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有同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进展性分水岭梗死的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

来源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chen113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在伴有同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进展性分水岭脑梗死(progressive 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 PCWI)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进展期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23例伴有同侧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的PCW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为颈内动脉重度狭窄,5例为颈内动脉闭塞。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行支架置入术。颈内动脉闭塞的患者行一期血管成形术,二期支架置入术。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分评估术前和术后神经功能缺损。

结果

23例患者中22例成功实施支架置入术,心肌梗死溶栓(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TIMI)血流分级均达到3级,技术成功率为95.7%(22/23)。术后无一例患者出现同侧大脑半球过度灌注。术后30 d时平均NHISS评分较术前显著改善[(4.41±1.88)分对(10.00±1.47)分;t=11.234,P<0.001]。12例患者(52.2%)术前TIMI血流分级为3级。术后TIMI血流分级3级的患者比例较术前显著增高(95.7%对52.2%;χ2=11.274,P=0.002)。术前无一例mRS评分为0~2分,术后90 d时16例患者(69.6%)mRS评分为0~2分。术后90 d时mRS评分0~2分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术前(69.6%对0%;χ2=24.533,P<0.001)。

结论

对于伴有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PCWI患者,在进展期行支架置入术是安全的,能改善患者的转归。

其他文献
摘 要:对于小学生而言,语文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习内容,学好语文对于他们今后的生活学习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可是现如今还是有很多学生不能提起语文学习的兴致,因此语文教师有必要改变教育方式,实施快乐教育,基于此,对快乐教育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做简要的论述分析。   关键词:语文;快乐教育;教学   一、积极构建轻松愉悦的语文课堂   新课标对于语文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教师努力构建生动活
本文旨在通过患儿的语言了解住院患儿对护士及护理行为的感知还必须况.对65例住院患儿进行问卷调查,男34例,女31例,5~7岁12例,8~10岁15例,11~13岁12例,14~18岁26例.36例患慢性病,36例有过住院史的定性研究是采用小一些的患儿接受临床护士研究员的询问;大一些的患儿提供书面反馈意见.数据分析采用由Knafl and Webster(1988)提出的归纳和逐步重构的方法并对反馈
特应性皮炎主要表现为皮肤广泛红斑、丘疹、脱屑和顽固的瘙痒和皮肤干燥。在过去的30年中,世界多数国家特应性皮炎的患病率大幅度增加。皮肤屏障破坏、免疫功能异常、皮肤菌群改变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近期研究发现,机体针对自身抗原的免疫反应可能是其顽固迁延的一个重要原因。自身抗原既可以通过与环境过敏原特异性IgE的交叉反应致病,也可通过直接激活T细胞发生自身免疫反应而致病。
目的探讨卒中危险因素对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软脑膜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方法从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提取自2006年6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影像学证实为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收集基线临床资料,通过脑血管造影评估软脑膜侧支循环。结果共纳入137例患者,男性100例,平均年龄(55.26±11.71)岁,65例(47.4%)患者侧支循环良好。单变量分析显示,侧支循环不良组年龄[(57.9±9.5)岁
斑驳病是一种较少见的由黑素细胞发育不良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典型临床特征是先天性额部中央呈三角形或菱形的白斑和白发。该病具有遗传异质性,大多数斑驳病由kit基因突变引起。遗传分析揭示,kit基因突变点与临床表型关系密切,少数报告表明,可能存在其他因素引起基因型与表型不一致,有学者对该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点提出质疑。kit基因编码蛋白属Ⅲ型酪氨酸激酶受体,kit基因突变导致受体酪氨酸激酶功能下
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其方法为洗手和手部消毒.通过对手卫生效果评价的研究发现,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低的原因主要与对手卫生的认识不足、知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是一种非受体酪氨酸激酶,参与了许多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的信号传导,在多种细胞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与多种炎症、免疫性及肿瘤性皮肤病有关。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的改变既可导致信号通路过度活化,也能出现信号通路失活,两种状态均能导致疾病。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也是研发药物的一个重要靶点。不同的皮肤病会有不同的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的异常活化,针对不同的Janus蛋白酪
有效教学是当今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方向,启发式教学作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已经得到越来越多教师和学生的认可.针对当前初中语文启发式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