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为中国革命延续火种的伟大逃亡

来源 :北京档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sh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11月12日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在孙中山先生早期的革命生涯中,有一段流亡海外的经历,这段经历见证了他对中国民主革命锐意探索的过程和三民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特别是在伦敦的一段被捕蒙难的遭遇使得孙中山先生的人生经历变得更加曲折而传奇。笔者专门查阅了相关档案和资料,对孙中山先生的这段蒙难经历作详细解读。
  一、早期档案解读孙中山先生流亡起因和在美辗转经历
  (一)起义失败,流亡海外
  孙中山,原名孙文,1866年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的一个农民家庭。早年的孙中山先生先后接受了传统教育和西方近代教育,也接触到很多早期的改良主义者,由于亲眼目睹了清政府的腐败,孙中山先生萌生了以资产阶级革命改造中国的思想,开始着手筹建革命团体。
  1894年,孙中山先生在美国檀香山(今夏威夷火奴鲁鲁市)组织创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口号。1895年又在香港组织了香港兴中会。同年10月,兴中会密谋发动广州起义失败,孙中山先生被迫开始了流亡海外的岁月。
  孙中山先生先流亡到香港,被港英当局驱逐,又辗转到了日本横滨,美国夏威夷、檀香山等地,后又从檀香山去了金山[1],在那里继续传播革命思想。
  (二)遭到监视,行踪暴露
  1896年,孙中山先生计划从美国纽约乘坐轮船前往欧洲,继续开展革命活动。在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中,保留着一份驻美国出使大臣杨儒发给总署(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夹单函[2]抄档[3],题为《查逸犯孙文逃美下落当饬金山总领事密查该犯往欧洲已密电龚大臣[4]酌办缅甸交犯由》。这份抄档中记载了清政府为调查孙中山先生在美期间的行踪、去向以及密谋策划逮捕孙中山先生等事宜的各方来往电文,可算是一份考证孙中山先生早期革命活动不可多得的史料。
  通读该抄档可以获知,杨儒已电令驻金山总领事冯咏蘅查访孙中山先生的下落,得知“该犯现偕二洋人抵金,日内将往欧洲”,他“即发铣电”[5],将此情况汇报给总署。随即他收到了总署的回电,令其将孙文前往欧洲何国、偕行洋人是哪国人、搭乘哪艘轮船等信息确查后,密电给驻英公使龚照瑷酌办。如能争取让缅甸或香港代为抓捕固然好,如果不行,就等孙中山先生从新加坡辗转落脚时,令新加坡总领事将情况详细调查告知两广总督,以作防备及抓捕预案。
  于是,杨儒将冯领事的电报全文转陈总署,报称孙中山先生与两名美国人卑涉和威陆(均为音译名)同船从檀香山来到金山,借住在金山沙加缅度街706号华商联胜杂货铺内,改变了原来去施家谷(即芝加哥)的计划,将改从纽约去英法,再去新加坡,沿途联合会党,购买军火,意图报复。又说孙中山先生“随身携带书册两本,虽无悖逆寔[6]迹,其上李傅相[7]书,确有该犯之名,显系孙文无疑”。这说明,孙中山先生的身份已经暴露,他在美国的详细行踪也已被杨儒全盘掌握。
  (三)清政府制定抓捕预案
  杨儒在函中描述了孙中山先生的才能:“勘阅该犯书册,不但谙习西医,且于华文通畅”“则其才智实足济其凶憝[8]”。对于孙中山先生的处置,杨儒则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宣称:“去恶务尽,讵可[9]听其逍遥?无如[10]中美交犯另约尚未就绪,即使订成,此种谋反叛逆之巨匪,各国交犯约章开首言明,概不交出,亦难向其指索,缅甸约章美署未备,仅见香港《解交华英人逃犯例章》。儒拟先将此事原委泐函密告,仰使俾得了然于胸中矣。”
