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莱坞式袭击
没有证据证明袭击孟买的人看过一部叫《入侵美国》的电影。如果不是的话,那我们就必须佩服约瑟夫·齐佐与他的创作团队,他们在1985年就为孟买恐怖袭击拍了一部“教材片”,只不过这次的片名是——《入侵印度》。
《入侵美国》的故事有着那个时代美国人典型的冷战式疯狂:拉美“共产主义战士”在苏联特工引导下从海上入侵佛罗里达,他们对商场里爱好和平的美国人民大开杀戒,又试图摧毁美军的重要指挥部,最后理所当然被歼灭。片中的美国英雄由曾在《猛龙过江》中与李小龙巅峰对决的功夫巨星查克·诺里斯扮演,这也是该片后来可能被观众记住的唯一理由。
现在看来,这个有关非典型恐怖分子的剧情极具前瞻性。袭击孟买的恐怖分子正是从海上登陆后,才在印度现代化文明的心脏大开杀戒的。对于21世纪的恐怖组织而言,汽车炸弹、肉弹攻击、劫持人质,这些传统的近乎绝望挣扎般的方式已经落伍。恐怖分子们正在逐渐摆脱“可怜的被压迫者”形象,他们可以开着飞机,或坐着船直接对一个主权国家发动“人侵”,这种能力早在7年前的9月11号就被证明过。
如今,后冷战时代的海上侵略者不再是超级大国控制下的暴力革命社团。2000年美国“科尔”号驱逐舰被“基地”炸瘫,虽然仍有传统自杀式袭击的影子,但侵入方式和攻击目标的档次却跃升至全新高度。有必要审视的是,印度和美国强大的舰队对逸一系列事件无能为力,虽然它们也许能够抵御另外一支海军的大规模入侵,但对恐怖分子来说,海岸线几乎是不设防的,这无疑让那些耗资巨大的现代化舰艇无比尴尬。
孟买发生的一切再一次告诉人们:马汉建立在传统国家对抗基础上的海权观,在新的威胁来源和手段面前基本失效。国际恐怖组织已经不满足于“小打小闹”,他们完全能够扮演一个强大入侵者的角色。由于可以不受任何法律或道德规范的限制,没有人知道他们下一次将做什么和怎样做。不光是印度,对于整个类文明社会而言,孟买地狱般的60小时都发出了再明确不过的信号:魔鬼的力量仍然在增长。
“防火墙”失效
西方媒体和印度媒体在孟买恐怖袭击案发生后都不约而同地开始质疑印度国土安全机制和反恐能力。印度政府至今还没有通过反恐法,而反恐高级官员能被恐怖分子轻易射杀,本身就说明印度反恐实力薄弱。恐怖袭击事件平息后,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11月30日说,印度已经决定成立联邦调查局并在全国建立4个国家安全卫队中心。而印度国家安全顾问纳拉亚南和内政部长帕蒂尔也已递交辞呈。
在事后各方的检讨中,《印度快报》披露,过去2年国防部长安东尼至少6次提及恐怖分子从海路潜入印度发动袭击的威胁。2007年3月,安东尼向国会作报告时曾称“恐怖分子正接受训练,存在他们通过海路渗透进来的可能”。泰姬玛哈饭店所有人、塔塔集团董事会主席拉坦塔塔也说,饭店先前因收到过恐怖袭击警告而一度提升警戒,但真正袭击发生前又放松了警惕。
此外,负责印度海岸安全的海岸警卫队名义上配备了106艘大小舰艇和52架飞机,但实际规模不足6成。最严重的是缺少无人侦察机和可以执行远程任务的侦察机。
印度情报部门曾经提前掌握事后获证实的部分情报。19日,即袭击发生一星期前,情报机构根据一天前截获的信息汇总出一份“绝密情报”,称有人正在孟买附近海域策划一起袭击,而且“可能不久后发生”。情报将袭击日期精确到11月25日,与真正袭击日只相差一天。情报还提及恐怖分子可能使用印度拖船靠岸的可能性。上述情报首先被提交印度国家安全委员会下属联合情报委员会作进一步分析,后与海军以及海岸警卫队分享,同时给孟买所在的马哈拉施特拉邦政府参考。然而,整个安全系统内部的相互信任缺失贻误了这份至关重要的情报,最终带来灾难性后果。
再看看袭击发生后印度反恐力量的表现。《印度时报》报道称,印度最精锐的反恐力量国家安全卫队(NSG,或称“黑猫”特种部队)竟然是在袭击发生叫、时后才抵达现场的。
