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外设计史》在高校设计专业中属于一门基础课程,这门课程对于高校学生来讲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在学习《中外设计史》时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使自身的修养和审美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但是在实际教学还是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教师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改善,由此来促使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提升。对此本文针对《中外设计史》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
关键词:中外设计史;教学困境;问题;探究
引言
《中外设计史》是在最近几年才进入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并最终成为了高校设计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开设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梳理世界设计各个流派、风格,以及重要的人物、事迹,将整个世界的设计发展演变过程勾勒出来,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和掌握这个专业,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由于这门课程过于偏向理论,同时授课时间又非常有限,进而导致其教学效果始终不够理想,最终偏离了设计的初衷。基于以上内容,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中外设计史》教学中遇到的困境。
一、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
1.课时安排不足
通过分析各高校目前的教学情况可以发现,多数高校都在大量缩短设计史的授课时间,为其它的主要学科腾挪出更多的时间。可与此同时,各大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数量增在逐年的增多。这就导致,教师在授课时会面临更多的学生,不仅增加了教师的授课难度,同时也会降低授课效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讲授相应的理论知识外,还要抽出精力和时间去保持课堂纪律,在这种教学背景下,教师很难将知识讲解的非常细致,这样一来学生在理解时就会显得非常困难,而老师整堂课下来也会显得非常疲惫。
2.教师备课不够充分
每一种设计的诞生都与周围环境的变化和时代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在实际的授课中经常会表现出知识储备不的足情况,例如教師在讲解流派背景时,常常会出现讲不出风格流派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过程,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时就会感觉莫名其妙,难以理解。对此教师应该意识到这个问题,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适当的加入一些与世界史有关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建立相应的历史地图和时间轴,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清历史脉络,加深对于《中外设计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计划与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关于《中外设计史》这门课程的教学,很多教师都习惯采用语言灌输的方式讲解,在实践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很多问题,很难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有时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甚至在进入了大四的学习之后还依然弄不清基础的设计名词以及“荷兰风格派”,“包豪斯”等相关的设计流派,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很难有效的落实。有的学生虽然有了设计方案但是这些方案都是“跟着感觉走,一问三不知”,对于所出现的这种现象教师必须要认真思考,深刻的认识到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根本无法提高教学质量。通常情况下设计类专业的学生都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且非常喜欢动手实践的课程,反而对纯理论的课程较为抵触,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的加入一些动手实践课程,这样不仅可以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出来,同时对提高教学质量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学习“新装饰运动”的时候,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带领学上分析该运动中经常出现的几种设计元素,并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将这些元素重新组合,使之成为一个全新的艺术品,最后再利用白卡纸将其制作成一个三维的立体形象。采取这种授课方式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使教学氛围活跃起来。另外,在授课方式上,教师可以根据艺术专业的特点开展相应的教学,积极应用多媒体设备增加图片的展示环节,这样一来就会使教学内容非常形象,在这种教学氛围中不仅可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内容。
三、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
实际上艺术设计专业对于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非常重视,但是很多学生对这方面并不感兴趣,也不愿意学习专业知识。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缺乏重视,很多时候都是迫于学校的压力在学习,因此总是喜欢采取机械记忆的方式理解知识,根本无法将各个设计风格与流派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放置到历史大环境中进行分析和理解。当课程结束后学生很容易就会忘记所学的知识,进而在设计时不能将其应用在自己设计当中。
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在授课时应将教学重点放在结合现代的设计案例上,而不是将教学重点放在讲解设计史的重要性上,同时还要有意识的积极与学生分享设计师是怎样将不同的设计风格融入到自己的设计的中的。通过这样的引导和讲解,不仅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设计史的重要性,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设计当中。例如,在讲授波普运动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跟学生讲授美国总统奥巴马选举时的故事,告知其奥巴马曾在制作竞选海报的过程中加入了波普风格,利用美国人的怀旧心理获得了很多人的好感和支持。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在学生的生活中也会经常遇到,对此教师要合理的应用这些元素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设计史学习的价值和意义,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四、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教师要想摆脱《中外设计史》教学中的困境,首先就要分析出《中外设计史》在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然后根据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给予解决,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而使学生的艺术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另外在《中外设计史》教学中不能只重视纯理论教学,一定要在理论教学中适当的渗透动手实践课程,这样不仅可以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出来,同时还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的作用,从而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全面提升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朔琦.《中外设计史》教学的困境与探索[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6(25):71-71.
[2]何帅森.《中外设计史》教学法初探[J].文学教育(下),2015(1):132-132.
