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学治疗鲜红斑痣28例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qiuh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既往对鲜红斑痣的治疗多采用外科植皮、X线照射或同位素贴敷、冷冻、电灼、各种外用药和磁疗等多种方法,但这些方法常会损伤皮肤遗留瘢痕或无法消除病变而难以被患者接受。2005年1月~2006年8月,我们应用5-氨基酮戊酸(6一aminolevulinic acid,ALA)作为光敏剂,倍频532nm Nd:YAG激光作为光动力学(photodynamictherapy,PDT)治疗设备治疗鲜红斑痣患者28例,获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鲜红斑痣患者28例,其中男10例,女18例,年龄2~45岁。有3例曾行激素和局部硬化剂治疗,4例应用32P同位素局部治疗,2例曾进行过单纯激光治疗,均效果不佳。病变部位:面部18例,颈部5例,胸部4例,腿部1例。治疗光区43个。
  1.2 治疗设备及方法:采用波长为532 nm的N&YAG激光,频率5~8Hz,能量200~300mJ。将ALA避光保存于一20℃冰柜内,使用时根据皮损面积大小用灭菌生理盐水新鲜配制一定量的10%ALA溶液,尔后用此溶液均匀湿敷皮损,塑料薄膜封包,3h后用激光照射治疗,治疗后冷敷。每次治疗问隔2~3个月,一个疗程治疗1~4次。
  1.3 疗效评定标准:完全治愈(Ⅰ级):病变红色全部消退,呈正常皮肤;基本治愈(Ⅱ级):病变红色大部分消退,增厚部变平;明显好转(Ⅲ级):病变红色部分消退,增厚部明显变平;改善(Ⅳ级):病变红色略减退,增厚部位略变薄;无效(Ⅴ级):无改变。总效率以Ⅰ~Ⅲ级疗效的病例数计。
  
  2 结果
  
  28例鲜红斑痣患者经1~4次ALA-PDT治疗,随访观察,完全治愈3例,基本治愈10例,明显好转14例,改善1例。效果良好者13例(占46.5%),总有效率达96.4%。
  
