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要素、研学情,展开习作训练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ssat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要素包括阅读要素和习作要素。教学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习作,教师要正确解读习作要素,准确研判学生在具体习作中的优势与不足,并借助范例支架,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完成习作任务。只有这样,才能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保证习作要素的有效落地,让学生学会习作。
  [关键词]统编教材;习作要素;学情研判;习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10-0012-03
  统编教材的教学必须关注语文要素,这已形成共识。语文要素包括阅读要素和习作要素。但是,不少教师把语文要素与阅读要素画上等号、混为一谈,出现了重阅读要素轻习作要素的苗头。长此以往,不利于语文要素的全面落实,也不利于语文核心素养的真正培养。本文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习作《我学会了____》为例,谈如何强化习作要素的解读与落实。
  一、探秘习作要素,读出关键内涵
  《我学会了____》是一次写事的练习。写事是小学阶段的习作重点,低年级的写话最多的就是写一件事。从三年级开始,写事就真正成为习作单项训练的主要内容。因此,本次的《我学会了____》习作,应该说,学生对写一件事并不陌生。但是,本单元的习作要素是“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其中的“按一定的顺序”是第一次提出。同时,叙事类单项训练是本学期八次习作中的唯一一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况且,“按一定顺序写”不仅适用于叙事类习作,写景、状物类习作也需要有序表达。从这意义上讲,本次的“按一定的顺序”写作训练将对后续习作训练产生较大的影响,不可等闲视之。
  “写清楚”也是本次习作不可忽略的另一关键词。它规定了四年级习作的基本标准,这和高年级的“写具体”有明显的区别。但在现实教学中,许多教师把“写清楚”与“写具体”混为一谈,要求中年级习作要“写具体”,人为地拔高要求,这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从这个意义上说,明晰“写清楚”的核心内涵和具体要求,具有现实意义。
  关于“写清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第二学段的教学明确提出要求:“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统编教材也对“写清楚”的要求进行相应设计,在本单元之前已经有了五次训练。既然如此,本次習作为什么还要“老调重弹”呢?这里的“写清楚”与之前的“写清楚”有何异同呢?这就得来个前后联系、纵横比较。
  分析四年级上册的习作《生活万花筒》《我的心儿怦怦跳》的要求和本次的《我学会了____》的要求,我们就能发现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在习作内容上,《生活万花筒》不做具体要求;《我的心儿怦怦跳》增加“当时的感受”;《我学会了____》的习作不仅要写经过还要“有趣的”,写出困难“是怎么克服的”,不仅有感受还要有“心情的变化”,要求明显提高了。在写作方法上,《生活万花筒》按“起因一经过一结果”写;《我的心儿怦怦跳》只笼统地提“经过”;《我学会了____》也是比较笼统地要求“一步步”,这样在行文顺序上有了更多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按一定的顺序”和“写清楚”还互为关联。“写清楚”既指事例内容、人物关系、行为表现的叙述完整、交代明确,又指习作思路、文章结构的层次分明、井然有序。如果连最起码的按顺序表达都没有办法做到,“写清楚”不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吗?
  二、准确研判学情,明晰习作优劣
  本次习作对四年级学生来说具有哪些优势和不足呢?明确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确定教学重难点,并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
  本次习作重在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同伴交流自己学本领的经过。这样的话题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愿写。因此,在习作内容上,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首先,学会一项本领或学会做一件事,每个学生都多多少少经历过,并积蓄了一定的经验。这些内容丰富多样,涉及多个领域、多个方面。如,生活上的煮面条、洗碗、干农活等,特长上的绘画、弹钢琴、做手工等,学习上的简便算法、科学实验、心速算等,游戏活动上的玩飞镖、滚圆环、抢椅子等,体育运动上的守球门、打羽毛球、掷垒球……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习作素材。其次,教材提供了6幅情境图,依次为弹琴、摄影、挤牛奶、借书、洗碗和种花,除了挤牛奶相对比较少见外,其他的学生都见过或做过。情境图告诉学生:本次习作写的都是日常生活、学习中自己做过的事。这有助于学生打开习作思路,解除习作疑难,为学生顺利写作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和心理基础。同时,它也有不利的一面,学生的习作思路容易受到限制,以为只能写图画所示的事例和内容。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鼓励学生调动生活经验,让学生从生活人手,选择自己熟悉的、喜欢的事来写,写出自己的学习经历和感受。
