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慢性假性结肠梗阻诊治探讨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wang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原发性慢性假性结肠梗阻的外科诊断与治疗. 方法分析以"便秘"诊断而入院治疗的69例临床资料,男12例,女57例,平均年龄45岁,总结诊治要点. 结果 69例分为四型:出口梗阻型(Ⅰ型)11例,慢传输型(Ⅱ型)16例,混合型(慢传输+出口梗阻)(Ⅲ型)26例,原发性慢性假性结肠梗阻(Ⅳ型)16例.Ⅳ型患者年龄轻、病程短、病史中因肠梗阻接受手术者多、最终靠手术治愈的比例高,术式以全结肠切除为主. 结论原发性慢性假性结肠梗阻的临床特征与慢传输型及混合型便秘有许多相似之处,急性发作时症状容易与一般肠梗阻、Ogilvie综合征相混淆,应注意鉴别诊断。

其他文献
我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pBel-2和pBax蛋白在胰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期刊
患者女,52岁.因腹壁肿块8年于2005年8月2日入院,无发热、腹痛、腹胀及黑便.查体:一般情况较好,BP 140/90 mmHg,T 37.2℃,腹平软,无压痛,脐部及脐下腹壁肿块8 cm×6 cm×6 cm,表面皮肤呈浅紫色,质中,活动度可.B超:脐下腹壁低回声团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团块内多处蜂窝状液暗区;MRI表现见图1,2;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19-9等均正常。
期刊
在对腹腔镜甲状腺手术进行探索的基础上[1],我们用腹腔镜实施2例甲状旁腺切除术,现报告如下。
期刊
我院于1999年8月至2003年9月间手术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肾动脉型患者16例,现报告如下。
期刊
例1男性,58岁.2003年10月因左上腹疼痛10 d,伴恶心、呕吐,腹部X线透视发现升结肠明显积气收住院.2000年7月因十二指肠溃疡曾在我院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基础胃酸为3 mmol/h,1年后发生残胃穿孔,在我院行穿孔修补术.2002年4月再次发生穿孔后再次修补.入院后,拟诊为机械性肠梗阻,行剖腹探查.术中见第1次手术为胃空肠结肠前吻合顺蠕动形式,胃肠吻合口与肝和横结肠致密粘连形成封闭腔隙,
期刊
我院于2002年11月至2003年10月对30例不同程度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用Tri-vex静脉切除系统结合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及股浅静脉带戒环缩术进行治疗,以取得静脉曲张微创治疗的目的,现报告如下。
期刊
患者女,51岁.因左上腹部肿物伴腹痛、腹胀、呕吐反复发作1个月,肿物突然增大3h,停止排气、排便入院.患者 1个月前无任何诱因发现上腹肿物,约手拳大小,伴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排便正常.经对症治疗后肿物及症状消失.后因进冷食后再次发作,经治疗后痊愈.既往便秘 1年。
期刊
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是腹主动脉瘤破裂修补术及肾上腹主动脉瘤术后的严重并发症.经典的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及远处缺血预处理(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RIP)作为一种内源性抗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ury,IRI)的保护机制,如果能适
期刊
患者女,28岁.因腹胀不适1个月余入院.既往体健,无手术及外伤史.月经正常.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无压痛,左下腹可触及一6 cm×5 cm大小包块,边界清楚,活动度差,肠鸣音正常,直肠指诊无阳性发现.辅助检查:血红蛋白88 g/L,心电图、胸片、子宫附件及肝胆双侧肾B超均未见异常.CT检查示:左下腹盆腔可见一60 cm×52 cm×50 cm大小软组织包块影。
期刊
我院从1980年至2000年对19例假性胰腺囊肿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囊肿胃肠道内外一期引流术,疗效较好.简要介绍手术方法并初步探讨此术式的适应证与优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