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罗妮卡.艾特罗 热情佩斯利

来源 :名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chl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大利时装有三好:印花、色彩和剪裁,意大利品牌ETRO家族的成员,几乎个个都有一手设计印花的好本事。家族中的小女儿维罗妮卡·艾特罗(Veronica Etro)最近来到北京,为你详述两代人的印花故事。
  
  在柏悦酒店67层举办的旗舰店开业大party上,Etro的热烈气质无处不在,所有人身上都满是印花和图腾,橙色与紫色相间的地毯和席间所用的各种装饰物都出自其旗下家居品牌。第一次来到北京的维罗妮卡拉着各色人等合影,显得兴奋异常。设计师出席类似场合的穿着或许最能显示自己的趣味,在正式的黑色小西装之下,维罗妮卡着一身ETRO风格的俏皮连衣裙,面料轻盈,印着绮丽的几何花纹,还有中国风格的鲤鱼图案,艳红色的唇妆,更显春风扑面,“我从小在米兰的中国城长大,我爱中国菜。”她这样解释自己和中国的渊源。
  除了中国菜之外,维罗妮卡也对中国艺术颇感兴趣,趁这次北京之行,她与中国艺术家合作了限量款的印花丝巾,在浏览了许多艺术家的作品风格之后,她挑选了来自台北、如今生活在北京的黄致阳和自己合作,以中国人的视角重新诠释ETRO最经典的佩斯利花纹。黄致阳1995年即凭威尼斯双年展的亮相一举成名,和时尚圈时有跨界,2010年,黄致阳就曾经和法国高级时装公会设计师Anne Valerie Hash有愉快的合作。这是个始终坚持用中国水墨创作的艺术家,一直坚持在绢或者宣纸的承托下,用毛笔表现略带神秘色彩的抽象图案。纯粹又独特的东方底蕴,或许就是黄致阳吸引维罗妮卡的原因,这是一次有趣的合作,在世界范围内遴选有特色的民族风格,并使之成为流行元素,正是维罗妮卡,或者ETRO这个品牌最擅长的。
  印花之王,或者混搭之王
  1968年,当维罗妮卡的父亲吉墨·艾特罗(Gimmo Etro) 创立ETRO这个品牌时,民俗化的风格、独特的面料和漂亮的印花就是他们的当家主打,而四处旅行中的所见所闻就是吉墨·艾特罗最看中的设计灵感。对于ETRO的设计风格,时尚作家林剑有过特别精准的评价,“要拼剪裁,Etro难免显得暮色重重,但拼印花,拼色彩,它就厉害了,始终给人以老而弥骚的感觉。”就靠不落俗套的印花和色彩,ETRO的设计一直当得起“风骚入骨”的评价,在米兰风流了四十多年。对自家品牌重图案的传统,维罗妮卡肯定地说,“印花本身已经很复杂,因此衣服的款式和廓形当然要以简单为宜。”在她看来,ETRO最吸引人的地方不只是印花,还有不断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混搭精神,“我们尝试将不同种类、颜色拼凑在一起混搭出全新的印花图案。不仅仅是六个月发布一季新产品而已,将传统与现代融合,是我认为Etro最吸引人的地方。我们也对面料做了很多研究,本季我们将粗花呢、皮草、荧光面料及金属光泽皮革,还有天鹅绒等材质拼凑在一起,像是拼接皮草、皮革及羊毛织品的大衣外套。有时候,你会觉得这样做有点复杂,但这就是Etro的品牌象征。”
  对于民俗风格,即使最时尚的女性驾驭起来也未见得轻松,遍身波西米亚,往往需要极高的时尚素养,否则就变成了俗套的花纹堆满身。但是ETRO从来都是驾轻就熟,看看秀场就知道,不管是南美气质、拜占庭花纹、绚丽的非洲部落图腾还是20世纪20年代的爵士风情,几乎每一季,ETRO都能在风格化中挖掘出新意。当然,品牌的经典标识图案―独创的佩斯利花纹也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最初以吉墨·艾特罗去印度旅行时的灵感为主要素材,在不断的改良更新之后确立下来的。四十多年来,ETRO把看似变化不大的佩斯利花纹打扮成了华贵的贵妇,变化万千,随着品牌的发展壮大,这个腰果状的母题纹样被反复用到家居饰品、皮具、成衣以及最经典的披肩、丝巾、领带之上,甚至成了意大利式时尚的标志。