  由此可见,杨儒觉得依靠英方抓捕是很有难度的,为此,他向总署提出了自己的抓捕建议预案:“该行抵纽约,确搭某轮前赴英法,届时探明再行密电。仰使就英外部援约筹商,以儒愚见揣之,交犯肯否权属于人,伺犯复回权操于己。该犯既图报复,必返粤东。粤督先期广购眼线,重悬赏金,跴缉关津[11],官弁[12]莫懈。一闻新加坡领事确电,加紧物色,较易成矣。至于军火器械,必托洋人潜带,当由粤督专派熟习西语之干员,会同税务司严密巡查,逐件细检,倘有实效,奖以异常劳绩。内地布置完密,庶免生灵涂炭之灾。”
  杨儒认为,对孙中山应该展开大力抓捕,但由于中美交犯条约尚未订立,而中英交犯条约又仅适用于香港和缅甸(缅甸当时为英国附属领地),如果在英国实施抓捕,难以将其引渡回国。于是,他一方面按指示将情况电告驻英公使龚照瑷,另一方面建议清政府,如果交给英方抓捕,交犯与否的决定权在于他人,不如等待孙中山先生从新加坡辗转回国时再行抓捕。可以令两广总督在关口渡口等处布置眼线,一接到新加坡总领事的确切消息就开始大力搜捕,至于军火器械,肯定要托洋人带进国内,应该选派懂得外语的得力人员,配合税务司严密排查,对来往货物逐件细检,确保万无一失。有了如此严密的抓捕计划,孙中山先生的处境之危险就可想而知了。
  二、影印档案解读孙中山先生在英国被捕和关押的经过
  (一)被扣伦敦,遭到囚禁
  1896年10月1日,孙中山先生乘坐轮船抵达英国,还没站稳脚跟,10月11日就被清政府诱捕了。这就是著名的历史事件:孙中山伦敦蒙难。
  简要叙述一下这个事件的经过:孙中山先生到英国后,去看望他在香港学医时的英国籍老师康德黎(James Cantline),投宿于葛兰酒店。由于驻英公使龚照瑷早已接到杨儒提供的密报,完全掌握了孙中山先生的行踪,也制定了严密的抓捕方案。10月11日,孙中山先生在去教堂做礼拜的路上,被三个中国人以广东同乡搭讪为名,强行带到驻英国公使馆,并被囚禁。
  (二)积极求援,开展自救   在被囚后,孙中山先生并没有慌乱,而是展现出革命者的沉着。他较为冷静地展开了积极的自救,在10月11日和10月18日,他先后两次将求救的话语和自身的处境用英文书写在随身携带的两张名片上,趁看守松懈时由使馆工人柯尔带出,并设法交给康德黎先生。
  193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了著名教育家、思想家罗家伦先生所著的《中山先生伦敦被难史料考订》一书,书中刊登了孙中山先生用于求救的两张名片的照片影印件和译文。这两张名片作为档案,对于解读孙中山先生脱险的经过具有至关重要的佐证意义。在此,笔者将其摘录如下:
  名片A:1896年10月11日写
  正面文字:
  To Dr.James Contlie 46 Der? wonshire St.
  Please take care of the man for me at present.He is very poor and will lost his work by doing for me.
  背面文字:
  I was kidnapped into the Chi? nese Legation on Sunday and shall be smuggled out from England to China for death. Pray rescue me quick?
  译文:
  (正面)请代我照顾这个人,他很穷,为我办事,将会丢掉工作。致康德黎博士,覃文省街46号。
  (背面)我于星期日被绑架到中国使馆里面,将要被偷运出英国到中国去受死刑,求即速援救。
  名片B:1896年10月18日写
  正面文字:
  To Dr.James Contlie 46 Derwonshire St.
  背面文字:
  A ship is already charter by the C. L. for the ser? vice to take me to China and I shall be locked up all the way without communication to anybody.O! Woe to me!
  译文:
  (正面)致康德黎博士,覃文省街46号。
  (背面)中国使馆已经雇好一船,载我回中国去。我沿途将被封锁起来,不能与任何人通消息,唉,我的大难到了!
