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美英国际意识教育的共性和差异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h86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人类的生活空间已真的扩展到全球范围,那么教育也就应该培养视界广阔的世界观”,“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这是一种教育任务,它是‘教育与灾难的赛跑’。”[1] “所有学生都应该有机会通过他们的学习计划了解自己文化以外的文化,从而能够意识到人类的统一性。”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美、英的国际意识教育都走在世界前列,三国在课程设置、教师培训和实践方式等方面既存在共性,也存在明显差异。
  
  一、三国国际意识培养的共性
  
  (一)加强工具性质的外语教育
  培养国际视野的前提条件之一是语言,如果不解决语言问题,就无法跨越理解和沟通的障碍。外语是日本中小学教育的主要内容。除了英语教育外,日本还非常重视其他的外国语教育,一些学校已经开设了第二外语和第三外语。直接涉及外语教学人员的改革有“富布赖特交换计划”、“英国人英语教员制度”(BETS)等等,教育部门定期举办“英语教导者讲座”、派教师到国外研修,还接受美国等外国大学在日本设立分校直接为其培养英语教员;同时,文部省从1988年起把高中生海外留学的制度化也增加了学生直接接受外国语言文化学习的机会。[3]
  早在1958年,美国《国防教育法》就规定设立“国防外国语奖学金”以支持外国语教育。自1959年以来,联邦教育总署把80多种外语作为重点资助对象。各大学密切配合中小学,使其外语教育具有连续性,使学生从12年的常规基础教育开始,连续训练达到学士以至硕士的水平。[3]
  英国则提前开设外语,将其纳入基础课程。因为英国的母语即为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英国原有基础教育对外语教学一直不够重视。但是随着欧盟一体化程度加深,各成员国之间联系更为紧密,无论是留学还是劳动力的自由迁徙,外语都是必备条件。原来规定的在高中开设外语已经太晚,现在一些学校从小学开始外语教学。《1988年教育改革法》规定开设全国课程,首次将现代外语列入KEY STAGE 3(KS3,相当于初中)的基础课程,课时比例为10%,每周约3课时;KS4(相当于高中)时允许学生选修,开设的语种主要有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俄语、日语和中文等。2000年英国基础教育新课程鼓励小学高年级开设外语课,并将其作为中学必修课,还规定在选择外语语种时至少要选择一种欧共体国家的语言。
  (二)构建包容整合的课程体系
  国际交往中,语言仅仅是工具,能不能用全球视角来看问题、能不能理解和宽容异质文化,也就是国际精神的培养更加重要。要教育学生了解世界、认识地球,树立“世界公民”的观念,增强国际意识,除设立专门的国际课程如世界地理、世界历史、国际政治等课程外,还需在现有课程中挖掘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和多层次的整合。
  为了培养自立于国际社会的日本人,日本文部省从1953年起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同学校计划,各都道府县指定国际理解推进校,并新设“国际高中”“国际信息高中”或把原有高中改为“国际高中”,以便使归国人员子女和外国人子女顺利入学,能和本地学生共同学习,并使其在国外的体验得到充分运用。“国际高中”在课程设置上除一般高中所必需的普通课程外,主要侧重于外国语和“国际学科”的学习,而且后者要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一。[4]通过修订中小学教学大纲,小学、初中的外语和有关科目得到充实和改善。
  目前,美国有40多个州已经制定了旨在指导和鼓励开展全球教育的章程。美国全球教育咨询小组甚至以国际贸易的眼光要求从幼儿园到中学都开设“全球教育课” [3],以使国际认同感成为学生自小有之的根深蒂固的思想。美国国际问题课程从内容设置上看,包括彼此联系的三个方面:“描述性教学”,教育学生认识周边的世界;“规范性教学”,教育学生面对和处理国际问题的立场;“换位思考”,尝试用其他种族的眼光和价值立场看待问题。从国际问题课程的课程类型上看,Chapman大学的全球教育专家Kenneth Tye将其归纳为“单元式课程”“融入式课程”和“综合主题课程”。
  随着国际化特别是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英国政府决定从2002年9月起强制进行公民教育,并强调欧洲及更大范围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英国资格与课程局(QCA)在2007年的11~14岁阶段课程改革草案中对基础课程内容作出了较大调整。第一,公民课程——国际理解教育的主要载体。教育大臣阿兰·约翰逊认为,在英国这样多元化的国家,培养儿童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十分重要,为此,公民课程新增了移民和机会均等方面的内容。第二,信息课——为参与世界生活作准备。早在《课程2000》中,QCA就将以前的“信息技术”改为“信息和交流技术”。2007年11~14岁阶段课程改革草案更加重视文化和历史在信息技术交流中的作用。第三,音乐和艺术课程——增加多元文化和民族文化认同的内容,要求每个儿童必须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传统。第四,地理课程——边缘地位得到改变。地理课受重视是因为当今的年轻人将面对地理环境中的许多问题,学校应通过地理学科的课程和教学,引导学生将当下的学习与未来的世界联系起来。 [5]
  (三)培养视野广阔的师资力量
  “要将全球视野带入课堂,首先必须帮助教师形成全球观点”, [4] 教师应在道德、心理和职业上做好准备以参与国际理解教育。三个国家都开设相关教师培训课程、积极促成国内外教师的交流。唤起教师在国际理解教育方面的兴趣、培养全球教育的思维品质。其中日本和美国更为突出。
  如前所述,日本为了提高外语教育水平,除实行教育人才对外交流计划外,还为人员的国内外研修提供便利。在美国,在教育部门和私人基金会资助下,“富布赖特海外教育计划”“海外团体项目”等海外培训项目积极支持中小学教师的海外经历和研修。“这些项目激励教师承担更大的责任和拥有更高的梦想。”[3]另外,美国教育部授权和资助大学的地区和语言研究中心举办研修班,这是美国国内进行在职教师国际理解教育培训的主要方式;由“国家资源中心”教职员、研究生团队结合中小学教师的校本培训为教师提供将影响其教学的国际观点;全球教育网站也为中小学教师在职接受远程培训提供了庞大的资源库。 [6]国际教育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没有高素质的具有国际视野的教师,就无法实施高质量的国际教育。美、日的教育实践表明,除了严把教师招聘的质量关外,还要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优质的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
  
