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正是从这三个方面着手的。所以要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加强学生的基础文化、人文精神诸方面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这主要由课程设置中的文化基础课来实现。但是对于职业中学的英语教学来说,长期以来由于诸多原因,英语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
一、学生思想中存在英语学习无用论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生产第一线的专业技术人才,以一定的专业教育为基础,专业教育成为职业教育的核心,也是职业教育的生命。这就决定了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指导思想:文化过关,技能过硬。学校课程设置中有60%的课时均为专业课,而文化课只占了40%不到,因此,作为文化课之一的英语在人们的观念中被认为是学而无用的,认为把自己的专业课学好就可以了,因为以后是要靠自己的专业“吃饭”的。很多学生只是为应付考试,很被动地在学习英语,学生英语学习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原英语教材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的专业和认知水平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把英语课程定位成为专业课服务。但是新课改之前的英语教材有相当一部分内容不能很好地与专业联系起来,比如第二册中就有好多内容对学生们来说很生僻,而且让他们觉得学而无用:the hurricane season、the desert animals、human cloning、the grand canyon等,都与学生的专业远远脱钩。教学内容的难度 、深度、广度与普通高中相比虽然浅一些,但是也与中职生的基础不符。几乎每个单元的单词都有五六十个,多的可达上百个,而且有很多单词是不常用的。职业学校的大多数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偏低,尤其是他们的英语成绩。他们在初中时英语成绩就很差,有的学生甚至连最基本的英文字母都还没掌握。他们的基础、记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比较差,这种偏难的脱离学生基础和专业的英语教材严重影响了学生英语学习和英语情感,使他们丧失了英语学习的信心。
三、教学方法陈旧和教学方式单一也让学生对英语失去了学习兴趣
尽管教学改革的春风吹起了好久,但教师一本书,一支粉笔的上完一节课的现象非常多,这固然是教师本身的原因,更多的还在于教材偏难、内容脱离了学生的专业,使得学生在对话教学中,没有对应的情景,练习枯燥,对话题不了解,无法展开话题。课文教学大都属于满堂灌模式,没有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语言知识的教学也是灌输语言规律,缺乏结合具体实例的练习或实践加以巩固。
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但也要能够形成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能够塑造良好的学校形象和学习生活环境,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不但不利于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更是与之背道而驰的。改变这种现状的出路就在于我们要在宏观和微观上,都要作出与之相对应改革和调整,也让英语教学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阵地。
首先,宏观上就是要加大文化课课程改革的步伐。让学生觉得学习英语有用。
江苏省教育行政部门已经按照文化基础课程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发展性功能定位和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需要、以及不同学习者的学习状况,制定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基础等必修文化基础课程标准;根据浅显性、广泛性和生活性的原则,精心选择文化基础课程内容。新出版的英语教材中的基础模块就非常符合中职学生的特点,由于内容的浅显化、广泛化和生活化,学生在英语对话教学中,就能够与老师展开话题,进行情景对话,对贴近生活的课文也能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同时职业学校也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不同专业以及学生不同兴趣、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大力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针对不同专业的选修课程和校本教材,比如烹饪英语、旅游管理英语、餐饮英语等开发和应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英语有用。
其次,微观上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让学生觉得学习英语有趣。
英语教学方法有多种,情景教学法是英语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想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尤其在中职英语口语教学环节中,它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职业学校每个专业的英语口语教学侧重点不同,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依照专业特点来创设教学情景,要把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根据需要尽量情景化,可以是角色扮演情景化,例如在基础模块英语教学中,就可以创设一个job interview的情景对话,学生在对话练习中就了解了参加面试的相关知识,同时增加了英语教学的趣味性。情景教学还可以是实物情景教学,课前根据所学内容准备一些相关的道具,同样会增加趣味性,让学生记忆深刻,能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当然多媒体教学更是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信息量大、容量大,节约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更是为学校老师所钟爱。
最后,让英语学习延伸到学校生活的各个角落。
英语课程的改革和英语教学方法的改进就是为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作为教师也可以从校园文化的建设来推动英语课程的教学,让英语教学延伸到学生学校生活的各个角落。学校精心设计,积极开展丰富的以英语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可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开展不同层次的英语活动。如英语朗诵比赛、英语书法比赛、英语单词词组竞赛、英语写作比赛等等。通过这些全校性的参与的活动,可以指导和纠正学生错误的语音语调,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提高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也可以像苏州中学园区校英语组开办的“交际英语”学习班一样,面向中职全校师生开办适合中职生的英语选修课,内容可以从最简单的日常问候、介绍、告别、感谢等开始,然后逐渐分化成适合不同专业的英语课程,例如那一天开设什么专业的英语课,提前公告,感兴趣的老师和学生都可以参加,学生和老师如果能坐在同一个教室里学习同样的内容,学生一定有想与老师一决高下的心里,学起英语来一定很带劲。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作为学校就要引导学生走出教室,置身社会。例如,旅游专业的学生,学习英语时,让其走出课堂,用英语介绍当地的旅游景点。酒店管理的学生,在学习餐饮英语时,可以在学习的基础上走出课堂,去实习酒店学习应用。汽车专业的英语教学和烹饪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也可以在实习场地进行双语教学。让其身临其境的学习,无形中也增加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也自然的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新课程的改革、课堂教学方式的改进、把英语教学融入到学校活动中都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更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配合,使学校成为学生成长的肥田沃土。
