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语文课堂德育的渗透

来源 :未来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p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教学一直是小学教学过程中的重点,要把德育放在首位是国家大力提倡的教育方针。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注重德育渗透是每个小学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必须思考的问题。本着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我主要采用了激发、思考、内化的方法,促进学生的养成教育和品德形成。
  关键词:德育;集体主义;爱国情操;公共道德
  语文学科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正如教书育人一样,是一个统一的过程,两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语文课程在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园,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那么,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呢?我现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点感受、做法总结如下。
  一、抓住课前三分钟演讲
  我在每节语文课上正课之前,都会让学生进行三分钟演讲的说话训练。有时让学生讲述成语故事。成语是民族文化的结晶,蕴涵了丰富的哲理,是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教育的极佳的教材。学生讲完故事后,我并没有简单的一带而过,走过场了事,而是让其他学生评论该成语讲述的道理或对自己的启发。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思想品德的熏陶。如“孟母三迁”“水滴石穿”“自食其言”等成语教会了学生不要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做事要持之以恒、做人要重诚信等做人的道理。有时让学生評述社会生活中的事件。我抓住这个时机,启发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看待这个世界。
  二、研究教材,创造学生情感投入的时机
  小学语文的教材中,有不少进行德育教育的、形象生动的图画和有说服力的教学材料。因此我们将小学语文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想品质教育的因素,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育目的,抓住结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
  1、结合教材内容,陶冶爱国情操。小学语文课的课文所涉及的德育渗透内容,方方面面无所不有,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科学思想、审美情操??但每篇都有其侧重点。如教学《颐和园》一课时,上课伊始,通过颐和园的全景图投影,配以录音机播放的柔和优美的曲子,学生们的情感被牵动了,随即揭示课题。指导学生边听朗读,同时重点思考作者从几方面观察颐和园美丽景色,要求学生从文章中找出有关词句。课文的朗读在音乐的伴奏中进行,学生们的情感已完全融合在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之中。当学生们对“美丽”有了身临其境的认识后,我又进一步问学生:“你喜欢颐和园吗?为什么?”并结合彩图组织学生讨论。学生们此刻已经产生对颐和园景致的向往和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性才能的熱爱。我借此时机,介绍了颐和园遭八国联军破坏的历史。简单介绍了北京还有一座比颐和园规模更大,景色更加瑰丽的圆明园,遭到八国联军的毁灭性破坏,这既激起学生强烈的爱国意识。
  2、体会故事之美,激发英雄主义。古人云:“文章不是无情物”“凡为文以意为主”。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渗透在语言文字教学过程中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忧国爱民的英雄人物形象、许多革命先烈、革命领袖人物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动人故事,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主义诗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们。如《我的战友邱少云》《再见了,亲人》等。学习这些课文时,可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等语句,让学生细心品词赏句,用心灵感悟英雄人物的爱国激情和高尚的爱国情操,在故事情节中升华他们的英雄主义。学习此类课文时,教师通过查阅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让学生自主讨论、交流,加上点拨,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人物高尚情操,从中汲取力量,受到感染。
  三、精心设计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1、创设教学情境,渗透德育教育。情境教学是教师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而创设的能帮助学生学习的一种常见的教学形式。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有时候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学生由于入不了“境”所以不容易理解和接受。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用各种方法创设一种符合课文内容的情境,使学生似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好似言出己口,情出己心一样。让学生与作者能够产生在情感上的“亲”,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做到入境悟情。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有活动展现情境,有音乐渲染情境,有画面再现情境,有感人故事唤起情境??但我们必须注意到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认识水平去考虑创设情境,以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如在上《小珊迪》这节课时,教师先播放一首符合课文情调的歌曲,在课堂上制造出一种“十分悲惨”的气氛。然后教师再用语言导入正课。这样就很容易唤起了学生对同龄人——小珊迪的美好情感,引起他们深入学习课文的兴趣。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巧妙设计问题,渗透德育教育。课堂提问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教师的问题设计得好,有启发性就能引起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深化学生的认识。亚里斯多德曾有句著名的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所以教师在讲授课文的同时,巧妙地设计问题抓住课文中一些富有启发性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提问就可以起到深化学生对课文认识的作用。
  四、充分利用各类语文活动
  语文课外活动是对学生产生道德影响的途径之一,也是养成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途径之一。行为习惯需要在实践活动中不断训练。比如我在上阅读课时,以“我最喜欢看的一本书”为主题,要求学生进行分组交流,然后全班举行读书报告会,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这既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又让学生受到了课外书中正面人物思想言行的影响与熏陶。
  五、结语
  语文教师只有善于捕捉和创造各种时机,将德育从课前到课内再到课外,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才不会使德育成为空泛的口头说教,从而很好地促进语文知识的学习,使语文学科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真正水乳交融,齐头并进。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在半月板撕裂和交叉韧带断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取29例半月板撕裂及50例交叉韧带断裂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别予以核磁共振及关节镜检查,对比检查结
目的:分析颌面骨折运用CT影像技术诊断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从2017年8月-2019年8月于我院中进行治疗的颌面骨折患者86例,依据诊疗时间分为CT诊断组与X线诊断组各43例,前者
公司口号:举重若轻的实力,举轻若重的精神发展愿景:打造全球综合竞争力最强的特种船公司,成为大型工程项目设备运输的领导者作为中远海运集团六大产业集群中发展杂货特种船队
1.午休过后睡意仍在,如何提高自己的课前情绪?有这样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深:“老师微笑,学生大笑;老师大笑,学生狂笑;老师狂笑,学生疯了。”这说明老师的情绪会影响的学生情绪。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对英语语言的学习需要帮助学生加强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教育。这充分说明,学习英语不仅可以掌握一门工具性的语言,同时学习英语也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实践证明,通过阅读英文书籍,可以拓宽人的视野,增长见识,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要渗透人文意识。人文意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因素,是英语教学中亟待加强的重要任务。  一、渗透人文精神
目的:研究将康复护理应用到实施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的运动性肩袖损伤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病例抽取时间为2018年7月-2019年10月,共68例运动性肩袖损伤患者,按照护理干预
传统变压器绕组变形测试仪只采用单一的频率响应法或单一的电抗法,无法满足现场开展变压器绕组运行状态综合评估的需要.而变压器绕组变形综合检测仪集成了频率响应法和电抗法
目的:探究四肢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对其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于2017年5月-2019年5月这一期间,随机选取本院骨科收治的86例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并按
目的:分析探究早期整形手术治疗手部深度烧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采取随机盲选法,将2018年5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82例手部深度烧伤患者划分为2组,各组平均41例;其中,
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在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护理中的效果及影响.方法:纳入本院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术治疗患者共76例设为研究对象开展护理研究.将其分为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