  可以说,ETRO的成功崛起离不开漂亮的印花织物,这是他们最畅销的商品,也是每一季设计的重点,不能重复,不能因循,在维罗妮卡的描述中,设计印花的任务相当繁重,“我们每季大约设计80种印花,而在时装秀上大约展示其中的40种。在这六个月,我们设计了120到130种印花。”这是个庞大的数目。灵感的起点可能是装置艺术、古董地毯、书籍装帧或者刺绣,她爱旅行,也爱尽一切可能搜罗各种奇趣之物。
  而这些印花的去向呢,经典质地精良的丝绸印花衬衫、采用超薄质料的丝巾领连衣裙、甚至是富丽的沙发垫,当然,其中以丝绸印花衬衫最为经典,用维罗妮卡的话说,“每个女人衣橱里都应该有一件质地精良的丝绸印花衬衫,那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在她看来,花哨的印花衬衫其实是搭配弹性极大的单品,想要正式一点,你可以穿一条同色系的长裙,只要一些小点缀,就可以变化为经典的晚宴造型,需要严谨扮相的时候,也可以搭配一条干练的西裤,就可以去上班或者开会,鲜明的色彩可以让人更精神,而这一切,全赖精致的图案设计。
  “对于印花来讲,它产生的视觉感受,跟摄影是一样的。有时候,看到一些事物,然后去挖掘其更深的含义是一件最有趣不过的事情。我喜欢洞察事物,开拓视野。灵感就会随之而来。”
  全家父子兵
  在古希腊神话中,随着飞马珀加索斯的奋蹄一击,圣泉水奔涌而出。晶莹的泉水为缪斯众神止渴,并给她们带来无尽的灵感。珀加索斯因此而成为创造力、善与美的象征。吉墨·艾特罗就把这匹予人灵感的飞马绣在了衣服上成为自家的徽章,飞马一样奔腾的灵感一直眷顾他们一家。
  对来自Etro家族的人来说,黑色根本是不存在的形式。从小浸淫在面料世界的维罗妮卡对于色彩有着异常的兴趣,对于艺术、建筑及摄影等领域也颇有见地,在她的规划之下, Etro的女装系列逐步有了新的形象,充满色彩、故事和浪漫的灵感。“创造不受时间限制的经典时装是我们想要做的。”
  1974年,维罗妮卡生于米兰,与一般意大利传统家庭的女孩子不同,从小,她接受的就是国际化的教育,她曾经就读于米兰Deutsche Schule Mailand 的德国学校,19岁那年进入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1997年,在决定以时装设计为职业后,维罗妮卡返回米兰,最开始,她以助理的身份协助哥哥金恩设计女装,2000年,她开始独立负责女装部门的所有事务,并展现了第一个完全由自己设计的女装系列。
  采访间隙,维罗妮卡的手机响了起来,她笑着道歉,“这个时候一定是我的家人,他们刚起床,你介意我接个电话吗?” 在意之情溢于言表,的确,对于家族企业的继承人来说,与家人的关系一定很重要。
  在意大利时尚圈,主打绚丽印花的时尚品牌不只Etro一家,Emilio Pucci、Missoni,也以印花取胜,而且三个都是家族品牌,如何让家族姓氏发扬光大,各家做法不同,Emilio Pucci的第二代掌门人劳德米娅·普奇选择将大部分股份出售给LVMH集团,但劳德米娅执掌整个Pucci时装屋的监控权,Missoni三代以来都是家族经营,只不过,是单一继承人掌控公司。而Etro则是全家上阵,吉墨·艾特罗的四位子女分管不同领域,长子雅各布(Jacopo)继承了父亲对纺织面料的热情,是公司的面料总监,同时还掌管家庭用品和皮具系列;次子金恩(Kean)一直是最富创意的一个,他策划的活动往往让时尚界拍案叫绝,比如在东京庆祝品牌进入日本20周年时,他构思了华丽的马戏团风格大展,如今,他负责Etro旗下男装设计;三儿子爱波利多(Ippolito)本对设计不感兴趣,大学期间,他选了生物,又读了经济学硕士,后来却和其他兄妹一样加入家族企业,担任行政总监,同时管理公司的财务运作。家族化的经营,一直都是他们的骄傲,或许正是这一点,才让Etro的特色如此鲜明。
  
  对话维罗妮卡·艾特罗
  传统和时尚在天平的两边
  {F=FAMOUS V=Veronica Etro}
  
  F:作为意大利经典品牌,Etro标志性的印花给人们留下有些民族或怀旧的感觉,你是如何在设计中平衡“新”和“旧”的感觉呢?
  V:每天都需要平衡。传统和时尚一直在我天平的两边。我对赶潮流不感兴趣,我们想创作的是经典的时装。这个秋冬系列,我们在颜色上作烤焦和生锈的破旧效果,也采用新技术使高光泽度的对比和重型布料及超轻女性式样透明感达到平衡。当然我们也会尝试时下很流行的数码印花,但我们会很小心。
  F:身为女装设计师,你个人的穿衣风格是如何的?
