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吸烟对男性大脑灰质结构影响的磁共振成像评价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huai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BM)方法评价长期吸烟对男性吸烟者脑灰质结构改变的影响。

方法

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采用西门子Skyro 3.0T MRI扫描仪对50名长期吸烟者和37名不吸烟的健康志愿者进行扫描,受试者均进行常规MRI(以排除颅内病变)序列及3D-T1结构像(3D-mprage)序列扫描。结构像数据采用基于Matlab平台的SPM8预处理,统计学分析采用SPM8软件,对两组资料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将两组的灰质差异区和吸烟资料做Spearman相关分析。

结果

吸烟组双侧丘脑、右侧缘上回、左侧缘上回和左侧壳核灰质体积分别为(0.55±0.07)、(0.40±0.05)、(0.48±0.07)和(0.14±0.04)体素,对照组相应脑区灰质体积分别为(0.61±0.09)、(0.43±0.06)、(0.54±0.07)和(0.16±0.03)体素,吸烟组均低于对照组(t=-3.81、-3.51、-3.86、-2.33,均P<0.05),族系误差校正(P<0.05)。双侧丘脑、右侧缘上回、左侧壳核灰质体积与吸烟指数呈负相关(r=-0.368、-0.189、-0.274,均P<0.05),且与吸烟年限也呈负相关(r=-0.391、-0.221、-0.355,均P<0.05),双侧丘脑灰质体积还与日吸烟量呈负相关(r=-0.186,P<0.05)。

结论

吸烟者脑灰质结构的改变主要集中在奖励相关通路及边缘系统,且与吸烟的累积量部分相关。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利用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技术(MR DKI)评价帕金森病(PD)患者脑深部核团的微结构改变,并分析其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4年9月至2016年4月经PD专科确诊的PD患者。同一时期内招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所有受试者行常规颅脑MRI检查、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及DKI。DKI原始图像数据经处理后,得到平均峰度(MK)和各向异性分数(FA)参数图,提取所
目的通过基于体素的形态学(VBM)分析方法,探讨不同发作症状的MRI阴性癫痫患者脑灰质结构的损伤。方法纳入2009年6月至2016年10月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就诊的33例原发全面强直阵挛癫痫患者(I-GTCS组)、35例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强直阵挛发作患者(S-GTCS组)、22例单纯部分性发作患者(PS组),其常规MRI检查结果均为阴性,并纳入35名健康志愿者(HC组)作为健康对照组。采集三维磁高
目的探讨室间隔部分切除术和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MSA)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临床特征及术后早期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0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进行室间隔部分切除(手术组135例)或经室间隔化学消融(介入组69例)的HOCM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至2周内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室间隔厚度、左室流出道压差变化及短期内并发症发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术后深静脉血栓(DVT)预防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符合入组标准的sTBI患者157例,其中男119例(75.8%),年龄(38.75±11.98)岁。所有患者均应用间歇性静脉充气加压预防DVT,应用D-二聚体动态监测和定期超声检查对DVT进行筛查,如颅内出血情况稳定,对手术3 d后D-二聚体持续下降且存在高危因素者预防性口服利伐沙班,对确诊DVT患者治
期刊
目的探讨间歇性负压对兔前交叉韧带重建后腱-骨界面及关节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取一侧膝作为负压侧,对侧膝作为对照。取兔自体半腱肌作为重建材料,负压侧关节通过引流管接微型负压吸引器,维持间歇性、低强度负压,对照侧接常规引流管;5 d后两侧同时拔除吸引管。术后6周;取关节液和股骨-韧带-胫骨复合体,检测关节液和腱-骨界
期刊
目的通过诱导低氧诱导因子(HIF)-1α蛋白去类泛素化修饰降低子宫内膜癌干细胞的干性维持潜能,并增加其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利用慢病毒质粒介导基因转染沉默KLE子宫内膜癌细胞泛素载体蛋白9(Ubc9)表达,免疫印迹方法检测Ubc9、小泛素相关修饰蛋白(SUMO)-1和HIF-1α蛋白表达水平;96孔板中培养并计算肿瘤干细胞克隆形成率及克隆球直径;流式细胞周期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MTT细胞毒性实验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左心室四极导线对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患者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入选安徽省立医院心内科自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间的CRT-D患者,根据左心室导线类型,分为四极导线组和双极导线组,比较两组术后随访过程中室性心律失常(VA)发生、抗心动过速起搏(ATP)、除颤治疗等各项指标的差异。以心衰再入院或心源性死亡为次要终点事件,评估两组预后。结果纳入研究的220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