  3 讨论
  
  3.1 局部ALA-PDT作用原理:国内自1991年即开始应用PDT方法治疗鲜红斑痣,并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随后很多实验和临床应用也表明光动力学治疗血管瘤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目前应用最多的是血卟啉衍生物(hematoporphyrinderivatives,HPD),但是它的分子量大,必需静脉给药且体内滞留时间长,易继发皮肤光敏反应。而局部应用ALA正好克服了这一缺点。ALA分子量小,局部用药易于吸收,其进入体内后,能被内皮细胞和其他增生旺盛的细胞选择性吸收,在其内合成过量的具有强光敏性的物质一原卟啉原(PpLXX),后者在特定波长的光照作用下,产生单态氧等自由基,引起细胞膜、线粒体和核酸的损伤,使细胞发生变性、坏死,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而PpLX在体内24h后明显下降,48h内可以完全代谢,故接受ALA-PDT治疗的患者仅需要短时间内避光,无明显副作用。目前,局部用药方式已在很多皮肤性病中显示了良好的效果。
  3.2 ALA-PDT治疗中有几个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①治疗的适应证:按顾瑛等的分类,将鲜红斑痣分为三型共6个等级。本组临床研究发现ALA-PDT对粉红型疗效较好,基本上一次即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对于增厚型疗效较差,可能与病变的深度有关。另外本组治疗也发现,少儿疗效好于成人,四肢病变好于躯干;②给药剂量、光照时间及能量:本次实验的给药剂量是参考其他皮肤病和普通PDT的治疗结果。对于最佳给药剂量和光照时问及能量大小,我们的治疗体会是10cm2的表面积给予1ml ALA水溶剂的剂量即可,剂量太多不能吸收,太少疗效不佳;给药时间间隔3h比较理想,如时间太短,细胞还未有效合成PpLX,时间过长,PpLX已开始代谢或其他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峰值相差不大,易造成其他角质细胞和正常细胞的损伤。由于波长为532nm的光能量易被含血红蛋白丰富的组织所吸收,并且ALA增加了局部组织光能吸收能力,因此我们采用了200~300mJ这个较小能量,以避免能量过大引起局部瘢痕等并发症;③并发症:本组治疗28例鲜红斑痣患者,和普通激光治疗相比,未发现其他更严重的并发症。虽然本组病例未发现,但为了预防光动力学治疗的固有并发症(如皮肤光敏反应),我们通常建议患者避光l周,以免发生皮肤色素沉着。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总结自体颗粒脂肪移植的经验。方法:采用注射器法抽取自体颗粒脂肪,清洗、纯化后移植于乳房、颞部、颊部等受区。结果:本组570例中,脂肪吸收明显者40例(占8.91%),18例(占4.07%)出现硬结。结论: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术前合理设计以及正确地抽吸注射技术及术后良好的局部处理。  [关键词]颗粒脂肪;自体移植;脂肪抽吸  [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Arg-Gly-Asp,RGD)多肽表面修饰对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hydroxyapatine-tricalcium phosphate,HA-TCP)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影响。方法:以骨髓基质干细胞(marrow stromal cells,Mscs)复合RGD多肽表面修饰的HA-TCP或单纯材料培养制备组织工程骨,选择60只新西兰白兔,制作15mm长
期刊
1 病例资料    某女,32岁,已婚。出生时即发现右耳及周围皮肤呈蓝色样改变,感觉无异常,无痛痒等不适,生长发育正常,一直未予治疗,随年龄增长,病变范围、颜色无明显变化。患者自觉影响美观,要求治疗。既往体健,家族无类似病史,查体均正常。专科情况:右耳及周围皮肤呈蓝色样改变,表面光滑,边界不规则,边缘不清楚;右耳皮肤深蓝色,色泽均匀,耳周皮肤由内向外逐渐变淡;耳背皮肤可见四颗散在、大小不一沙粒样突
期刊
20世纪90年代初,A型肉毒毒素开始应用于美容整形外科,由于其微创、安全、高效,对患者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几乎没有影响而倍受亲睐,近十年来在我国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拟对其在美容整形外科领域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1 A型肉毒毒素的应用历史和作用机理    1882年,由于食物中毒,肉毒毒素第一次被发现,Justinus Kerner描述症状为神经、肌肉递减型麻痹。1986年,Jean Car
期刊
进行性半侧颜面萎缩是一种少见的,以单侧皮肤、皮下组织及骨结构萎缩为特征命名的疾病。由Parry首先于1825年报道,Romberg在1846年又详细描述了此病的典型特征, 故又称Parry-Romberg综合征或Romberg病。1871年Enlenburg提出了进行性颜面萎缩征(Progressivefacial hemiatrophy,PFHA)这一名称。迄今为止,PFHA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期刊
[摘要]目的:克隆DOC一1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并纯化出其重组蛋白。方法:从人胎脑组织中提取总RNA,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DOC-1的CDS序列,再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将该基因片段依次克隆到pMD18-T和pGEX-4T-1载体中,构建融合表达载体pGEX-4T-1-DOC-1,经酶切、测序鉴定后,用该重组质粒转化E.coliBL21,用IPTG诱导表达,Olutathion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纳米微囊-VEGF复合体对创伤组织中VEGF、受体KDR以及微血管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促进损伤组织修复的作用机理。方法:将纳米微囊-VEGF复合体作用于兔耳慢性创面,利用反转录PCR方法观察各组术后1、3、7、10、14天创面组织中VEGF及KDR mRNA表达的变化;利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创面肉芽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及微血管的变化。结果:VEGF mRNA在Nw(非缺血创面组)和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技工操作因素对义齿树脂基托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方法:在不同粉液比、充填时期、聚合温度、混合方式以及出盒温度成型的上颌半口义齿基托上选取1.5cm2范围,按照统一的打磨顺序,由粗到细打磨抛光完成,浸入冷水中,7天后进行粗糙度测试,所得数据经t检验统计处理。结果:在单体含量降低组、丝状期充填组、热处理时直接放入70℃水中维持9h组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影响
期刊
[摘要]目的:探求“三针式”埋线重睑术的最佳手术技巧。方法:在上睑固定三针六点,深进浅出(深到缝挂部分睑板或睑板前筋膜,浅至皮下),用缝线将上睑提肌腱膜或睑板与上睑皮肤结扎固定。结果:1983~2006年,共收治15.1万例,对其中的1000余例随访3个月到20年,术后效果满意。结论:该术式操作简便、灵活、创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重睑术;埋线法;三针式  [中图分类号]R622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犬乳恒牙替换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犬恒牙胚发育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分别对乳牙期、替牙期、恒牙期本地犬取牙胚及其周围组织,制备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和牙胚内VEGF的免疫组化染色,用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各组染色强度灰度值。结果:乳牙期、替牙期犬牙胚的成牙本质细胞VEGF的免疫组化强度明显高于另外一组,成釉细胞中也有阳性信号。结论:VEGF可能参与恒牙胚的发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