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提艺术创作与教学中的生态思维r——以风景绘画为例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a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思维是一种有机整体性的思维模式,运用于艺术领域有助于使作者、作品、读者和世界重新结合成一个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从而克服现代艺术的各种生态失衡状况.艺术创作与教学实践的生态思维意味着对自然的观察和表现中整体性、自然性和主体间性等审美原则的遵循.生态思维之于风景绘画创作与教学的意义主要在于避免艺术审美实践中的“非自然化”、形象塑造的概念化和艺术语言的简单化.艺术创作与教学的生态思维缺失主要是受到了现代艺术的“艺术至上”思想影响,同时与传统的专业基础教育和生态文化产品的教学存在的局限与不足有关.
其他文献
当下专业学院的中国画教学与创作呈现出一种多元化开放状态,但衔接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仍然是一个恒定的主流命题.每个时代都会面对这一命题,承担这一时代责任的社会群体往往是各个时代的知识分子,传统社会的文人自然是担当他们那一时代传承与创新的主流.而五四运动以来,新型现代国家开始建构,文人身份也在转换,新型知识分子的社会角色要求他们对现代文化与传统精神作出一个全新的解答,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也自然成为整个文化转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在整个20世纪,美术业内人士和文化学者一直围绕这一课题争论并实践着各种主张,演进至当下,
期刊
在每一个人成长的记忆里,故乡是情感、精神的寄托,生命中充满眷恋的圣地,更是永恒的心灵家园.由于工作的关系,笔者常有机会深入故乡福建各地的大街小巷写生,与环境交流对话,在面对面的默契中了解并不断汲取着故乡不竭的精神食粮,在往复循环中获得诸多感悟,充实自己艺术面貌的同时也引发了深远的艺术思考.笔者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理念,将题材组织、淬炼、重构,觅寻到一种既平凡真切又不失诗意情怀,既精巧灵动又醇厚质朴的艺术形式,力图表达对时代变迁的体察和对人生轨迹的倾诉.这种思绪日积月累且愈发强烈,终于在“新连环画
期刊
2019年青岛音乐厅举办了一场《乐汇版画——张白波与八骏国乐的对话》跨界音乐会.这场音乐会以张白波的近百幅版画和岛城艺术院校顶尖民族器乐演奏家合作的方式呈现舞台,斑斓的画面与民族器乐曲的相融,冲击着观者的视觉与听觉,二者完成一场精妙绝伦的视听盛宴.张白波的版画与民族器乐有如此高的契合度,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启发了笔者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审视和思考当前国内的艺术创作现状,深感张白波常年不懈地吸收民族传统文化精华,体悟和融会当代人们的审美趣味来推进自己的艺术创作,具有非常典型的现实意义.
期刊
从众心理是常情,大家都这样我也必须要这样或是不得不这样.有时候是主动往中心靠,有时候是被裹挟着不自觉地往堆里凑,当然,另一种情况是因为教育环境所致.大家所接受的教育是一个内容,采用相同的方式,难免的,结果也基本一致.我相信,这个意思大家都能理解.
期刊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骷髅幻戏图》传是南宋画家李嵩的作品.两宋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高峰时期,除了山水画是历代山水画创作的一大高峰外,由于城市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从事农业的人口减少,前往城市谋生的人口与日俱增,大量人口聚集于城市,一时间,纷杂繁忙的场景充斥着城市的大量空间,这种城市生态的变化也促进了绘画题材的发展,街景市贸、货郎叫卖、盘车渡舟、百姓耕织、婴孩嬉戏等题材的风俗画崛起,成一时之盛,李嵩的《骷髅幻戏图》便是诞生于这一时期的风俗题材绘画.骷髅是中国绘画历史上较少出现的形象,本文对骷髅的历史文本和含义进行了
本文主要针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包括木板祭坛画和壁画及一部分布面油画,讨论它们的边缘和框架的处理与戏剧舞台装置的关联.通过戏剧舞台从临时到永久的变化过程,具体到布景和台口,以及帷幕和侧景与其他舞台机关设置的发展,本文试图揭示文艺复兴意大利绘画边框与戏剧舞台之间的具体联系,在视觉文化层面上还原那个时代艺术的某种跨媒介特质.
对人物画而言,造型是无法回避之事.一幅人物画的好坏在于对人物“型”的理解与把握.往往优秀的作品都具有一个共同点,那便是“造型意识”.人物画中“形”与“型”的转换也是从“形”到“神”的传达.rn从中国人物画的发展来看,每个时代对人物画的造型意识有着独特的理解与审美趋向.如唐朝以肥为美,丰腴便成了唐代的风尚,从而所绘的人物也透露着雍容华贵之姿.然而也有来自个人审美趣味的偏向,使其具有一定的程式性.无论人物画如何发展和变化,总的来说,审美造型观念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偏理性的写实造型观,另一类则是偏感性的意象造
期刊
电影共同体美学作为作者美学、文本美学、接受美学合乎逻辑与现实的发展,是在借鉴、吸收与改造西方文艺理论、西方电影理论基础上,全面展开的中国式创造、中国式表达.电影共同体美学建构的核心旨归,即克服传统作者美学、文本美学与接受美学偏于一端的不足,尝试建构新的融合式美学,有效串联起作者与观众、生产与消费、内部与外部、东方与西方、历史与当下.共同体美学所追求的主客体的统一和结合,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思维和西方文艺思维的有效结合与转化.为了建立起文化自信、美学自信,尝试梳理和解决当下中国电影的复杂问题,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
20世纪40年代,为争取世界反法斯战争的迅速结束,并对外宣传自身客观形象,中国共产党于1944年至1947年邀请美军观察组访问延安,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与美国政府第一次正面的官方接触.通过适时地制定外交方针、发挥媒介平台舆论功能、与军事访问人员面对面地交流等形式,中国共产党及八路军吃苦耐劳、艰苦卓绝、民主团结、重视思想学习与改造的特点,给美军观察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构成了美国官方对中国共产党的直接观感与认识.但出于国家利益、价值观念、国际环境等因素的考量,美军观察组对中国共产党的评价也有失实之处.中国共产党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占有一定的比重,它是学生积累传统文化知识,提升自身修养的一个窗口.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为教育教学提供了诸多便利.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在电视节目上频频出现的一些诗词类综艺节目,不但展示了古典文化的魅力,而且传播了主流文化价值.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将中央电视台的《经典咏流传》栏目与教学实现融合,可有效地提升古诗文的教学效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