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公开课是展示学生们的语文素养和阅读思维及文学积累的大舞台,其中整班朗读是体现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窗口。整班朗读的效果不止展示学生的语文素养,更是对整堂课效率的一种推动,一种氛围渲染,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然而整班朗读的现状其实不容乐观,在语文教师把过多的时间放在作业评讲、句段分析的今天,学生们能练习整班朗读的机会与时间是越来越少了。
一、现状分析
在听课过程中经常能感受到这样的朗读现状:1.不整齐。所谓不整齐,是指学生们读得有快有慢,有的熟练,有的生疏,有的轻,有的重,拿捏不准,把握不定。2.没劲。其实这主要体现了学生们自信心的不足,不愿也不敢高声朗读,怕自己读错给全班丢脸或被同学笑话。3.念经。在整班朗读的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有口无心、咿咿呀呀,毫无感情和节奏可言,读来淡而无味,听来无精打采。4.不和谐音。全班那么多学生在一起读,如果不是训练有素,常常会有一些不和谐音冒出来,一下子影响了整班朗读的效果。
其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稍不注意,那点点滴滴的因素就阻滞了学生们朗读水平的提升。纵观现在的语文课堂,有这样几点不足:1.教师过分依赖课件,少了范读。现在的老师动辄就播放课文录音给学生们听,录音诚然是很好的教学资源,然而老师的范读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行走在学生中间,充满深情的范读更适于学生们去模仿。在指导学生们朗读时,教师还应在读得不到位的地方进行伴读,让学生没有陌生感,这样的范读哪是陌生而统一的课文录音所能比拟的呢?2.很多教师本身的读功就不行,所以在指导学生时常常心虚、畏难,又如何能带领学生徜徉在文字造就的意境中呢?3.缺乏科学的方法指导,其实朗读不仅仅是动嘴发声这么简单,如何发声、呼吸、语言技巧,这些都是需要经过专业的指导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读得轻松、入情入境。
二、改变现状之策略
怎样改变现状,使整班朗读能更上一个台阶呢?具体操作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有范读引领
苏联作家凯洛夫曾说过:“在学生眼中,教师应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可兹效仿的榜样。”所以教师的范读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教师在范读时要达到以下要求:1.准确畅读,不能少字、漏字、破字,要读出这样的效果必须对文本反复读,熟读成诵。2.入情阅读。叶圣陶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提到: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只有真的随文本融入情境中,才能读得动情,体会得深刻。所以朗读要能表达出文本所表达的情感。3.生动美读。教师在练习朗读时要讲究声音的技巧,如强声、弱声,《十里长街送总理》切不可高声呼唤,而要低弱回旋,《安塞腰鼓》则要热情洋溢,语气要强。所谓英雄气短、儿女情长都要尽在朗读中体现。
(二)讲究朗读的指导方法
1.化整为零,聚零为整。整班朗读时,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合唱团,要达到人人过关,每个人都唱好,每个声部都要过关。合起来时要求学生们忘记我,只有我们。一个就是一群,融合在一起才能整齐和谐。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可以首先教学生们进行单独训练,教给他们读得平和、顺畅、正确的方法。然后组成学习小组朗读,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听、纠正,再由老师去听,去指导。这样层层深入,逐一指导再融合在一起,这样的“合唱团”一定能谱出最美的华章。
2.重视语段的朗读训练。在学生接触文本时就要教孩子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读好。指导过程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这样学生才不会有畏难情绪。在解析课文时,更要读讲结合,从教师讲到学生理解的过程中,读是一个中介,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3.运用丰富的形式加强语句训练。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选取绕口令、颠倒歌、春联等形式多样的特殊语言材料对学生进行语言的训练。
(三)培养良好的朗读心理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
1.把鼓励和点拨结合起来。在指导学生时,既要给孩子增强自信,又不能一味地迎合学生,还要给他们正确的指导方法。
2.竞赛从班到校都要搞活。班级有班上小组竞赛、男女生竞赛、学习小组竞赛;全校可以分类,进行系列化的比赛,如结合推普周,推广语言文字工作,开展系列活动,营造浓浓的朗读氛围,调动学生进行朗读练习的积极性。
3.组建吟诵社等朗读兴趣小组,选取有朗读特长和爱好的学生作为朗读练习的先驱者和带动者。
4.发出亲子共读的倡议,将朗读的氛围熏染到家庭中,在亲子共读中提高朗读的兴趣。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要求是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必须重视并实践的,重视整班朗读,其实就是对每一个个体朗读的最高要求。“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重要特征。”让每一个语文老师都为追求一堂好课而在琅琅书声中浸润自己和学生吧!