  V:我最喜欢红色,可能因为我是白羊座吧。我喜欢每天发现新的组合,喜欢观察街上的人怎么诠释衣服,而不是穿一整身的total look。我也是个实用主义者,在工作时我总是穿平底鞋和裤子,因为我在二楼工作。
  F:能说说你是如何投身时尚圈的吗?
  V:我在米兰出生,上的是德语学校,之后我在伦敦圣马丁学习了三年服装设计。1997年时,哥哥让我加入公司。自此我开始担任Etro的女装设计。对我来说,时尚就是有趣的工作。补充一句,我从事的是时尚领域的工作,但从某种程度来说,我从不认为我生活在时尚圈,我就是个普通人。
  F:但你毕竟是出身于设计世家,你对时装最初的印象来自哪里?
  V:小时候父亲经常带回家色彩鲜艳的面料,问我喜欢哪个。我记得我选过一块圆点布料开始做缝纫拼贴,做成娃娃、房子什么的。现在它们还在我孩子的房间里,我有时看到了会忍俊不已,毕竟我现在已经35岁了。
  F:说说你父亲对你的影响吧。
  V:事实上,他是我在女装设计工作中相处时间最长的人。有趣的是,我们时常会有意见分歧。比如,在找时装秀的音乐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彼此巨大的代沟。他喜欢的音乐,我都不太喜欢。但最后,我会发现他有着很强的直觉力。他时常有令我大吃一惊的想法。他很直率,特别是在印花方面经验丰富。总的来说,和他工作非常愉快。有时候,他不明白或者赞同我的想法,但是随着进程发展及不断的修改,我会逐渐让他理解并且喜欢上我的作品。我懂得和他相处的方式。而他教导我的就是不断保持好奇心,学习新鲜事物。生活总是令人兴奋的,你可以从他的生活中看出这一点。他已经70多岁了,但对生活还是充满热情,对很多事物都充满兴趣,比如艺术、建筑等等。他还是个收藏家,总是带着一双发现的眼睛去生活。
  F:什么样的灵感会影响或启迪你的作品?
  V:我觉得灵感可以来自任何地方。任何事物都会给予启迪,我们常常从各处“偷”许多概念和想法,时尚应该是360度的,最重要的保持一颗开放的心。
  F:艺术对你的启发有多大?
  V: 启发我的艺术家有太多了,历史上有很多伟大的人物,每个人都各有特色。我会从装置艺术中吸取灵感。布置橱窗时,我会从许多摄影师的画册中得到启迪;自然和生物常常启发印花的设计。我很喜欢Dries Van Noten的印花,可以说,他是我的灵魂导师,他的创意想法及强烈的个人标志深深地吸引着我。这次我们选择了当代艺术家黄致阳,因为他的画作很多彩,结合了传统的技艺和当代的概念,他重新诠释了Etro的佩斯利纹,这很有趣。
  F:说说你的闲暇时间吧,你最常出没在哪里?
  V:购物的话,我最喜欢伦敦的丹佛街市场(川久保玲创办的潮店市集,风格多元)。在米兰,我也常去一家叫Altai的地毯店。如果有时间的话,我爱去伦敦的百年老店Fortnum&Mason喝下午茶,这是品味精致皇家英国茶的理想所在,还有最好吃的柠檬乳酪蛋白。
  F:不工作的时候,你会怎样度过?
