意义重大,主要应从以下三方面把握。
  1.人本视角:人本情怀—生态共荣
  “启智之所,智慧之源”这句朴实简单的剑桥校训在我看来却是囊括教育、学校的全部生命力和存在价值。其意思是“让每个人都能够浸润在思想中,具有创造美感受美的能力”,而不是中国的“牧童思维”范式,即放牛—娶媳妇—生娃—放牛。朱永新教授在谈到教育的基本功能时说: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塑造美好的人性,培养美好的人格,使学生拥有美好的人生。[1]14而教育目的的达到,教育功能的发挥最根本的途径是受教育权利得到有效保护。从受教育权的这个角度来讲,化解城乡教育二元结构,实现教育公平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从而使公民的基本权利受教育权得以很好实现,使教育活动的开展实施更人性化。社会主义教育人本情怀,是维护人权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良性教育生态,即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2.社会视角:社会公平—和谐共生
  城乡教育二元结构是社会资源分配结构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将直接导致公民在其他社会生活领域的不平等,低水平的教育则必然使人在充满竞争的社会中被边缘化[2]9。“许多与现代化有关的社会动荡看起来都与城乡差别有关,绝不是偶然[3]62”。卢志文先生曾说:“教育是穷人除了造反以外唯一的出路。”[1]26言语在当下看来虽有些偏激,但着实道出了教育对穷人、对改变贫困的意义,正应了知识改变命运的谶语。“马太效应”在城乡教育中的增强反过来加剧城乡之间的物质、文化差异,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必然会引起城乡之间关系的对立和紧张,从而不利于社会的团结和稳定。化解城乡教育二元结构,不仅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需要,还具有维护促进社会公平、和谐共生的特殊生态意义。
  3.国际视角:国力角逐—教育先行
  日本现代教育之父福泽渝吉指出,一个民族的崛起,需从三个方面改变:首先是人心的改变;其次是政治制度的改变;最后是物器和经济的改变[4]。而使人心得以改变的力量,是教育。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十八大报告指出:“进入新世界新阶段,综合国力的竞争空前激烈。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科技的发明创造靠人才,新技术的使用主体是人才,人才的培养从根本上讲仍靠教育。不论是国家内部的经济、社会危机还是全球范围看来的经济、民族危机,本质原因都是思维方向的错位所导致的非常态境况在经济、社会层面的表现,解决的关键仍旧是教育。化解城乡教育二元结构不仅是我们永远挥手告别“落后就要挨打”局面的根本举措,而且是直接影响我国综合国力和整体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二、城乡教育二元结构可存在性因素分析
  存在即合理。城乡教育二元结构的存在有其依存的社会经济条件。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在分析城乡教育二元结构的产生及存在原因时,我们要转变已往的以城市教育为标准,从体制、物质、师资等方面进行的差距分析。这种看待分析问题的方法其实是“城市中心论”的继续,在该观念中农村教育本身已“被差距”,进而导致“猴子捞月”式研究。马克思说过:一场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应当在有关的时代经济学中去寻找[5]425。教育问题的研究同样需要从时代的经济、政治学中去寻找原因。换句话说任何研究凡是脱离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客观存在的基础性因素的考量,都会陷入唯心主义或者因缺乏客观性而陷入华而不实的嫌疑。
  1.政策因素
  教育与政治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是事物之间的本质的联系[6]118。城乡二元教育结构的根本缘由是教育资源的二元分配,而教育资源的分配是依靠政府政策来配置的。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和文化高度同构的社会,因此,城市偏向的经济和社会政策便成为教育政策城市偏向的条件和动力[2]124-125。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确立城市为中心的发展政策,以牺牲农民、农村利益为代价保证了国家工业和城市发展中的资金和原料供应。1950年至1977年中国工业生产的平均增长率为13.5%,比其他发展中国家都要快[7],但因此而导致城乡的二元分割。城乡有别的户籍政策、精英教育政策、示范学校政策、就近入学政策、城乡有别的教育政策等一系列政策进一步导向并巩固了城乡教育二元结构。此外政策本身属于国家制度文化,作为一种体现国家意志的规则,必然会导致社会观念和意识的改变。在教育资源分配时,长期以来的城市中心政策所衍生的对农村教育的忽视是城乡教育二元结构存在的强化性因素。   2.经济因素
  经济基础决定受教育权,教育的发展受制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是城乡教育差异的最根本原因,城乡教育二元化受制于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据统计,城乡差距已从新中国成立初的3倍扩大到10倍,这必然引起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尤其一些偏远地区,家庭经济来源比较单一,家庭收入低,学校的补助措施有限,“因贫辍学”、“因教返贫”,现象的出现,从源头上扼杀了部分农村孩子的教育机会。
  3.观念因素
