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学生的一切”,就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分高低贵贱,不分学习优差,不歧视后进生,立足使每个孩子都成才。作为一名教师,落实“为了一切孩子”的教育思想的关键在于要以实际行动去关爱后进生。对于后进生的教育应植根于爱,看重他们,不鄙视他们,尊重他们,加倍地热爱他们是教育取得成效的前提。
后进生关爱发现激励榜样宽容当前,“为了一切学生的健康、快乐和发展”被作为新的教育评价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为了学生的一切”,就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分高低贵贱,不分学习优差,不歧视后进生,立足使每个孩子都成才。
毋庸讳言,在神圣的校园生活中,有一部分学生常常会被不负责任的教育者所冷落、所抛弃。虽然随着校园文明建设的蓬勃发展和师德建设的不断深入,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也就大大减少了,但有的教师又派生出变相体罚——即“心罚”。主要表现在:教师对学生采取羞辱、讽刺、挖苦、冷落、贬斥等方式使学生心灵深处受到极大伤害。而遭受这种“软暴力”伤害的群体无疑就是那些潜力未被开发、学习成绩或者品行暂时落后的学生,常常被人们称为“差生”“后进生”、学困生等的校园弱势群体。本来后进生在人格上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与现实,人际关系不和谐,缺乏自尊和自信,情绪多变并且难以自制,意志薄弱,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积极的心态等等。所以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落实“为了一切孩子”的教育思想的关键在于要以实际行动去关爱后进生。
一、做一位有爱心的雕塑家
有一则寓言讲的是一个农夫伐倒了一棵大树,用笔直的树干盖了一座小木屋子。他打量了一番,心想:把这剩下的树根劈成柴,要费多少功夫呀!于是就将树根扔在了野外,一位雕塑家无意中发现了这个树根,如获至宝,他小心翼翼地把那树根带回家,精心雕刻,终于制成了一件精妙绝伦的根雕艺术品。短小精悍的故事引人深思:农夫厌弃它、瞧不起它,树根只能是一件废品;而雕塑家喜欢它、关心它、发掘它的潜力,它又变成了一件有价值的东西了。我们的育人工作者不正是如此吗?爱迪生小时候在学校就被老师和同学认为是一个“笨孩子”。后来这个孩子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像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数不胜数。任何学生的本质都是可以教育、培养、转化、雕塑的,学生某方面的差是表面的、暂时的、相对的。对于后进生的教育应植根于爱,看重他们,不鄙视他们,尊重他们,加倍地热爱他们是教育取得成效的前提。
高尔基曾经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无限的师爱,可以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应该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让一切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感受到来自师爱的温暖。
二、做一位善于发现的“伯乐”
“先有伯乐,后有千里马”。从事教育教学一线二十几年中,我通过调查和研究,发现大多数后进生最初是由于课程变难而学习赶不上时,开始还想努力,但最后就放弃了,成为了课堂教学的“客人”。为什么呢?因为否定的评价、失败的体验太多了,这严重地挫伤了他们的尊严,一点点地磨灭了他们的进取心。所以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从欣赏后进生身上的“亮色”开始,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老师时刻关注他,他的努力和付出,老师都能看见:每一份付出,便会有一份收获。
三、做一位善于激励的朋友
在生活中,任何人都希望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赞美。后进生也有做人的尊严,同样希望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赞美。所以,我们作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应该努力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我让孩子讲述自己对现在、将来的设想,让孩子们发现别人的长处,了解自己的长处,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使后进生融入集体,在集体的尊重,激励、赞扬中拥有自信,增强自信,不断争取更大的进步。
四、做能示范的榜样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人格示范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师德榜样具有无穷的力量,现代教育家陶行知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所以我们教师要将自己的师德水准不断提高,要升华自己的师德境界,成为示范的榜样——在教育过程中,让孩子自尊、自立、自励、自强,我们老师首先做到;让孩子树立自信,老师对孩子首先充满自信;让孩子不怕困难,老师首先克难攻关;让孩子热爱生活、积极上进,老师首先乐观上进、拼搏进取……对于后进生,老师的关爱充满真诚,既能让后进生尊重、敬佩老师,并表现为对老师的情感依赖。
五、做一个宽容的师长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特别是对待后进生方面,很多人最缺乏的就是“教育的宽容”:很少站在孩子的心理实际上去考虑方法是否得当,缺乏必须的耐心、和蔼的面容、平和的心态,常常恨铁不成钢,使得教育总得不到令人满意的结果。细细想想,有多少的教育是残暴的,失败是必然的。让学生觉得你是师长——既是一位知识丰富、令人尊敬、宽容的老师,又是一位教子有方、关爱孩子的家长,而不是孩子们害怕的老师,更不是溺爱孩子的家长。
有人说当教师是一种职业,而教育孩子是一生事业。我觉得既然人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我们教育人就争取充分挖掘人的潜能;人具有学习的天性和本能,我们教育人就应该顺应人的天性,激扬生命自身去发展自己。“不让一个孩子落后”这句美国总统的话时常回荡在我耳旁。是啊,小学阶段正是接受能力强、极富模仿力和可塑性,也是学生个性人格、心理形成的关键时期,但同时又是感情最脆弱的时候,我们应该抓住这一重要契机,用特殊的关爱育苗好每一棵健康之苗。
