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教学四环节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R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教材中古代诗歌比重的增加,随着高考诗歌鉴赏题范围和题型的变化,古代诗歌课堂教学模式也应该进一步优化。以下,我就古代诗歌教学的朗读、感悟、评赏、迁移四环节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为此,我们应该明确:
  1. 古代诗歌的文体特征。古代诗歌是韵文学,它与音乐是孪生姐妹,随着发展,其对韵律的要求更加严格,因此,韵律是古代诗歌美的特质之一。我国古代诗歌重意境、重表现。以言志、缘情为主流,相对叙事性而言,抒情性更强。在语言上,它讲究精练、含蓄、厚重、形象。
  2. 高考要求。(1)考试说明:能力层级为“E”。内容包括“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2)2002、2003年高考古诗文阅读题简析:①自2002年起,诗歌鉴赏题限定在中国古代诗歌范围之内,题型由选择题变为主观表述题,题量由2变为1,但一题数问,要求问答“是什么”和“为什么”。②围绕“诗眼”设问。③紧扣古代诗歌的艺术特质,检验考生信息获取和整合能力,检验考生对古代诗歌语言和意境的感悟能力,检验考生运用最基本的诗歌理论对阅读对象加以分析评价鉴赏的能力,检验考生用规范的、简约的语言表达的能力,较之以往的选择题难度更大、要求更高。
  通过以上考察,使我们觉得,构建“朗读、感悟、评赏、迁移”这一古代诗歌课堂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古代诗歌阅读鉴赏能力,以适应高考要求是有积极意义的。
  (一)与一般文章相比,古代诗歌的朗读尤为重要。因为只有熟读成诵,才能因声求气,感受到古代诗歌的音律之美,才能读出古代诗歌的“韵”、“味”来。
  (二)古代诗歌创作中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它与抽象思维不同,是感性的、直觉的、具象的、模糊的,有着更多的想象,有着丰富的情感色彩。这就要求我们在古代诗歌阅读过程中,亦须充分调动自己的形象思维,去体悟作者的“诗心”,运用“再造想象”注意捕捉“艺术初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审美经验去感悟,去体味诗的形象、语言、境界。
  以感悟为主的读诗,是中国古代诗话、诗评的主要特色。其实也是一种无奈。即使近代对西方文艺批评、美学理论有很深了解的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也仍然表现为更多的感悟式的批评。如最为人所熟知的诗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中一“闹”字而境界全出的评语,很精彩,但如何的境界全出,则语焉不详。
  总之,以感悟读诗,是古代诗歌本身特点所决定的,也是古代诗歌批评的传统方式,它的缺陷是明显的,但却是阅读古代诗歌的重要一环。对中学生来说,以一种轻松的、漫谈式的方式(大概也是一种“精神助产术”),让他们感悟古代诗歌之美,是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三)感悟式的阅读不可或缺,但是,要培养提高学生古代诗歌阅读鉴赏能力,我们还必须在此基础上前进一步,这就是要在评赏这一关键环节上花大力气。
  所谓评赏,就是要运用古代诗歌阅读的基本理论和术语,对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质作理性分析,其能力目标也就是要达到《考试说明》中的要求。从2002、2003两年高考题看,要特别养成对“诗眼”的认知能力,对古代诗词语言的锤炼的评析能力,要形成运用一般理论分析具体阅读对象的能力。
  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可以着眼于这样几个方面。
  1. 适当地辐射、归纳,由对个案的分析上升为对规律的认识。如读《西厢记》中“碧云天……”一段,我们既可以联系“枯藤老树昏鸦”、“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名句引导学生发现古代诗歌中意象组合的表现手法,也可以联系“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发现古代诗歌移情入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方法等等。
  2. 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许多学者、专家为我们提供了精彩的范例,除了课文中有几篇外,《读本》也有一些,如胡经之《中国古典诗词虚实相生的取境美》、朱光潜《读白居易和辛弃疾的词四首》等,课外则更多了。
  3. 古代诗歌鉴赏,不能脱离理性分析,而理性分析,必然使用一些理论术语。对中学生来说,没有必要在概念术语上做太多文章,但对一些重要的概念、术语有一些粗浅的了解,还是必要的,比如古代诗歌中一些常见的概念术语:意象、意境、诗眼、虚实、豪放、婉约、比兴等等。
  (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通过上述三个环节基本完成了对课文的文本解读。但是,用叶圣陶先生的话来说,课本只是一些例子,“教是为了不教”,课堂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运用。这一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知识迁移和运用的过程,只有通过这一过程,学生才能最终形成适应高考要求的古代诗歌阅读鉴赏能力。
  以上主要从文艺学角度对古代诗歌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一些思考,这大致可以理解为对从教学论角度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不当之处,请方家指正。
其他文献
小学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还较差。刚刚接触数学,学习中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通过直观演示和学具操作,帮助学生建立概念,理解法则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逐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要从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入手,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把操作、思维和语言表达紧密结合起来,逐步脱离直观操作,达到抽象化,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如认