  二、三国国际意识培养的差异点
  
  (一)实施目的各有偏重
  国际理解教育的实施始终纠缠着民族国家的内部需求与跨越国境的全球化趋势之间的内在矛盾,各国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出发点和目的差别是导致各国国际理解教育表现形式各异的关键。
  战后日本经济腾飞和国际影响力增强,力促教育国际化,以走出战争阴影并融入国际社会,目的是培养“世界之中的日本人”“能生存于国际社会的日本人”,在国际交往和竞争中能站稳脚跟。之后一系列的教育改革都遵循以下指导思想:适应开展国际间合作和日本人自立于国际社会的需要,加强国际理解教育。
  当前,美国的全球教育立足培养学生面对全球化的适应能力。其国际理解课程反映各国的相互依存性,也力求反映美国在全球格局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多元的美国社会要求美国学生既要理解本国和本国文化,日益彼此依存的世界又要求理解他国和他国文化,而“911”事件又使得国际间的合作与理解更为迫切。通过认识全球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政治、文化、国内外冲突等问题,让学生形成多元文化共存的观念,学会与不同于自己伦理和文化背景的人一起学习与工作。
  作为欧盟重要成员国的英国需要通过信息和经验的交流,培养学生的欧洲共同精神,为学生在一个一体的欧洲生活做准备,以自觉地享受欧洲公民的权利、履行欧洲公民的义务。英国参加了欧盟在教育领域当中的合作,共同启动了一系列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的教育计划,比如其中着眼于普通教育的“Socrates计划”的子计划之一“Comenius计划”于1995年启动,主要内容是建立欧盟不同国家间学校和班级的伙伴关系,开展教师访学。
  (二)实践形式各具特色
  在三个国家中,日本第一个设立专门的学习时间进行国际理解教育,实践上更趋制度化和多样化。这使日本迅速成为亚太地区国际理解教育走在前列的国家。日本新“学习指导要领”规定自小学3年级以上设置“综合学习时间”,每周至少2课时。“综合学习时间”中所要求学习的首要专题就是“国际理解”。另外,环境科、地球科、人间科、生活体验科等综合性学科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国际理解,让学生了解当前存在的国际问题,感受多样文化,培养作为地球公民的责任感。为了指导国际理解教育的具体实施,日本各地还编辑出版有关小册子分发给中小学,例如茨城县教育委员会编写出《国际教育指导资料》发给幼儿园和中小学;广岛县东广岛市八本松小学由多国学生组成,从1996年起该校开展了一项由外国学生和日本学生在综合性学习课堂上共同合作用自己的母语来创作话剧的活动 ,这是一种创造性的多元文化教育实践。[7]
  (三)语言教育各有指向
  作为一个分外重视本国文化的国家,日本除了加强国人的外语教育以外,还分外重视对外日语教学和在日外国人日语教育。日本为了加强外国人的日语教育,不断增设日语教育机构;为了提高日语教学水平,日本还实施了研究和开发日语教材以及教学方法、揭示标准性的教育内容、实施日语教员检定制度、实施外国人日语能力测试等措施。 [8]
  美国和英国都以英语为母语,但是“民族大熔炉”的共同的社会现状促成两国在“少数民族学生”中开展“双语教育”,在提高语言少数民族学生英语水平的同时,也使他们提高母语/本族语水平,认同与欣赏其文化遗产,培养双语双元文化人才。1994年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公法103~382款:1994改进美国学校教育法》将“双语教育”“提高语言水平”与“语言习得计划”等术语纳入该法案后,美国掀起了新一轮双语教育的高潮。[9]在英国,“Lingua”的语言计划则通过提供语言课程学习的帮助来提高人们的外语水平和交往能力,促进不同文化间交流。要在欧洲市场统一后找到个人发展的机会,并找到对欧洲多元文化的认同和归属感,就需要具有用多种语言沟通的能力,因此按照《欧盟教育白皮书》要求,英国语言教育的长期目标是到基础训练结束时,让学生至少掌握两种外语。为达此目标采取的措施有奖励促进外语学习并取得良好成绩的学校、倡导不同教育群体互换语言教材、鼓励早期学习,等等。
  