11月26日晚9点半,马哈拉施特拉邦首席部长德希姆克被告知恐怖分子在孟买主要地点发动了袭击。当德希姆克搞清楚事态的严重性后,时间已过去90分钟。德希姆克在孟买当地时间晚上11点打电话给内政部长帕蒂尔,要求派200名“黑猫”突击队员来孟买执行反恐任务。但当“黑猫”成员被叫醒准备出发后,人们才发现可以运送200名队员的伊尔-76运输机并不在新德里,而在昌迪-加尔空军基地。
宝贵的时间一分一秒流失。伊尔-76飞行员也在半夜被叫醒,飞机还须重新加油,运输机27日凌晨两点抵达德里。当突击队员登机完毕起飞时,时间已过去了4个半小时。近3小时后伊尔76抵达孟买,突击队登上早已在机场等待的巴士时是27日的5点25分。巴士花了40分钟抵达孟买南部集结点,突击队员在那里得到了情况介绍,并分成数个小组前往案发地点。此时已是早上7点了。
而突击队员的实战表现也让人不敢恭维,这直接导致人数不多的袭击者坚持了近3天3夜。《纽约时报》援引部分印度安全官员的话说,在印度,收入不高的警察平时除了警棍没有其他武器;反恐突击队员的防弹衣也早就过时了,而且没有配备任何可以确定火力来源的战术装备。包围豪华饭店过程中,反恐部队在周边部署了狙击手,但他们却没有高性能望远镜。一名在泰姬玛哈饭店外埋伏数十个小时的狙击手表示,包括他在内的狙击手没有向饭店内开一枪,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分辨袭击者和被困平民。
成立于1985年的“黑猫”特种部队司令部设在新德里中央政府办公区内,由印度政府内政部直接指挥,主要任务是对付国内恐怖活动,训练和作战方针效仿英国特别空勤团(SAS)。这支部队在克什米尔及其诞生地旁遮普等地区的反暴行动中获得大量作战经验。部队现有7500人,平时驻扎在距首都60公里的哈里亚纳邦马内沙村。部队成员主要装备MP-5冲锋枪、PSG-1狙击步枪等。行动时以5人小组为基本作战单位,4个小组编为一队,由一名上尉军官任队长。在1988年的“黑雷”行动中,“黑猫”攻克恐怖分子占据的阿姆利则金庙,击毙30名恐怖分子,自身无一伤亡。
除“黑猫”外,目前印度冠以“特种部队”名号的官兵数以万计,但装备和训练其实与真正的特种部队存在明显差距。按照印度反恐专家的话说,“三流警察队伍不可能对恐怖袭击做出一流反应”。
印度国家军事战略的失误?
通过此次惨痛袭击,包括印度本国官方和学者在内的全球防务专家都开始重新审视印度历来奉行的国家军事学说与战略。不少学者承认,此次袭击会对印度重新审视与修订自身军事战略提供一个关键性的契机,甚至带来巨大的转变。
近年来,作为发展势头迅猛的新兴经济大国,在国 家崛起过程中,印度给自己设定了相当远大的全球与地区军事战略目标。概括言之,印度近年首要的国家军事目标均集中在以下两点:一是以主要邻国为潜在军事对手,要建立从核威慑能力到常规战争能力的所谓均势与优势,二是要建立与印度非常在意的新兴大国、甚至世界性大国地位相称的南亚与印度洋军事强权。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印度投入了大量的国家资源与金钱,制订并陆续实施了从核武库到陆、海、空三军的庞大建军计划。印度为此研制和购买了大量新型装备,如空军的苏-30MKI战机,海军的新航空母舰、陆军的新型主战坦克等,并花巨资加速研制与部署新型中远程战略导弹。与此同时,印度开始把军事触须伸到历史上未进入的领域,如广泛参与与美、日等国家的联合军事演习,开始在远方的海洋展示军事存在,尝试建立与其他国家的包括长期驻军在内的联盟性军事联系。而在太空科技等军民两用科技领域,印度也不惜投入巨资,开展与其他国家的科技竞赛。凡此种种,均折射出印度有一种广泛而热切的情绪,即随着经济成长,印度认为,通过军事力量来展示印度作为世界性大国的时机已经来临。
但毋庸讳言,印度给自身设置的上述诸多军事目标,以及由此制定的国家军事战略更多地是注重加强传统型防务力量,军队建设与军事战略均更多地指向传统的常规对手,而不是新型的国家威胁。这样的军事战略与建军思想的背后隐藏着一种对现实认知的巨大误区,也忽略了印度自身所具备的诸多安全形势特点。
