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来源 :健康导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讨论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断与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对最后数据进行合理讨论。 方法 选择本医院2014年2月~2014年6月接收的14例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病人为研究对象,14例患者都通过胃镜检查,准确率为100%,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西组,患者7例,该组给予单一的西药进行临床保守治疗;另一组为中西组,患者7例,该组采取中西药结合的方式进行临床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7天后的治愈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中西组病人的治愈效果显著高于西组患者的治愈效果,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对于医学上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有效的诊断与中西药结合治疗对患者的病情好转有重大的好处,大大减少病人的痛苦,在临床上应大量推广使用。
  [关键词]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断;治疗
  上消化道出血[1]是消化内科中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便血、呕血是其主要的临床表现,由于该疾病发病时病情进展较快,且导致出血的原因较为复杂,因而如何对患者开展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据相关临床医学研究证明[2],若在西药的治疗中与中药相结合,可高效的缓解病人病情发展,临床不良反应少,治愈率高。我院对2013年2月~2013年5月收治的1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目的为选出一种更有效的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方案,并进行合理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4年6月我院接收的14例消化道出血病人为对象。其中消化性溃疡4例(28.57%),出血性胃炎7例(50%),十二指肠球炎3例(21.43%),将14例患者随机平分为2组,一组为西组,年龄在29~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32±3)岁,本组采取的治疗方式为单纯的西药(西咪替丁)静脉注射。另一组中西组,年龄在25~63岁,平均年龄为(42.15±4)岁,本组采取的方式为中西药结合治疗。14例患者的体征与症状大概相似,且根据两组患者的年龄等资料,两对照组具有可比性,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西组患者采用单纯的西药治疗,方法为:给予患者西咪替丁(国药准字H37020001,2010-03-23)静脉注射,剂量为每8小时进行一次注射,并且对患者进行止血处理。中西组患者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方式治疗,方法为:在西组的基础上,加入中药云南白药的使用,每日服用云南白药3~4次,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7天。
  1.3观察标准
  根据两组患者经过7天的治疗后的身体体征与各项指标可分为三类,1.完全治愈:恶心、呕吐、呕血、便血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各种指标正常;2.恢复中:病人主要症状消失,呕血排血症状明显变轻;3.没有作用:病人各种症状无明显改变。
  1.4数据处理
  对两组研究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处理,对计量资料采取X2检验,对计数资料采取T检验,数据采用(x±s)来表示,如若P<0.05则说明差异显著。
  2结果
  二组患者治疗指标结果统计 经过资料取证以及统计学分析可知,西组患者完全治愈为3人(42.86%)、恢复中为3人(42.86%)总有效率(85.72)。中西组完全治愈为5人(71.43%)、恢复中为2人(28.57%)总有效率(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可得出中西药结合的治疗效果比单一西药效果好。详见表1。
  3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大量出血是指在数小时内失血量超出1000ml或循环血容量的20%,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呕血和(或)黑粪,往往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是常见的急症,病死率高达8%~13.7%。西咪替丁有显著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并使其酸度降低,对因化学刺激引起的腐蚀性胃炎有预防和保护作用,对应激性胃溃疡和上消化道出血也有明显疗效。而云南白药对多数出血性症状都有明显的疗效。有研究表明[3-3],药理作用为缩短出血时长和凝血时长,增加凝血酶原含量,并能诱导血小板的聚集和释放。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可知,中西组有用率(100%)比西组有用率(90.91%)明显高,这可能因为云南白药使凝血酶原时间缩短,西咪替丁能明显抑制基础和夜间胃酸分泌,也能抑制由组胺、分肽胃泌素、胰岛素和食物等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两者相辅相成,这也进一步说明中西药结合对于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相对于单一的西药治疗有明显的优势,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上有重要价值。
  以上所述,证明中西药结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不良反应少,患者恢复情况比较好,解除患者的痛苦,值得在临床上大范围推广。
  参考文献
  [1]麻树人.上消化道出血诊断的思考[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12):982-984.
  [2]谢艳英,韩敏.20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分析及胃镜诊断体会[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2,21(12):1125-1126 .
  [3]田旭兰.急诊胃镜诊断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临床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0,07(4):147-147.
  [4]殷健,吴志强,侯鹏,等.间断上消化道出血19年诊断为胃泌素瘤一例[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1,28(12):708-709.
  作者简介:陈世安,男(1966-),汉族,河南省息县人,河南省息县项店镇卫生院主治医师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研究哮喘患儿不同时期血清中C反应蛋白 (CRP) 和脉冲震荡法肺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92例哮喘患儿 (哮喘组) 和48例健康对照者 (对照组) 为研究对象, 测定48例哮喘组急性发作期、 44例缓解期及对照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常规、脉冲震荡肺功能。结果 哮喘组急性发作期血清反应蛋白 (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5Hz、10Hz气道阻力(R5、
期刊
【摘要】暴宏伶教授擅长治疗中医痛症,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针灸、外洗药、预防调摄及临床验案6个方面阐述了暴师的经验,冀对临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所启迪。  【关键词】暴宏伶;椎动脉型颈椎病;经验总结  暴宏伶教授是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十一五重点中医专科负责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理事,河北省针灸学会特种
期刊
【摘要】脑组织铁沉积性神经变性疾病是由于铁离子聚集在患者脑组织而引起进行性锥体外系疾病,脑组织铁沉积性神经变性疾病的主要发病的形式是泛酸激酶相关性神经变性病,泛酸激酶-2基因突变所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PLA2G6基因突变所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婴儿神经轴索营养不良、非典型性神经轴索营养不良。  【关键词】神经变性疾病;铁沉积;基因  脑组织铁沉积性神经变性疾病是由于铁离子聚集在患者脑
期刊
[摘要] 目的 对川崎病的药物护理总结。 方法 对52例病人临床资料回顾分析。结果 出现3例药物外渗,尚无其他不良结局。4例要求出院,其他均达到临床治愈标准。结论 护士对川崎病的药物护理能帮助患者,减少不良结局。  [关键词] 川崎病;静注免疫球蛋白;阿司匹林;护理  川崎病(Kawasaki discase,KD)曾称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一种以全身中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 K
期刊
[摘要]目的:对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临床疗效进行探析。方法:随机抽选的研究对象是我院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诊治的15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与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组织切除量以及术中出血量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0%,对照组是66.7%,差异性明显(P0.05),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应用抗青光眼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患者30例,将其设定为研究组,同时再选取同期没有高眼压的青光眼患者30例,将其设定为参照组。对两组患者均应用抗青光眼手术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并发症发生率指标数据差异具有统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9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32-5281(2016)5  [摘要] 目的:对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与传统包皮环切两种术式进行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随机对包皮过长、包茎患者,采用两种手术方法(缝合器组76例,传统手术组74例)在其安全性、术式优越性及疗效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包皮环切缝合组明显优于传统包皮环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在治疗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80例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分为两组,各40例,一组采取经尿道电切术治疗(TURP组),另一组实施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PKEP组),观察两组效果。结果 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腺体切除重量、尿管留置时间上PKEP组均优于TURP组;术后3个月回访统计,最大尿流量(Qmax)、并发症上PKEP组均优于TU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微创去腐术治疗龋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62例龋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n=31),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高速牙钻机械去腐备洞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去腐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过程中的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3.87%,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氧化还原蛋白3(Peroxiredoxin 3,PRDX3)的表达与肿瘤生物学特点并探讨其与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判断预后。方法 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病理科2005-2008年间手术切除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旁组织各113例,采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二步法检测了PRDX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