  三、借鉴和思考
  
  不可否认,中国已经在全球社会扮演着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中国将不得不正视全球化的问题与挑战。三国课改有关国际意识教育的经验为中国的实践提供了借鉴。第一, 语言教学“引进来,走出去”。英语教学还需要变“死的英语”为“活的英语”,脱去“考试英语”的外衣,还其“交流”的本质,这就要改变外语教育中以语法讲解为主的状况,让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等能力,提高学生利用外语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对外(外国和外国在中人员)中文教育和推广中国文化以适应席卷世界的中文热潮。第二,构建国际问题课程体系。国际意识教育更重要的是能不能用全球视角来看问题,能不能理解和宽容异质文化,也就是国际精神的培养。为此,除设立专门的国际课程如世界地理、世界历史、国际政治等课程外,还需在现有课程中挖掘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和多层次的整合。第三,资助和鼓励师生对外交流学习。直接的对外交流通过文化间直接和正面碰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为教师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利于我国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交流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如建立友好学校关系、派遣优秀教师出国访学、设立国际学校、吸引海外教师和儿童到中国教育和学习,等等。第四,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国际教育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没有高素质的具有国际视野的教师,就无法实施高质量的国际教育。除了严把教师招聘的质量关外,还要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优质的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
  
  参考文献:
  [1] S. 拉塞克,G. 维迪努. 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M]. 马胜利,译.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01~102.
  [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85.
  [3] 徐辉,王静. 国际理解教育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11).
  [4] 黎海波,魏晓燕. 日本的国际理解教育[J]. 基础教育参考,2005(9).
  [5] 严开胜,李松林. 英国中学课程改革迈入新阶段[N]. 中国教育报,2007-4-30(008).
  [6]王媛. 美国全球教育的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J].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5(12).
  [7]太田满.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教育国际化的动向——以国际理解教育为中心[J]. 外国教育研究,2002(8).
  [8] 国家教委情报研究室编. 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关于教育改革的第四次咨询报告[M].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1988:334.
  [9] 王莉颖. 美国双语教育立法及其双语教育发展[M]. 教育科学,2006(12).
其他文献
最近热衷于研究美食的迷你意看着别人喝上了冬天第一杯暖暖的奶茶,自己只有张开嘴迎接冬天第一口西北风!嗯?这是什么香味,迷你意循着香味远远看见一块“西北风炖豆腐”的牌匾挂在店铺上,这道菜肴真稀奇,有没有小伙伴一起来尝尝鲜呢?  机长:浙江省湖州市第五中学仁皇山校区七(4)班 王嘉懿  “来碗西北风炖豆腐!”  “好嘞!”  绵羊先生饶有兴趣地看着菜单上新奇的菜名:“老板,这西北风炖豆腐是什么?”  “