作为崛起中的经济大国,印度虽然展示了客观的成就,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必须看到,崛起中的印度,也概莫能外地受到国际恐怖主义的威胁。一方面,印度本身的社会转型尚在进行,自身历史的种姓,民族及宗教矛盾错综复杂,这些都为恐怖主义提供了发育的温床。另一方面,由于克什米尔问题的存在,更由于印度与巴基斯坦冷淡的国家关系,印度与国际反恐重要前沿国家的巴基斯坦很难在反恐问题上展开有效、良性的合作,这必然给国际恐怖主义造成可乘之机。
通过此次惨剧,当人们通过电视看到印度装备一般、训练不足的精英反恐部队的画面,一个十分清晰的结论已经浮上台面:真正能够给印度造成巨大创伤的,决不是传统类型的军事威胁,而恰恰是遭到忽略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应对这种威胁不仅需要新型的军事战略与力量,更需要新型的军事安全战略思维,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外交与内政政策。所以,可以预见的是,通过对此次恐怖袭击的反思,印度必定会在军事战略及安全思维方面发生较大的转变,其中,加强与邻国的合作很可能将成为转变的主要标志。
当然,也必须注意到,另一种前景也很真切地摆在人们面前,即此次事件之后,印度的民主会更加转向军事价值取向,印度国内的极端民族主义观点会在社会与政界上升,从而,印度也会对邻国和外界采取更加好战的政策。假如这成为现实,则对于地区格局的走向也会产生难以预料的影响。
与中国合作
以“基地”为代表的现代恐怖组织早已国际化,因此要想避免孟买式的悲剧重演,国际合作反恐应成为各国共识。印度当然也看到了这一点,也许令人意外的是,中国成为了印度的重要反恐合作伙伴。其实很简单,两国都面对国内外多种非传统安全威胁,其中的“交点”不少。作为重要邻国,整合两国反恐力量共同应对这些威胁是双方现实需求的反映——尤其是在孟买事件之后。
虽然是早就安排好的,但中印联合反恐训练在孟买的反恐清剿刚结束不久就举行,仍然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据新华网报道,“携手-2008”中印陆军反恐联合训练开训仪式,12月6日上午在印度贝尔高姆地区反恐训练场举行。当地时间9时30分,印方指导组组长帕提亚将军宣布反恐联合训练正式开始。
中方参训部队指导组组长秦翔友在致辞中表示,这次反恐联合训练的目的旨在增进中印两军相互了解与信任,发展中印两军特别是两军基层部队官兵间的友谊,拓展两军交流与合作的领域。开训仪式结束后,中印双方进行了武器装备展示和训练课目演示。中方参训部队进行了太极拳、捕俘技术、反恐应用射击动作的演示,印方参训分队演示了木杆操,印度传统武术等课目。联训期间,双方参训官兵不仅将进行反恐射击、突击等课目训练,还将就反恐作战理论及涉及的有关民事、法律问题进行交流,并组织以“封控及搜索”为课题的综合演练。
中印两国两军的联合反恐训练始于2007年。2007年12月21日,“携手-2007”中印陆军联合反恐训练在中国昆明举行。双方参训部队指挥官当时在致辞中即表示,恐怖主义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公害,中国和印度都坚决反对恐怖主义。通过举行这次联合反恐训练,将进一步加强两军防务领域的合作,提高两军联合反恐作战能力,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孟买战争与国际反恐的前途
“9·11”以后,国际恐怖主义袭击以史无前例的震撼方式展示了其对于大国安全威胁的烈度与强度。其后,美国组织了所谓反恐联盟,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发动了两场烈度不同的战争。美国作为大规模国际恐怖主义袭击的头号受害国,其代表的国际反恐战争是基于如下思维:首先,打击国际恐怖主义需要军事手段,同时在实施这种打击时可以采取超越一般国际法和战争法的方针。其次,实施国际反恐由于采取了军事优先的政策,因此在外交上采取了单边主义的做法。其三,在战术上认为可以先发制人。最后,没有明言的一个认知是,在打垮了塔利班的阿富汗政权和推翻萨达姆之后,美国赢得了在世界关键战略要点地区更好的地位,同时,认为国际恐怖主义已经失去了进行大规模反扑的力量。在某种意义上讲,美国的垒球反恐战争已经成为其推行垒球政策的工具,这也削弱和分散了美国和国际反恐的力量。