一、学生思想中存在英语学习无用论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生产第一线的专业技术人才,以一定的专业教育为基础,专业教育成为职业教育的核心,也是职业教育的生命。这就决定了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指导思想:文化过关,技能过硬。学校课程设置中有60%的课时均为专业课,而文化课只占了40%不到,因此,作为文化课之一的英语在人们的观念中被认为是学而无用的,认为把自己的专业课学好就可以了,因为以后是要靠自己的专业“吃饭”的。很多学生只是为应付考试,很被动地在学习英语,学生英语学习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原英语教材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的专业和认知水平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把英语课程定位成为专业课服务。但是新课改之前的英语教材有相当一部分内容不能很好地与专业联系起来,比如第二册中就有好多内容对学生们来说很生僻,而且让他们觉得学而无用:the hurricane season、the desert animals、human cloning、the grand canyon等,都与学生的专业远远脱钩。教学内容的难度 、深度、广度与普通高中相比虽然浅一些,但是也与中职生的基础不符。几乎每个单元的单词都有五六十个,多的可达上百个,而且有很多单词是不常用的。职业学校的大多数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偏低,尤其是他们的英语成绩。他们在初中时英语成绩就很差,有的学生甚至连最基本的英文字母都还没掌握。他们的基础、记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比较差,这种偏难的脱离学生基础和专业的英语教材严重影响了学生英语学习和英语情感,使他们丧失了英语学习的信心。
三、教学方法陈旧和教学方式单一也让学生对英语失去了学习兴趣
尽管教学改革的春风吹起了好久,但教师一本书,一支粉笔的上完一节课的现象非常多,这固然是教师本身的原因,更多的还在于教材偏难、内容脱离了学生的专业,使得学生在对话教学中,没有对应的情景,练习枯燥,对话题不了解,无法展开话题。课文教学大都属于满堂灌模式,没有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语言知识的教学也是灌输语言规律,缺乏结合具体实例的练习或实践加以巩固。
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但也要能够形成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能够塑造良好的学校形象和学习生活环境,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不但不利于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更是与之背道而驰的。改变这种现状的出路就在于我们要在宏观和微观上,都要作出与之相对应改革和调整,也让英语教学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阵地。
首先,宏观上就是要加大文化课课程改革的步伐。让学生觉得学习英语有用。
江苏省教育行政部门已经按照文化基础课程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发展性功能定位和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需要、以及不同学习者的学习状况,制定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基础等必修文化基础课程标准;根据浅显性、广泛性和生活性的原则,精心选择文化基础课程内容。新出版的英语教材中的基础模块就非常符合中职学生的特点,由于内容的浅显化、广泛化和生活化,学生在英语对话教学中,就能够与老师展开话题,进行情景对话,对贴近生活的课文也能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同时职业学校也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不同专业以及学生不同兴趣、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大力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针对不同专业的选修课程和校本教材,比如烹饪英语、旅游管理英语、餐饮英语等开发和应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英语有用。
其次,微观上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让学生觉得学习英语有趣。
英语教学方法有多种,情景教学法是英语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想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尤其在中职英语口语教学环节中,它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职业学校每个专业的英语口语教学侧重点不同,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依照专业特点来创设教学情景,要把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根据需要尽量情景化,可以是角色扮演情景化,例如在基础模块英语教学中,就可以创设一个job interview的情景对话,学生在对话练习中就了解了参加面试的相关知识,同时增加了英语教学的趣味性。情景教学还可以是实物情景教学,课前根据所学内容准备一些相关的道具,同样会增加趣味性,让学生记忆深刻,能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当然多媒体教学更是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信息量大、容量大,节约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更是为学校老师所钟爱。
最后,让英语学习延伸到学校生活的各个角落。
英语课程的改革和英语教学方法的改进就是为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作为教师也可以从校园文化的建设来推动英语课程的教学,让英语教学延伸到学生学校生活的各个角落。学校精心设计,积极开展丰富的以英语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可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开展不同层次的英语活动。如英语朗诵比赛、英语书法比赛、英语单词词组竞赛、英语写作比赛等等。通过这些全校性的参与的活动,可以指导和纠正学生错误的语音语调,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提高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也可以像苏州中学园区校英语组开办的“交际英语”学习班一样,面向中职全校师生开办适合中职生的英语选修课,内容可以从最简单的日常问候、介绍、告别、感谢等开始,然后逐渐分化成适合不同专业的英语课程,例如那一天开设什么专业的英语课,提前公告,感兴趣的老师和学生都可以参加,学生和老师如果能坐在同一个教室里学习同样的内容,学生一定有想与老师一决高下的心里,学起英语来一定很带劲。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作为学校就要引导学生走出教室,置身社会。例如,旅游专业的学生,学习英语时,让其走出课堂,用英语介绍当地的旅游景点。酒店管理的学生,在学习餐饮英语时,可以在学习的基础上走出课堂,去实习酒店学习应用。汽车专业的英语教学和烹饪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也可以在实习场地进行双语教学。让其身临其境的学习,无形中也增加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也自然的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新课程的改革、课堂教学方式的改进、把英语教学融入到学校活动中都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更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配合,使学校成为学生成长的肥田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