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如何做到以人为本

来源 :大众商务·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_77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跨入21世纪,世界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迅速兴起,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更加开放、深入改革的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为企业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此时,?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的价值取向、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以及企业形象等如何确立,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成败。鉴于此,本文对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以人为本;企业文化;沟通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10)05-0186-01
  
  1 前言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物质生产和精神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文化观念、文化形式和行为模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体现了企业及其成员的价值准则、经营哲学、行为规范、共同信念及凝聚力。在企业中,“人”体现为企业股东、领导层、管理层和一线员工的有机统一,体现为企业内部人员与企业合作者、广大客户以及利益相关者的有机统一。因此,在企业中做到“以人为本”,就是企业的一切工作应该以企业的所有者、管理者、工作者、消费者、利益相关者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这些“人”,服务这些“人”,发展这些“人”,形成一种以和谐文化为基础的,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2 建设“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对策
  2.1 建立造良好的沟通机制
  良好的沟通机制是建立“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有力途径,作为管理者要运用各种沟通方式,加强组织与员工的沟通,经常倾听下属的心声,了解下属的需求。惟有如此,企业才能了解员工的需求,满足员工的需求,实现以人为本。另外,员工之间的沟通与关爱也至关重要,例如有的公司员工可以自己设计喜欢的海报等贴在车间。他们经常会在出勤表上贴上丰富的表情,贴上小太阳说明他今天心情很愉悦工作很开心,贴上一个小哭脸代表他工作中遇到了麻烦和不顺心的事,而其他员工或是领导看到了就会询问、关心他,这样不仅很好的融洽了公司内部的关系,还给繁瑣枯燥的生产车间带来轻松的气息。其次,要关心爱护员工,例如有的公司经常会组织员工外出活动,每个月还会为过生日的员工集体庆祝,因为有时生产任务紧,为了生产很多外地的员工过年都不能回家,公司会为加班加点的这些外地员工组织年三十的聚餐或是唱歌等集体活动。这些日常中点点滴滴会使用员工感受到企业与员工息息相通、荣辱与共,激发员工对公司的忠诚与热爱。
  2.2 尊重员工的个性差异。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不同就是差异,不同就是个性,不同就是特质。在团队之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长,如果是“以己之长,度人之短”,就会导致互不卖帐、互相嫉妒,甚至互相拆台。相反,如果取长补短,增进合作,团队就能和谐。企业文化建设首先面临着改变大多数员工的思维模式、工作方式和风俗习惯等,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个“从部分改、逐步改到全面改、彻底改的过程,严格但不苛刻,严厉但不严酷”的思路,先从影响企业正常运行的地方改起,而且不能一步到位,不能以企业文化的某一条某一项来否定一个人,不能要求员工立即就全部做到。以人为本并不是以平均人为本,而是针对员工的不同个性需求,采取相应的管理和激励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个性将日益显著,组织鼓励管理者和雇员们重视个体差异和群体成员的差异,并把差异资本化使之成为组织生产力的主要财富。通过尊重差异,组织可引导不同个体带给组织独特的绩效,可使不同类型的人都感到在这个企业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赢得以多元化为特征的人力资源市场。
  2.3 满足员工不断学习的需求
  人的全面发展是“以人为本”的题中之义。实践和学习是人发展的重要途径。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体现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须着力将企业建设成学习型组织。许多企业越来越意识到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要性,并已付诸于行动。但大多数企业的员工培训是一次性的,多半是针对中高层管理者,基层员工很少有机会得到培训。员工培训应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让所有员工都有机会为获得新知识而不断学习,从而为企业作出贡献。在企业中,培养浓厚学习氛围非常重要。为了鼓励员工学习,企业必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根据业务工作需求及员工成长提升的需求,每年都要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培训,有员工上岗培训、基层干部培训、中高层干部培训、销售一线骨干培训、野外拓展培训等等。培训方式可以有集团高层和优秀员工的现身说法,还与专业培训机构合作进行专业化培训。
  2.4 激发职工创造主动性