  西方学者马尔库塞曾说:“观念形态的东西不能改变世界的,但是他们能够变革人,而人能够改变世界。”文化越先进,对教育的重视度也就越高。有些偏远地区的村民观念落后根本没有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有些农村“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根深蒂固,导致农村女孩在“没有选择的选择”中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对农村“土气、无知、脏”的刻板印象、旧有认知,导致有机会接受教育的农村学生,在学校选择、师资、就业中皆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难以在心理及教育资源配置中真正享受到“人人平等”。
  4.管理体制
  如果说政策、经济水平、文化观念所导致的差异可以归类为教育发展中的“历史遗留”问题。而二元治理制度对城乡教育二元的强化则属于衍生性因素。二元户籍制度明确区分了农村和城市两种户籍、两种身份,并严格限制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自由流动、转移。二元户籍管理所产生的生活方式和保障机制的区分,再次失去了城乡教育资源获得、社会身份一体化的机会。进入21世纪,党中央明确了“农民工是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的大量涌入不可避免的会影响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社会角色的转换,这本是化解城乡体制二元的最佳途径,但户籍制度利益分配功能的存在,导致旧有的城乡二元教育结构尚未化解,又产生了新城乡教育二元结构,即农工子女的教育。
  此外我国教育资金投资体制是“地方负责、分级管理”,这使得教育经费的投入完全由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财政收入为主。城乡教育差距的拉大正是教育投入制度的不完善的恶果。据有关统计表明:1998年,上海市和河南生均经费相差近10倍。社会不断前进,经济不断发展,差距也在扩大,到2005年,相差近50倍[8]39,而可调节性、可实施的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却仍在路上。
  三、城乡二元教育结构的化解途径
  化解城乡教育二元结构我们要遵循:政策主导是关键、经济先行是基础、理念转换是动因、制度保障是条件。
  1.政策主导是关键
  政策是国家和政党为了实现一定的总目标而确定的行动规范,它表现为对人们的利益进行分配和调节的政治措施和复杂过程[9]28。有什么样的经济和社会政策,必然会出现与此相对应的教育政策[2]80,化解城乡教育二元结构政策是主导。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改善农村的教育处境、促进农村的教育发展,政策制定上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倾斜。在政策方面给予农村考生更对的教育参与机会,如相应降低农村生源的分数线,或者给予相应的加分政策。对农村生源的毕业生在就业时进行相应的政策性引导,目前我国实施招考、招教从国家的宏观角度出发在给农村教育输送人才的同时也引导毕业流动,是实现城乡教育协调的很好举措,可借鉴改进并善加利用。
  2.经济先行是基础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农村教育的发展,二元结构的化解从根本上说依赖于地区经济的发展。打破城乡教育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缩小城乡经济差距势在必行。农村经济的发展关键是改变农村经济的增长方式,加快农业现代化,增强科学技术的转化利用,走科技兴农之路,走农村依靠城市、城市反哺农村道路的同时更注重农村自身建设力量的发展与壮大。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培育新兴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走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基本途径。
  在内生性经济增长的同时,增加外部资金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内部经济的增长是长期性的工程,而外部资金的注入却可以缓解当下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矛盾,二者都是我们在化解城乡教育二元结构时要加以重视的。
  3.理念转换是动力
  美国学者莫里斯说:“观念是人类文化中的原子弹。”理念指引着教育实践的发展方向,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城乡教育发展的方向和成长空间。城乡二元教育结构的出现正是在教育资源配置过程中对农村教育的忽视导致的。化解城乡教育二元结构首先要转变观念,树立城乡一体化的教育理念。城乡一体化的教育教育理念其核心是教育公平,更确切的是公民平等的受教育权。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的活动过程树立牢固的平等观念:平等地对待城市教育和农村教育,平等地对待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不能做出漠视、轻视、歧视或偏袒的作为。此外农村教育本身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农村教育的发展应定位在农村的教育,抛开农村教育的工具性导向,定位在培养合格的公民,而不是为了“离开农村”。
  4.体制保障是条件
