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实践视域下的斗争学说

来源 :世界家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ckdoor64024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长期以来,人们对“斗争”一词的真正意蕴和深刻内涵存在诸多误解和曲解。置身于马克思主义斗争学说的语境之中,其在内在意蕴上,“斗争”始终秉持着辩证的批判精神,反抗现存的一切事物;其在现实路向上,体现了超验的哲学诉求和经验的实践路向的统一;其在价值归宿上,始终致力于向着人类的解放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努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斗争;辩证批判;实践路向;自由全面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昭示着一个伟大而又令世人惶恐的思想“出场”?——马克思主义。“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①,此言一出,“阶级斗争”成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专属代名词。“阶级斗争”作为一个政治范畴,在19世纪响彻云霄。而如今,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和平、发展成为最强音,有一部分人认为,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已经不能再满足时代和人民的诉求。究其原因,生活在和平、发展时代的人们已经“乐不思蜀”,忘记了忆苦思甜,并且把马克思主义的“斗争”片面、狭隘地理解为阶级斗争、流血牺牲、暴力革命,而这恰恰违背了马克思主理论的精髓。那么,马克思主义的斗争学说在21世纪的和平年代真的过时了吗?答案必然是否定的。面对马克思主义被误解的历史情境,当然,我们应该重读马克思,与马克思、恩格斯来一次跨时代的照面。
  一、斗争思想的内在本质:辩证的批判精神
  “斗争”学说是滥觞于西方的一种哲学理念。黑格尔是这一哲学理念的集大成者。黑格尔无所不包的“绝对精神”哲学体系所外化成型的辩证法,正是彰显了这一伟大的“斗争”精神。在黑格尔那里,事物是沿着“绝对观念”正、反、合的轨迹不断发展变化的,这一变化绝非仅是逻辑上简单的重复演化,而是低级形态向更高级形态的螺旋式前进。这一过程必然包含着新旧事物之间的辩争与博弈,这便是“斗爭”。
  马克思和恩格斯继承和创新了这一“斗争”理念,且对其进行了“头脚倒置”的演绎。他们是在批判、借鉴以往哲学家的思想基础之上而进一步向真理迈进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过程就是与各种思想、流派不断斗争激荡的过程。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问世之前,其完成了自身政治和哲学立场的两大转变。在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一文中,他还充分肯定了伊壁鸠鲁的彻底的、战斗的无神论思想,发掘了原子运动偏斜下“自由意识”的价值,他把矛头指向德国的封建统治及其精神利器——宗教神学,那时的马克思在政治上还是一个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在哲学立场上属于康德、费希特的主观唯心主义。在《莱茵报》时期,马克思担任报刊编辑,遇到了物质利益问题,因此视角开始转向了“市民社会”,开始论证法、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关系问题,提出“不是国家决定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这时马克思已从一个主观唯心主义者转变为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但由于法和国家受到贬低之后,马克思开始重新审视黑格尔法哲学。在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又以天才般的智慧洞悉到了症结所在,他把研究视角从宗教转向政治,甚至触及到了私有制问题,他阐释了宗教解放、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关系问题,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创立了异化劳动理论。而此时的马克思已经从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转向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立场。但是很快,马克思意识到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一种直观的、抽象的唯物主义,并且在谈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时又陷入了唯心主义,在解决人们的现实利益问题时,费尔巴哈又以人本主义的立场诉诸于“爱”的方式去解决。紧接着在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开篇点题,与从前的旧唯物主义作了区分和割裂,彻底清算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阐明了他崭新的科学世界观——实践唯物主义。这历史性的表明了马克思已从一个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者转变为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之后,同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进一步做了彻底的清算工作,同时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也呼之欲出。需要指出的是,在这篇论著中“马克思恩格斯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对共产主义的论证,已经使他们关于阶级斗争、无产阶级革命以及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②此时的马克思在政治立场上已经是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哲学的贫困》对蒲鲁东主义的批判以及《共产党宣言》衍生出的共产主义的“幽灵”都表明了马克思、恩格斯在科学世界观引领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
  综观它的形成过程,我们无不发现一种精神贯穿其中,即“斗争”精神。他们通过批判、继承、创新前人的思想成果,不断进行着思想斗争,以致拨开迷雾,无限趋向于真理的国度。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一个自我完善、自我修复的开放体系,这恰恰取决于其内蕴的“斗争”精神,这种“斗争”精神无疑与辩证法一拍即合,“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③根据唯物辩证法的精髓来解释“斗争”,不仅驱散了马克思主义斗争学说过时论的迷雾,而且使人们对于“斗争”有了更深层次的哲思和领悟,并且为人们通向自由王国指明了前进的方法和道路。
  二、斗争思想的现实路向:超验的哲学诉求和经验的实践路向的统一