  (三)终被营救,脱离险境
  接到孙中山先生的求救信后,康德黎先生奔走呼号,对其展开积极的营救。他利用自己的关系,令几家有影响力的英国报纸以类似《惊人的重大新闻》或《革命家孙文被诱捕于伦敦》等为题登载了相关报道,一时间,伦敦全城轰动。
  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之下,10月23日,驻英公使龚照瑷被迫释放了孙中山先生。这12天的被羁押经历,也成为孙中山先生革命生涯中最为惊险的经历之一。
  三、从其他档案中解读对先生伦敦蒙难的回顾和纪念
  孙中山先生在获救后,将自己的经历著书立传。后人们也通过各种方式来回顾和纪念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现存的很多档案资料都可以反映出不同社会层面对此事的关注。
  (一)出版发行多个版本的《伦敦被难记》
  1897年,孙中山先生将自己在伦敦被捕和获救的经历写成一部名为《Kidnapped in London》的英文著作,并由布里斯托尔出版公司(J.W. Arrowsmith Ltd. Bristol)出版发行。在书中,孙中山先生详细介绍了自己的被难原因、被诱捕情况、求援情况、营救情况、英政府的干预情况、获释情况等,在英国乃至欧美政界引起轰动,这部书对于宣传中国的民主革命,推动革命的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这之后,这部书又被翻译成中文,在国内出版发行。中文译本的版本很多,有《伦敦被难记》《孙总理伦敦被难》《孙中山伦敦蒙难记》等,翻印多次,至今发行不衰,使得孙中山先生这段传奇的革命经历得以流传后世。
  (二)曲艺艺人编写鼓词《孙总理伦敦蒙难》,宣传革命事迹
  受到进步思潮的影响,民国时期著名的滑稽大鼓艺人富少舫[13]先生(艺名山药旦)根据孙中山先生的这段蒙难经历创作编写了鼓词《孙总理伦敦蒙难》,并在舞台上演唱,一时传为佳话。
  20世纪30年代,百代唱片公司邀请富少舫先生灌制了《孙总理伦敦蒙难》的唱片四面,这些唱片也成为见证这段历史非常珍贵的录音档案。同时,这也是富少舫先生留下的唯一音响资料。
  由于唱片的内容积极进步,非常符合宣传革命和领袖事迹的需要,且唱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发行后立即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国民党“中央宣传会”曾发布训令,令市党部酌情购置,并转向所属基层机关介绍购置该唱片,大力宣传推广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迹。在河南省档案馆保存的一份档案就反映了当时的情况。[14]
  (三)设立伦敦蒙难纪念日及纪念办法
  民国二十三年(1934)12月1日,国民政府颁布第879号国民政府训令,公布《革命纪念日简明表》,其中规定每年10月11日为总理伦敦蒙难纪念日。该训令同时回顾了孙中山先生伦敦蒙难的历史,并规定了该纪念日的宣传要点(训令原文如下)。
  史略:民国纪元前十七年(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历一八九五年),总理在广州举义失败后赴日本,翌年(民元前十六年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历一八九六年)周游欧美,于十月一日抵伦敦,十一日被清驻英公使龚照瑷等诱禁使馆,并拟密送归国。事泄,英人大哗,其师康德黎亦竭力营救,始于二十三日脱险,计蒙难九十有二日[15]。
  宣传要点:
  一、说明总理初次失败后中国的环境及当时革命的势力
  二、讲述总理在伦敦蒙难之经过
  三、讲述总理伦敦蒙难记之要点
  孙中山先生海外蒙难的经历,在封建政府疯狂镇压的背景下,不啻于是一次为中国革命延续火种的伟大逃亡,它见证了中国早期民主革命家坚定的革命信念和愈挫愈勇的奋斗决心。我们从这些档案中解读这段历史,是档案人对孙中山先生革命生涯最好的缅怀。
  注释及参考文献:
  [1]金山:旧时华侨对美国旧金山的称呼。
  [2]夹单函:清代公文中上行文的一种。
  [3]查逸犯孙文逃美下落当饬金山总领事密查该犯往欧洲已密电龚大臣酌办缅甸交犯由[Z].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馆藏号01-23-007-03-013.
  [4]龚大臣:指清政府驻英国领事龚照瑷。
  [5]铣电:按韵目代日,应指16日发出的电文。[6]寔:同“实”。
  [7]李博相:指李鸿章。
  [8]凶憝:意为凶恶。
  [9]讵可:意为岂可。
  [10]无如:意为哪里想到。
  [11]跴辑关津:意为在关口和渡口设卡实施抓捕。[12]官弁:指官员的随从。
  [13]富少舫:(1896-1952),艺名山药旦,著名滑稽大鼓艺人,师从白云鹏先生,以编演新节目著称于世,主要作品有《马占山诈降》《新生活运动》《东北痛史》《三民主义》《中国革命化》等,建国后,曾随抗美援朝宣传队赴朝鲜慰问演出。
  [14]引用自中国档案开放共享平台。
  [15]原文引自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蒙难日期疑有误,应为十二日。