[3]宋玉立.新媒体背景下“中外设计史”课程教学探讨[J].青年记者,2017(23):133-134.
关键词:中外设计史;教学困境;问题;探究
引言
《中外设计史》是在最近几年才进入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并最终成为了高校设计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开设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梳理世界设计各个流派、风格,以及重要的人物、事迹,将整个世界的设计发展演变过程勾勒出来,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和掌握这个专业,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由于这门课程过于偏向理论,同时授课时间又非常有限,进而导致其教学效果始终不够理想,最终偏离了设计的初衷。基于以上内容,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中外设计史》教学中遇到的困境。
一、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
1.课时安排不足
通过分析各高校目前的教学情况可以发现,多数高校都在大量缩短设计史的授课时间,为其它的主要学科腾挪出更多的时间。可与此同时,各大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数量增在逐年的增多。这就导致,教师在授课时会面临更多的学生,不仅增加了教师的授课难度,同时也会降低授课效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讲授相应的理论知识外,还要抽出精力和时间去保持课堂纪律,在这种教学背景下,教师很难将知识讲解的非常细致,这样一来学生在理解时就会显得非常困难,而老师整堂课下来也会显得非常疲惫。
2.教师备课不够充分
每一种设计的诞生都与周围环境的变化和时代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在实际的授课中经常会表现出知识储备不的足情况,例如教師在讲解流派背景时,常常会出现讲不出风格流派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过程,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时就会感觉莫名其妙,难以理解。对此教师应该意识到这个问题,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适当的加入一些与世界史有关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建立相应的历史地图和时间轴,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清历史脉络,加深对于《中外设计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计划与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关于《中外设计史》这门课程的教学,很多教师都习惯采用语言灌输的方式讲解,在实践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很多问题,很难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有时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甚至在进入了大四的学习之后还依然弄不清基础的设计名词以及“荷兰风格派”,“包豪斯”等相关的设计流派,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很难有效的落实。有的学生虽然有了设计方案但是这些方案都是“跟着感觉走,一问三不知”,对于所出现的这种现象教师必须要认真思考,深刻的认识到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根本无法提高教学质量。通常情况下设计类专业的学生都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且非常喜欢动手实践的课程,反而对纯理论的课程较为抵触,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的加入一些动手实践课程,这样不仅可以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出来,同时对提高教学质量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学习“新装饰运动”的时候,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带领学上分析该运动中经常出现的几种设计元素,并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将这些元素重新组合,使之成为一个全新的艺术品,最后再利用白卡纸将其制作成一个三维的立体形象。采取这种授课方式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使教学氛围活跃起来。另外,在授课方式上,教师可以根据艺术专业的特点开展相应的教学,积极应用多媒体设备增加图片的展示环节,这样一来就会使教学内容非常形象,在这种教学氛围中不仅可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内容。
三、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
实际上艺术设计专业对于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非常重视,但是很多学生对这方面并不感兴趣,也不愿意学习专业知识。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缺乏重视,很多时候都是迫于学校的压力在学习,因此总是喜欢采取机械记忆的方式理解知识,根本无法将各个设计风格与流派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放置到历史大环境中进行分析和理解。当课程结束后学生很容易就会忘记所学的知识,进而在设计时不能将其应用在自己设计当中。
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在授课时应将教学重点放在结合现代的设计案例上,而不是将教学重点放在讲解设计史的重要性上,同时还要有意识的积极与学生分享设计师是怎样将不同的设计风格融入到自己的设计的中的。通过这样的引导和讲解,不仅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设计史的重要性,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设计当中。例如,在讲授波普运动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跟学生讲授美国总统奥巴马选举时的故事,告知其奥巴马曾在制作竞选海报的过程中加入了波普风格,利用美国人的怀旧心理获得了很多人的好感和支持。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在学生的生活中也会经常遇到,对此教师要合理的应用这些元素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设计史学习的价值和意义,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四、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教师要想摆脱《中外设计史》教学中的困境,首先就要分析出《中外设计史》在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然后根据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给予解决,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而使学生的艺术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另外在《中外设计史》教学中不能只重视纯理论教学,一定要在理论教学中适当的渗透动手实践课程,这样不仅可以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出来,同时还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的作用,从而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全面提升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朔琦.《中外设计史》教学的困境与探索[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6(25):71-71.
[2]何帅森.《中外设计史》教学法初探[J].文学教育(下),2015(1):132-132.
[3]宋玉立.新媒体背景下“中外设计史”课程教学探讨[J].青年记者,2017(23):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