此次孟买袭击也可以看作此前国际反恐战略思维的一个失败的象征,会对国际反恐的前途产生巨大影响。其中的教训值得人们思索。国际恐怖主义威胁不同于传统类型军事威胁的最显著之处在于:袭击者并非以往的国际法行为主体,却具有广泛的国际背景,其针对的目标也是全球性的。其成因复杂和深刻,尚不能进行清晰、完全的界定。而与此同时,遭受和防止恐怖主义袭击却事关国内安全。抓住这一显著特征,人们不难看出美国式全球反恐战争模式的脆弱,这一模式也很可能是印度即将遵循的模式——事件发生后,由于袭击者有明显的巴基斯坦色彩,印度国内已经有甚嚣尘上的好战声音针对巴基斯坦。但问题在于,从阿富汗到伊拉克再到孟买,这一清晰的线索已经表明了,通过传统的军事行动无助于遏止和防范国际恐怖主义的反扑。可以补充的是,此前在马德里和伦敦。已经有类似孟买的袭击案件。
因此,国际社会如何认知此次袭击的含义,将极大地影响国际反恐的未来前途。此次袭击显示出,首先,国际恐怖主义的攻击对象并非仅止于欧美,新兴的经济大国也时刻面临这种袭击的危险。其次,这种袭击的手法并非仅止于“9·11”,因此,应对这种袭击也需要全新的国际机制与合作模式,在这种新的机制和思维中,冷战思想,单边的国际政治目标不应该再成为考量的因素。最后,此次袭击最清楚不过地表明,国际恐怖主义的挑战绝非传统军事战略和思维可以应对,也绝非单独国家所可以面对。国际反恐的长期性和复杂性需要垒球负责任的国家真正建立起诚挚的合作关系,并从产生国际恐怖主义的根源方面采取一致、协调和持久的行动。
没有证据证明袭击孟买的人看过一部叫《入侵美国》的电影。如果不是的话,那我们就必须佩服约瑟夫·齐佐与他的创作团队,他们在1985年就为孟买恐怖袭击拍了一部“教材片”,只不过这次的片名是——《入侵印度》。
《入侵美国》的故事有着那个时代美国人典型的冷战式疯狂:拉美“共产主义战士”在苏联特工引导下从海上入侵佛罗里达,他们对商场里爱好和平的美国人民大开杀戒,又试图摧毁美军的重要指挥部,最后理所当然被歼灭。片中的美国英雄由曾在《猛龙过江》中与李小龙巅峰对决的功夫巨星查克·诺里斯扮演,这也是该片后来可能被观众记住的唯一理由。
现在看来,这个有关非典型恐怖分子的剧情极具前瞻性。袭击孟买的恐怖分子正是从海上登陆后,才在印度现代化文明的心脏大开杀戒的。对于21世纪的恐怖组织而言,汽车炸弹、肉弹攻击、劫持人质,这些传统的近乎绝望挣扎般的方式已经落伍。恐怖分子们正在逐渐摆脱“可怜的被压迫者”形象,他们可以开着飞机,或坐着船直接对一个主权国家发动“人侵”,这种能力早在7年前的9月11号就被证明过。
如今,后冷战时代的海上侵略者不再是超级大国控制下的暴力革命社团。2000年美国“科尔”号驱逐舰被“基地”炸瘫,虽然仍有传统自杀式袭击的影子,但侵入方式和攻击目标的档次却跃升至全新高度。有必要审视的是,印度和美国强大的舰队对逸一系列事件无能为力,虽然它们也许能够抵御另外一支海军的大规模入侵,但对恐怖分子来说,海岸线几乎是不设防的,这无疑让那些耗资巨大的现代化舰艇无比尴尬。
孟买发生的一切再一次告诉人们:马汉建立在传统国家对抗基础上的海权观,在新的威胁来源和手段面前基本失效。国际恐怖组织已经不满足于“小打小闹”,他们完全能够扮演一个强大入侵者的角色。由于可以不受任何法律或道德规范的限制,没有人知道他们下一次将做什么和怎样做。不光是印度,对于整个类文明社会而言,孟买地狱般的60小时都发出了再明确不过的信号:魔鬼的力量仍然在增长。
“防火墙”失效
