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沈兼士对章太炎词源学研究的继承与发展

来源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shLear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语言文字学史上,章太炎先生既是传统词源学的集大成者,又是现代科学的汉语词源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一方面批判地继承清代“右文说”“音近义通”等传统词源学理论主张与研究方法,一方面受到西方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启发,在词源学理论、方法和实践等方面均取得了大量的创新与突破.在章门弟子中,沈兼士在继承与发展章太炎先生词源学研究方面具有代表性,他继承章太炎先生丰厚的词源学理论、方法与实践成果,努力提升汉语词源学研究的理论化、科学化水平,推阐出了“语根论”“右文说”“声训论”等理论性和可操作性更强、系统更丰赡而严密、条理更细密的词源学理论,采用了更为先进、稳妥的研究方法,获得了更加真确的词源系联实践成果,有力推动词源学研究向新阶段的转型,成为现代词源学研究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其他文献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以下简称《笔记》)是章太炎先生1908年4月至1909年3月在日本讲授《说文解字》的课堂实录,由朱希祖、钱玄同、周树人等记录[1].它集中展示了太炎
章太炎所撰《春秋左传读》是杨伯峻编著《春秋左传注》所参考和引用的一部比较重要的著作.《春秋左传注》征引《春秋左传读》的条目较多,包括正式征引和其他形式的参考,或引
章太炎以《新方言》沟通古代文献雅言和方俗口语时,不但承继前代训诂成果,也加入其自身对古今词语意义引申规律的认识.解析《新方言》词义引申类型发现,状所引申、理性引申和
黄侃的“训诂”界定与前人不同,具有高度的学理自觉.在他看来,“诂”为语言之本来,“训”为语言之引申,他对“诂—训”的辨析中体现出对语言源流演变的认识,对“用语言解释语
本文通过穷尽式调查《黄侃手批说文解字》中批注的古文字形体的情况,总结黄季刚先生利用古文字研究《说文解字》的实践成果.其批注的字体主要包括石经文字和金文两种:所批注
本源义滞留是指,在实词的词义发展过程中,其原初的语义特征会滞留在后起的引申义中,并制约着词语在引申义上的搭配限制.本文以同义词为观察范围,将本源义滞留概括为本义语义
中国历史上有两次文化革命:一次是孔子创造儒学经典,同时启动了中国最早的文学形式;一次是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文字现代化的序幕.了解这两次文化革命,有助于了解中国文化的特
《抱冰庐选集》所选论文大致能反映何九盈先生的学术成就和学术道路.何先生在60多年的学术生涯中探索出一套卓有成效的研究中国语言文字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我国历史上的优秀学
文章针对当前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选取学风建设、继承传统、注意研究的系统性、努力做好材料工作四个方面展开讨论,指出了目前研究工作中的若干缺陷,批评了研究
在中国传统的小儿保育过程中,寄名佛寺道观曾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习俗,在今天的许多地方仍然流行;寄名习俗也有许多变种,如嵌名神佛、起贱名、认干亲、偷名等;寄名习俗可以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