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农村中学生的阅读现状,通过课堂上同一作者的链接引导阅读、同一本书的链接引导阅读与课后分小组分享讨论、指导学生写读后感等方式,来培养农村中学生的阅读习惯爱好。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名著;链接;分享讨论;读后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的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培养学生读和写的能力,其中阅读是根本、是前提,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光靠一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教材是一盏灯,课外书籍是阳光,只有“阳光”才能促使学生不断成长。但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制约着农村中学生阅读“阳光”的照耀,学生阅读习惯爱好的培养无从谈起。首先,农村中学生的家长大多外出打工,对孩子的教育观念是“在学校靠老师,在家靠自觉”,家长长期对孩子的疏于管理让多数中学生不会自觉去阅读。其次,农村学校的图书室藏书量少且书籍陈旧,难以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这样,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爱好,只能充分利用学校阅览室数量有限的名著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一、在课堂上导入名著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联系教材课文,有选择性地引导学生阅读著作里的章节
(一)同一作者的链接引导阅读
如七年级上册的课文《忆读书》,在讲授分享冰心这篇课文时,引出她的诗集《繁星·春水》。作品作者都是冰心,前者是散文,后者是诗歌。在讲授《忆读书》的第一课时介绍作者时,引入其著作,课后下发《繁星·春水》,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布置欣赏两篇诗歌,以为第二课时讲授整部诗歌主题的精读课做准备。再有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的课文《风筝》时,引入同一作者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布置学生阅读三篇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每篇文章后面都写至少300字的读后感,以此来增强学生的阅读力度,刺激学生阅读,也为下节课外阅读课做准备。
(二)同一本书的链接引导阅读
课文中单元里同一题材也可以互动教学。如七年级第四单元的小说课文里面,有《空城计》《美猴王》二篇节选小说,在课堂顺利链接引导阅读《三国演义》和《西游记》。链接引导阅读《三国演义》可把三十六计之一的“空城计”作为示范,引导学生通过三十六计来阅读《三国演义》,这样既通俗又简单扼要的把握了故事情节和故事人物。《西游记》则可利用典型的人物和精彩的故事情节来链接引导阅读,典型的人物如孙悟空、猪八戒等,精彩的故事情节如孙悟空大闹天宫和三打白骨精等。
二、为了在课堂导读后让学生继续阅读,可以组织多种课后阅读活动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深化学生的阅读感悟
(一)组织朗读活动
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名著的文字之美?组织朗动活动便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先在语文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朗读指导,如朗读出句法辞章,朗读出情感共鸣,朗读出多元个性。然后在课后多组织朗动活动,让学生朗读自己喜欢名著的章节段落,让学生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情感传达出来,该激昂的时候激昂,该委婉的时候委婉,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语言,把储存信息的符号还原成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这样不仅使名著中的人物、景象等跃然纸上,还能让学生入画、入境、入情,更深切体会作者的喜怒哀乐,从而,让名著中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情感浸润学生的身心。
(二)分小组分享讨论
为了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在课堂上导读了的作品,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喜好在课后分小组讨论分享著作中自己喜欢的人物,这种方法一石二鸟,既让学生轻松的掌握了小说的人物性格形象,又激发了学生阅读著作的兴趣。例如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其中刘备的性格特点争议比较大,可以就此通过小组讨论分享激发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有关内容。
(三)展示阅读成果
要多指导学生写好、多写读后感,并向学校广播站、校园网站、校园橱窗、校刊推荐学生的优秀读后感,这样不仅展示了学生的阅读成果,还充分调动了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兴起读名著、谈名著、评名著、荐名著及师生热心写作的风气,营造浓浓的校园阅读名著的氛围。例如阅读了《鲁滨孙漂流记》,很多学生都喜欢上了星期五这个角色,认为他忠诚、可爱、机灵,教师可以就这个人物作为切入点指导学生在课后写读后感,然后把优秀的读后感推荐给学校的各种展示平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名著不同于一般的著作,它们以卓越的艺术性和深刻的思想性给人丰富的审美愉悦和精神养料,所以,阅读名著有关整个民族素质的提升,而让学生去学会阅读名著、爱上阅读名著是语文教师的责任。而只有当阅读名著是有方法的、快乐的时候,学生不需要太多别人的要求,都会如饥似渴去阅读名著。