西方媒体和印度媒体在孟买恐怖袭击案发生后都不约而同地开始质疑印度国土安全机制和反恐能力。印度政府至今还没有通过反恐法,而反恐高级官员能被恐怖分子轻易射杀,本身就说明印度反恐实力薄弱。恐怖袭击事件平息后,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11月30日说,印度已经决定成立联邦调查局并在全国建立4个国家安全卫队中心。而印度国家安全顾问纳拉亚南和内政部长帕蒂尔也已递交辞呈。
在事后各方的检讨中,《印度快报》披露,过去2年国防部长安东尼至少6次提及恐怖分子从海路潜入印度发动袭击的威胁。2007年3月,安东尼向国会作报告时曾称“恐怖分子正接受训练,存在他们通过海路渗透进来的可能”。泰姬玛哈饭店所有人、塔塔集团董事会主席拉坦塔塔也说,饭店先前因收到过恐怖袭击警告而一度提升警戒,但真正袭击发生前又放松了警惕。
此外,负责印度海岸安全的海岸警卫队名义上配备了106艘大小舰艇和52架飞机,但实际规模不足6成。最严重的是缺少无人侦察机和可以执行远程任务的侦察机。
印度情报部门曾经提前掌握事后获证实的部分情报。19日,即袭击发生一星期前,情报机构根据一天前截获的信息汇总出一份“绝密情报”,称有人正在孟买附近海域策划一起袭击,而且“可能不久后发生”。情报将袭击日期精确到11月25日,与真正袭击日只相差一天。情报还提及恐怖分子可能使用印度拖船靠岸的可能性。上述情报首先被提交印度国家安全委员会下属联合情报委员会作进一步分析,后与海军以及海岸警卫队分享,同时给孟买所在的马哈拉施特拉邦政府参考。然而,整个安全系统内部的相互信任缺失贻误了这份至关重要的情报,最终带来灾难性后果。
再看看袭击发生后印度反恐力量的表现。《印度时报》报道称,印度最精锐的反恐力量国家安全卫队(NSG,或称“黑猫”特种部队)竟然是在袭击发生叫、时后才抵达现场的。
11月26日晚9点半,马哈拉施特拉邦首席部长德希姆克被告知恐怖分子在孟买主要地点发动了袭击。当德希姆克搞清楚事态的严重性后,时间已过去90分钟。德希姆克在孟买当地时间晚上11点打电话给内政部长帕蒂尔,要求派200名“黑猫”突击队员来孟买执行反恐任务。但当“黑猫”成员被叫醒准备出发后,人们才发现可以运送200名队员的伊尔-76运输机并不在新德里,而在昌迪-加尔空军基地。
宝贵的时间一分一秒流失。伊尔-76飞行员也在半夜被叫醒,飞机还须重新加油,运输机27日凌晨两点抵达德里。当突击队员登机完毕起飞时,时间已过去了4个半小时。近3小时后伊尔76抵达孟买,突击队登上早已在机场等待的巴士时是27日的5点25分。巴士花了40分钟抵达孟买南部集结点,突击队员在那里得到了情况介绍,并分成数个小组前往案发地点。此时已是早上7点了。
而突击队员的实战表现也让人不敢恭维,这直接导致人数不多的袭击者坚持了近3天3夜。《纽约时报》援引部分印度安全官员的话说,在印度,收入不高的警察平时除了警棍没有其他武器;反恐突击队员的防弹衣也早就过时了,而且没有配备任何可以确定火力来源的战术装备。包围豪华饭店过程中,反恐部队在周边部署了狙击手,但他们却没有高性能望远镜。一名在泰姬玛哈饭店外埋伏数十个小时的狙击手表示,包括他在内的狙击手没有向饭店内开一枪,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分辨袭击者和被困平民。
成立于1985年的“黑猫”特种部队司令部设在新德里中央政府办公区内,由印度政府内政部直接指挥,主要任务是对付国内恐怖活动,训练和作战方针效仿英国特别空勤团(SAS)。这支部队在克什米尔及其诞生地旁遮普等地区的反暴行动中获得大量作战经验。部队现有7500人,平时驻扎在距首都60公里的哈里亚纳邦马内沙村。部队成员主要装备MP-5冲锋枪、PSG-1狙击步枪等。行动时以5人小组为基本作战单位,4个小组编为一队,由一名上尉军官任队长。在1988年的“黑雷”行动中,“黑猫”攻克恐怖分子占据的阿姆利则金庙,击毙30名恐怖分子,自身无一伤亡。
除“黑猫”外,目前印度冠以“特种部队”名号的官兵数以万计,但装备和训练其实与真正的特种部队存在明显差距。按照印度反恐专家的话说,“三流警察队伍不可能对恐怖袭击做出一流反应”。
印度国家军事战略的失误?
