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琐碎中见真实

来源 :延河·绿色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ao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仁聪的这组诗中,“故乡”一词多次出现,在“返乡”和“离乡”间生发出自己对故乡和生命的真实感受。返乡时,归属感和陌生感并生;离乡时,一名身在边界的游子,所见所听之物皆可勾起漂泊和思乡之感。无论烟囱、杂草、时节、征途,一切琐碎与日常皆可入诗。在其交互中,诗人以“我”的存在去感知生活、感受生命,建立自我与现实的联系,发现生活中隐藏的真实和诗意;围绕对生活细节和苦难的体验,以日常话语抒发真实情感。
  从《回乡记》这首诗开始看,故乡里老人和孩子还在,却是诗人不认识的老人和不认识他的孩子,而陌生感随之被归属感消融,兄弟相聚、杀鸡配酒,他真正回到了故乡。远离故土的生活并未切断他与故乡的密切联系,相反,他的詩歌中处处散发着挥之不去的乡土气息,或是故乡的人和事,或是与之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但诗人有时无奈发现,他独自返乡,也要独自离乡,并且要在这样的往返间过完此生。这是生活的选择,也是他的选择。征途平添漂泊之感。《黄昏时火车经过巴楚》,停靠在异乡的车站,目光所及皆阴郁。所《去边界》,车程漫漫,还未抵达,哪怕气候,也已是与南国不同的另一番天地,游子之感顿生。但对故乡的牵挂不会随之远离,异乡的一草一木都会唤起回忆。春天,北方的小草、迎春花、柽柳、桃花依时显出踪迹,此时家乡的春笋鲜美,龙爪槐茂盛,胡杨、白杨、桃花、薰衣草、郁金香、马兰花…….也正热闹。而诗人却如山坡的野草一般,在边界晃荡,渺小而卑微地思念着故乡和母亲。在一次次离开、一次次回来之间,故乡也有了变化。久无人居的老房子迎来又送走了新的生命,有些人也在这迎来送往间定格,或喜或忧或遗憾,这一切诗人只能见证而无法参与。与此同时,一次次离开去到的异乡似乎也不是那么陌生了。诗人游走在湖边,对他来说,这是异乡,而这异乡亦是他人的故乡。同一天空下被划分成为不同户籍、有着不同故乡的人,每当秋天,便各自交错去到对方的故乡。诗人心中生出矛盾的心理,一方面,雪山、赛里木、沙丘,别居的体验吸引着他远离故乡,另一方面,故乡羁绊着他,即便是幻想,也与还乡相关。或许这就是每一个现代游子所特有的纠结与无奈。
  而不同有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苏仁聪总是愿意关注到日常,从琐碎中发现诗意,以真实质朴的笔触书写诚挚的情感。因而诗歌中多是描述现实,直面各式苦难,并从主体的参与来关照周围的一切,构建自我与生活的对话。这组诗中死亡这一意象在不同的场景中多次出现,同一意象有着不同的蕴意。每次离乡返乡间,便有自然规律在作用着。废弃老房子的烟囱里迎来了新的住客——老鼠,它们有宽敞的客厅、温暖的卧室,次年再来时才发现蛇逗留过的痕迹,只有我和一堆枯草见证这些生命存在过。人自然也逃不过这自然规律的作用,相聚时的热闹还未散去,可你不会预料到有哪些人在一次分离后就不会再出现,这是亲人的离去。你将他带回故乡,希望他得到爱与救赎;你在柳絮纷飞时怀想起这些曾经出现在你世界的人,而伴随着死亡的遗憾只能作为遗憾继续着。陌生人的死亡也进入到诗歌中,死于《先天性心脏病》的母亲留下了一个没有结果的争议。但生命延续着,诗人感受到的是自己的心在跳动着,它安静平稳,它还可以感受,对此应该怀以感激。对于多次提到的死亡,它是生命的常态,是和任何其它时间作用下的事物一样的存在。死亡是确定的,而不确定的是它何时到来、以何种形式到来。它或许是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或许是交通事故、工地事故、矿难,各式苦难背后的都是人们的命运。医院作为死亡的中转站,有人病情好转,有人病情恶化,与死亡做着最后斗争。而正是面对确定死亡时对不确定命运的争取赋予了生命价值,使死亡有了意义,因而诗人听到了长埋黄沙的征夫的故事,也铭记着那些咽下疼痛的灵魂。死亡本身作为生命的常态会在生命的任意一个时刻出现,所以诗人并不是在就死亡来谈论死亡,而是在其闪现在生活中时捕捉住它。在回乡、远行途中、深夜路过附属医院等生活碎片中发现死亡的存在,或唏嘘,或悲叹,从自我的真实感受出发表现了诗人对苦难的观照。
  我们通过苏仁聪的这组诗,看出他诗中故乡主题及其诗歌中的死亡和苦难这一意象。可以说,故乡始终是诗人的一个主题,是其诗歌的一个源泉与动力。即使接下来诗人的生活还是要长久地远离故乡,但故乡也会一直滋养着他。与此同时,从诗歌中抽出的另一组意象,即死亡和苦难中可以看出其诗歌的另一特色,于琐碎中发现生活,抒发真挚情感。他将自己放到诗歌中,去参与、观照、体味,打开自我与生活的对话。他正是以这样的自然、坦率暴露自己、表现自己。
  责任编辑:马慧聪
  王梦圆,生于1995年,河南永城人。河南大学文艺学硕士研究生在读。