  如果职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被动参与,那么这样的企业文化就会缺乏行动力,就会成为表面文章。企业必须不断丰富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最大限度的调动职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载体,大力倡导“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风气,狠抓干部职工的学习,促进人才成长,为企业可持继续发展储备能量。要以安全宣传教育为载体,利用安全演讲、签名、牌板、巡回展等多种形式,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要以职工竞赛为载体,在全矿推行“十个十”、“百颗星”竞赛及创新杯竞赛,班组管理竞赛和“十个好、比比看”活动,并对涌现出的先进个人和集体进行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使他们既得荣誉又得实惠,既有荣誉感又有自豪感,使其他职工既有羡慕感又有压力感,从而在全矿掀起比、学、赶、帮、超的竞赛热潮,逐步使职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提高。
  2.5 规范的制度管理作为保障
  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本,并不是放任自流、随心所欲,没有规范的制度保障,再好的文化理念也等于空谈。制度管理主要是依靠制度来强行推广,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例如企业可以通过制定如企业CI手册、员工手册、企业行为规范等文件和相关制度,来明确企业文化,并通过全员学习,以求员工达成认识并实施,形成企业文化的基础。一旦决定,员工必须无条件执行。另外,有时候企业为了提高某一方面的企业能力,通过激励方式,以文件明确下来,激发员工参与积极性,日本企业为鼓励创新,提高员工忠诚度,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如日本企业规定:提倡员工提建议,并对优秀的建议和采纳的建议给予奖励,还实行员工终身雇用制等。通过以上措施,日本企业在世界企业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也使企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3 结语
  总之,企业文化管理,必须以人为本。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有效的人性化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为员工提供良好的自我实现的工作氛围和发展机会,员工在企业中受到重视和尊重,其工作成绩受到认可和赞赏,由此激励员工为实现自我价值投入到企业的工作中,诱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激发起创造性。
  参考文献:
  [1]马德庆、李演珍.以人为本的企业精细管理.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王吉鹏企业文化建设.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阅读理解的效果与读者的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密切相关。从图式理论和预设角度来思考阅读教学,可以通过激活或者构建相关图式知识,以及培养预设敏感来督促阅读理解,并有意识地
【摘要】本文在梳理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对教师效能感的研究进展和测量评估做了评述,指出了教师效能感研究存在的问题,并从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视野、研究取向和研究的应用价值方面对未来的发展作出展望。  【关键词】教师效能感;教师自我效能感;教师集体效能感
民法是人法,人的价值是一切价值的终极源泉,民法正是出于对人的价值和尊严保护的实际需要而设立了一般人格权制度,充分保护、尊重人格。一般人格权制度的确认,对于保护特定的
本文通过引入Mathematica数学软件,并针对高职高专经济类专业的特点,就数学课程能达到学以致用,突出专业性,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进行了简要论述。
中药产业不仅是我国少数最具国际比较优势的产业之一,而且是中华名族文化的象征,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做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2006
体育教学当中的选项课是目前高校开展体育教学改革的主流,其选项课的内容内容往往是根据学生的喜好程度和对于身体健康的锻炼方式来促成的,而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一直是学校和社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的数字化,观念的多元化,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很多新现象和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传统的权威式,填鸭式等教育方法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大学生教育与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了。而咨询方法正是在这样的新形式下出现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新型教育管理方法。  【关键词】咨询方法; 优势; 涉及的领域; 存在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09)05-017
在中国电影史上,著名导演谢晋在影视艺术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早已为世人公认。无论是表现中国人民在伟大变革时代的奋斗业绩与心路历程,还是对于中国电影诗学形成与发展的巨大
[摘 要]印花税的变动史就是一部股市指数变动史。印花税率的调整在中国股市的坐标中,扮演着绝对重要的角色。历史上每次调整印花税,都会给股市带来巨大震动。政府也或多或少的实现了调控股市的目标,通过调整印花税来控制股市俨然已经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一大法宝。然而,印花税率的频繁变动,和税收法定、税收稳定的基本原则相背离,这一调控手段的合法性也颇受质疑,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浅层次的剖析。  [关键词]印花税
【摘 要】电视媒体的传播范围非常广泛,电视广告更是无孔不入,只要能看到电视,任何人都会成为电视媒体的传播对象,为电视广告文化堆积平台,同时当代广告文化对人们的 生活有着深刻的 ,着重在人们的消费观念和价值观念方面。  【关键词】电视广告文化;信息特征;消费观念;价值观念  中图分类号:F71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09)09-0137-01    20世纪是商品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