一、现状分析
在听课过程中经常能感受到这样的朗读现状:1.不整齐。所谓不整齐,是指学生们读得有快有慢,有的熟练,有的生疏,有的轻,有的重,拿捏不准,把握不定。2.没劲。其实这主要体现了学生们自信心的不足,不愿也不敢高声朗读,怕自己读错给全班丢脸或被同学笑话。3.念经。在整班朗读的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有口无心、咿咿呀呀,毫无感情和节奏可言,读来淡而无味,听来无精打采。4.不和谐音。全班那么多学生在一起读,如果不是训练有素,常常会有一些不和谐音冒出来,一下子影响了整班朗读的效果。
其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稍不注意,那点点滴滴的因素就阻滞了学生们朗读水平的提升。纵观现在的语文课堂,有这样几点不足:1.教师过分依赖课件,少了范读。现在的老师动辄就播放课文录音给学生们听,录音诚然是很好的教学资源,然而老师的范读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行走在学生中间,充满深情的范读更适于学生们去模仿。在指导学生们朗读时,教师还应在读得不到位的地方进行伴读,让学生没有陌生感,这样的范读哪是陌生而统一的课文录音所能比拟的呢?2.很多教师本身的读功就不行,所以在指导学生时常常心虚、畏难,又如何能带领学生徜徉在文字造就的意境中呢?3.缺乏科学的方法指导,其实朗读不仅仅是动嘴发声这么简单,如何发声、呼吸、语言技巧,这些都是需要经过专业的指导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读得轻松、入情入境。
二、改变现状之策略
怎样改变现状,使整班朗读能更上一个台阶呢?具体操作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有范读引领
苏联作家凯洛夫曾说过:“在学生眼中,教师应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可兹效仿的榜样。”所以教师的范读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教师在范读时要达到以下要求:1.准确畅读,不能少字、漏字、破字,要读出这样的效果必须对文本反复读,熟读成诵。2.入情阅读。叶圣陶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提到: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只有真的随文本融入情境中,才能读得动情,体会得深刻。所以朗读要能表达出文本所表达的情感。3.生动美读。教师在练习朗读时要讲究声音的技巧,如强声、弱声,《十里长街送总理》切不可高声呼唤,而要低弱回旋,《安塞腰鼓》则要热情洋溢,语气要强。所谓英雄气短、儿女情长都要尽在朗读中体现。
(二)讲究朗读的指导方法
1.化整为零,聚零为整。整班朗读时,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合唱团,要达到人人过关,每个人都唱好,每个声部都要过关。合起来时要求学生们忘记我,只有我们。一个就是一群,融合在一起才能整齐和谐。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可以首先教学生们进行单独训练,教给他们读得平和、顺畅、正确的方法。然后组成学习小组朗读,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听、纠正,再由老师去听,去指导。这样层层深入,逐一指导再融合在一起,这样的“合唱团”一定能谱出最美的华章。
2.重视语段的朗读训练。在学生接触文本时就要教孩子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读好。指导过程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这样学生才不会有畏难情绪。在解析课文时,更要读讲结合,从教师讲到学生理解的过程中,读是一个中介,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3.运用丰富的形式加强语句训练。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选取绕口令、颠倒歌、春联等形式多样的特殊语言材料对学生进行语言的训练。
(三)培养良好的朗读心理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
1.把鼓励和点拨结合起来。在指导学生时,既要给孩子增强自信,又不能一味地迎合学生,还要给他们正确的指导方法。
2.竞赛从班到校都要搞活。班级有班上小组竞赛、男女生竞赛、学习小组竞赛;全校可以分类,进行系列化的比赛,如结合推普周,推广语言文字工作,开展系列活动,营造浓浓的朗读氛围,调动学生进行朗读练习的积极性。
3.组建吟诵社等朗读兴趣小组,选取有朗读特长和爱好的学生作为朗读练习的先驱者和带动者。
4.发出亲子共读的倡议,将朗读的氛围熏染到家庭中,在亲子共读中提高朗读的兴趣。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要求是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必须重视并实践的,重视整班朗读,其实就是对每一个个体朗读的最高要求。“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重要特征。”让每一个语文老师都为追求一堂好课而在琅琅书声中浸润自己和学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