后进生关爱发现激励榜样宽容当前,“为了一切学生的健康、快乐和发展”被作为新的教育评价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为了学生的一切”,就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分高低贵贱,不分学习优差,不歧视后进生,立足使每个孩子都成才。
毋庸讳言,在神圣的校园生活中,有一部分学生常常会被不负责任的教育者所冷落、所抛弃。虽然随着校园文明建设的蓬勃发展和师德建设的不断深入,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也就大大减少了,但有的教师又派生出变相体罚——即“心罚”。主要表现在:教师对学生采取羞辱、讽刺、挖苦、冷落、贬斥等方式使学生心灵深处受到极大伤害。而遭受这种“软暴力”伤害的群体无疑就是那些潜力未被开发、学习成绩或者品行暂时落后的学生,常常被人们称为“差生”“后进生”、学困生等的校园弱势群体。本来后进生在人格上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与现实,人际关系不和谐,缺乏自尊和自信,情绪多变并且难以自制,意志薄弱,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积极的心态等等。所以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落实“为了一切孩子”的教育思想的关键在于要以实际行动去关爱后进生。
一、做一位有爱心的雕塑家
有一则寓言讲的是一个农夫伐倒了一棵大树,用笔直的树干盖了一座小木屋子。他打量了一番,心想:把这剩下的树根劈成柴,要费多少功夫呀!于是就将树根扔在了野外,一位雕塑家无意中发现了这个树根,如获至宝,他小心翼翼地把那树根带回家,精心雕刻,终于制成了一件精妙绝伦的根雕艺术品。短小精悍的故事引人深思:农夫厌弃它、瞧不起它,树根只能是一件废品;而雕塑家喜欢它、关心它、发掘它的潜力,它又变成了一件有价值的东西了。我们的育人工作者不正是如此吗?爱迪生小时候在学校就被老师和同学认为是一个“笨孩子”。后来这个孩子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像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数不胜数。任何学生的本质都是可以教育、培养、转化、雕塑的,学生某方面的差是表面的、暂时的、相对的。对于后进生的教育应植根于爱,看重他们,不鄙视他们,尊重他们,加倍地热爱他们是教育取得成效的前提。
高尔基曾经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无限的师爱,可以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应该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让一切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感受到来自师爱的温暖。
二、做一位善于发现的“伯乐”
“先有伯乐,后有千里马”。从事教育教学一线二十几年中,我通过调查和研究,发现大多数后进生最初是由于课程变难而学习赶不上时,开始还想努力,但最后就放弃了,成为了课堂教学的“客人”。为什么呢?因为否定的评价、失败的体验太多了,这严重地挫伤了他们的尊严,一点点地磨灭了他们的进取心。所以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从欣赏后进生身上的“亮色”开始,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老师时刻关注他,他的努力和付出,老师都能看见:每一份付出,便会有一份收获。
三、做一位善于激励的朋友
在生活中,任何人都希望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赞美。后进生也有做人的尊严,同样希望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赞美。所以,我们作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应该努力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我让孩子讲述自己对现在、将来的设想,让孩子们发现别人的长处,了解自己的长处,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使后进生融入集体,在集体的尊重,激励、赞扬中拥有自信,增强自信,不断争取更大的进步。
四、做能示范的榜样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人格示范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师德榜样具有无穷的力量,现代教育家陶行知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所以我们教师要将自己的师德水准不断提高,要升华自己的师德境界,成为示范的榜样——在教育过程中,让孩子自尊、自立、自励、自强,我们老师首先做到;让孩子树立自信,老师对孩子首先充满自信;让孩子不怕困难,老师首先克难攻关;让孩子热爱生活、积极上进,老师首先乐观上进、拼搏进取……对于后进生,老师的关爱充满真诚,既能让后进生尊重、敬佩老师,并表现为对老师的情感依赖。
五、做一个宽容的师长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特别是对待后进生方面,很多人最缺乏的就是“教育的宽容”:很少站在孩子的心理实际上去考虑方法是否得当,缺乏必须的耐心、和蔼的面容、平和的心态,常常恨铁不成钢,使得教育总得不到令人满意的结果。细细想想,有多少的教育是残暴的,失败是必然的。让学生觉得你是师长——既是一位知识丰富、令人尊敬、宽容的老师,又是一位教子有方、关爱孩子的家长,而不是孩子们害怕的老师,更不是溺爱孩子的家长。
有人说当教师是一种职业,而教育孩子是一生事业。我觉得既然人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我们教育人就争取充分挖掘人的潜能;人具有学习的天性和本能,我们教育人就应该顺应人的天性,激扬生命自身去发展自己。“不让一个孩子落后”这句美国总统的话时常回荡在我耳旁。是啊,小学阶段正是接受能力强、极富模仿力和可塑性,也是学生个性人格、心理形成的关键时期,但同时又是感情最脆弱的时候,我们应该抓住这一重要契机,用特殊的关爱育苗好每一棵健康之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