其他文献
在自己的小城里旅行,你不必神往丹霞地貌,也不必羡慕草原风光,你只需用双眸把这座小城扫描:在老街斑驳的商铺里寻找历史的痕迹;在装潢豪华的K歌厅感受时代的炫风;在一扇扇信息的窗口,看来往熟悉与不熟悉的车流、人流从高楼的峡谷中流过,她们打招呼或不打招呼都很自然。  在自己的小城里旅行,咬一口千阳的苹果,无须顾忌吃相的美与否;哼几句小曲,亦不会在意别人是否嘲笑自己五音不全。很享受独坐观鸟亭上,静听荷塘深处
期刊
提起羊肉泡馍,可能大家耳熟能详,馋涎欲滴。但提起大肉泡,虽然全国不是很有名,但在西府地区,家喻户晓,尤其千阳大肉泡,那可是墙里开花墙外香啊,就连曾在凤翔做通判的北宋大文豪苏轼都夸千阳猪肉“至美”。而煮过猪肉的肉汤,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扔掉实在有点可惜,就被乖巧的主妇们做成了肉鲜味美的大肉泡。那种肉烂汤浓,香气诱人的味道,一看就流口水,一吃让人回味无穷!  千阳在汉代时叫隃麋县,因千川、安坡一带有20
期刊
华岩寺,隶属千川村。  出千阳城东门,龙泉路迤逦东行,不到二里地,遇一巷,巷口牌楼书“华岩寺巷”。巷及脚下一渠水把民居分两边,巷东南七队抱团取暖,巷东北六队拧成一股绳。巷西老八队楼房一大片很辣眼。沿巷口北上,在原西华小学门口水渠横穿马路拐西,有两河交汇,戏楼泉流出一渠水从西而来。另一渠水从北下来,这渠水源头在水泥路尽头,是依对坡山东北崖根一泉。水泥砌的长方形蓄水池里两个成人胳膊粗的钢筋管子探出三五
期刊
自我诞生于个体,但个体可以选择见识、修养、个性以及各个维度的表现力范畴,甚至可以追求共相的蕴涵,像一个大的容器一样吸纳世界的灵气,然后反过来作用于自身的进步;个体可以是蝼蚁,但可以从一片花瓣中看到世界。也可以是猛兽,但也有细嗅蔷薇的深情、正义和善良。一个人有多大的视野,有时并不取决于双腿的贡献,而是思想的飞跃。有时候,一个瞬念就可以超越很多人的一生。每个人都与世界自觉或不自觉发生着关系,没有任何人
期刊
燕伋,是孔子七十二贤之一,是西秦大地中华文明的传播者,是中华尊师第一台的奠基人,是千古流芳的圣人贤人。他似一座丰碑,是后人们难以忘却的人。  尊师重道的楷模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代代相传,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尊师重道是指尊敬师长,重视自己的教育事业。古语有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师者,人之模范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人有三尊,君父师是也”等等,这些都
期刊
一  步行至打碗碗花的地儿  有号称的一千个太阳  然而只碰到了  迎春花  崔家头  将军地  著名苹果房  二  纵一千个太阳在照  早已碰不到老师  一堆黄土掩风流  很少到正史的燕伋  在望鲁台上  已撂倒很多簸箕  三  信不信,仅仅想老师  也能成名流的  汧水向渭河奔去  把曾富庶的黄里镇  化作一片水域  四  真应了一句民谣  跟谁学习很重要  收谁做徒弟子  也非常重要  孔夫
期刊
西府人爱吃辣子,无论搅团、面皮、凉粉、臊子面,还是各种可口的凉盘小菜……无酸无味,不辣不香。辣味的主调料辣椒西府人叫它辣子,也是家家喜爱的菜肴。  俗话说:“馍馍夹辣子,一咬一豁子。”有了辣子,饭菜味道就是香。餐桌上几盘菜,辣子菜往往早早被吃个精光。  小时候,我家住渭北旱塬的一个小村庄,生产队在塬下千河滩的川道里有几十亩水浇沙田地。队里在那里除了种植秋粮玉米,也种辣子。  爷爷是生产队种辣子的老
期刊
你从先秦牧场的马蹄声中驰来  千山的岩石沉淀着你的大略雄才  马刨泉的清磨浓隃麋墨  泼洒你披甲执锐的风采  千年烟垒烽火台  犹闻杀声战鼓骇  热流在宽阔的血管里奔涌  一泻千里的豪气啊  把一統华夏的帷幕拉开  你从夕照延月的石门里涌来  朝流携霞向东去  斜阳横渡燕入怀  韦庄悠悠千阳阁中吟名篇  东坡开樽龙泉寺旁赋豪才  精美的石头唱着歌  似金的沙砾诗意澎湃  波涛的鸿笔啊  册印出秦时
期刊
用黄土堆起的露台  替自己打座禅修  見证两千多年的道德传承  我羡慕先贤的智慧  赋予一堆黄土生命和灵光  露台不生长时间  却生长敬畏和思念  露台没有泉水  却常常饱含热泪  露台是时间打的一个结  是大地完成的一次托举  站在露台之上  我用目光抚慰每一棵草木  让它们发出善良之光
期刊
千湖之轩,古木环山,篱畔草香。步燕伋书院,青砖老瓦,墨文迎客,彩蝶飞窗。话古围炉,田园诗献,師友同登公益廊。清音咏,看名师传道,曼舞霓裳。  远离城市熙攘,一隅避、茶烟山涧扬。有清溪映衬,丹青悬壁,飞霞落雨,儒册千箱。耕读传家,剪词握韵,追史编文书架墙。崖畔站,忆先贤风范,志阔翱翔。  责任编辑:李 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