附注: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研究项目“基于培养中学生阅读习惯爱好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立项批准号:2012YQJK177)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编辑:马梦杰)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名著;链接;分享讨论;读后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的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培养学生读和写的能力,其中阅读是根本、是前提,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光靠一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教材是一盏灯,课外书籍是阳光,只有“阳光”才能促使学生不断成长。但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制约着农村中学生阅读“阳光”的照耀,学生阅读习惯爱好的培养无从谈起。首先,农村中学生的家长大多外出打工,对孩子的教育观念是“在学校靠老师,在家靠自觉”,家长长期对孩子的疏于管理让多数中学生不会自觉去阅读。其次,农村学校的图书室藏书量少且书籍陈旧,难以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这样,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爱好,只能充分利用学校阅览室数量有限的名著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一、在课堂上导入名著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联系教材课文,有选择性地引导学生阅读著作里的章节
(一)同一作者的链接引导阅读
如七年级上册的课文《忆读书》,在讲授分享冰心这篇课文时,引出她的诗集《繁星·春水》。作品作者都是冰心,前者是散文,后者是诗歌。在讲授《忆读书》的第一课时介绍作者时,引入其著作,课后下发《繁星·春水》,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布置欣赏两篇诗歌,以为第二课时讲授整部诗歌主题的精读课做准备。再有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的课文《风筝》时,引入同一作者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布置学生阅读三篇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每篇文章后面都写至少300字的读后感,以此来增强学生的阅读力度,刺激学生阅读,也为下节课外阅读课做准备。
(二)同一本书的链接引导阅读
课文中单元里同一题材也可以互动教学。如七年级第四单元的小说课文里面,有《空城计》《美猴王》二篇节选小说,在课堂顺利链接引导阅读《三国演义》和《西游记》。链接引导阅读《三国演义》可把三十六计之一的“空城计”作为示范,引导学生通过三十六计来阅读《三国演义》,这样既通俗又简单扼要的把握了故事情节和故事人物。《西游记》则可利用典型的人物和精彩的故事情节来链接引导阅读,典型的人物如孙悟空、猪八戒等,精彩的故事情节如孙悟空大闹天宫和三打白骨精等。
二、为了在课堂导读后让学生继续阅读,可以组织多种课后阅读活动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深化学生的阅读感悟
(一)组织朗读活动
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名著的文字之美?组织朗动活动便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先在语文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朗读指导,如朗读出句法辞章,朗读出情感共鸣,朗读出多元个性。然后在课后多组织朗动活动,让学生朗读自己喜欢名著的章节段落,让学生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情感传达出来,该激昂的时候激昂,该委婉的时候委婉,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语言,把储存信息的符号还原成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这样不仅使名著中的人物、景象等跃然纸上,还能让学生入画、入境、入情,更深切体会作者的喜怒哀乐,从而,让名著中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情感浸润学生的身心。
(二)分小组分享讨论
为了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在课堂上导读了的作品,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喜好在课后分小组讨论分享著作中自己喜欢的人物,这种方法一石二鸟,既让学生轻松的掌握了小说的人物性格形象,又激发了学生阅读著作的兴趣。例如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其中刘备的性格特点争议比较大,可以就此通过小组讨论分享激发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有关内容。
(三)展示阅读成果
要多指导学生写好、多写读后感,并向学校广播站、校园网站、校园橱窗、校刊推荐学生的优秀读后感,这样不仅展示了学生的阅读成果,还充分调动了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兴起读名著、谈名著、评名著、荐名著及师生热心写作的风气,营造浓浓的校园阅读名著的氛围。例如阅读了《鲁滨孙漂流记》,很多学生都喜欢上了星期五这个角色,认为他忠诚、可爱、机灵,教师可以就这个人物作为切入点指导学生在课后写读后感,然后把优秀的读后感推荐给学校的各种展示平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名著不同于一般的著作,它们以卓越的艺术性和深刻的思想性给人丰富的审美愉悦和精神养料,所以,阅读名著有关整个民族素质的提升,而让学生去学会阅读名著、爱上阅读名著是语文教师的责任。而只有当阅读名著是有方法的、快乐的时候,学生不需要太多别人的要求,都会如饥似渴去阅读名著。
附注: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研究项目“基于培养中学生阅读习惯爱好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立项批准号:2012YQJK177)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