传说在遥远的外太空有一颗包子星,那里有无数的包子星人。这天,一个包子走在路上,忽然它的肚子咕咕叫了起来,哎呀,不好,它饿了……想要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吗?那就跟着本期的宇航员,一起乘坐“大幻想家”号宇宙飞船前往包子星一探究竟吧!  机长:杨 焱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外国语第二实验小学  包子饿了看见了方便面,便走上前,咬了方便面一口。结果它俩打了起来,包子输了。第二天,包子去报仇,遇到了金
手机国位于一颗叫作棱星的星球——它是一颗正方体行星。手机国在棱星北半球,它的版图正好是一个长方形,面积大约90万平方千米,该国的人口总数是8亿,手机数量大约是30亿部。  手机国没有山,为了不遮挡手机信号,国民们把山全都铲平了,手机国的信号发射塔比地球上的山要高得多。  手机国也没有水,因为手机国的人不需要说话,他们没有嘴巴,所以也不喝水。  手机国每个人大约有三部手机,一部工作,一部生活,一部娱
生活是写作最宽广的舞台,写作是个体最独特的生命体验,馥郁芬芳的生活拨动我们的心弦,温情脉脉的文字自然从笔端流淌。作文教学“生活化”是改变中学作文教学困境的必要手段,也是塑造学生心灵的有效途径。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引入生活因素,在写作课堂上构建生活情境、搭建生活平台,我们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作文命题“生活化”    丰富多彩的自然、瞬息万变的社会、清新活泼的校园,那些点点滴滴的感动随时随地都
一、正视现实问题——栅栏和距离长期存在    “87%的同学坦言自己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73%的同学承认自己不喜欢思想政治课,主要是因为它空洞、枯燥、不能令人信服;81%的同学认为学思想政治课的方法就是课上弄懂知识,课后做好题目;77%的学生表示思想政治课真正对自己品行的养成所起的作用很小或几乎没有……” 这是2006年上半年,我们备课组对学校初二年级608名学生调查的部分结果。这一结果一定程
最近,方至昀在各种体育比賽中失利,心里难受极了,便决定去学校的心情交易室买点欢乐。  心情交易室经学校心理老师江哲秀提议设立,同学们可以将自己的心情书写成或长或短的文章,以匿名的方式塞入心情信箱,江老师会把它们扫描成图片,上传到主系统。课余时,同学们可随意选购,先看后买,看了不买也没关系。支付的“钱”可以是文具、零食或旧玩具等。江老师说建立心情交易室是为了让大家学会分享愉悦、排解忧愁,从而促进身心
笔者是一名政治教研员,除了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之外,还担任了县关工委夕阳红讲师团青少年品德教育组组长。八年来,笔者串镇走乡跑遍全县巡回报告,对八万多青少年进行了“诚信教育”“法制教育”“不良情绪控制教育”和“青少年怎样学会自我保护教育”,深受青少年的欢迎。笔者的主要做法是:优化各个环节,用心做好演讲,提高教育实效。    一、内容故事化    青少年有个特点,喜欢听故事,但不爱听空洞的说教。为此,笔者
上个月去理发,有49元的普通理发师和99元的总监两种,选了一位49元的普通理发师,感觉不是很好。今天又去剪,果断选了99元的总监,结果发现还是上次的普通理发师。看着我惊讶的眼神,他腼腆一笑:“上个星期刚升的总监。”  附近有个大叔,当保安的,今天他边打孙子边骂:“我是你爹妈的爹,喊他们也没用。”问他怎么回事,他让我看他后背。原来孙子趁他睡着了,用水彩笔在他的制服上加了个字,原本的“特勤”变成了“特
若干天后,克拉发现了自己的同伴。  那是个小小的狼群,不过十几只,其中还有两只和他差不多的小狼崽儿。  克拉没办法控制自己激动的情绪,那是作为狼的本能,狼是群居动物,狼群对他有足够的吸引力。而且,他很想和那两只小狼崽儿一起玩耍,那两只小狼崽儿也正好走在最后,见另一只小狼跑过来,他们高兴地“嗷嗷”叫了几声,声音很是稚嫩。  也就在这个时候,领头的高大的公狼转身跑来,嘴巴朝天,发出让半个草原都听得见的
2009年6月上旬,我省自实施新课程以来的首次自主命题高考文综卷问世,并接受了师生和社会的检验、评价。经仔细阅读、认真演练,笔者对这份试卷感触颇多。    一、概况    1. 卷面结构基本保持稳定  题型依然采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与以往一样,选择题中有传统的单项选择题、编组式选择题和组合式选择题;组合式选择题采用“二二制式”和“三三制式”。  题量仍为14道,其中选择题12道,非选择题2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