  V:我是个母亲,不工作时大部分时间会和孩子们呆在一起。我也喜欢美食,不过我的丈夫显然比我在烹饪上有天赋,我们常常一起做饭,他掌勺,我打下手。
其他文献
自2005年起,新京报每年一度推出“中国最美50人”特刊,  关注当下公众审美情趣,聚焦文化娱乐领域的公众人物,  通过对明星、名人、名流的评析,折射这个时代文化演进的过程。  2011“东方时尚 中国最美50人”评选机制里包括来自文化艺术界意见领袖的观点,  结合公众投票的选择,同时保持媒体立场。  《名汇FAMOUS》作为协办媒体,也参与了寻找中国最美50人的活动。      统筹 | 欧阳婷
期刊
亨德里克·林德伯格(Henrik Lindberg)戴着一副浅棕色的眼镜,这是他眼前铺得满满的各种镜架中的一个,材质是天然水牛角。世界上没有任何两只牛角能有同样的纹路,这让每一副同类材质的眼镜显得独一无二。作为丹麦眼镜品牌林德伯格的CEO兼首席设计师,今天的亨德里克需要在自己位于上海闹事的展厅中面对几十位访客,这让他显得很兴奋。在他的左手边放着一本刚出版的《名利场》杂志,上面有一整页自家品牌的故事
期刊
2012秋冬时装周,中国女星浩浩荡荡西行看秀,时装周成为本季街头巷尾的谈资,秀场内平静优雅,秀场外奇葩纷呈。早年前往巴黎看秀的一线女明星,往往仰仗着自身的国际影响力以及跟品牌亲密无间的合作关系,如今,利用各种渠道获得时装周入场券的女明星越来越多,利益关系也变得不再单纯。有趣的是,西游镀金的中国女明星用力过猛的装扮,成就了本次时装周全民娱乐的最大亮点。  女明星西游镀金  霍思燕作为巴黎时装周官方邀
期刊
阮琦,号“魔鬼咨询师”,江湖人称“老魔”,初看貌不惊人,说话轻缓而有条理,很容易把他归到见到女孩就腼腆的“宅男”一族,但豆瓣上他建立的“搭讪学”小组已有超过六万拥趸,搭讪从他心得分享变成了谋生职业——出版《魔鬼搭讪学》,每周末办培训班现场教导如何搭讪,培训班办了四年,面授学员上千,据说70%已成功脱离单身。  搭讪标准化  搭讪如此有效?阅人无数的魔鬼说,招数用得不好,往往适得其反,初次搭讪的人往
期刊
朱赢椿的书很“空”。有人打开书翻了5页,什么都没看到,朱赢椿笑了,“5页纸后才出现书名,就是想让人看到书名之前再安静一点。”  《蜗牛慢吞吞》是一本缓慢、平淡的书,就像书扉页上不起眼的那句话:如果你想听我的故事,就需要有一点耐心,不然的话,你会连我真正的样子都看不清。是啊,看一只蜗牛慢慢的爬出来,都需要翻好几页等很久很久。  朱赢椿是国内书装设计的代表人物,他设计的图书《不裁》曾在2007年获得“
期刊
我不认同对于“香港文学”或“台湾文学”这一概念的过度标举,这是一种基于行政区文学观而生的称呼。若仅仅因某作家籍贯乃至落脚于何地,就将其作品归为“某地文学”,实在是小看了作者也小看了文学。文学有文学自身的版图,如董桥,似更适合以“文人文学”来分类,又如高阳,亦不可简单安置在台湾文学脉络中来讨论。更合理的情形,应该是将作者作品放置在各自最贴切的文学审美谱系中去研读。  若我们认定亦舒、张小娴、李碧华等
期刊
今天的问题是,荒败不是一种结果,而是一个持续发生作用的生态。在这样的生态中,不论木心多么伟大,都是孤例。    2011年12月21日凌晨3时,诗人、文学家、画家木心先生在家乡乌镇过世,享年84岁。  时隔三天,24日清冷的早晨,我和朋友驱车赶往乌镇参加木心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和追思会。到了桐乡殡仪馆,一条长长的黑色横幅张挂在告别大厅门口,虽距仪式正式开始尚有一小时左右,而悼念者纷纷赶来,已有百人之多
期刊
2011年12月26日,国家博物馆迎来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艺术展,不是为国外业已成名的大师或流派,也不是为了某次极为重大的考古发现、文物挖掘,而是为一位在世艺术家举办的个人艺术展。  说它大,不只因为这个展览的周期达到三个月、横跨两个年份;不只是因为它的展品数量大,占据了国博6000平米的展厅,总共有3000件作品;也不只是因为展览的艺术品几乎囊括了视觉艺术的各个门类:书画、雕塑、陶瓷、设计,
期刊
去年,吴迪和上海“SALSA舞教父”刘忠一起创办“寻找另一半恋爱训练营”,用跳SALSA舞、带大家去SALSA PARTY社交的方式提升单身人士的寻爱能力。课程之初,学员们问得最多的问题是——去SALSA PARTY能找到好男人吗?在酒吧会所跳舞的男人,会是好男人吗?同时配上怀疑的表情。吴迪感慨:“国家不分配工作了,上帝也不会分配好男人给你。”和她们做过心理咨询,吴迪知道了她们是怎么被剩下的:  
期刊
20年,对于西方企业来说,并不算长,但对于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民营企业,  尤其是房地产企业,却已算得上是骨灰级的历史。冯仑和万通,从1991年到2011年,在跌宕起伏、  吐故纳新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在一起坚守了整整20年。这其中的不易不言自明。  但更不易的还包括同冯仑一起创造万通的潘石屹、王功权、易小迪、王启富、刘军。尽管已经走在了属于各自的路上,但每一条路都没有成为死路而是收获了各自的精彩。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