  “知行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知行合一”思想体现了超验诉求与经验实践的统一。心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在对程朱理学的知先行后、割裂知行关系的思想进行批判的基础上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他一方面强调道德意识的自觉性,要求人们提升内在修养,同时他也重视道德的实践性,在行动上表现内心,要求人们言行一致。这种“知行合一”思想在当时对于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维护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发挥着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王阳明又不免落入唯心主义的立场,“心明便是天理”,否认心外有理、有物、有事。他最终还是回归到了主体的内心世界,提出了心学。梁漱溟谈中西方文化的根本区别时认为努力方向不同导致发展状况也不同,中国传统文化致力于“向内”努力,而西方致力于“向外”努力。“向外”努力才是“斗争”精神的核心要素,只有主体在意识活动的指导下进行改造客体的实际的活动才是“向外”努力,进而“斗争”目标才得以实现。   马克思主义所展现的实践路向与其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斗争在马克思那里不是消极地说“不”和“否定”,而是有所肯定和创造,这体现在马克思的实践概念中,进而也形成和凸显了与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前的旧哲学所不同的“新”哲学即实践唯物主义哲学。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④短短一句却意蕴深刻,一方面意味着人们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实践路向的转变,人们实现了从“知”到“行”的历史性跨越。而另一方面,也昭示着马克思对以往哲学家们的运思方式的根本性突破,这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批判精神即“斗争”精神的近乎完美体现。“解释世界”只是主体人对于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人们在头脑中形成的某种观点和看法,它仅限于意识形态领域的解构和建构,属于经验论和知识论的层次。“改变世界”是主体人通过能动的活动改造客观世界,同时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完善主观世界,进而,人们对现存事物的改造,也就是与现存事物斗争的本领会不断增强,从而孕育出预示未来发展的丰硕果实。
  马克思所提出的“改变世界”是根植于实践唯物主义和无产阶级的政治立场的,并非只是将“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简单的结合。它是建立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基础之上而提出的,无产阶级不能仅仅停留在头脑意识中斗争,而必须将斗争目标指向现存的一切旧事物,对现存经验事物进行彻底的批判和改造才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才能使人们走向真正自由全面发展的未来社会。
  社会的发展是历史和逻辑的统一。人们在遵循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之上,主体人是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做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发展。每一次主体所做出的正确改革,伴随而之的是主体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焕然一新。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社会形态的更替问题上来印证。人类从奴隶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政权的更迭,新旧的交替,肯定与否定的交织,破和立的较量。而这些斗争“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⑤也不是为所欲为、违背规律,都是对不适应发展的现存事物的革命性变革,是与现存旧事物做彻底斗争和割裂。无疑,这属于实践的范畴。
  马克思主义的斗争学说绝不是“纸上谈兵”,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绝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终极归宿,它所追求和向往的是“人的解放”、“人自由全面的发展”,而通向这个自由之门的道路唯有建立在实践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伟大“斗争”。
  三、斗争思想的价值归宿: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很早就表明了自己的崇高理想即为全人类的幸福而奋斗。这是马克思斗争理论或学说的崇高之处和价值立足点。青年时期的马克思就心怀天下苍生,致力于为全人类谋福祉。但是,那时的马克思所关注的仅仅是人类的幸福,而对于人类所追求的幸福是什么没有清晰的答案。之后,马克思所做的努力就是找寻真正的人类幸福。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分工使人发生了异化,机器大工业把人的劳动进行了零碎的分割,人们只能从事单一、机械的工作,因此,劳动工人只能片面、畸形的发展。马克思了解了工人的悲惨境遇后,开始反思现实,逐渐拨开资本家神秘的面纱,将矛头直指资本主义私有制。资产阶级由于率先占有了生产资料和产品,因此,他们享有了提高自己智力和文学艺术方面的机会,而无产者只能依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获得维持最低生活所需要的资料,而不能在文学艺术等方面获得发展。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谈到未來社会的人可以上午打鱼,下午写诗,晚上从事批判工作等,它所指向的“未来社会的人”是对“现存社会的人”的劳动状态的一种批判和不满。马克思正是基于“现实的人”即从事生产活动的人这一旨意去探究了人的异化、人的本质、人的解放等问题,并且马克思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为马克思能够找到人的真正价值提供了指引。因此,马克思在1848年《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⑥在这里马克思正式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表述出来。可以说人自由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从事理论和实践探索所奋斗不息的核心主题。现实中工人阶级的不自由、不全面的存在状态促使着马克思、恩格斯与之相斗争,为工人阶级乃至全人类的幸福而奋斗。因此,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斗争学说的价值指向和归宿是全人类的解放,是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它并不是一个带有阶级和个人狭隘利益烙印的伪学说,而这恰恰也是马克思主义具有生命力的强有力的证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不断衍生的内在动力。
  总之,我们不能孤立、片面、静止地看待马克思主义的斗争学说,应将其放置于当时的历史背景、时代环境中去解读,发现其本质性的内涵,将之进行创新性发展。从某种角度上说,作为一种无产阶级的革命学说,它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中,紧密地将三者联系起来。如果我们片面、狭隘的把马克思主义的斗争学说理解为暴力革命、流血牺牲,就会摧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和科学性的特质,剥离马克思主义的灵魂与精髓,那么就会葬送马克思主义这一伟大思想的前途和命运,因此,我们应该以“实践哲学”的思维和视角去看待和解读马克思主义的斗争学说,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更具顽强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2,61.
  [2]庄福龄:简明马克思主义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5.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2.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7.