  在习作写法上,“按一定的顺序写”学生也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一是直接经验,如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用过“先……接着……然后……最后……”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生活万花筒》,用过按起因一经过一结果的顺序的写法。二是间接经验,如从四年级上册的《麻雀》一课,学生掌握了从看到、听到、想到三个方面写老麻雀的无畏;从《爬天都峰》了解到一事前一事中一事后的写作顺序。而“按一定的顺序”又有助于学生“写清楚”,这为落实单元习作要素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在习作步骤上,教材提供了三个必要的支架。支架一提示习作的大步骤:“先填横线,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动笔写,分享习作成果。”支架二既提供可以写什么,又提示如何选择习作内容。即要先回忆这件事情的“一步步”是怎样的;再想当时在哪一步上遇到了困难,是怎么克服的;最后还要想想伴随着这“一步步”,当时的心情怎样。支架三提示写完后该怎么办,助力“写清楚”。这样,习作要素的落实也就水到渠成了。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有过哪些有趣的经历?心情有哪些变化?”的要求,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不小。这是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虽对外在事物、外在行为的观察能力有一定发展,但内心情感的体察能力相对欠缺,要写出内心感受就比较困难。同时,这是一篇回忆性习作,事情可能发生在很久以前,学生对学习本领的过程有大致的印象和记忆,但当时的心理感受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模糊甚至遗忘,唤醒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构成了本次习作教学的难点。   三、巧用习作支架,攻克重点难点
  依據习作要素和学情实际,我们可以确定本次习作教学的重难点。重点是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范例支架,有顺序地把自己学会做一件事的过程写清楚;难点是在事情叙述过程中,写出自己的心情或感受。其主要环节如下:
  环节一:仔细审题明要求
  (一)激趣导入,拓宽思路
  1.出示教材情境图:“同学们,图上的这些孩子在干什么呢?图上画的这件事,你做过了吗?”
  2.谈话拓思路:“说说你学会了什么,哪件事情让你最有成就感。”
  3.绘思维导图:根据学生的回答,形成思维导图。
  4.将题目补完整。学生确定要写的事情,并把题目补充完整。
  (二)读懂要求,明确任务
  1.课件出示教材“习作导语”。
  我们正慢慢长大,学会了做很多事情。你学会的哪件事情让你 最有成就感?把它填在横线上,再把学做这件事的经历、体会和同 学分享。写之前想一想:
  ◇你是怎样一步步学会做这件事的?
  ◇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克服的?
  ◇有哪屿有趣的经历?心情有哪 变化?
  写完后,读读自己的习作,修改不通顺的地方。和同学互换习 作,看看学习的过程是否写清楚了。
  2.明确本次习作要求和步骤。
  一是要写的内容包括事情的过程、遇到的困难、当时的心情;二是思考按什么顺序把事情写清楚;三是方法步骤——先写出草稿,再读中自我修改,最后让其他同学评评自己是否写清楚了。
  环节二:搭建支架写清楚
  (一)列小提纲,提供支架
  1.写前准备一:学生学着列个小提纲,或画个思维导图,把自己想介绍的内容用简单的词语或句子写一写。
  2.写前准备二:出示多种表达顺序。
  (l)先……接着……然后……最后……
  (2)原因一经过一结果。
  (3)事前—事中—事后。
  (4)按时间先后顺序。
  (5)地点变换顺序。
  3.写前准备三:你觉得选用哪一个表达顺序比较适合?按这一顺序如何展开?
  (二)片断练写,写后自改
  1.准备:学生依据自己写出的小提纲或思维导图,先想一想,再说一说。
  2.练写:学生各自进行练写。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3.修改:写好后,自己读一读,把不符合要求的地方改一改。
  环节三:凭借范例破难点
  (一)典型展示,互动交流
  1.派代表进行全班展示。
  2.依据本次习作要求,进行点评,重点从以下方面展开。
  (1)你能听出他写了一件什么事吗?
  (2)这件事情写得完整、清楚吗?
  (3)他是怎样把遇到困难、克服困难的过程一步步写清楚的?
  (4)是否写出了自己的心情?