  好的理念,好的政策,经济的发展,城乡教育二元结构的化解“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欠缺了完善的制度保障,再好的理念和政策都只能流于表面而难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丘吉尔说:“这个世界从来不乏深谋远虑的失败者,而脚踏实地的行动者常常连世界性的成功都不难达到。”深谋远虑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实践,制度保障是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是城乡教育二元结构存在的关键因素,户籍管理上的一体化是化解城乡教育二元结构的迫切需求。但一蹴而就彻底突破了户籍制度在16亿人口且地区性发展差异多样化的中国不具有可实施性的限制。针对目前的城乡教育二元结构,笔者建议借鉴美国的社会保障号,可实施“教育身份一体化”,即城乡教育生源在身份认证、入学、择校、保障机制、师资分配上采取一体化管理。所有在校学生不做城乡区分,只有统一的身份:中国学子。
  此外在地区教育管理体制上改“地区负责,分级管理”为“以省为单位,总体统筹”,设立教育委员会,总管全省的教育发展事业和教育资源分配,并做好相应的指导协调工作。
  城乡教育二元结构既是一个教育公平问题,又涉及社会的公平公正。“马太效应”提醒:城乡教育二元的差别化发展不仅会严重阻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大局,也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推进埋下了隐患。近年来城乡教育二元结构逐渐受到社会、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要从根本上化解城乡教育二元结构问题,不仅需要社会、学术界的关注,更重要的是政策举措的落实。我们走得很慢,但我们从不后退,我们静候教育公平的实现佳音。
  参考文献:
  [1]朱永新.回到教育的原点—朱永新最新教育随笔选[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
  [2]鲍传友.教育公平与社会责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美]M.J.列维著.吴萌译.现代化的后来者与幸存者[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0.
  [4]李凡.为了个体生命的提升——写于2009年中国教育站在现代化的门槛上[J].人民教育,2009(24).
  [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孙喜亭.教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7]李斌.中国的二元社会结构和城乡一体化问题[J].经济研究参考,2009(35).
  [8]赵海山.教育经费对河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N].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3).
  [9]孙光.政策科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1.
其他文献
我国农村现行土地制度安排是土地社区所有制与家庭承包制的组合.土地社区所有制的内在逻辑是社区成员"人人有份"的平等承包权,它必然要求土地承包权随社区成员权的变动而变动
本文界定了武汉城市圈内圈层的内涵,提出了实现武汉城市圈内圈层一体化切入点和重点的七个方面,以期对实现武汉城市圈内圈层一体化建设提供借鉴.
经济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全部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济工作在党的各项工作中的地位是不同的,从“三大任务之一”到“工作中心”到“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老刘和几个老伙计相约一起出游,可令人尴尬的是,一路上老刘总是想要小便,经常是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找厕所和上厕所,原本充满期待的旅程变得索然无味。老伙计们虽然嘴上不讲,可老刘明
赵先生不久前参加了单位体检。发现肿瘤标志物检测中有2项指标都超过了正常值。拿着报告单,赵先生吓出了一身冷汗,一夜未眠,第二天赶紧到医院。
摘 要: 通过对大学生阅读现状的分析,探讨高校图书馆在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阅读热情,引导大学生自觉读书的过程中可采取的一些阅读推广策略。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阅读引导 推广策略  阅读是提高人口素质和国家实力的引擎,是人类文化交流的纽带、知识繁衍的手段。阅读的历史是人类的精神发育史,不但是一个国家话题,还经常被上升到国家工程、国家战略的高度被给予特别的关注和支持,是一个世界性话题,关心人类的未来
本文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论证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指出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条件;发展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推动中国进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新时期的政治发展,是以民主建设为主题,面向现代化的政治变迁.其进程,可依其演进轨迹和内容
杭州国立艺专剧社作为校内学术团体之一,首先体现了艺专“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教育方针,同时它的影响又超过一般的学校社团。它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彰显了自己的个性,它公演的剧
最近,魏则西事件掀起巨大波澜,引起全社会的强烈关注。事件所引发的部分医疗机构的变革,也已经渐渐启动。与此同时,不少人也在关心一个问题,那就是:魏则西得的滑膜肉瘤到底是怎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