  [6]马克思.共产党宣言[M].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45.
  作者简介
  张同同(1992——),女,汉族,河北河间人,硕士研究生,单位:中共山东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作者单位:中共山东省委党校研究生院)
其他文献
摘 要:“气韵生动”与魏晋时期的著名画家顾恺之提出的“传神写照”在理论上两者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但两者之间又有不可忽视的区别。“传神写照”和“气韵生动”都要求表现对象内在的精神,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但比较两者,不难看出,“气韵生动”比“传神写照”更强调再“传神”上的审美,可以说“气韵生动”比“传神写照”更具体更丰富,表现了中国绘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同时气韵在绘画理论中慢慢的确立为成熟的美学范畴。 
期刊
为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本人结合市委扶贫工作的总体布局及县委、政府对坪坝村扶贫工作要求,现将中益乡坪坝村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深度贫困村(坪坝村)基本情况:  中益乡坪坝村距石柱县城55公里,距中益乡政府9公里,地处中益乡东南方,背靠石柱黄水大风堡,平均海拔1000米,官田河穿村而过。坪坝村是中益乡贫困程度最深
期刊
摘 要:中医心理学解决妇女心理问题的关键在于引导妇女养成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同时医务人员还应将注意力放在对妇女心理问题的定期观察,这样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妇女心理疾病的发生率,也能间接地帮助妇女更好地与家庭成员进行相处。文章重点就中医心理学的发展及在中医妇科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中医心理学;发展状况;中医妇科;应用  引言  在现如今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女性的生活压力、
期刊
摘 要:中法饮食文化在国际领域中都享誉盛名,两者分别蕴藏着浓厚的儒家文化和人文主义思想。本文则旨在基于两国各自的饮食模式、内容、理念的差异性,理清它们各自的饮食文化精髓,希望为日后两国饮食等各类文化实时性交流和合作性发展,提供相对完善可靠性的指导依据。  关键词:中法;饮食文化;精髓  前言  中法在饮食文化方面各有精髓,基于此可以更加清晰化地映射出两国整体文化差异特征,即理清中国长期以来农耕和陆
期刊
摘 要:服装设计师利用数码印花技术让人体同服装外型的需求紧密联系起来,从而保证花型位置合理,大小相得益彰。为了将服装的艺术观赏性突出出来,致力于创作出更加高精度的数码印花面料,使用到服装设计当中来,利用多种有效的方式实现设计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数码印花纺织面料;服装设计;应用  从现状来看,服装设计更多地运用了信息化的手段与措施,在此过程中不能缺少数码技术作为支持。数码印花纺织面料构成了新型的
期刊
摘 要:本文首先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得到关于各种营养素的4个主成分 值,依据 的大小评价我国居民的营养素摄入水平是否合理,由计算表格得到:从2000年以前年人均营养素摄入水平低于标准健康值;从2001年至2004年營养素摄入水平健康水平附近;2004年以后营养素摄入水平明显高于标准健康值,说明我国人体营养健康状况有恶化的趋势。  关键词:营养素;摄入水平;合理性  1.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
期刊
摘 要:在今天,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食品行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各企业品牌都有着各式各样的食品包装设计充斥着市场。食品市场竞争虽激烈,但拥有优良的的企业品牌形象则是引消费者目光并取得竞争胜利的利器。要知道,塑造企业品牌形象的过程中食品包装设计使非常重要的,许多的消费者会因此产生付费冲动。在食品行业中,不同的企业品牌,在对其食品包装上,都采用不同的形式。企业品牌形象在现代社会也得到了很高
期刊
摘 要:目前中国的同性婚姻合法性的探讨和研究还不够全面和深入,本文首先是从同性恋,婚姻、同性婚姻的基本的概念入手,其次探讨我国现状,接着是国内外同性恋和同性婚姻发展的对比和我国同性婚姻在合法性上和实践可行性上的探讨,从而调节中国男女越发不协调的比例,更加关注人的自由权。进而发展和改变我国传统的生育观念,能较好的协调未来中国的人口消长、经济状况,最后对我国同性婚姻立法的一个展望。  关键词:同性婚姻
期刊
一、福州菜的发展历史  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是以福州菜系为基础,后又融合闽东、闽南、闽西、闽北、莆仙等地方风味为主形成的菜系。因为福州沿海而立,春冬温暖,夏秋炎热,福州菜的食材来自新鲜的海鲜、河鲜,也成“海路菜”又叫“下路菜”或“下四府菜”。福州菜的特色鲜明可归纳为:清、淡、鲜、脆。有人这么说过:“汆”是福州菜的最大特色,汆指的是将新鲜的材料用沸水烫熟后捞出放在上汤中即可。闽厨长期以来把烹饪和
期刊
摘 要:传统装饰纹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视觉美感和民族特色。针对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作品存在的一些弊端进行了原因探究,对传统装饰纹样融入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条件展开了论述,并就传统装饰纹样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二者结合后的影响进行了阐述,结合市场需求论述了传统装饰纹样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存在的必要性。  关键词:传统装饰纹样;现代视觉传达设计;融合;必要性  我国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业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