  (二)引进范例,破解难点
  1.根据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相机出示关于心理或感受描写的范例片断:
  (l)内心自白式:“望着漫天大雪,青铜在心里不住地说着:‘买鞋的,快来吧!买鞋的,快来吧!……”’
  ——《芦花鞋》
  (2)概括评价式:“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麻雀》
  (3)话语提示式:“‘啊!’大家都高兴得叫起来,‘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
  ——《小英雄雨来(节选)》
  (4)动作暗示式:“这一下,陈明更生气了。他拿起我的小木船,使劲摔在地上,用脚踩了两下,一把抓起书包,头也不回地走了。”
  ——《小木船》
  2.学生自主修改、完善。
  环节四:自主练写促提升
  (一)完整练写,交流誊抄
  1.在片断内容的基础上,把文章补充完整。
  2.同伴交换欣赏,互相指正,看看是否写清楚了。
  3.各自工整誊抄
  (二)递交平台,展示分享
  1.设立班级“每月一报”或“每周佳作”,展示部分学生作品。
  2.制作“美篇”,展示学生作品精彩的片段,开放“点评留言”通道,欢迎家长及学生留言。
  (责编 韦雄)
  [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立项课题“部编教材‘语文要素’的课堂落地实践研究”(编号:KCX-2019009)的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教学要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教师应将目标聚焦在语言文字中,以历练学生的语文核心能力为己任,引领学生真正走向学语文的正轨。具体教学时,教师要引领学生明晰结构,历练依托关键词的概括能力;感悟人物,揣摩感知教学时的言语智慧;紧扣形式,积累对话提示语的运用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用教材教;明晰结构;感悟人物;紧扣形式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摘 要]宋人杨万里所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被苏教版教材编选入五年级下册,以形象而简洁的文字展现杭州西湖别致的夏日之景。整篇诗歌,诗人景物选择精当、结构设置精妙,语言斟酌更是别具匠心。教学这首诗,教师应该紧扣诗句语言,引领学生体悟蕴藏在诗歌中的独特之美。提出要辨析想象,感知红绿相间的景色之美;整合对比,感知不同寻常的别样之美;拓展资料,感知情景交融的祝福之美;另辟蹊径,感受挽留友人的含蓄之美,从
基本案情  2015年,渭河小學因重新修建,经与山丹学区协商后,将渭河小学的学生移至车家岸小学,两所学校的学生合并在一起上课,学生由两所学校的老师共同管理。  2015年9月2日15时许,正是下课休息的时间,小龙(化名,渭河小学一年级学生)在一年级教室门前的操场边上与其他同学玩耍,小周(化名,渭河小学五年级学生)拿着树枝在操场上和其他同学追赶着玩,就在这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小周在玩耍中不
有这样一句话:我们能拥有孩子多少年?  幼儿园之前,孩子黏着妈妈,父母盼着他去了幼儿园自己好轻松一些,然后入园3年后,我们又迫不及待地把孩子送入小学,基本从6岁开始,我们的孩子和父母就渐行渐远:他们开始读书,开始自己交朋友,开始和同学煲电话粥,开始和朋友一起外出度假。  所以,珍惜孩子还腻在我们身边的日子吧,那些日子真的数得过来,而且稍纵即逝。每天和孩子在一起,多些亲密的肢体语言,温暖孩子,也温暖
[摘 要]生命化教育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北师大版语文教材的选文注重生命化元素的内容。这些元素是循序渐进、相辅相成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生命元素,让学生学会欣赏生命、理解生命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这样,才能为学生的生命发展奠基。  [关键词]生命化教育;北师大版;教材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4-0027-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大胆的创新, 让语文课堂百花齐放、精彩纷呈,给学生语文学习带来了诸多的兴奋点。但是, 对于语文作业, 大多数教师还是因袭老套,没有作相应的思考和创新。语文作业是一种有目的、有意义的,能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训练思维、增强体验的学习途径,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载体。因此,我认为语文作业的设计要立足于语文本体,同时要构建实现课内外联
【摘 要】教育戏剧常用于语文学科,不同研究都发现其能有效提升学习动机和沟通能力;留白是常用的写作手法,留白处往往是感情激荡、面临抉择或内心挣扎的处境,语文教师会利用补白手法,引导学生推敲体味隐藏的内容。戏剧补白策略就是抓住情意感悟、道德判断和价值思辨的内涵,深度发展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思辨能力,把语文教学拓展至生命教育和全人发展的高度。  【关键词】教育戏剧 补白 语文教学  香港五邑邹振猷学校
【摘要】教育的创新不仅是体制的创新,更是观念和思想的革新。所以,德育工作应该摆在教育工作的首位,德育工作者更应该转变观念、革新思想,在创新教育观的指导下将德育工作深入到学生的心中,才能是有效的教育。  【关键词】盲生;德育;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教育的创新不仅是体制的创新,更是观念和思想的革新。德育工作应该摆在教育工作的首位,德育工作者更应该转变观念、革新思想,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短文。他的文章意蕴深远,意味隽永。短文讲述了季老先生重返哥廷根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习俗的赞美之情。这样的名篇,教师应该触摸文本的深度,找准文本拓展阅读的切入点,引领学生攀登阅读高峰,提升学生阅读  素养。  一、在学生语言发展处拓展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第三自然段“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等词语,想象繁花似锦的画面
设计理念    《青蛙看海》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把青蛙为了实现看海的愿望,努力攀登上高高的山顶这一过程作为重点,进行了细致生动的描写。《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学生主要培养他们“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本课的教学设计,创设情境。通过朗读感悟、角色体验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并通过读、演、说、悟把自己的体验表达出来。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