通过此次惨痛袭击,包括印度本国官方和学者在内的全球防务专家都开始重新审视印度历来奉行的国家军事学说与战略。不少学者承认,此次袭击会对印度重新审视与修订自身军事战略提供一个关键性的契机,甚至带来巨大的转变。
近年来,作为发展势头迅猛的新兴经济大国,在国 家崛起过程中,印度给自己设定了相当远大的全球与地区军事战略目标。概括言之,印度近年首要的国家军事目标均集中在以下两点:一是以主要邻国为潜在军事对手,要建立从核威慑能力到常规战争能力的所谓均势与优势,二是要建立与印度非常在意的新兴大国、甚至世界性大国地位相称的南亚与印度洋军事强权。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印度投入了大量的国家资源与金钱,制订并陆续实施了从核武库到陆、海、空三军的庞大建军计划。印度为此研制和购买了大量新型装备,如空军的苏-30MKI战机,海军的新航空母舰、陆军的新型主战坦克等,并花巨资加速研制与部署新型中远程战略导弹。与此同时,印度开始把军事触须伸到历史上未进入的领域,如广泛参与与美、日等国家的联合军事演习,开始在远方的海洋展示军事存在,尝试建立与其他国家的包括长期驻军在内的联盟性军事联系。而在太空科技等军民两用科技领域,印度也不惜投入巨资,开展与其他国家的科技竞赛。凡此种种,均折射出印度有一种广泛而热切的情绪,即随着经济成长,印度认为,通过军事力量来展示印度作为世界性大国的时机已经来临。
但毋庸讳言,印度给自身设置的上述诸多军事目标,以及由此制定的国家军事战略更多地是注重加强传统型防务力量,军队建设与军事战略均更多地指向传统的常规对手,而不是新型的国家威胁。这样的军事战略与建军思想的背后隐藏着一种对现实认知的巨大误区,也忽略了印度自身所具备的诸多安全形势特点。
作为崛起中的经济大国,印度虽然展示了客观的成就,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必须看到,崛起中的印度,也概莫能外地受到国际恐怖主义的威胁。一方面,印度本身的社会转型尚在进行,自身历史的种姓,民族及宗教矛盾错综复杂,这些都为恐怖主义提供了发育的温床。另一方面,由于克什米尔问题的存在,更由于印度与巴基斯坦冷淡的国家关系,印度与国际反恐重要前沿国家的巴基斯坦很难在反恐问题上展开有效、良性的合作,这必然给国际恐怖主义造成可乘之机。
通过此次惨剧,当人们通过电视看到印度装备一般、训练不足的精英反恐部队的画面,一个十分清晰的结论已经浮上台面:真正能够给印度造成巨大创伤的,决不是传统类型的军事威胁,而恰恰是遭到忽略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应对这种威胁不仅需要新型的军事战略与力量,更需要新型的军事安全战略思维,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外交与内政政策。所以,可以预见的是,通过对此次恐怖袭击的反思,印度必定会在军事战略及安全思维方面发生较大的转变,其中,加强与邻国的合作很可能将成为转变的主要标志。
当然,也必须注意到,另一种前景也很真切地摆在人们面前,即此次事件之后,印度的民主会更加转向军事价值取向,印度国内的极端民族主义观点会在社会与政界上升,从而,印度也会对邻国和外界采取更加好战的政策。假如这成为现实,则对于地区格局的走向也会产生难以预料的影响。
与中国合作
以“基地”为代表的现代恐怖组织早已国际化,因此要想避免孟买式的悲剧重演,国际合作反恐应成为各国共识。印度当然也看到了这一点,也许令人意外的是,中国成为了印度的重要反恐合作伙伴。其实很简单,两国都面对国内外多种非传统安全威胁,其中的“交点”不少。作为重要邻国,整合两国反恐力量共同应对这些威胁是双方现实需求的反映——尤其是在孟买事件之后。