其他文献
北京朝阳门内大街81号院有两栋建于上个世纪20年代的小洋楼,由于年久失修,且楼体上长满了密密麻麻的爬山虎,显得有些阴森。这里早就有被称为“鬼宅”的传说,最近随着惊悚电影《京城81号》的热映,更是被炒得沸沸扬扬。在“鬼宅”的故事充斥于微博、微信的同时,这里每天都会聚集许多猎奇者、探险迷,甚至夜间还会有人为寻找刺激翻墙而入,一时间把“鬼宅”弄成了“闹屋”,“真是红了电影,苦了老楼。”  被惊悚了的朝内
日记留下台湾同胞在北京的印迹    杨英风坚持写日记,从一九四〇年三月七日同学为他召开赴北京的送别会写起,止于一九四八年九月二十二日,期间除少部分遗失外,连同成绩单等都保存了下来。如今,这些屡遭劫难后保留下来的早年日记,已收录在《杨英风全集》第二十一卷,成为研究台湾政治、社会、历史、文化以及在北京的台湾同胞与百年来京台交往的重要史料,如台湾“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许雪姬撰写的《193
“利用者查阅档案时,所需档案复制件由本馆审核无误,加盖印章后具有与档案原件同等的效力。未经工作人员允许,不得擅自复制。摘抄的档案由工作人员严格审核后,方准予带走。”东城区档案局(馆)工作人员李旭针对公众不熟悉查阅档案流程的情况,迅速在政务微博“东城档案”上发布了这则办事指南信息,并配有公众来局(馆)查阅档案的照片。其实,这仅仅是局(馆)稳步推进档案利用服务工作的一个缩影。档案利用服务工作如何服务大
川岛芳子,即金璧辉,是罪大恶极、国人皆知的日本女间谍。她的汉奸卖国行径罄竹难书,尽管她在狱中撰写“自白书”,对自己的罪行或百般抵赖或轻描淡写,但都无济于事,终究被判处死刑。北京市档案馆馆藏的冀察绥靖主任公署、北平市政府、北平市公安局等机关的档案,揭示了她早在“七七事变”前夕,即已在日本特务机关指挥下在平津一带从事着窃取情报、阴谋暴动、出卖国家的特务活动。  一、制造事端  1936年5月,宋哲元的
1909年海关总税务司署造册处编印的海关总税务司署通令(收录了1907年至1909年发布的第1401-1600号通令)1908年4月20日总税务司署第1493号通令(由赫德签署的最后一份通令)  海关总税务司署通令(又称海关总税务司通令),是第二任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创设的海关公文制度。该通令以海关总税务司署名义经由总税务司签发向各口岸海关税务司下达指令,内容涉及海关的各项规章制度、重要人事任免
2015年度北京市档案科技优秀成果评审工作日前结束。经过市档案科研项目评审委员会委员评审和无记名投票,并经市档案局审批,共评出拟获奖成果7项,现予以公示。  拟获奖成果公示期为2015年6月29日至7月28日,在此期间凡对获奖成果的内容,主要完成人、完成单位及其名次排序等有争议的单位或个人,可将争议问题按照《北京市档案科学技术优秀成果评审奖励办法》(京档发[2011]9号)要求提供有关书面证明材料
记 者:劳动教育近年来成了教育热点。请结合多年来分管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工作的实践,简要谈谈您对劳动教育的内涵及其与学农教育的关系等有关热点问题的理解与认识。  程文华: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劳动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关于劳动教育的系列新论述新论断,如“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劳动
东城区档案局抓细落实机构改革档案工作一是明确重点单位。在调查全区单位变更和职责调整情况的基础上,把涉改单位列为指导重点,同时把职责调整较多和不再保留的单位列为重中之重。二是明确人员分工。对全部涉改单位和新组建单位要求监督指导责任落实到人。三是明确业务要求。密切关注涉改单位档案人员调整、交接情况,对库房调整、档案搬迁的单位提出选址、设备配备和安全保管运送要求,确保机构改革单位档案工作安全规范有序运转
摘要:杨氏鹰神祭属于黑龙江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杨氏家族的祭祀仪式、家谱修复受到了多方关注。杨氏家族现存的家谱有三版,其家谱的保存、恢复和利用过程,体现出东北地区满族家谱档案传承中所具有的共性特征。杨氏家谱档案的利用彰显了满族家谱档案所具有的两个功能:象征祖先归属,成为祭拜的对象;记录人口信息,成为社交婚姻的依据。  关键词:宁安杨氏家族家谱修复利用  杨氏家族现居黑龙江省宁安市兰岗镇东升村,
火红的六月,火热的情怀。在密云区各机关单位、行政村、街道、社区等办公场所整齐地张贴着档案法治宣传挂图,在热闹的农村集市上过往群众纷纷领取档案法治宣传材料,在黑龙潭等主要景区的道路两边赫然悬挂着“档案是财富、人人要爱护”等红色宣传条幅……檀州大地涌起了档案潮。  领导重视突出重点档案法治宣传“一盘棋”  加强档案法治建设是实现依法治档战略目标的基本要求。近年来,密云区档案局按照北京市档案法治建设的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