期刊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地进行创新能力教育呢?本文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学生能力等方面谈了一些认识和看法。  关键词:观念 方法 创新能力    当今社会竞争普遍存在。适者生存说明:“一个人要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所以,我们要在教学中培养新型人才,使之更好地为社会出力。作为一名教育实践者,除了要使学生具有高
期刊
近几年,实施“五步程序”课堂教学,毕业班成绩一直名列全区第一名,创了新纪录。本人由教育学会中学物理研究会授予“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区政府授予“教学能手”、“百名标兵”称号。根据自己的实践,依照课堂教学的“五步程序”——诊断补偿、观察与思考、分析与结论、应用与练习、评论与展望,我总结出以下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诊断补偿    诊断补偿能督促学生及时反馈、巩固、提高理解旧知识,能使教师清楚学生对
期刊
摘要:音乐课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科目之一,音乐教育的形式具有灵活性强、生动形象、富于激情、学生易于接受的特点,是其他任何学科都无法比拟的。因此,音乐教师要牢牢把握这一学科优势,把德育教育贯穿和渗透到音乐教学之中。  关键词:音乐 德育渗透    中学的音乐教育是对学生实施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师不仅要传授好音乐知识,同时也要担负起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之更加文明,适合社会需求的重任。因此,把学生培养
期刊
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不在于教师“教”的如何,而在于学生“学”的怎样,在于学生是否真正领会和掌握,并能灵活地运用历史知识。因此,历史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使他们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情感得以自由释放,体验到获取知识的乐趣。在华盛顿图书馆的墙壁上有这样一句话:我听到了,但我忘记了;我看到了,我记住了;我经历了,我掌握了。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实现有效的参
期刊
摘要:文章以“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出发,针对初中学生厌学情绪重,学习效率低下,学习过程中缺少主动性、灵活性的普遍现状,运用师生角色互换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走上讲台。这种教学策略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充分培养了学生自学、表达、组织等多方面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角色互换 能力 反思 教学理念    一、问题的提出    多少年来,三尺讲台一直是教师施展才华的阵
期刊
摘要: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物理教学应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发现和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转变教育观念,建立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优化教学目标,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实施创新教育。  关键词:物理教学 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创新教学的目的,是根据现代科技社会对人才发展的基本要求,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学生应学会认知,这是获取理解的手段;学会做事,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
期刊
摘要:当今时代,是视听并重的信息时代。作为学校的教学,传统的只凭教师讲、学生听的纯听觉传输和吸收知识的课堂结构,显然早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把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创造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是有必要的、而且是科学的。电教媒体技术是教师创设情境的最佳方式;是激发情趣的重要方法;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最佳手段。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件 作用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是当前最先
期刊
在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今天,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的整合,往往可以满足具体教学环境的需要,增加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从而成为文字教材的延伸、升华,并可优化整体教学效果,使语文课更精彩。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自悟的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感悟是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中介,是衡量学生是否读懂课文的重要标准。如果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
期刊
历史课程标准鼓励和提倡不同地区和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如何因地制宜地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呢?笔者认为,历史教师必须深层次地去挖掘教材内涵,增补一些本地区的历史和当前国际国内的焦点热点问题,因为在教学中渗透地方史和新闻时事,有利于激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探究他们关心的焦点热点问题。只要学生有了探究兴趣,这就为他们学好历史知识奠定了基础。  第一,渗
期刊