虽然是早就安排好的,但中印联合反恐训练在孟买的反恐清剿刚结束不久就举行,仍然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据新华网报道,“携手-2008”中印陆军反恐联合训练开训仪式,12月6日上午在印度贝尔高姆地区反恐训练场举行。当地时间9时30分,印方指导组组长帕提亚将军宣布反恐联合训练正式开始。
中方参训部队指导组组长秦翔友在致辞中表示,这次反恐联合训练的目的旨在增进中印两军相互了解与信任,发展中印两军特别是两军基层部队官兵间的友谊,拓展两军交流与合作的领域。开训仪式结束后,中印双方进行了武器装备展示和训练课目演示。中方参训部队进行了太极拳、捕俘技术、反恐应用射击动作的演示,印方参训分队演示了木杆操,印度传统武术等课目。联训期间,双方参训官兵不仅将进行反恐射击、突击等课目训练,还将就反恐作战理论及涉及的有关民事、法律问题进行交流,并组织以“封控及搜索”为课题的综合演练。
中印两国两军的联合反恐训练始于2007年。2007年12月21日,“携手-2007”中印陆军联合反恐训练在中国昆明举行。双方参训部队指挥官当时在致辞中即表示,恐怖主义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公害,中国和印度都坚决反对恐怖主义。通过举行这次联合反恐训练,将进一步加强两军防务领域的合作,提高两军联合反恐作战能力,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孟买战争与国际反恐的前途
“9·11”以后,国际恐怖主义袭击以史无前例的震撼方式展示了其对于大国安全威胁的烈度与强度。其后,美国组织了所谓反恐联盟,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发动了两场烈度不同的战争。美国作为大规模国际恐怖主义袭击的头号受害国,其代表的国际反恐战争是基于如下思维:首先,打击国际恐怖主义需要军事手段,同时在实施这种打击时可以采取超越一般国际法和战争法的方针。其次,实施国际反恐由于采取了军事优先的政策,因此在外交上采取了单边主义的做法。其三,在战术上认为可以先发制人。最后,没有明言的一个认知是,在打垮了塔利班的阿富汗政权和推翻萨达姆之后,美国赢得了在世界关键战略要点地区更好的地位,同时,认为国际恐怖主义已经失去了进行大规模反扑的力量。在某种意义上讲,美国的垒球反恐战争已经成为其推行垒球政策的工具,这也削弱和分散了美国和国际反恐的力量。
此次孟买袭击也可以看作此前国际反恐战略思维的一个失败的象征,会对国际反恐的前途产生巨大影响。其中的教训值得人们思索。国际恐怖主义威胁不同于传统类型军事威胁的最显著之处在于:袭击者并非以往的国际法行为主体,却具有广泛的国际背景,其针对的目标也是全球性的。其成因复杂和深刻,尚不能进行清晰、完全的界定。而与此同时,遭受和防止恐怖主义袭击却事关国内安全。抓住这一显著特征,人们不难看出美国式全球反恐战争模式的脆弱,这一模式也很可能是印度即将遵循的模式——事件发生后,由于袭击者有明显的巴基斯坦色彩,印度国内已经有甚嚣尘上的好战声音针对巴基斯坦。但问题在于,从阿富汗到伊拉克再到孟买,这一清晰的线索已经表明了,通过传统的军事行动无助于遏止和防范国际恐怖主义的反扑。可以补充的是,此前在马德里和伦敦。已经有类似孟买的袭击案件。
因此,国际社会如何认知此次袭击的含义,将极大地影响国际反恐的未来前途。此次袭击显示出,首先,国际恐怖主义的攻击对象并非仅止于欧美,新兴的经济大国也时刻面临这种袭击的危险。其次,这种袭击的手法并非仅止于“9·11”,因此,应对这种袭击也需要全新的国际机制与合作模式,在这种新的机制和思维中,冷战思想,单边的国际政治目标不应该再成为考量的因素。最后,此次袭击最清楚不过地表明,国际恐怖主义的挑战绝非传统军事战略和思维可以应对,也绝非单独国家所可以面对。国际反恐的长期性和复杂性需要垒球负责任的国家真正建立起诚挚的合作关系,并从产生国际恐怖主义的根源方面采取一致、协调和持久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